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勤奮》(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生:“終于”,說編寫《資治通鑒》不容易。
師:所以引讀:“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師:剛才我們讀了司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勤奮表現在從小以讀書為樂、長大后珍惜時間,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奮又表現在哪里?
指讀課文第三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討論:從什么句子,你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奮?先讀句子,再說你的理解。
生:學習成績很差,但他毫不氣餒,急起直追。是說童第周不怕困難、奮發努力。
生:“每天天剛亮……晚上睡覺前,他總是……”是說童第周起早貪黑。
師:引讀:
當西北風在吼叫時,童第周不是躲在被窩里,而是天剛亮……
當大雪紛飛時,童第周不是被困難嚇倒,而是天剛亮……
從這兩句,你又感受到童第周的什么?
生:童第周的頑強意志。
師:童第周勤奮還表現在哪里?
生:“他還十分注意改進學習方法。”勤奮在講究方法。
生:“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趕了上來”勤奮在長時間的努力。
生:“后來他遠渡重洋……”勤奮在留學時不怕困難、勇于嘗試。
師:正如華羅庚所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拙”在文中指童第周的什么?(生基礎差)
師:引讀:“勤”就是說童第周在學習成績差面前……“勤”就是說他每天天剛亮……晚上睡覺前……“勤”就是說他還十分注意……“勤”就是說他在比利時留學時勇于嘗試,完成了……所以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師:在生活中,你看過、見過、經歷過這樣的例子?
生:我考鋼琴四級,每天晚上彈半個小時,暑假也不休息。
師:真是一分辛苦一分才
生:我學習繪畫,每個星期六、星期天都去練習,從不偷懶。
師:這就是持之以恒啊!
生:我每天晚上都讀英語,所以英語成績每次都考得靠。
師:這叫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師:童第周在解放以后,擔任山東大學副校長的同時,還研究了在生物進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魚卵發育規律,取得了很大成績。即使到了晚年,他和美國教授合作研究細胞核和細胞質的相互關系,他創造性的成績居于世界先進行列。
所以引讀“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師:想一想司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你發現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生珍惜時間)
師: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我們再來比較二三兩個自然段的開頭:
投影4: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到了17歲才進中學。第一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
師: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一樣的?
生:一個是古代,一個是現代,
師:古今中外,哪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不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生:司馬光從小聰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
師:不管你是聰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