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藍天的恐龍(第一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重點詞和句子。
2、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體會科學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執著與艱辛。
3、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弄懂課文內容,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上一篇新的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
(出示恐龍圖片)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看到這些恐龍,你腦子里會跳出哪些詞語呢?
(出示鳥兒圖)師:同學們再看看這些圖片,你又會想到哪些詞呢? 可以是兩個字的,也可以是四個字的。
師:剛才這些詞語都是同學們腦子里的,那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里,有哪些詞語可以用來形容,我們剛才看到的恐龍和鳥兒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由地讀讀,并找出這些詞語。
課件出示:兇猛 笨重 遲鈍 茹毛飲血
輕靈 五彩斑斕 凌空翱翔 敏捷 輕盈
1、我們一起來讀讀。
2、有不懂的詞語嗎?
3、你能讀出這些詞語的意思嗎?
師:同學們,兇猛、笨重的恐龍與輕靈、敏捷的鳥兒無論從外形上,還是從生活習性上,我們都覺得它們兩者之間怎么樣呀?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個詞能概括你的意思。(毫不相干)
師:是呀,我們覺得恐龍和鳥兒毫不相干,可是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1、一起讀。
2、讀了這句話,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二、重點研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是呀,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訪問中生代的地球,看看這一演化過程吧!請同學們用心去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讀好后想一想這一自然段講了些什么?
1、師:這一自然段很長,你能簡單地話說說這段講了些什么嗎?(這就是會讀書的孩子,能把長的讀短了。)
2、同桌合作填表格。師:為了使同學們更快地理清恐龍的演變過程,老師專門為大家設計了一張表格,請同學們拿出來同桌合作完成這張表格。
3、好了嗎?我們先請一個小組匯報,其他組補充。
①第一種恐龍的特點——指名讀部分課文;師:誰來讀讀寫第一種恐龍的句子。
②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的特點——師:男女生對比讀這部分課文;(腦顱、體表)
師:
③(其中的)獵食性恐龍的特點——生齊讀這部分課文。
師評價小結:只有團結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5、直觀感受
師:同學們,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清楚詳細地介紹拉近了恐龍與我們的距離,現在就讓我們再近距離地欣賞一下恐龍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吧。
邊出示圖片,教師邊簡單地介紹。(這是兩足奔跑的,這是四足行走的,這是最大的恐龍,身長30多米,有4個普通教室那么長,體重達到130噸,有三四十頭大象合起來那么重,這是最小的恐龍,和一只鴨子差不多,可它卻兇猛異常。這是溫順可愛,以植物為食的恐龍,這是茹毛飲血的食肉動物。)
師:同學們,你們就是一個個小小的科學家,請發揮你們的想像,說說恐龍龐大的家族中為什么有的用兩足奔跑,而有的要用四足行走?有的重達數百噸,而有的卻不足幾公斤?有的兇猛異常,而有的溫順可愛呢?
6、師:這些龐大家族中的有一些獵食性恐龍長得越來越像鳥類,一起讀讀這幾句話。那你能根據這些文字,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把這類恐龍畫出來嗎?(出示一些獵食性恐龍……不再披著鱗片或鱗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