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物品會說話——集備習作《xx的自述》
教材簡析《自述》是蘇教版第七冊第五組的習作內(nèi)容。本次習作是讓學生用“自述的形式”介紹一個自己熟悉的事物,要寫得具體生動。除了提出具體的習作要求之外,還附上了兩篇習作例文。第一篇例文《小鬧鐘》介紹了小鬧鐘的樣子、構造和作用;第二篇例文《小溪流的自述》介紹了小溪流的快樂生活和它的遭遇。這兩篇例文的安排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自讀,明白這次習作可以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自己喜愛的事物。要求中的“自述的形式”指自己敘說自己、自己介紹自己的表達方式。“好像它們也有生命”指例文片斷中的事物都成了有想法、有感情的人;“使讀者感到生動、有趣”是說用自述的形式,擬人的手法介紹事物的好處。本次訓練重點是“自述”,這是在三年級《我的名片》習作練習基礎上的又一次同類型的習作訓練,在指導中,要考慮把物當作自己來寫,并繼續(xù)運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還要嘗試著運用比喻、擬人的寫作方法,使所寫之物富有生命的感覺,突出習作的情趣性。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小鬧鐘》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斷,學會用擬人化手法介紹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方法,并領悟到這樣寫的好處。
2、領會本次習作的要求,采用“自述”的形式,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得具體、生動。
教學設想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美好的事物,比如植物、動物、玩具、工藝品、小玩意、郵票等。你最喜歡的是什么?為什么喜歡它?
學生自由表達。
(設計意圖: 輕松自然地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根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就打開了迎來習作靈感的通道,作文便成功了一半。現(xiàn)在的孩子思維獨立性強,反應敏捷,對生活中盎然的生機尤感興趣。說他們感興趣的事物,自然就能爆發(fā)出高昂的寫作熱情。)
二、拓展思路,指導說話。
1、展示物品,說說特點。
師:同學們都自帶了喜歡的物品,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簡單介紹事物的特點,教師伺機板書)
2、展開想象,初擬思路。
師:假如它們都會說話、都有生命,它們會怎樣介紹自己呢?
3、學生初步介紹。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熟悉而喜歡的事物,準確地概括其特點;嘗試轉(zhuǎn)換角色,初步領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三、角色轉(zhuǎn)換,學習寫法。
1、聽一聽:朗讀例文。
2、議一議:這兩篇例文分別介紹了什么?
(《小鬧鐘》以自述的形式,先介紹了小鬧鐘的外形和構造,包括大小、顏色、各部件的位置,功能等,后介紹了小鬧鐘的作用,一是整點報時,二是定時鬧鈴;《小溪流的自述》也以自述的形式先寫小溪流生活得很快樂,后寫小溪流的“孤獨”、“難過”。習作借小溪流的自述,表達了對任意破壞環(huán)境的人的不滿。)
板書: 小鬧鐘 外形、構造、作用
小溪流 快樂生活 孤獨、難過
3、評一評:你覺得這兩篇例文寫得好在哪兒?
(讓被介紹的事物開口說話,自己介紹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來介紹熟悉的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引導學生通過“告訴”“伸出”“拿”“敲”“唱”“踢踢”“拍拍”“撓撓”……感受事物的生命,感受事物的心情,從而領會擬人的寫法。)
4、比一比:這兩篇例文與我們剛才的介紹有什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