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設計三
⑤指導背誦。
要求學生先理清敘述順序,弄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再練習背誦。
(2)學習第5自然段。
①默讀課文,用“—”畫出寫別的樹木的句子,用“~~~”畫出寫樟樹的句子。
②學習第1~3句。
a、指名讀。
b、理解“繁衍、寄生”等詞語。
c、說說別的樹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學習第4~8句。
a、自由讀課文。
b、理解“可貴、仍然、拇指、高貴”等詞。
c、理解句子。
“本身”這個詞說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說明什么?讀讀課文,說說從哪兒可以看出樟樹能“永久保持”香氣。
(相機板書:永久保持 拒蟲香氣)
④引導理解樟樹具有拒蟲香氣的象征意義。
a、再讀第5自然段,說說樟樹高貴在什么地方。
b、結合宋慶齡的生平說說自己學習第5自然段的體會。
⑤指導朗讀。
⑥指導背誦。
3、細讀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理解有關詞語。(崇敬、瞻仰)
(3)說說人們為什么總愛在宋慶齡故居前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因為樟樹不僅長勢蓬蓬勃勃,具有拒蟲的香氣;而且更因為宋慶齡也像樟樹那樣,一身正氣,令敵人畏懼,人們為了表達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總愛在樟樹下留影紀念)
(4)指導概括段意。
三、作業
1、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摘自《思考者》網站
學生自主探究的觸發點
——從《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談語文實踐活動
作者:徐玉國
一、發現問題——引發沖突
1.課前發現問題。
我在查閱《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的相關資料時,文中兩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即使當它枝枯葉敗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
這兩句話看起來似乎有點矛盾:如果樟樹四季常青,它就不會有枝枯葉敗的時候;如果樟樹有枝枯葉敗的時候,它就不是四季常青。那樟樹究竟落不落葉呢?這兩句話又該如何解釋呢?
帶著這些疑問,我請教了本校的老師,他們有的回答樟樹四季常青不落葉;有的說沒有注意過;有的說樟樹會落葉,但又不能具體地說出它是怎樣落葉的。我又請教了花木種植專業戶,他們肯定地告訴我:“樟樹會落葉”。無論學生能夠發現或者不能發現這兩句話的矛盾之處,我應該如何向學生傳遞這個信息呢?
2.課上引發沖突。
在認識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時,徐佳偉說“樟樹四季常青不落葉”,多數學生表示認可,只有韓濤提出異議,他認為樟樹會落葉。
老師:樟樹落葉還是不落葉,你們有些什么理由來說明各自的觀點呢?
徐佳偉:課文上就是這么寫的——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韓濤(撓撓頭):課文里“即使當它枝枯葉敗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這句話不就是說樟樹落葉嗎?
林康補充道:眼見為實,大家還是看看窗外吧!你還認為樟樹落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