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家彥教學實錄——《跳水》
生:關系。
師:學到這兒我們歸納一下,理解詞有很多種方法。理解“取樂”是結合你們的生活,理解“放肆”是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因而”是通過換詞,理解“顯然”、“更加”是通過句與句之間的聯系。所以這就告訴我們理解詞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要死記硬背。我們還知道概括段意要用中心句。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呢?
生: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
師:另外,我們還知道了讀書時要注意句與句之間的聯系。這一段中我們學了一個生字是——
生:肆。
師:學一個生詞是——
生:放肆。
師:學會了嗎?
生:學會了。
(及時進行學習方法的歸納和總結,起到強化鞏固作用。)
師:現在你們以最快的速度讀第二、三自然段,能讀多快讀多快,越快越好,我給你們計時。開始!
生:(默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師:好極了。大家用了二十秒左右。老師為什么要你們用最快的速度讀課文呢?因為我們現在的報刊雜志數量很大,不但要像第一段那樣逐詞分析,還要很快的讀,抓位它的大意。我們知道,臺北師專附小六年級的學生一分鐘讀兩千字,像“跳水”這樣的課文能讀三課,所以我們要求同學們讀書時,不但要有質量,還要有速度。大家是不是讀懂了?
生:讀懂了。
師:現在看第二段猴子把玩笑開到誰的身上了?
生:孩子。(板書:孩子)
師:請用一個字概括,在猴子和孩子之間加個什么字?
生:逗。(師板書:逗)
師:合起來說,第二自然段寫了什么?
生:猴子逗孩子。
師:第三自然段寫出什么?孩子怎么猴子?
生:孩子追猴子。(板書:追)
師:所以這一部分第二自然段寫了猴子逗孩子,第三自然段寫了孩子追猴子。合起來就是這一部分的——
生:段意。
師:上一段用的是找中心句概括段意,這一部分用的是把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壓縮后合并起來,也是一種概括段意的方法。寫猴子怎樣逗孩子,用了一系列什么?
生:動作。
師:請把一系列動作劃出來。我請一位同學讀。這樣讀:“猴子跳到孩子面前的”“跳”,“把帽子摘下來”的“摘”,“戴在頭上”的“戴”,就這樣讀。
生:“猴子跳到孩子面前”的“跳”,“把他的帽子摘下來”的“摘”,“戴在自己頭上”的“戴”,“很快爬上桅桿”的“爬”,“坐在桅桿橫木上”的“坐”,“用牙齒和爪子撕”的“撕”,“故意逗孩子生氣”的“逗”,還用“沖著他做鬼臉”的“做”……
師:他說的全不全,還有嗎?
生:還有“喊”。
師:對嗎?老師讓找的是猴子逗孩子的詞,喊是孩子的動作,對嗎?
生:不對。
師:誰錯了?
生:我錯了。
師:從明白老師問話的角度看,你錯的還很有價值,應該受到表揚。
師:現在請同學們齊讀這一段。
生:(齊讀)猴子跳到一個十一二歲孩子面前(他是船長的兒子),把他的帽子摘下來,戴在自己的頭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桿。水手們都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光著頭站在那里。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把帽子摘下來,用牙齒和爪子撕。它好像故意逗孩子生氣,指著孩子,沖著他做種種鬼臉。孩子嚇唬它,朝著它大聲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