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1、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三顧茅廬》齊讀課題。
2、通過昨天的學習,同學們還記得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嗎?(指名說)
(板書:劉備 諸葛亮)
二、精讀感悟,體會誠意
1、師:劉備帶著兩個義弟去邀請諸葛亮,輔助自己完成統一中原的大業,但去了兩次都未能見著。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劉備去拜訪諸葛亮吧。
2、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最能體現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態度的詞語。(板書:誠心誠意)
3、師: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誠,其情到底有多真?現在就讓我們再次(用心讀一讀課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語句體現了劉備的誠心誠意?邊讀課文邊用筆劃出相關句子,把你深有感觸的詞語圈出來,也可以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小黑板出示要求)
2、指名回答,隨機交流。
表現一:斥責張飛 語言
引導交流,你從哪兒感受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 交流:出示: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1)從“嚷”體會張飛的魯莽與沖動,還能從“嚷”體會到什么?(心情很煩躁)誰能當一回猛張飛呢?指名讀。
(2)師過渡:捆只能捆來人,卻捆不來人的心啊!猛張飛不懂這個道理,可劉備知道。教師引出: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劉備和張飛是結拜兄弟,劉備竟然為了諸葛亮去責備張飛,這說明什么?(他的赤誠之心)
(3)師總結:張飛和劉備對待諸葛亮的態度截然不同,這一鮮明的對比,從側面更突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4)全班分角色讀,再次感悟
男生讀張飛的話,女生讀劉備的話,師讀旁白。指導學生讀出各自的神態和語氣。
師:剛才同學們找的這兩句話都是對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寫?(板書:語言、神態)
劉備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繼續交流:你還你從哪些行動中感受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板書:動作)
表現二:到達前,下馬步行
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他為什么不騎馬到諸葛亮的家呢?(他怕馬蹄聲驚擾了諸葛亮)
表現三:到達后,耐心等候
“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出來開門的童子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1)談談你的體會。
讀讀這個句子,“輕輕”動作輕一點,有禮貌點,千萬別驚醒了諸葛亮哦。(師加點)
(2)“恭”字下面是什么?“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你平常對誰“恭恭敬敬”過?
(3)而劉備是誰?劉備乃堂堂漢景帝的后代,人稱“劉皇叔”,是統帥千軍萬馬的大將軍,而諸葛亮呢,此時只是一介鄉野書生。劉備當時已經47歲了,而諸葛亮呢?只有27歲,只不過是一個未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地位的懸殊,年齡的懸殊,劉備全然不顧,就這樣“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4)劉備這樣恭恭敬敬地等了多長時間?相機了解“半晌工夫”與“一個時辰”, 半天左右再加上兩小時。如果你平時等人等了這么長的時間,你會怎樣?聯系學生等人經驗來體會。進而感悟劉備的誠心誠意,明眼人都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