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案(教科版)
3結合橄欖壩的例子談一談橄欖壩的五業興旺,和他們愛護森林、保護水源之間的關系。學習第4自然段。
(如果人們不愛護森林,隨意濫砍濫伐,森林也會有消失的一天。如果沒有了森林這座“百寶園”,人們就不能燒柴、蓋房子,不能打獵、采藥材,沒有了森林,動物們都沒有了家園;沒有了森林這座“蓄水庫”,不再能細水長流,人們無法再種植水稻,發展農業;魚塘都會干涸,就發展不了漁業……)
教師總結:也正是因為有了今天這樣的生活,橄欖壩的人才更加懂得愛護森林,保護自然的好處,他們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讓大自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第2課時
一、積累內化
1默讀全文,說說橄欖壩這個傣族小村寨緊靠森林,為什么人們還要大量種植樹木?
2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用給出的關聯詞語敘述課文大意。
因為……所以……如果……就……
3.做課后練習第3題,說說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4.完成“自選詞語”。
二、識字寫字
1.認讀生字。
多種形式檢查學生對本課要求認的11個生字的認識情況。
2.指導書寫本課的13個生字。
區別形近字:族—旅稻—滔編—偏牧—放雀—省
重點強調:寫“印”字時左邊不要丟掉中間一短橫;“律”字是雙立人旁。
三、拓展延伸
1查找破壞森林造成嚴重后果的實例。
2讓學生結合家鄉的自然情況,提出保護森林、草原和城市綠地的建議。
教學反思:
16警惕大自然的報復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事例,說明了什么是“食物鏈”和“生態平衡”,然后又以美國“黑色風暴”為例,具體說明誰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的道理,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大自然生態平衡的規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喚起人們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設計理念
本課語言簡潔明了,易讀易懂,重點應是使學生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積極主動地保護環境。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中所列舉的事例,使學生明白“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懲罰"的道理,從而能自覺地保護自然環境。
2.能夠舉例說一說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生態平衡”。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認識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夠主動積累詞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具體事例體會“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懲罰"的道理。
2.能舉例說出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生態平衡”。
3.正確書寫本課13個生字。
教學準備
有關課文內容的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大自然五彩斑斕、美麗、富饒,不僅給我們創造了生存的環境,還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但是大自然中也有一些可怕的、災難性的事件,下面我們就來看一段錄像。
(錄像出示:雪崩、火山爆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以強烈的視覺映象沖擊學生的感官,在上課之初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為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做好鋪墊。)
2啟發提問。
看完課件后提問:同學們看完這些片段,內心有什么感受?
預設:(1)這些災難太嚇人了!
(2)大自然太可怕了!
3揭示課題。
是的,這些災難太可怕了!但是如果我們不保護好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就會加劇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的破壞,而遭到大自然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