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的心愿》課前思考和教后反思(精選5篇)
《云雀的心愿》課前思考和教后反思 篇1
陳瑛
我在第二課時是這樣設計的:
1、復習導入,設疑激趣:
教學的開始,我先讓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內容,說說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略)緊接著,我通過“云雀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這一問題導入新課的學習。這樣的導入,不但能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更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提高學習自覺性,激發學習熱情。
2、精讀課文,感受森林的重要性:
(1)創設情境,感受伐樹毀林的危害
出示沙漠的圖片
并且激發學生:來到沙漠,它們看到了什么?感覺這里的環境怎樣?練習一下生活實際說說,如果狂風吹來,沙漠上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2)指名讀課文的(1—4)段,找出哪些詞語說明環境很惡劣啊!通過大家的交流討論漫天飛舞、貧瘠、睜不開眼等這些詞語寫出了沙漠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那么貧瘠的沙漠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是由于亂砍濫伐,樹木越來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護,就慢慢地變成了貧瘠的沙漠。
(3)引導學生自由朗讀有關段落
“看到此情此景,小云雀和媽媽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讀出來嗎?”先讓學生練讀對話,教師加以點撥,最后引導學生扮一扮,讓學生自由選擇伙伴演讀對話。在沙漠,云雀知道了有森林和沒森林的保護是不一樣的,那么你想對森林說什么嗎?(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里強調了文本的重點。
(4)由于人們亂砍濫伐,使茂密的樹林變成了貧瘠的沙漠。亂砍濫伐的后果,遠不止這,我們再來看一看云雀們的大河游。這樣很自然的過渡到了下一個部分。同樣也是創設情境,出示錄象河水泛濫,看到了什么?誰能說說洪水會造成哪些危害?理解為什么說河水像脫韁的野馬?(可以想象野馬是怎樣奔跑的?馬能按照路線奔跑是因為有人用韁繩指揮著,那么指揮河水奔跑的是什么呢?沒有了和堤就亂流了。)河水為什么會這么兇猛?(云雀媽媽嘆了一口氣:“哎,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 ‘森林水庫’沒有了,到了汛期,大河里的水就會泛濫成災。”)
(5)指導朗讀:寫河水泛濫成災的句子要讀出河水的氣勢洶洶的樣子,小云雀的要用害怕的語氣讀。媽媽說河水為什么兇猛的話要用無可奈何的語氣讀。
3、精讀品味,感受大水庫、空調器的作用:
這一環節中,我先激發學生:“森林帶給人類許多的好處,同學們想享受嗎?”讓學生自由讀讀有關段落。并談談讀后感受,接著引導學生品讀,你能把你的喜悅之情讀出來嗎?然后引導學生體會大水庫和空調器的神奇作用,我是這樣引導的“森林為什么是大水庫和空調器呢?你能從文中找出理由說明嗎?”讓學生讀讀、圈圈、議議,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略)
并趁熱打鐵讓學生談談森林還有哪些作用,最后引導學生再感情朗讀課文。
4、總結深化,拓展延伸:
(1)課文已經學完了,那么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呢?
(2)云雀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心愿呢?
(3)從哪些地方看出森林很重要呢?
20《云雀的心愿》教學反思:
陳瑛
該文用童話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的所見、所聞、所言。針對教材的特點,我抓住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1、注重感悟:
課文以對話形式來說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語言淺顯易懂,不需作過多分析、講解。因此,教學時就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依據語氣提示讀好課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學描寫土地變沙漠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黃沙漫天”、“亂砍濫伐”,依據提示語“埋怨”、“心疼”練讀課文。在學生讀書時,我使用多媒體出示黃沙漫天的場景,并配上巨大的風聲,把學生帶人沙漠狂風之中去感受。這樣學生就很到位地讀出了小云雀和媽媽的對話,悟到了“埋怨”、“心疼”,從而體會到森林的重要。
2、注重積累:
課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說明了森林有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識,應該讓學生積累下來。于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后試著把它們復述下來。在復述課文時,我相機板書“樹冠、樹干、樹下、土壤”幾個詞語,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降低復述難度。同時這幾個詞清楚地表現了作者的記述順序,在學生復述后,我就提示學生:“這些詞語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說明森林為什么是大水庫的。以后的作文中,我們應該學會有順序地描寫事物。”這樣的復述,既積累了妙詞佳句、自然常識,同時也積累了寫作方法,可謂一舉三得。
3、注重遷移:
在課文教學完成后,我安排了這樣一項訓練:學了這篇課文,如果你再見到有人在亂砍濫伐森林,你會怎樣去勸說他們呢?聽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同學說:“你們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們的土地都會變成沙漠,你們就會餓死。”有的同學說:“你們要是再亂砍森林,就會被洪水淹死。”還有的同學說:“森林是大水庫,是空調器,它給我們人類帶來這么多的好處,我們應該感謝它,保護它,不應該破壞它,砍伐它。”透過這些精彩的回答,可見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已經受到了很深刻的環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書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移。
“感悟、積累、遷移”是語文教學的“三步曲”,只有依據此,我們才能真正地教好語文,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云雀的心愿》課前思考和教后反思 篇2
1、自主學習,理清課文內容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種樹,讓沙漠變成綠洲。為什么云雀會有這樣的心愿?我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文中找出云雀產生這一心愿的原因,點出關健句: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為什么會認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從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所以我的教學設計又圍繞著這一問題全面展開,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讀讀想想,圖圖畫畫,從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教學設計,在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的擴充訓練中,培養了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并幫助他們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的要點,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領悟課文精髓奠定了基礎。
2、借助課件,理解課文內容
生動的課件能再現、強化、傳遞教學內容,動態的畫面和逼真的音響效果會引起學生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聯想、想象、情感的活動。這一案例,我根據教學內容制作了許多課件,“森林變成貧瘠的沙漠;河水像脫韁的野馬,咆哮著向下游沖去”這些動態的畫面給學生帶來了深深的震撼,他們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通過課件對“森林是個大水庫;森林是一座巨大的空調器”這些內容的介紹,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讓他們有感而發,并與作者發生情感共鳴,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課文重點
書本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更多更廣的學問來源于大量的課外閱讀與對學習資料的收集運用中。本篇課文只是介紹了森林四個方面的重要性,對它更富魅力的東西沒有全部例出。為此,我根據課文內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還有更大的作用,你知道嗎?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他們讀書看報,走進圖書館,上網,或單獨作戰,或合作進行,在閱讀,思考、整理、采納等一系列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答案,通過課上交流學到了豐富的知識,同時也鍛煉了他們搜集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使語文走向生活大課堂。
4、體驗心愿,進行個性化朗讀
這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于一體,生動有趣,富于藝術魅力。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感受課文語言的生動形象。這樣,學生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機評價中,更加深學生對砍伐森林危害的認識,激發他們對這種行為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題,表達自己的心愿
課文記敘了小云雀跟著媽媽在樹林外面飛行時所看到的伐樹毀林造成的危害,說明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重要。在課件展示“肆虐的沙塵暴、光禿禿的大山、河水咆哮著向下游沖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導學生思考:在保護環境方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你對周圍人們現在所處的這個環境滿意嗎?你又是怎樣做到保護環境的,準備如何去做?交流討論。鼓勵學生根據環境保護的現狀,進一步學習,擴展閱讀和調查綠化情況等,拓寬學習時間和空間,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將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相聯,激起學生關注社會,主動參與環保的意識.
《云雀的心愿》課前思考和教后反思 篇3
北郊小學 趙改麗
1、自主學習,理清課文內容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種樹,讓沙漠變成綠洲。為什么云雀會有這樣的心愿?我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文中找出云雀產生這一心愿的原因,點出關健句: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為什么會認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從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所以我的教學設計又圍繞著這一問題全面展開,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讀讀想想,圖圖畫畫,從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教學設計,在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的擴充訓練中,培養了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并幫助他們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的要點,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領悟課文精髓奠定了基礎。
2、借助課件,理解課文內容
生動的課件能再現、強化、傳遞教學內容,動態的畫面和逼真的音響效果會引起學生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聯想、想象、情感的活動。這一案例,我根據教學內容制作了許多課件,“森林變成貧瘠的沙漠;河水像脫韁的野馬,咆哮著向下游沖去”這些動態的畫面給學生帶來了深深的震撼,他們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通過課件對“森林是個大水庫;森林是一座巨大的空調器”這些內容的介紹,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讓他們有感而發,并與作者發生情感共鳴,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課文重點
書本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更多更廣的學問來源于大量的課外閱讀與對學習資料的收集運用中。本篇課文只是介紹了森林四個方面的重要性,對它更富魅力的東西沒有全部例出。為此,我根據課文內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還有更大的作用,你知道嗎?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他們讀書看報,走進圖書館,上網,或單獨作戰,或合作進行,在閱讀,思考、整理、采納等一系列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答案,通過課上交流學到了豐富的知識,同時也鍛煉了他們搜集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使語文走向生活大課堂。
4、體驗心愿,進行個性化朗讀
這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于一體,生動有趣,富于藝術魅力。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感受課文語言的生動形象。這樣,學生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機評價中,更加深學生對砍伐森林危害的認識,激發他們對這種行為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題,表達自己的心愿
課文記敘了小云雀跟著媽媽在樹林外面飛行時所看到的伐樹毀林造成的危害,說明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重要。在課件展示“肆虐的沙塵暴、光禿禿的大山、河水咆哮著向下游沖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導學生思考:在保護環境方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你對周圍人們現在所處的這個環境滿意嗎?你又是怎樣做到保護環境的,準備如何去做?交流討論。鼓勵學生根據環境保護的現狀,進一步學習,擴展閱讀和調查綠化情況等,拓寬學習時間和空間,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將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相聯,激起學生關注社會,主動參與環保的意識.
《云雀的心愿》課前思考和教后反思 篇4
該文用童話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的所見、所聞、所言。針對教材的特點,我抓住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1、注重感悟:
課文以對話形式來說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語言淺顯易懂,不需作過多分析、講解。因此,教學時就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依據語氣提示讀好課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學描寫土地變沙漠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黃沙漫天”、“亂砍濫伐”,依據提示語“埋怨”、“心疼”練讀課文。在學生讀書時,我使用多媒體出示黃沙漫天的場景,并配上巨大的風聲,把學生帶人沙漠狂風之中去感受。這樣學生就很到位地讀出了小云雀和媽媽的對話,悟到了“埋怨”、“心疼”,從而體會到森林的重要。
2、注重積累:
課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說明了森林有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識,應該讓學生積累下來。于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后試著把它們復述下來。在復述課文時,我相機板書“樹冠、樹干、樹下、土壤”幾個詞語,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降低復述難度。同時這幾個詞清楚地表現了作者的記述順序,在學生復述后,我就提示學生:“這些詞語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說明森林為什么是大水庫的。以后的作文中,我們應該學會有順序地描寫事物。”這樣的復述,既積累了妙詞佳句、自然常識,同時也積累了寫作方法,可謂一舉三得。
3、注重遷移:
在課文教學完成后,我安排了這樣一項訓練:學了這篇課文,如果你再見到有人在亂砍濫伐森林,你會怎樣去勸說他們呢?聽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同學說:“你們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們的土地都會變成沙漠,你們就會餓死。”有的同學說:“你們要是再亂砍森林,就會被洪水淹死。”還有的同學說:“森林是大水庫,是空調器,它給我們人類帶來這么多的好處,我們應該感謝它,保護它,不應該破壞它,砍伐它。”透過這些精彩的回答,可見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已經受到了很深刻的環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書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移。
“感悟、積累、遷移”是語文教學的“三步曲”,只有依據此,我們才能真正地教好語文,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云雀的心愿》課前思考和教后反思 篇5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濫成災,心里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后,小云雀明白了保護森林的重要性。針對教材的特點,我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抓住文章線索,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種樹,讓沙漠變成綠洲。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呢?然后讓學生跟著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實在
是太重要了,因為——”這條主線展開教學,并且以云雀媽媽和小云雀的心情變化這條暗線作為輔助,這樣就使主題凸顯了,并且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要點。
二、體驗心愿,進行個性化朗讀
這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于一體,生動有趣,富有藝術魅力。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砍伐森林的危害以及森林的重要,同時也感受文章語言的生動形象。這樣,學生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機評價中更加深學生對砍伐森林危害的認識,激發他們對這種行為的痛恨之情。
三、句式訓練,強化語言表達能力
有效的句式訓練,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教學中出現的“可以……也可
以……”讓學生練習造句,既讓學生鞏固了對森林作用的理解記憶,也讓他們在口頭造句時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在課文教學完成后,我安排了這樣一項訓練:學了這篇課文,如果你再見到有人在亂砍濫伐森林,你會怎樣去勸說他們呢?聽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同學說:“你們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們的土地都會變成沙漠,你們就會餓死。”有的同學說:“你們要是再亂砍森林,就會被洪水淹死。”還有的同學說:“森林是大水庫,是空調器,它給我們人類帶來這么多的好處,我們應該感謝它,保護它,不應該破壞它,砍伐它。”透過這些精彩的回答,可見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已經受到了很深刻的環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書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
當然,教學中還存在不足,為了使學生在朗讀的同時充滿激情,我不斷的變換著朗讀的方式,指名讀、男女生讀、分組讀、比賽讀等,同學們的朗讀激情非常充沛,但發現一個問題,學生只是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導致學生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沒有讀出感情。今后還要更好地抓字詞句,凸顯語文課上的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