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的歌聲》課前說課稿
說教材:
《夜鶯的歌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魯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用口哨伴鳥鳴,為游擊隊傳遞信息,打擊敵人的故事,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文章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進行敘述,以空行為標志,寫了四部分內容:先寫“小鶯”以歌聲引誘敵人上鉤,再寫“小夜鶯”在為敵人帶路途中以歌聲為游擊隊員傳遞敵情,接著寫游擊隊員殲敵勝利,最后寫戰斗結束后“小夜鶯”在村邊小路旁繼續吹奏著婉轉的歌聲。
說教學目標:
《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被安排在第五單元,本單元的課文均取材于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先輩的英雄業績、高貴品質,都會使人們深受教育和感染。而該單元的重點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先輩革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課特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德國鬼子的兇惡狡猾。
說重難點:
重點: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難點:理解文章首尾照應的寫法。
說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夜鶯圖片、小英雄王二小圖片、雨來圖片、小兵張嘎圖片、課文精彩對話的片段、學習要求等。
說教學理念:
語文學習重感悟,重遷移運用,這就決定了學習中注重孩子的朗讀感悟,并將所學的知識遷移運用。因此對孩子來說,讀書不僅僅是學會一些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課內悟方法,課外求發展,通過教學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思考的方法。
說教法:
本堂課我采用自主開放式教學法,在課堂上由半扶到完全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授之以漁,讓學生邊學邊用,學以致用,最終達到自己用方法去學。再讓學生合作表演課本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激發孩子獲取語文知識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形成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演的方法學習課文。
說教學流程:
一、由題目導入新課:
上課一開始,多媒體出示夜鶯的圖片,介紹夜鶯的歌聲如何好聽,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它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上過分要求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聽枯燥乏味的語言材料,只能引起他們的思維疲勞和厭煩心理。因此,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中的夜鶯指的是一個孩子,他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隨機板書學生說的表現小夜鶯品質的詞,并打上問號,為畫句子作準備。)
(體會夜鶯的品質,及時介紹時代背景。)
三、再讀,知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