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套教案:永遠的白衣戰士
在葉欣的護理生涯中,她的溫情護理不知感動了多少絕望的患者。救死扶傷已經化成了她人性的一部分,護理工作對葉欣而言幾乎就是一種本能的奉獻!院長呂玉波忘不了,葉欣是知青返城后和他同時進入省中醫院衛訓隊的。在他做院長后,葉欣只在電話里找他兩次約談。一次是二沙分院剛建立,她主動提出到二沙急診科擔任護士長,負責繁重的護理組建工作;另一次是一位剛參加工作的護士為病人服務時引發了病人的不滿,葉欣主動到患者家登門道歉,然后打電話給他作自我批評。
伴隨著急診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急診救治設備的快速更新,葉欣從沒有放棄對新知識的鉆研。她總是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技術,連那些自視甚高的小護士都覺得汗顏。1995年,葉欣關于《甲黃膜液對褥瘡治療護理的應用研究》,獲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實現了該院護理課題在科技創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她前后共有13篇論文發表。
在葉欣擔任護士長期間,她始終把培養護理人才作為本科室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她常利用午休給護士們上業務課,讓剛進急診科的姑娘們在她身上練習扎針。院領導戲言:急診科是醫院培養和輸送人才的窗口。葉欣是一個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聞達,只講奉獻。作為領導,她的寬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讓、內秀和公正,無不深深折服著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護士曾詩意地說:葉護士長簡直就是陽光和微笑的化身,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加班、頂班,對她可謂司空見慣,尤其是節假日,她會主動給自己排上班。葉欣去世后,她愛人動容地說:“我和葉欣結婚22年了,但只有結婚那年我們一起在家過了春節,其余她全是在醫院度過的。”
在葉欣的辦公桌上,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工作記錄,那是用廢棄的化驗單背面寫的工作記錄。點點滴滴,記載著她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拼搏的足跡,凝聚著她一生對護士職業永恒的熱愛與追求。
附錄3:《永遠的白衣戰士》資源帖
我愛的人走了 (7月7日)
北京武警總隊醫院的軍醫李曉紅,不久前在全軍技術比武中奪得了第一名。就是這位業務精湛的內科醫生,在確認自己被感染上“非典”之后,為了及時救治其他戰友,而一再延誤了自己的治療,最終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今晚,她的愛人同時又是同事的劉會昭,將在中央電視臺《講述》欄目含淚講述妻子那些撕心裂肺的感人故事。
一、機遇 等待她選擇
XX年3月26日,和往常一樣,劉會昭和李曉紅夫妻倆一起下班。回家途中,劉會昭覺得李曉紅的情緒不怎么好,關心地問:“曉紅,今天怎么了,是不是科里有什么重病人搶救很累?”李曉紅答:“我們科收治了一個發熱病人,從病人目前的癥狀情況看,懷疑是‘非典’。”劉會昭一聽,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擔憂道:“不會這么快吧,一來就是‘非典’?應該說是前期,我們對這病都有些了解。”但從后來李曉紅較為肯定的解釋里,劉會昭心中突然萌生出一種不祥的預感。
由于李曉紅患有嚴重的婦科疾病,她已準備休假養病。由于這位發熱病人的到來,使李曉紅改變了計劃,留下來繼續在醫院上班。作為內科醫生,她深知與這類病人接觸,可能會產生的嚴重后果,但她還是決定先治好這位病人后再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