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 5 xx的自述(作文指導及多篇習作附評)
習作解讀
1、題目
采用“自述”的形式,用擬人的手法來寫一個熟悉的事物,并且能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要寫得具體、生動。
2、解讀
什么是“自述形式”。即借用擬人、比喻等手法,讓被介紹的事物開口說話,自己介紹自己。簡言之,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來介紹熟悉的事物。這樣做,能使文章生動、有趣。
同學們通過對課文中生動、有趣的例文片段的閱讀也一定感受到了用自述的形式來介紹熟悉的事物的妙處。那么到底選擇什么寫作素材呢?其實啊,我們身邊的一些最熟悉的事物,最不起眼的東西往往是我們最可利用的材料。同學們有沒有留心觀察過我們的身邊之物呢?比如教科書、課桌、自己的文具盒、校園里的一棵樹,天上飛的小鳥……將我們的筆觸投向它們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紹自己熟悉的事物時,要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它們生命,從事物的形狀、色彩、結構、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來寫,這樣才能寫得具體,生動。比如書中例文《小鬧鐘》以自述的形式,先介紹了小鬧鐘的外形和構造,包括大小、顏色、各部件的位置、功能等;后介紹了小鬧鐘的作用,一是整點報時,二是定時鬧鈴,提醒小主人起床和休息,在這一部分自述中,擬人的手法運用得很形象,用上了“告訴”、“伸出”、“拿著”、“敲”、“唱”等詞,顯得形象、生動,小鬧鐘好象也有了生命。
另外,大家在描寫這類身邊之物的文章時應當注意:要將客觀的描寫與主觀的感受結合起來。要知道寫作的對象不僅是物體本身,更是自己與身邊之物的關系,或是透過這種事物表達自己的一種觀念或情感,因此在寫物時應當時時融入自己的眼光,給事物打上人的烙印,從而更加鮮活生動。比如書中例文《小溪流的自述》以自述的形式先寫小溪流生活得很快樂,“踢踢”卵石、“拍拍”小草、“撓撓”小魚……后寫小溪流的“孤獨”、“難過”,因為人們對它不友好,弄臟了它,所以岸上的、水里的、空中的伙伴們都“告別”了它,到別的地方去了。習作借小溪流的自述,表達了對任意破壞環境的人的不滿。
怎么樣,有信心嗎?還猶豫什么,趕快拿起你手中的筆吧!
一次性筷子的感慨
黃天宇
我是一雙一次性筷子,生在一片原始森林中,那里空氣新鮮、氣候適宜,早上可以聽見小鳥在放聲歌唱,晚上可聞見蛙鳴,真是好不快活。直到有一天,伴隨著一陣巨大的轟鳴聲,一臺推土機粉碎了森林原有的祥面貌。一個個手持電鋸的高大男人,鋸倒了我眾多的兄弟姐妹。終于有一天,厄運降臨到了我的頭上,一陣鉆心的疼痛驚醒了我,喔!不!我拼命的反抗也無濟于事。痛了一陣后,只聽他們在喊:“樹倒了”,我便一頭栽倒,失去了知覺。醒來后,只見我被他們分割成一段段,裝上了大卡車疾駛而去。有些兄弟被當作做柴火燒掉了,有些姐妹被刨子、鋸子、斧子等折騰了一陣后用來做家具。
而我和一些同胞們則被加工成了一次性筷子,我們躺在飯店的筷籃中,一雙雙被食客們使用。不一會兒,又來了一群難兄難弟。在飯店里沒有了鳥叫,取而代之的是人群的嘈雜,沒有了蛙鳴,但有了通宵大排檔。筷子雖然每天被耗用,但卻有增無減。終于又用到了我,只見他剝掉套在我身上的包裝膜,掰成了兩只,握在手中就餐,酒足飯飽之后,我和其他同胞們一樣被扔到了垃圾箱中,里面漆黑一片,我好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