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情 明理 導行——《特殊的葬禮》課堂教學案例及評析
教學片斷:
(出示狄特富爾特在《人與自然》序言中的一段話)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狄特富爾特的這段話,你能結合我們周圍所發生的現象,來談談對這段話的理解嗎?
生:我們周圍存在著亂砍濫伐的現象,長此下去,土地失去保護,會造成洪水泛濫和沙塵漫天的現象。
生:各種車輛的尾氣大量排放,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
生:工廠大量的有毒廢水排入江河,污染了水資源,使魚蝦失去了家園。
……
師:同學們剛才談到的現象多么令人觸目驚心,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她實在是太脆弱了,需要我們的精心呵護。
師:對地球的愛,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作為地球媽媽的孩子,我們該為她做些什么呢?
生:我想寫一份倡議書,號召所有少先隊員行動起來,開展“我為家鄉添綠色”活動。
生:我想在網上發布信息,讓全世界人民引以為戒。
生:我想從自身做起,不亂丟紙屑,并搜集人們亂棄的廢舊電池。
……
(評析:語文教學與生活的結合,是“大語文教育”思想的精髓。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它與生活是全息相對應的關系。顧黃初先生說:“語文是社會的公器,語文教育應當貼近生活,靠攏生活,這是由語文工具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教者在學生理性認識文本的基礎上,引領他們用小眼看生活,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激發他們用學到的知識服務于生活的欲望,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操,教會他們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沖破狹隘單純的第一范文教學的小圈子, 輔之以廣闊的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 這才能找到學習語文的源頭活水。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