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2016年人教版)
小 學 部 教 學 設(shè) 計
備課時間:11月2 0日
課 題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計劃
課時 2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上課時間: 月 日課時目標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風和日麗、疑惑不解、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的意思并且能夠在實踐中運用。2.通過反復朗讀,找出周恩來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4.了解偉人的成長過程,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獲教學重點學會12個生字,理清課文的順序。教學難點找出周恩來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教學過程師 生 活 動一、談話導入,理解課題。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讀書的目的是什么?回頭看看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小)時候為什么讀書?(2)同學介紹搜集周總理的資料 觀看錄像,感受情景。 看有關(guān)周總理小時候的錄像資料,特別是講他在修身課上回答校長的情景。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強調(diào)要求: (1)讀通課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詞語,借助工具書或者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 (2)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并在書上作上記號,待會在全班交流。 (3)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幾件事?周總理小時候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生字中“嚷、懲、鏗、鏘”是后鼻韻,“范、巡”是前鼻韻。“范、懲”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不能寫成左右結(jié)構(gòu)。 3.反饋交流,詞語方面重點檢查“焦點、耀武揚威、得意揚揚、鏗鏘有力、諸生“等詞語的意思。 4.學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 5.課文寫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講12歲的周恩來剛到沈陽,就聽伯父嘆著氣說“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講周恩來在租界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話的含義;第三件事講周恩來在修身課上,表明自己的心跡“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五)學生反復讀課文,做到有感情地讀課文。試著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六)課堂作業(y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 二 課 時 上課時間:月 日課時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深切體會“中華不振”的含義,激發(fā)愛國熱情。
2、由文字想象畫面,根據(jù)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
3、梳理周恩來的立志歷程,體會到其志向是經(jīng)過成熟思考而確立的。
4、對讀書的目的展開討論,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產(chǎn)生確立志向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