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反思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反思
四年級學生接觸地理知識的機會還不多,教學中的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為此,在課前,我就準備了地球儀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了解。
上課一開始,我通過大屏幕把世界地圖放大在學生面前,讓每個學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
接著,在引導學生交流讀書所得時,我讓學生從地球儀上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如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這樣幾次觀察,學生對于如何推理魏格納提出的假說就自然解決了。
這一課上下來,還極大地引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濃厚興趣。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反思
【a】
總結課文時,還可以讓學生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進行交流,讓學生體會到: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還可以鼓勵學生繼續查閱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以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愿望。
【b】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讓學生懂得“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緊緊圍繞他的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等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明白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他成功的條件。
【c】
四年級學生接觸地理知識的機會還不多,教學中的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為此,在課前,我就準備了地球儀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了解。上課一開始,我通過大屏幕把世界地圖放大在學生面前,讓每個學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接著,在引導學生交流讀書所得時,我讓學生從地球儀上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如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這樣幾次觀察,學生對于如何推理魏格納提出的假說就自然解決了。這一課上下來,還極大地引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濃厚興趣。
【d】
針對學生對地理知識不熟悉,課前安排了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文中出現的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的海岸線形狀,是否像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難點:第七自然段,理解魏格納發現了一個什么重要的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作者是如何進行推理的過程,覺得學生對課文不熟悉。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的教學反思
我們課堂教學只有提高課堂效益,教學質量才有保證。結合我校提出的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我認為自己能夠運用電腦等多媒體教學媒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自如地進行教學。
2010年9月19日第一節課,我校副校長到我班級看了一節語文課,屬于隨機推門看課形式。我認為自己呈現的是一堂普通的常態課。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本文重點是了解魏格納發現、大膽猜想、考證、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過程、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并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感受。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學生的閱讀能力只能在主動的閱讀實踐中形成。只有主動積極的閱讀實踐,才能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課我首先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再查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接著,介紹作者,運用大屏幕向學生講授了一些有關世界地圖的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然后,我緊緊抓住課文提示部分 1、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樣產生的?2、有了這個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3、說說你的感受!這幾個問題來展開教學。我通過自讀、質疑、交流、合作探討、觀察地圖等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品味魏格納的言行,體會魏格納的心情,感受魏格納的品質。最后通過大屏幕的板書幫助孩子們理清文章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