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學反思
一、找動詞
第十小節寫了“我”給江主席獻花的情景,里面關于二者的動詞較豐富,讀來身臨其境,有助于幫助理解人物形象和當時的心情。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邊讀邊找出表示“我”和江主席動作的詞,分別用“△”和“○”表示。學生們通過朗讀,找到了“獻、踮、吻、依偎”和“望、俯、擁、拍”等動詞。然后讓學生讀一讀這些帶有動詞的句子,談談體會,我稍作點評。
二、演一演
在找到動詞、朗讀句子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邊看插圖邊表演出這些動詞,學生們十分高興,紛紛做著還算標準的動作。接著,我問學生,平時誰經常會對你做這些動作,你又會向誰做這些動作?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的回憶,很多學生告訴我,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長輩,并且向我展示了平日里長輩對他愛撫的動作,和他向長輩撒嬌的動作。在回憶的基礎上,學生的那種對長輩與生俱來的一種親近感油然而生,再讓他們做做這些動作,就顯得比前面一次感情投入多了。那么,再讓他們來談談體會,學生就能比較容易地感受出了江主席的慈愛,和“我”對江主席的愛戴之情。我和學生們又認識了江主席,面對這位普通的香港小姑娘能得到主席的愛撫,很多孩子都露出了羨慕的表情,順水推舟,讓他們說說那一刻小姑娘的心情,他們脫口而出:激動、興奮。
我把這部分設為重點討論的環節,應該來說比較順利。遺憾的是,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那些留守兒童,他們內心的情感指數是否也和三口之家的孩子一樣高呢?我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的是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