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詩兩首 教案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相信同學們會背很多古詩,誰愿意來試著背給大家聽一聽? (指名背)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誰愿意介紹一下李白的資料?(指名說) 今天,我們再來欣賞李
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師順勢簡介峨眉山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先請學生試讀本詩,注意停頓,讀出韻味(師巡回指導);
2、出示課件配樂朗讀,老師抽讀,再指名學生讀,師生共評,師點撥指導;
3、試聯系注釋,結合畫面來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連夜出發。向:駛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三、討論探究
引導想象詩的意境,結合畫面, 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1、小組交流;
1、全班交流;
四、角色表演
播放畫面,音樂創設情境,請學生誦讀詩文。
五、小結質疑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六、作業布置
1、背誦《峨眉山月歌》,講述詩的意思;
2、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后和同學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