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第二課時)教學案例
師:什么也難不住他研究科學的決心啊!
生:齊讀
師:談的很好,齊讀這段
師:同學們想過精確的背后是什么?
師:出示 竺可楨的介紹,想一想成果的背后是什么?
生:努力,付出的心血
生:辛苦的調查
生:仔細的觀察,認真的態度
師:這一切都來自于什么?
生:對科學的熱愛
師:(板書)
師:竺爺爺得知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興沖沖地……盛開的杏花……多么美麗的杏花啊……打開筆記本,鄭重地寫下了清明節。在這背后是科學的態度和無限的熱愛。
師:帶著竺爺爺認真研究的態度,我們深情來讀
師:陽光下的杏樹也被竺爺爺打動了,不是綻放,是捧出,包含了對竺爺爺的熱愛!
生:齊讀
師:真想采擷第一朵帶在竺爺爺胸前,夾在日記里,我們看到的是第一朵杏花,想到的竺爺爺,他正在杏花叢中笑呢!
師:出示 最后一句話
生:齊讀
師:從這里你又感受到一個怎樣的竺可楨?(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嚴謹的科學態度)
4、再次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第6-15自然段。
(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感受竺可楨爺爺慈祥和善的特點,以及他對杏花開放的關注,感受竺爺爺得到準確時間后的激動心情,感受他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從而也使學生懂得學習也應具有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做任何事都應該具有一絲不茍的態度,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師: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生(略)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而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自由讀這一段,看誰能先將它背下來。
(培養學生自覺積累語言的習慣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永恒的追求。課文最后一節引用竺可楨的一段話總結全文,升華中心,無論是從語言工具的價值,還是從思想教育的價值,都有其記憶的必要,所以我決定讓學生背誦這一節。)
三、通讀全文,總結課文,指導應用。
1、自由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今后在學習上、生活上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遷移
1、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師: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這本書。
2、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家的故事,下節課,我們開個故事會吧!
(通過補充資料《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并以此為契機,發動全班搜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