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教學實錄及賞析
師:這叫做“平仄”(板書),我們今天學習的古詩,也叫格律詩。它在聲音上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它必須按照一定的格式來寫。在古詩當中,我們把現(xiàn)在普通話里的第一聲和第二聲稱之為“平聲”,它們比較舒展、平緩,當然也有極個別的第一聲和第二聲的字,發(fā)生變化,這個我們暫時不講。那么第三聲和第四聲的字,叫“仄聲”(板書)。它比較短促、有力,讀得快一點。在我們停頓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第二個字、第四個字、第六個字(板書)如果它們是平聲,我們要讀得長一些,如果這二、四、六位置上的字是仄聲,我們讀得短一些。
生:我還發(fā)現(xiàn)老師讀得時候有輕有重。
師:對啊,詩里包含著情感,所以你要跟著詩人的這種情感有輕有重地讀。
生:我發(fā)現(xiàn)老師讀的時候,每句后面都會有停頓,停頓好長時間才接著讀第二句。
師笑:呵呵,句子與句子之間也要停頓。好,同學們,想學一學這樣的讀法嗎?誰能第一個來試試看。
生:千里鶯啼綠映紅
師:有點味道了,不過有一個字沒有讀準,不要著急。停頓時要換氣。千里——鶯啼(拖長)——換氣,綠映——紅(示范),試試看!
生:千里——鶯啼——綠映——紅。(有明顯進步)
師:對,好多了。誰再能試試看?
生:千里——鶯啼——綠映——紅。
師:你不單單讀準確了,而且讀得很有情感。
生:千里——鶯啼——綠映——紅(響亮而有激情)。
師:真好!第二句誰愿意試試看?
生:水村——山郭——綠旗——風。
師:這句其實很難讀,特別是要注意在停頓時換氣。有沒有同學愿意再來嘗試一下?
(學生練習讀詩句)
師:后面兩句誰愿意一起來?
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師:“臺”字再長一點試試看!
生:多少——樓臺——煙雨——中。
師:有沒有同學還想試的?
(學生練習讀詩句)
師:我們一起來,邊讀邊看老師的手勢哦。
(學生按照平仄讀詩)
師:很好,給自己掌聲。第一遍就讀得這么好。老師配上音樂,再給大家讀一遍。
(教師配樂有感情朗誦古詩。學生集體配樂朗誦。)
評析:不講平仄的古詩教學不是真正的古詩教學。如何講解平仄是古詩教學中的難點。執(zhí)教者啟發(fā)學生辨析質(zhì)疑,然后清晰簡明地介紹有關(guān)概念,接著又細致周到地組織學生模仿、學習、操練。學生從不會到會,教學效果明顯。如果前一板塊是詩意的情感導入,那么,這里就是語言的形式學習。
第三板塊 辨析詞義體會詩境
師:同學們,在悠揚的樂曲聲中,我們讀了這首詩。你從這首詩里,看到哪些景物了?
生:我看到了黃鶯。
生:我看到酒店門前高掛的布招牌。
生:我看到了靠山而建的城。
生:我仿佛看到了好多亭臺樓閣在風雨中。
生:我看到了佛教寺院。
生:我還看到了雨。
生:如果沒猜錯的話,第二句的“村”應(yīng)該是村莊。
(教師依次板書景物)
生:我看到了一個連起來的畫面,水面上有許多許多樓臺,立在那個煙雨中,景色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