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親 教學設計
ˎ̥導入新課
1、師:上節課我們閱讀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一起讀!
生:齊讀(第一次抱母親)
2、師:課題中有三個詞語,“第一次”、“抱”、“母親”,你想強調哪個詞語呢?
生:(指名說理由再讀)先由學生說
師:第一次:這第一次,意義非同尋常!
母親:聽得出,你對母親懷著深深的愛意。
抱:這一“抱”,抱起的是兒子深情的回憶,無盡的愧疚
你們看,一個課題,只要用心體會,就能讀出這么多的感覺和韻味。來,讓我們帶著各自的理解,齊讀課題!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一直以為母親有——(生:100多斤)而事實上,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也只有——(生:89斤)。作為兒子,我和母親一起生活了幾十年,卻在母親生病住院時,才突然發現 生讀:(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4、師:聽得出,你很難過、愧疚。(板書:難過、愧疚)這究竟是一位怎樣的母親,讓我如此難過與愧疚?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4-7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出表現母親的句子,批注你的感受。
二、感受母親的無微不至、不求回報
學生交流勾畫批注
句一:“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
1、生交流感受,引導抓住“重、翻山越嶺、年復一年”,交流一個讀一個,結合金鑰匙,抓住關鍵詞語重讀。
師:讀著讀著,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母親翻山越嶺時的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在烈日炎炎、揮汗如雨的夏天,我們仿佛看到了——生讀:“母親總是……直到我們長大。”
師:在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冬天,我們又仿佛看到了——生讀:“母親總是……直到我們長大。”
接下來又有哪句話寫到了母親呢?
句二:“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擔,母親總讓我們放下,她自己來挑。”
生交流感受(引導:我們都長大了,能挑重擔了,為什么母親還是要幫我們挑;母親肩上挑的重擔僅僅是那一百多斤的東西嗎?你對這個"重擔"是怎么理解的?)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引導抓住“重擔”進行理解,再回扣“翻山越嶺”
2、大屏幕出示:(從學生對“重擔”的理解,豐富開去)
生讀“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師:兒女生病,母親萬分焦慮悉心照料,恨不得替兒女生病;
生讀“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師:為了教育子女,母親煞費苦心;
生讀:“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師: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啊。
3、師:同學們,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兒女所有的困難和挫折!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了"重擔"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看前面這句話,“翻山越嶺”,母親僅僅是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這個“翻山越嶺”你現在是怎么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