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論……總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領會樟樹的象征意義。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聯系生活實際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我們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樹木,你最喜歡哪一種樹木呢?為什么喜歡它呢?(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2、出示圖片,學生聯系所查資料,簡介宋慶齡生平。
3、解題。
(1)理解詞語:故居、樟樹。
(2)討論:從課文題目看,你覺得這篇課文主要應該寫什么?(樟樹)寫的是哪里的樟樹?
(3)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
讀后請學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說說你對課文的哪個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讀課文 ,大概了解課文內容。
1、提出自讀課文要求: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詞的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詞句下面打上“?”
2、檢查自學課文。
教師教進行巡視,及時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學生讀詞語卡片,注意“齡、樟、稠、瞻、質”的讀音。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3)交流讀懂的詞語。
(4)指名說說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內容可讓學生自行討論解決,重點詞句在細讀課文時解決。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指導分段 。
1、自由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由課題可知課文應該重點寫樟樹,看看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樟樹?(4、5自然段)
3、第4、5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聯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幾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為第一段,第4-5自然段為第二段,第6自然段為第三段。
4、小結“重點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3、收集有關宋慶齡的一些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二、精讀課文。
(一) 扣題直奔重點段,先行探究樟樹的特點,細讀第二段(第4~5自然段)
導入:在這篇課文中,大家都認為重點寫的是樟樹,那么課文第二段是怎樣描寫樟樹的呢?
1、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觀察課文插圖一,引導觀察樟樹的樣子。
要求按順序仔細觀察,抓住特點說一段話。
(2)默讀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樹特點的一個詞。
相機講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書:蓬蓬勃勃)
(3)再讀課文,畫出具體表現樟樹蓬蓬勃勃的詞語。
(枝干:粗壯、伸向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的 ……)
(4)指導朗讀。(提示:“粗壯、稠密、遠遠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機”等詞語應重讀。)可采用教師范讀、指名讀、評議讀、齊讀等多種朗讀形式。
(5)小結:第四自然段主要寫樟樹的樣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總的順序描寫的。
(6)指導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