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 綜合資料
四,益智園
創新與實踐
1,竺爺爺長期堅持記觀察日記,光保留下來的就有900多萬字呢!到圖書館或者上網,查一查,找一找,再讀一讀.
2,你也喜歡觀察大自然嗎 那就學著竺爺爺的樣兒,把你的觀察與發現記在自然觀察日記上.
3,這篇課文挺有戲劇性的,可以表演.找幾個同學成立一個小劇組,把這個課本劇排演出來.
附課后練習4提示:
(1)"彎下腰來,習慣地問",這些帶點的詞語讓我們體會到,竺可楨爺爺長期堅持觀察,已經養成習慣了.
(2)"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快步",這些帶點的詞語讓我們體會到,竺可楨爺爺知道第一朵杏花開的準確時間后,激動,興奮的心情,感受到竺爺爺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
六,萬花筒
相關資料
1, 竺可楨
(插圖:竺可楨)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國留學.1913年畢業于伊利諾伊大學農學院.1918年獲哈法哈佛大學研究院地學系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后任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教員,東南大學地學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校長.建國后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
竺可楨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他在地理學,氣象學,資料考察,科學史,科研管理,科學普及和教育事業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樹.竺可楨的著述和各類文字非常豐富.據不完全統計,他的學術論文,科普作品等著述多達200萬字以上,對我國近百年來社會,科技,教育,文化的發展都有如實的記錄,是難得的研究資料和文化遺產.
竺可楨是我國科學普及事業卓越的開拓者和領導者之一,是我國科學技術工作者從事科學普及工作的典范,他為科普事業辛勤耕耘,作出了不朽貢獻.
《物候學》是竺可楨的科普創造思想的代表作品.他根據物候學必須服務于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讓讀者了解什么是物候學的定律及與農業生產的關系,怎樣開展物候學研究及發展前景,并廣征博引,介紹我國古代的物候學知識及各國物候學的發展等,行文通俗流暢,極富文采.
2,竺可楨的話
(1)近代科學的目標是什么 就是探求真理.科學方法可以隨時隨地而改變,這科學目標,蘄( )求真理也就是科學的精神,是永遠不改變的.
(2)我們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務,而不在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