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啟示》導學案
學案 教案 一、漢字文化五千年,我學我會我流傳(讀、標、圈、注、組、查) 1、讀課文,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準字形,給每個字組兩個詞。 2、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解詞: 生態平衡 、不折不扣、異想天開、輕而易舉 (批注在書上) 3、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掃 __( ) __( ) 二、把握文章有整體,概括準確讀流利(認真填寫,課堂交流) 這篇課文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 1、用“||”把《“打掃”森林》分成兩個部分,概括每部分的的主要內容。 (批注在書上) 2、在第一題的基礎上,概括這篇短文的主要內容。(批注在書上) 3、認真讀《人類的老師》,想想這篇短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短文的哪一段概括了主要內容?(批注在書上) 三、邊學邊思貴有疑,品詞品句悟含義。 1、想一想,為什么這篇課文既有課題又有小標題?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有難度的題目,看誰能想出來) 2、認真讀《“打掃”森林》,聯系課文理解“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批注在書上) 3、讀《人類的老師》,說說課文中講了哪兩種動物是人類的老師?為什么這么說?(批注在書上) 4、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大自然中說說還有哪些是“人類的老師”(批注在書上) 5、讀了這兩篇短文,從中受到什么啟發?(批注在書上) 四、學海無涯天地寬,多讀多聞要拓展 讀《百合花開》27、28課 五、讀罷掩卷心有感,口說筆記寫新篇。 說說自己從某種動物、植物的特性受到的啟示或產生的創意。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激發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過程: 1、自學反饋 2、交流質疑 3、分組展示 4、課后檢測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