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的歌聲》教學設計和反思
師:你認為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小男孩說的話呢?
2、指導朗讀
2、神態描寫
過渡:從人物語言可以看出人物的品質,我們還可以通過神態、動作、甚至外貌的描寫去體會。
★ “孩子從嘴里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快活是什么含義?真的很快活嗎?)
小夜鶯在敵人面前一點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可見小孩的膽量非常大。
(德國軍難道一點兒也不可怕嗎?)從文中找出依據。
3、動作描寫
★ “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的……”
1句中那些動作詞能反映出孩子的貪玩和天真?請在書上用三角符號畫出來。(“唱、叫、甩、打、彎、拾、踢”)
2小男孩僅僅是在玩嗎?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讀讀這句話。
他真的把身邊的軍官忘了嗎?
3小男孩的鎮定和從容能用朗讀的語氣體現出來嗎?
4小結:歡快的鳥鳴,無所顧忌的游戲,多頑皮的小孩!其實,小夜鶯是在麻痹敵人,也在向游擊隊傳遞著敵情。
五、小結深化,訴說感受
小結:我們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人物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感受到了機智勇敢的小夜鶯。此時此刻,你肯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位小英雄說?寫一寫。
交流
一襲“沖擊”,幾掀波瀾 ——執教《夜鶯的歌聲》之反思
奉化錦屏中心小學 許碧蘭
今日有幸得到張晨瑛老師點撥指導,猛然間豁然開朗,心底似乎對高段語文如何突破閱讀教學的難點有了感觸。張老師點撥中的三個字——沖擊力,一下子將我的思緒拉回到備課中的一個個困惑,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不少波瀾。
波瀾之一——“沖擊”文本主線
捧著文本沉思,這樣冗長的,離我們孩子時代又遙遠的一篇課文,我該如何抓住主線呢?備課中,我深思:課題是夜鶯的歌聲,課文又4次寫到夜鶯的歌聲,我不妨以此為上課主線吧!可真正讓我沿著這條思路備課之際,我發現文章的這一主線會讓課文內容變得有點兒支離破碎,很難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課文思路。于是,改變計劃,以品析詞句,感悟人物品質為中心點。乍看有了課文的中心,內心又騰生一個困惑:故事性這么強的一篇文章,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去教學,是否會破壞故事情節?是否會讓人感覺很散?雷同的語言句子是否會讓人覺得累贅?試教也讓我深深感覺到人物形象是努力在豐滿,可故事的情節已經拋到了九霄云外,一直重復著找句子——感悟——朗讀這樣濤聲依舊的閱讀教學模式。感謝張老師細致入微、獨到精辟的點撥,讓我對先前的困惑有所思考,給了我實踐努力的方向。是呀,語文課堂應該是有沖擊力的,“沖擊”文本主線!四年級的學生,學會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語來寫寫第一部分引誘敵人的內容,那么故事情節不就完整系統,其渾然天成般地也就不破壞教材原有的滋味,學生的心里不就充盈一個完整的故事了?那么多雷同的語言描寫,何不細致入微地引導1句呢?這不就創造了一個舉一反三,適合拓展延伸的操作平臺了?學生學得輕松,而且真正授之以漁了。
波瀾之二——“沖擊”人物語言
一次又一次閱讀文章中德國軍官和小夜鶯的對話,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形象也一次次植入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