《登山》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2份
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懂得生活中有許多艱難和危險的事情,不應該回避他們,應該挺身向前,戰勝他們。
二.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列寧為什么兩次走過那條險路。體會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四.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交流激情
1.師:同學們,昨天我們讀了登山的故事,大家都為這句話所感動。課件出示:
“我所以要走這條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為我害怕它。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們應該每天、每時、每刻,處處鍛煉自己的意志。”
2.學生有感情地誦讀這句話。
(二)、質疑探究
1.讀了這段話你最想知道什么?(學生自主提問)
2.教師梳理學生問題,確定主問題:
從哪里可以看出這是一條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3.學生合作探究,思考解決問題。
(1)提示學習程序。
尋找合作伙伴--確定學習方式(畫簡筆畫、朗讀、談體會或表演,任選一種或兩種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展示學習成果。
(2)學生自由組合,確定學習方式。
(3)分小組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4)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成果。
a.朗讀:請朗讀小組讀有關描寫小路險的語句,
●預計學生朗讀的重點句子有:(課件出示)
①“巴果茨基就朝危險的小路走去。只見他的脊背緊緊地貼著陡峭的懸崖,,把頭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淵,沿著狹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動著。”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著重抓“緊緊貼”“扭向一旁…”“狹窄”“碎小”等詞句,體會了小路狹窄危險的程度。
根據學生的朗讀教師做如下點評指導:
☆聽聽你的朗讀能不能使同學們感受到小路的危險和心中的緊張?
☆大家從他的朗讀中感受到了嗎?你能再試一下嗎?看來你是感受到了!
☆誰也能用朗讀表達你的心情?
☆請注意你的背后懸崖,你的腳下是深淵,小路只容你一只腳。
【引領學生對文句的感受來進行朗讀的指導,而不從朗讀的純技巧上去處理,從而讀出自己的理解來,讀出自己的感受來,讀出自己的心情來,讀出自己對人物想說的話語來。這才是朗讀指導的正軌。】
②巴果茨基走過最危險的地段以后,輕輕地舒了一口氣。他回過頭來一看,嚇得險些掉進深淵。因為正沿著那條小路前進的列寧突然停住了。他知道列寧感到頭昏目眩了。(課件出示)
(有了以上閱讀感悟的基礎,學生自然會抓住“舒了口氣”“嚇得他險些掉進深淵”“頭昏目眩”等重點語句,體會當時心情,進行合作交流。)
③可是,列寧只站立了幾秒鐘,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動著身子。(課件出示)(“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表現了小路的狹窄。)
b.表演:表演前適當提問,創設情境。(結合課文理解“巍峨””懸崖”“深淵”等詞,可以讓學生演示巴果茨基走過險路的情景:把這黑板看成是高山,講臺邊緣是小路,下邊就是萬丈深淵。)那一組來試試?
大家給評一評演得怎么樣?
在評價中,注意引導學生評價表演者是否小心地低頭看路。如不是,問問能這樣做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