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漁人
(2)比較:這種釣魚的方法與我們平時所見的釣魚法一樣嗎?
(3)討論:西沙漁人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可見西沙漁人是怎樣的?(讓鯊魚拖著小帆船狂奔,是為了消耗鯊魚的體力,使鯊魚疲勞,表現了西沙漁人的"智"。)
(4)除了看出西沙漁人非常機智,你還看出了什么?(西沙漁人的"剽悍")從哪些句子可以體現出?
a、放盡釣繩,小帆船就被強有力的鯊魚拖著在海上風馳電掣般奔馳,在藍得發黑的海面上激起驚濤駭浪。
b、等到它無力再拖動小帆船時,剽悍的漁人便提起釣繩,鯊魚一露出水面,還來不及掙扎,一柄利虎劈下去,鯊魚頓時斷了氣。
(5)--指導朗讀句子。
3、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
完成作業本第6題。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會用"甚至"、"頓時"造句;正確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第4、5題。
一、復習導人。
1、--聽寫詞語。
2、--你敬佩西沙漁人嗎?為什么?
3、--導人:跟我們差不多年齡的西沙少年,他們的童年時光是怎樣度過的呢?
二、學習第5自然段。
1、--齊讀這一自然段。
2、--討論交流。
(1)西沙漁人的入門考試是什么?
(2)西沙少年到了幾歲時,就相約去釣鯊魚了?
a、聯系自己,談談感受。
b、比較童年生活,加深體會。
(3)怎樣才會被公認是夠資格的西沙漁人呢?
3、--學生自由背誦第5自然段并嘗試聽寫。
三、--布置作業。
1、--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完成作業本第4、5題。
設計理念:
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以問題體系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以目標為導向,以問題解決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抓住“為什么說西沙漁人是機智剽悍的海獵手”這條研讀主線,以表現西沙漁人內涵的語言為切入點。讀中悟,悟中讀; 讀中說,讀中議; 讀中習得語感,發展語言。從而逐層深入西沙漁人的品格,不斷深領其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啟迪。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和詞語,培養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重點字詞的能力。
2、培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研讀的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在讀中琢磨語言,積累語言; 在讀中深悟西沙漁人的品格,提高整體語文素養。
教學準備:
1 、課件
2 、引導學生搜集,了解有關西沙群島及西沙漁人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目標。
1、揭示課題。
(1)復習《富饒的西沙群島》,課件錄像:美麗的西沙群島,加上引讀第一自然段。然后請學生有聲有色地朗讀。
(2)在西沙有很多的海獵手,穿行在波瀾壯闊的大海上,板書:西沙漁人。齊讀課題。
2、學生自學。
(1)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按要求自學。
a 、放聲朗讀課文,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讀通課文。
b 、讀準字音,查有關工具書認字詞,理解詞語意思。
c 、圈點畫記,整體感知課文。
d 、記錄或標出自學中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希望提出有價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