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及點評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做到讀準音、認清形、了解義。理解本課出現的生詞“愧疚、突發奇想”。
3、理解課文內容,能與他人合作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認識母愛的偉大,產生回報母愛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師:課前同學們已經搜集了很多關于母愛的名言,現在咱們來交流交流。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母愛名言。
師:今天咱們再跟隨作家張敏鑰一起去學習一篇關于母愛的課文——第一次抱母親,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用數空的形式寫課題,齊讀。
點評:教師重視資料的搜集和展示,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檢查初讀情況
師:同學們課前對課文已經做了充分的預習,通過初讀,對課文整體感之如何呢?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1、讀一讀詞語
瘦小 責怪 脖子 愧疚 輪流 突發奇想 翻山越嶺 學生自由讀
指名讀
齊讀
2、理解詞語
愧疚 突發奇想
師:這兩個詞語你們理解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愧疚”的意思,是指很難過,很慚愧的意思。我是查字典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突發奇想”的意思,是指突然之間產生的想法。我是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的。
師:同學們非常會學習,能借助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點評:重視詞語理解的方法指導。
3、課文主要內容
師:通過初讀,你知道課文講的是有關什么人的什么事嗎?你能用簡單的三兩句話概括一下嗎?
點名個別學生概括,師生一起概括。
點評:重視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訓練了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4、教師總結學生的初讀情況。
三、學文感悟
過渡:課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一位母親,及一個兒子即本文作者“我”的身上。這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又是怎樣的一個兒子呢?這些,大家在預習的時候都做了充分的思考,現在,就把自己學習的收獲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長作好記錄。
【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二】全班交流匯報
a、認識母親,感受母愛
1、以小組為單位全班交流展示。
師: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這位母親,你們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生:我們小組認為這是一位堅強的母親。我們是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出的——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你們同意我們的意見嗎?
生:同意,但是我們小組還認為這是一位關愛兒女的母親。我們是從這些語句中體會到的——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生:我們小組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我們是從這些語句中知道的——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
生:我們小組還認為這是一位不圖回報的母親。——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師:通過同學們的交流,老師知道這是一個無私、不圖回報、任勞任怨、堅強、偉大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