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七冊 《12開天辟地》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說。講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軀,開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間萬物的故事,贊頌了盤古無私的獻身精神。
全文一共8個自然段,脈絡清楚,分三部分把盤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軀,開辟了天地”的過程描寫了出來。全文處處充滿神奇的想象,語言優美,結構清楚。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文章在表達上的這些特點,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學情分析: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他們喜歡探索宇宙世界的奧秘,尤其是喜歡閱讀神話故事,對神話中的人物十分向往。他們對盤古開天地這個神話故事早已十分熟悉,但對盤古身上所蘊含的優秀品質卻未曾感悟。
設計思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文如何通過故事內容讓學生感悟盤古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受中國古代民間文學的精華,了解神話故事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想象是難點。教學時,我堅持:①以“讀”為主,多法并用,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品悟課文,在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受盤古偉大的人格魅力。②引導學生自由與文本對話,體味想象的神奇,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
教學重難點:1、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盤古的神力,了解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
2、感受神話故事想象的神奇。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課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練習借助重點詞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
4、品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盤古的神力。
課前準備:
課件(盤古圖片、巨石崩裂的音效、舒緩的鋼琴曲)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神話
1、老師今天和大家初次見面,給大家帶來了幾張圖片。每張圖片都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看誰能最快猜出這個故事的題目。想好了就大聲地說出來。(課件出示圖片: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剛才我們見到的圖片都是來自神話故事。神話中的人物和我們常人有什么不同?今天,我們又要走進神話世界,了解一個美麗而動人的神話故事。(板題)這就是我們要學的12課開天辟地。伸出手,跟老師一起寫課題。這個“辟”是生字,它是左右結構,左邊上面是“尸”,下面是“口”,右邊是“辛”。(齊讀課題)“辟”也是“開”的意思,所以“開天辟地”又說是“開辟天地”。多么有力量的題目呀,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為后面的自主學習作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感知神話
1、這個故事可有意思啦!翻開書69頁,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遇到生字、生詞多讀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