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教案(通用3篇)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第四自然段。
2.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
3. 領會樟樹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4. 培養學生抓關鍵詞句理解和領悟課文內容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樟樹可貴之處和象征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生齊讀課題)。[已板書課題,點擊幻燈⑴:課文封面圖]
2.從課題看,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生答,師在“樟樹”一詞下加▲▲)。
3.那樟樹和故居的主人——宋慶齡(在人名下方加曲線)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呢?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來到故居,走近樟樹看一看吧。
二、重點學文第4—5自然段(探究樟樹的外形、特點)
1.[點擊幻燈⑵:樟樹圖]你能用什么詞來描述這棵樟樹嗎?(指名交流)
2.作者是怎樣具體寫樟樹的呢?(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3.讀后交流:[點擊幻燈⑶:第四段文字]
⑴指名讀。
⑵找一找哪個詞最能表現樟樹的特點?(生交流后點擊“蓬蓬勃勃”)
⑶指名讀好這個詞,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4.你從哪里感受到樟樹是蓬蓬勃勃的呢?(生自讀圈點,再抓關鍵字詞說體會,相機指導朗讀。)
5.一年四季,樟樹要經歷多少風風雨雨,經受自然界的多少磨難呀!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贊美一下樟樹嗎?
仿造說句[點擊幻燈⑷:無論是________還是_________,樟樹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6. 多么頑強,充滿生命力的樟樹!想讓樟樹的形象永遠記在腦海中嗎?(指導背誦第四段)
[點擊幻燈⑸:填空式文字,指名學生試著口頭填完整。
點擊幻燈⑹:顯示樟樹圖,要求學生看圖背誦第四段,再指名配樂背誦。]
7.過渡:樟樹不僅蓬蓬勃勃,顯示了它的外形美,課文還寫了它具有——(學生接說,師板書:可貴之處)。請同桌一起讀第五自然段,找出寫樟樹可貴之處的語句,加上。
8. 讀后交流:樟樹的可貴在哪里?[生交流后,點擊幻燈⑺“而樟樹本身……就在這里。”]
9.從哪里具體看出“樟樹的香氣能永久保持”?(點擊顯示“即使……仍然……”,“只要……就……”的句式,指名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10.教師引讀“可貴之處”的語句,提示關鍵字詞讀重音。
11.既然主要寫樟樹有香氣,能拒蟲,為什么還要寫別的樹木?(指讀“別的樹木……寄生在樹上。”)
12.讀后交流:你讀懂了什么?為什么要寫別的樹木?
13.探究樟樹的可貴之處和故居的主人宋慶齡有什么聯系呢?
⑴[點擊幻燈⑻:宋慶齡像和有關事例介紹]看圖,說說宋慶齡給你的印象是什么?(如美麗、高貴、典雅等)
(2)再讀資料和顯示幻燈⑼:和孩子們的合影圖,交流:宋慶齡還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如愛國、愛民、堅強勇敢、一身正氣、熱愛兒童等。)
(3)教師提示:作者表面寫樟樹的可貴之處,實際上是借樟樹來贊美宋慶齡的高貴品質。(板書:高貴品質)這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使樟樹具有了象征意義。
[引說:宋奶奶一生永葆革命的青春,就如樟樹___________________;
宋奶奶一身正氣讓敵人害怕,就如樟樹___________________;
宋奶奶高貴的品質永留人們心中,就如樟樹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1.引入:難怪周恩來讓宋慶齡搬個家,她卻不肯。當時她是怎么說的?[點擊幻燈⑽,指名讀句,交流體會:她為什么舍不得?]
2.引讀: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3.齊讀第1—3自然段,讀出對樟樹的珍愛與不舍之情。
4.小結:樟樹和故居的主人宋慶齡相依相伴,共同走過了春夏秋冬,經歷了風風雨雨,在樟樹身上體現了宋慶齡的高貴品質。因此,對這兩棵樟樹不僅僅是喜愛,還有著深厚的感情。
四、學文第6自然段
1.如今,人們—(引讀第六自然段)[點擊幻燈⑾:第6自然段文字和圖象]
2.交流:為什么人們總愛在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呢?(學生自主交流,師相機提示)
3.“崇敬”什么意思?“瞻仰”什么意思?(指名解釋)
4讓我們也懷著崇敬的心情讀一讀這一段話。(有感情地齊讀第6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
1.教師小結:是啊,這樟樹不再是兩棵普普通通的樟樹了!在人們心目中,它顯現這宋奶奶的人格魅力,它是宋奶奶高貴品質的象征。[點擊幻燈⑿:介紹樟樹獎]
2.最后,讓我們帶著深深的懷念,崇敬的心情,飽含深情地再讀課題。(生有感情地齊讀)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課后收集有關宋慶齡的資料,舉行故事會。
3.實踐活動:有機會去上海瞻仰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樟樹的特點,感受宋慶齡的人格魅力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二、初讀課文
讀準字詞讀通句子。
三、品讀課文
1、宋慶齡為什么不肯搬家?
2、指名讀第四小節:你覺得本節中哪個詞能概括樟樹的特點?
指導朗讀。
3、指名讀第五小節:這一小節又告訴樟樹有什么特點?
體會句子內涵:樟樹本身卻有一種香氣。
4、通過對這兩棵樟樹的了解,宋慶齡在你心中是個怎樣的人?
5、你現在明白為什么宋慶齡舍不得離開他們,為什么人們愛與他們留影紀念。
四、布置作業:
1、收集有關宋慶齡的資料,進一步了解她。
2、朗讀課文,試著背誦四、五兩小節。
板書:
蓬蓬勃勃
22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香氣拒蟲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教案 篇3
21、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一、教學目標
1、列在首位的是情感價值目標。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與懷念之情。
2、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內容,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領悟課文內容的能力。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論……總是……”、“只要……就……”造句。
二、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4、5兩個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描寫了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重在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感悟樟樹的“蓬蓬勃勃”。第五自然段介紹了樟樹的可貴之處,這不僅是文章的重點,同時也是文章的難點,理解這一段的內容對理解文章的中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即讓學生領會樟樹那永久保持的香氣的象征意義,懂得樟樹的特點和宋慶齡高尚人格之間的聯系。
三、教學設計
這(一)情境渲染,切題導入。
1、上課伊始,媒體介入,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宋慶齡的故居。
2、看完錄像,你有怎樣的感受?
3、是呀,宋慶齡的故居非常優雅,典型的歐洲建筑,美中不足的是,房子小了一點,所以周恩來就勸宋慶齡同志搬個家。可是她不肯,說:“我舍不得這兩棵樹。”(出示:她不肯,說:“我舍不得這兩棵樹。”)
3、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宋慶齡非常喜愛這兩棵樟樹。)
4. 的確宋慶齡非常喜歡這兩棵樟樹,那這究竟是兩棵什么樣的樟樹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學生齊讀課題)
(二)、細讀課文,體情悟道。
1、本課我們要共同探討兩個問題
1、宋慶齡故居前的樟樹是什么樣的?
2、宋慶齡故居前的樟樹高貴之處在哪?
4、自讀課文,找出問題的答案!用大括號括起來。
5、注重朗讀,感受樟樹外形美。(第四小節)
指明回答,屏示第4小節
讀,那個詞最能概括樟樹外形特點。(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形容非常繁榮、旺盛。)
默讀第4小節,勾畫出作者用哪些詞具體表現樟樹的蓬蓬勃勃?
多么蓬勃地兩棵樟樹呀,小聲再讀一讀,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
多么頑強的兩棵樟樹呀,無論是_______還是_____,它們總是____________)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無論是狂風還是暴雨,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無論是干旱還是洪災,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多么頑強的生命力,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齊讀第4小節)
我們把兩棵樟樹的蓬蓬勃勃形象,歸納成樟樹的外形美。
6、注重比較,品味樟樹內在美。(第五小節)
了解了樟樹外形的蓬蓬勃勃,我們再來看看本節課的第二個問題:宋慶齡故居前的樟樹高貴之處在哪?
“永久保持”什么意思?哪里體現了樟樹的可貴?(即使……仍然……)
第4小節寫了樟樹的外形美,那么我們把樟樹的可貴之處歸納成——內在美。
可是天下那么多樟樹作者為什么不寫,偏偏要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呢?宋慶齡跟這兩棵樟樹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宋慶齡是……。通過上節課的資料查閱,我們還知道——
你們體會到了宋慶齡和樟樹之間的關系了嗎?
透過這兩棵樟樹,人們仿佛就看到——
所以人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那兩棵樟樹下留影。
“瞻仰”體會到什么?(體會到人們對宋慶齡非常的尊敬。)
人們愛在樟樹前留影,是因為樟樹所表現出的外在和內在美與宋慶齡的偉大人格有相似之處,體現了宋慶齡的人格風范和高貴品質,人們在樟樹前留影紀念,表達了人們對故居主人宋慶齡的愛戴和懷念。
3、注重講述,感悟人樹相同處。(第6小節)
(三)說話寫話,深化
①請以《想去宋慶齡故居》為題寫一段話。
②像樟樹一樣有著高貴品格的還有:松、梅、菊、竹、荷花……這些事物讓你想起了什么?請把想到的寫下來,題目自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