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通用14篇)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1
感悟 積累 遷移 ——《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01
感悟 積累 遷移 ——《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云雀的心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課文.該文用童話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的所見,所聞,所言.針對教材的特點,可以抓住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注重感悟
課文以對話形式來說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語言淺顯易懂,不需作過多分析,講解.因此,教學時就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依據語氣提示讀好課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學描寫土地變沙漠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黃沙漫天,亂砍濫伐,依據提示語埋怨,心疼練讀課文.在學生讀書時,我使用多媒體出示黃沙漫天的場景,并配上巨大的風聲,把學生帶人沙漠狂風之中去感受.這樣學生就很到位地讀出了小云雀和媽媽的對話,悟到了埋怨,心疼,從而體會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積累
課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說明了森林有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識,應該讓學生積累下來.于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后試著把它們復述下來.在復述課文時,我相機板書樹冠,樹干,樹下,土壤幾個詞語,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降低復述難度.同時這幾個詞清楚地表現了作者的記述順序,在學生復述后,我就提示學生:這些詞語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說明森林為什么是大水庫的.以后的作文中,我們應該學會有順序地描寫事物.這樣的復述,既積累了妙詞佳句,自然常識,同時也積累了寫作方法,可謂一舉三得.
三,注重遷移
在課文教學完成后,我安排了這樣一項訓練:學了這篇課文,如果你再見到有人在亂砍濫伐森林,你會怎樣去勸說他們呢 聽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同學說:你們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們的土地都會變成沙漠,你們就會餓死.有的同學說:你們要是再亂砍森林,就會被洪水淹死.還有的同學說:森林是大水庫,是空調器,它給我們人類帶來這么多的好處,我們應該感謝它,保護它,不應該破壞它,砍伐它.透過這些精彩的回答,可見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已經受到了很深刻的環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書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移.
感悟,積累,遷移是語文教學的三步曲,只有依據此,我們才能真正地教好語文,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云雀的心愿》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2體會陳述句和反問句在語氣上的不同.
3有條理的敘說森林的環保作用,初步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有條理的敘說森林的環保作用,初步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環節:
一 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云雀的心愿.你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嗎
(師出示第13課)
二 新課
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為什么呢
第一段
出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
誰來說一說
土地是怎樣變成沙漠的
以前這里是什么樣子
現在這里是什么樣子
貧瘠的沙漠什么樣 你能用書上的話說一說嗎
你的眼前似乎出現了什么 (看錄象)
是什么原因使這片土地發生這樣的變化
是呀,所以云雀媽媽對人們的這種行為怎么樣
對大片的森林丟失感到怎樣
那我們該怎樣讀好這段話
讓我們分角色來讀一讀
小結: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他可以防止土地變成沙漠,他 還有什么作用呢
第二段
你見過發洪水嗎
(讓我們來看看錄象)
我們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這樣的洪水是怎么造成的呢
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說是森林水庫呢
所以說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庫嗎(出示)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誰來讀好這句話
小結:森林他不僅可以防止土地變成沙漠,還可以防止發洪水,他還有別的作用嗎
第三段
讀了這一部分,你明白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的
總結課文
課文全部學完了,學了課文,你明白森林他有什么作用
總結:森林可以防止土地變成沙漠,可以防止洪水,他還是一個巨大的空調器,所以說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才會有這樣的心愿,這也是我們全班同學的心愿,讓我們一起讀課文最后兩段
分角色朗讀課文
下面我們分角色來把這篇課文讀一讀,先請同學小組練習
指名分角色讀
實踐活動
你們想不想做一只小云雀,和媽媽一起去飛行,讓我們一起來演一演
江蘇省運河師范附小 吳 雷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2
詳細介紹:
《云雀的心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課文。該文用童話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的所見、所聞、所言。針對教材的特點,可以抓住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注重感悟
課文以對話形式來說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語言淺顯易懂,不需作過多分析、講解。因此,教學時就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依據語氣提示讀好課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學描寫土地變沙漠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黃沙漫天”、“亂砍濫伐”,依據提示語“埋怨”、“心疼”練讀課文。在學生讀書時,我使用多媒體出示黃沙漫天的場景,并配上巨大的風聲,把學生帶人沙漠狂風之中去感受。這樣學生就很到位地讀出了小云雀和媽媽的對話,悟到了“埋怨”、“心疼”,從而體會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積累
課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說明了森林有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識,應該讓學生積累下來。于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后試著把它們復述下來。在復述課文時,我相機板書“樹冠、樹干、樹下、土壤”幾個詞語,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降低復述難度。同時這幾個詞清楚地表現了作者的記述順序,在學生復述后,我就提示學生:“這些詞語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說明森林為什么是大水庫的。以后的作文中,我們應該學會有順序地描寫事物!边@樣的復述,既積累了妙詞佳句、自然常識,同時也積累了寫作方法,可謂一舉三得。
三、注重遷移
在課文教學完成后,我安排了這樣一項訓練:學了這篇課文,如果你再見到有人在亂砍濫伐森林,你會怎樣去勸說他們呢?聽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同學說:“你們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們的土地都會變成沙漠,你們就會餓死!庇械耐瑢W說:“你們要是再亂砍森林,就會被洪水淹死!边有的同學說:“森林是大水庫,是空調器,它給我們人類帶來這么多的好處,我們應該感謝它,保護它,不應該破壞它,砍伐它!蓖高^這些精彩的回答,可見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已經受到了很深刻的環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書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移。
“感悟、積累、遷移”是語文教學的“三步曲”,只有依據此,我們才能真正地教好語文,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小學語文研究》XX年9期)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3
《云雀的心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課文。該文用童話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的所見、所聞、所言。針對教材的特點,可以抓住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注重感悟
課文以對話形式來說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語言淺顯易懂,不需作過多分析、講解。因此,教學時就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依據語氣提示讀好課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學描寫土地變沙漠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黃沙漫天”、“亂砍濫伐”,依據提示語“埋怨”、“心疼”練讀課文。在學生讀書時,我使用多媒體出示黃沙漫天的場景,并配上巨大的風聲,把學生帶人沙漠狂風之中去感受。這樣學生就很到位地讀出了小云雀和媽媽的對話,悟到了“埋怨”、“心疼”,從而體會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積累
課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說明了森林有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識,應該讓學生積累下來。于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后試著把它們復述下來。在復述課文時,我相機板書“樹冠、樹干、樹下、土壤”幾個詞語,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降低復述難度。同時這幾個詞清楚地表現了作者的記述順序,在學生復述后,我就提示學生:“這些詞語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說明森林為什么是大水庫的。以后的作文中,我們應該學會有順序地描寫事物。”這樣的復述,既積累了妙詞佳句、自然常識,同時也積累了寫作方法,可謂一舉三得。
三、注重遷移
在課文教學完成后,我安排了這樣一項訓練:學了這篇課文,如果你再見到有人在亂砍濫伐森林,你會怎樣去勸說他們呢?聽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同學說:“你們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們的土地都會變成沙漠,你們就會餓死。”有的同學說:“你們要是再亂砍森林,就會被洪水淹死。”還有的同學說:“森林是大水庫,是空調器,它給我們人類帶來這么多的好處,我們應該感謝它,保護它,不應該破壞它,砍伐它!蓖高^這些精彩的回答,可見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已經受到了很深刻的環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書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移。
“感悟、積累、遷移”是語文教學的“三步曲”,只有依據此,我們才能真正地教好語文,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小學語文研究》2002年9期)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4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江蘇省運河師范附小 吳 雷
資源來源: 《小學語文研究》2002年9期
《云雀的心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課文。該文用童話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所見、所聞、所言。針對教材的特點,可以抓住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注重感悟
課文以對話形式來說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語言淺顯易懂,不需作過多分析、講解。因此,教學時就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依據語氣提示讀好課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學描寫土地變沙漠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黃沙漫天”、“亂砍濫伐”,依據提示語“埋怨”、“心疼”練讀課文。在學生讀書時,我使用多媒體出示黃沙漫天的場景,并配上巨大的風聲,把學生帶人沙漠狂風之中去感受。這樣學生就很到位地讀出了小云雀和對話,悟到了“埋怨”、 “心疼”,從而體會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積累
課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說明了森林有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識,應該讓學生積累下來。于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后試著把它們復述下來。在復述課文時,我相機板書“樹冠、樹干、樹下、土壤”幾個詞語,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降低復述難度。同時這幾個詞清楚地表現了作者的記述順序,在學生復述后,我就提示學生:“這些詞語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說明森林為什么是大水庫的。以后的作文中,我們應該學會有順序地描寫事物!边@樣的復述,既積累了妙詞佳句、自然常識,同時也積累了寫作方法,可謂一舉三得。
三、注重遷移
在課文教學完成后,我安排了這樣一項訓練:學了這篇課文,如果你再見到有人在亂砍濫伐森林,你會怎樣去勸說他們呢?聽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同學說:“你們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們的土地都會變成沙漠,你們就會餓死。”有的同學說:“你們要是再亂砍森林,就會被洪水淹死!边有的同學說:“森林是大水庫,是空調器,它給我們人類帶來這么多的好處,我們應該感謝它,保護它,不應該破壞它,砍伐它!蓖高^這些精彩的回答,可見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已經受到了很深刻的環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書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移。
“感悟、積累、遷移”是語文教學的“三步曲”,只有依據此,我們才能真正地教好語文,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23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陳述句和反問句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對學生進行增強環保意識的教育。
教學重點:
認真朗讀,從課文的語句中體會森林的重要性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段落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心愿”什么是心愿?你有什么心愿嗎?
2、補充課題導入: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就連我們的小云雀都有一個心愿。同學們想不想聽聽它的心愿?把書本打開,今天我們學習第十課:云雀的心愿。
二、初步感知課文
1、 自讀課文
(1)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 檢查自讀
a、 出示生字,學生板演注音,看拼音寫漢字
b、 出示生詞,指名讀,齊讀
討厭 樹冠 沖垮 沖刷 茂密 云雀 土壤 擦去 綠洲 空調器 枯枝敗葉 漫天飛舞 亂砍濫伐
c、 指名讀課文 集體評議
d、思考:云雀媽媽和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2、 指導分段
。1) 分角色朗讀課文,說說小云雀它們到過哪些地方?
。2) 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10自然段)
第三段:(第11--13自然段)
第四段:(第14、15自然段)
三、 作業
1、 抄寫詞語
。1) 分析字形
(2) 描紅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體會陳述句和反問句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段落
一、復習檢查
1、指讀生字新詞。
2、回答:云雀媽媽和小云雀到過哪些地方?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段。
。1)小云雀和云雀媽媽飛呀飛,它們最先來到了什么地方?誰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如果狂風吹來,沙漠上會出現什么情景?
(2)指名讀第1--4自然段。是不是這樣呢?我請同學朗讀一下第一段
“漫天飛舞”是什么意思?
“貧瘠”是什么意思?“貧瘠的沙漠”是怎樣形成的?
(相機板書:漫天飛舞 貧瘠 砍)
(3)指導朗讀。
。ā奥祜w舞、睜不開眼、亂砍濫伐、貧瘠”等詞要重讀。小云雀的話要用埋怨的語氣讀,云雀話要用惋惜、心疼的語氣讀)
指名試讀,分角色讀。
(4)小結段意 練習說話
由于人們亂砍濫伐,使茂密的樹林變成了貧瘠的沙漠。
“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 ”
2、細讀第二段。
。1)小云雀和媽媽來到了什么地方?他們看到了什么?誰能說說洪水會造成哪些危害?
。2)自由讀第5--10自然段。
A 、“咆哮”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河水像脫韁的野馬?
B 、河水為什么會這么兇猛?理解:河堤 汛期 泛濫成災。
C 、“蓄水”是什么意思?森林是怎樣蓄水的?
理解詞語:樹冠、苔蘚、滲、儲存。
D、比較句子: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庫。
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庫嗎?
指名說說這兩句話都是告訴我們什么內容,哪句話語氣更肯定些。(告訴學生反問句比陳述句語氣更肯定些)
E、指導朗讀第二句話。(相機板書:泛濫成災)
(3)指導朗讀 (描寫河水泛濫的句子要讀出氣勢洶洶的樣子。小云雀的話要用害怕的語氣讀,讀話顯得無可奈何)
(4)小結段意 練習說話
河流上游的森林被砍光,河水泛濫成災 。
“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 ”
3、細讀第三段。
。1) 小云雀和媽媽來到了什么地方?
。2) 自學課文。討論:為什么森林是空調器?
(3) “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 ”
(4) 指導朗讀。
3、 細讀第四段
由此,小云雀產生了一個怎樣的心愿?
。1)齊讀課文。
從小云雀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我們應該怎么辦?
4、總結課文內容
。1)學過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為什么說“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
。ㄒ龑W生從亂砍濫伐、森林會變成沙漠、河水會泛濫成災、森林是水庫、是空調器等方面練說)
三、指導分角色朗讀
四、 指導復述課文
五、 作業
1.組詞
tiao( ) mai( )
調 埋
diao( ) man( )
2.改寫句子
(1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庫嗎?
。 )
(2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不就是云雀的心愿?
( )
3.為什么說“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
。ㄒ驗闆]有……;沒有……;有了,所以……)
板書設計:
10 云雀的心愿
漫天飛舞
砍 貧瘠
泛濫成災 森林重要(植樹造林)
不砍 茂密 非常涼爽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6
《云雀的心愿》是本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同為環保主題,本篇在內容和結構上相對于前面兩篇,較為簡單,明晰。
題目“云雀的心愿”,引導它的閱讀者在文中很快發現課文的主題:保護環境。云雀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正如課文中所說,“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提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作者是借云雀之口,分三部分寫出了森林的重要性:一森林可以保持水土,二森林可以蓄水(保持水土),三森林可以調節空氣。
作者通過地點的轉換,實現著自己的敘述。學生閱讀時,很快就可以找到課文敘述的要點。飛到沙漠上空,體會森林水土保持的作用;飛到大河上空,體會森林的蓄水作用;飛到森林里,體會森林對空氣的調節作用。作者在安排這三點的敘述時,可謂獨具匠心。課文先寫兩點,失去森林保護使水土流失,失去森林保護河水泛濫成災。這是反寫,寫失去森林保護的危害。最后一點寫擁有森林的好處,正寫,調節空氣。反與正,使學生在閱讀時感受有無森林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加體驗到森林的重要性。反與正強烈對比,似把森林的重要性墊高,這為下文“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的呼出,做了情感上的鋪墊。在層層階進中,學生對森林重要性的認識逐步加強。課文寫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就顯得自然而然了。因為云雀明確了森林的重要性,才會有到沙漠中植樹,才有把沙漠變成綠洲的愿望。整個課文如此寫來,結構縝密,氣韻自然。
課文在寫作森林重要性三點時,細細理會,中間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它都是先寫失去森林之后出現的現象,再寫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同時配合云雀面對這種現象出現時的神態,敘述就顯得豐滿,有血肉。敘述第一點時,黃沙漫天飛舞,引起云雀的埋怨。繼而媽媽心疼的說出,失去森林保護,土地變成貧瘠的沙漠。特別是貧瘠一詞,把這種危害具體化、擴大化,有強調、突出失去森林的作用。心疼一詞,不僅有心疼小云雀的意思,還有心疼森林變成沙漠的意思。敘述第二點時,作者用了比喻——像脫僵的野馬寫出水流的速度快,咆哮寫出水流的聲音響。緊接著寫洪水泛濫后的悲慘景象,給人以深深的震撼。媽媽嘆了一口氣,惋惜之情、悲嘆之氣溢于言表。
在第二、第三點的敘述中,關于森林蓄水作用與森林調節空氣作用兩段,在寫法上還有兩點相似之處,值得學生讀后思考,讀后遷移。相似之處在哪兒?一是總分總的寫法。你看,它們都是先總寫作用——森林可以蓄水,森林也是一個巨大的空調器,在分寫、具體寫作用,最后一句又都是以一個反問句總結——(森林不就是一個大水庫嗎?森林像不像空調器?),強化森林的作用,給讀它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二是在分寫時,作者采用排筆的句式,強化學生對所述問題的認識。比如第十節中,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增強文章敘述的語勢,加深學生閱讀后對森林蓄水問題的認識。比如十三節把夏天與冬天放在一起敘述,也是排筆的手法,強化學生對森林調節空氣溫度功能的認識。在配合最后一句反問句,這種語勢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強。剛才講的總分總的寫作方式,排比的修辭手法,都是為了作者表達的需要而來。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認識。
教學這一課,可從課題入手,詢問學生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再問學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從而找出課文的中心句“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為什么說“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在云雀三個地點中的三次語言中,尋找關鍵詞句中總結出森林的作用:保持水土,調節空氣的溫度。繼而提煉寫法,進行遷移寫作訓練。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7
師:夏天到了,云雀媽媽帶小云雀到外面去看看。飛呀飛,他們先飛到了哪兒呢?
生:他們飛呀飛,飛到一片沙漠的上空。
師:他們飛到一片沙漠的上空,看到了些什么呢?遇到了什么呢?
生1:他們看到地上的黃沙漫天飛舞。
生2:他們被風沙迷得睜不開眼了。
師:“漫天飛舞”是什么樣子?誰來描述一下?
生:漫天飛舞就是天上地上到處都是黃沙。
師:所以云雀媽媽和小云雀……
生:(接)睜不開眼。
師:那么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應該怎么讀呢?
生:(自由練習讀)
師:(指名讀,學生讀得很投入,比較到位,讀出了小云雀埋怨的語氣。)
師:這里原來也是茂密的森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現在這種狀況的呢?
生:是人們亂砍濫伐森林造成的。
生: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護,就慢慢變成了貧瘠的沙漠。(師板書“貧瘠”)
師:因此云雀媽媽非常的……
生:(接)心疼。
師:因此第四自然段應該讀出云雀媽媽的……
生:心疼。
師:同學們同桌兩人分角色練習讀讀小云雀和媽媽的第一次對話。
生:(練習讀)
師:(指名讀)
……
師:課文學完了,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同桌合作,一人做小云雀,一人做云雀媽媽。
生:(練習讀)
師:(指名讀)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51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強化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發展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世紀創造型人才的需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學習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再讓學生鉆設計好的圈,而應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中真正的主人。要使自己從學生學習的支配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從學生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探索的幫助者;還要從學生學習的評判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激勵者,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學習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參與的實踐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高。下面結合《云雀的心愿》這一課,談談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的。
一、預習時,教師是一名普通的參與者。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講了一只小云雀跟著媽媽飛越沙漠、大河時,看到森林被毀壞后所造成的危害,產生了一個要到沙漠上去種樹,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的心愿,說明了森林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有效途徑,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以往都是讓學生查閱字典理解詞語,讀順課文等。我在教學《云雀的心愿》前還布置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如:到圖書館翻閱資料、請教家人、上網查詢等查找與森林相關的內容。并組織學生從森林的分布、森林的作用等方面進行了交流。通過這種多渠道的預習、感知,學生不僅熟悉了課文的內容,而且在學習時也會與課文產生強烈的共鳴,也便于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難點的理解。實踐也證明:打破了“舊框框“后,學生不僅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預習,而且能預習出新意,預習出個性,在課堂交流中,教師不再是權威,而只是一名普通的參與者。
二、保證學生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
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賴性大,自信心不強,不會獨立思考;讀書時間少,思考、組織語言的時間少這些問題,我在教學過程中,盡量減少教師活動時間,做到學生能學懂,學會的內容我堅決不講,將省下來的時間,都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內容都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討論的問題也是學生主動提出的,學習的結果則是學生共同商討的,評價也是學生作出的。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角,學習的主人”。
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就必須將學生引入到一定的問題情境中,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課后的思考題“為什么說森林這么重要?”不僅是貫穿于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云雀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心愿的難點所在。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呢?
我在教學課文1、2自然段時,播放了一段多媒體課件,首先抓住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把他們引入到課文內容中來。再讓他們說說,小云雀和媽媽來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學生不難看出沙漠上空“漫天飛舞”的風沙和渾黃洶涌的洪水淹沒村莊的情景。教師隨即提問,這些現象又是怎樣產生的呢?學生疑惑了,于是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迫切希望能從書中尋找答案。我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可以讀讀想想、圈圈劃劃;也可以互相討論,談談感想等。然后我再讓同桌兩人合作分角色朗讀,告訴大家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即云雀和它媽媽的對話)。在充分練讀的基礎上,指名讀,并請其他同學評一評,讀得怎么樣,哪里還可以讀得更好。通過反復的讀、評,學生已理解了“亂砍濫伐”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從而悟出森林的重要性。
在對文中為什么稱森林為“森林水庫”問題的理解上,我組織大家進行四人小組的學習討論。我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對于難題不再是一個人苦思冥想不得其解,而要交頭接耳、相互討論。我鼓勵他們利用肢體幫助,如:雙手高舉叉開就是樹冠;雙腳橫跨就是樹根;自己的身體就是樹干;衣服就是依附在樹干上的青苔……通過口、耳、手、腦等多種感官,全方位的參與運動,沉浸到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同時四人小組的討論形式也有利于學習過程的優化,它不僅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而且可以給每個成員在討論中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鍛煉學生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此外對聽取、歸納別人意見去粗存精,反駁別人意見的能力也能得到鍛煉。讓孩子們群策群力、集思廣益,也培養了他們協作和團結的精神,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發展。
三、精心設計學生語言學習實踐活動,便于學生投入自主學習。
在課文結尾處,我設計了一個語言表達訓練的情境,既促使學生消化、吸收范文的語言材料,將范文的語言及時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使理解吸收向表達傾吐遷移,活學活用,還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進行了潛移默化的環保意識教育。
我請四人學習小組的組長做一個不講理的伐木工人,(先把他們集中起來,在表情、說話內容上加以指導)正在砍伐小云雀居住的那片森林,其他三位同學就是小云雀,要齊心合力說服伐木工人,停止砍伐?茨囊唤M的小云雀最機智、勇敢,能第一個把伐木工人勸服。同學們這下來勁了,不僅運用了書上的內容,再加上搜集來的各種資料,進行了一場近乎辯論賽的勸阻,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我以這樣的訓練結束課文內容的教學既是對文章內容的總結,又是在此基礎上的提高練習,對學生來講,具有新鮮感,能再一次激活他們的思維。學生想要獲得“勸阻”的成功,必然要回顧全文,反復讀、思,在動腦動口的過程中完成任務。在“勸阻”的過程中,還要聽清楚對話,包含著敏捷的思維、適當的應對、隨機的應變能力,靈活的處事之道等非語言行為的外在表現。此外這一設計,注重課內外知識相聯系,也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后,我又巧妙地作了一個延伸,設計了這樣一份作業:“小云雀為了實現自己的心愿,發出了一份倡議書,倡議大家都來保護母親河。全國各族人民看到了這則消息,都紛紛行動起來。他們有的出錢,有的出力,很快在黃河兩岸就建起了一道綠色的屏障。十年后,小云雀帶著自己的孩子又回到了曾經和它媽媽一起飛過的地方,它們會看到什么?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以此內容寫一段話!边@樣一來,也就使“寫”成為“讀”的自然延續和拓展。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9
昨日,有幸聆聽了市特級教師倪玲的執教的《云雀的心愿》現將課堂實錄展示如下:
一、課前談話。
二、讀書展示。
1、挑選自己喜愛的一個自然段朗讀。
生1:讀。
師點評:你讀的正確、流暢,顯得沉穩。
生2:讀。
師點評:從你的讀中聽出了埋怨之情。
生3:讀。
師點評:讀中老師看到了一只快樂的小云雀。
生4:讀。
師點評:從你的讀中,我好象看到了洪水的泛濫。
2、理清課文的脈絡。
師:同學們,請看著書,回答我的問題:云雀飛到了哪些地方?它的飛行路線是什么?
生1:它飛到了沙漠的上空,大河的上空,飛到了居住的森林。
師:應該用上首先……然后……最后的詞語有序的回答。
生2:再次練說。
師:云雀的飛行路線就是這篇課文的寫作思路。
二、讀中感悟。
師:默讀課文,在你認為值得好好推敲的段落前做個標記。
生:默讀課文。
師:請讀好的舉手。
生:我認為是4、10、13這三個自然段。
師:贊同的請舉手。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誰能說說理由嗎?
講解第四自然段。
結合學生回答, 屏幕出示:“孩子,以前這里是……貧瘠的沙漠……”
理解“貧瘠的沙漠”是什么樣子?
生1:干燥,沒有水源,光禿禿的。
生2:沒有樹木。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對。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幾張圖片。
出示圖片:貧瘠的沙漠。
師:書中哪一句描述了“貧瘠的沙漠”?
生:一陣狂風刮過,地上的黃沙漫天飛舞,迷得他們睜不開眼。
生:齊讀。
師:貧瘠的沙漠之前是什么樣子的?
生:茂密的森林。
師:想象一下。茂密的森林里會怎樣?
生:小鳥歡快的唱歌。蝴蝶跳著優美的舞蹈。
師:那是什么原因把茂密的森林變成貧瘠的沙漠的呢?
生:亂砍濫伐。
師“聯系18課,請比較:“亂砍濫伐”與“亂砍亂伐”有什么區別?
生:濫說明矮的、高的、粗的、細的都砍。亂說明這兒砍砍,那兒砍砍。
師:同學們,請看這段話。
出示第四自然段。
師:齊讀這段話,想想森林有什么作用?
生:保土。
師:介紹沙塵暴、洪水泛濫給人類帶來的危害。聽了這段介紹,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不能亂砍濫伐,人類需要樹木。
生:植樹節那天,我們要多植一些樹。
出示:第十自然段。
師: 這一段,又告訴我們森林有什么作用?
生:蓄水。
師:板書。請仔細讀這一段,想想森林是怎樣蓄水的?
生:樹冠——樹干——樹下——土壤
師:作者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寫的,寫的很有條理,森林蓄水的本領大嗎?誰能通過朗讀把它體現出來?
生:讀第十自然段。
師: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比較:哪一個說法更能說明森林的蓄水本領大?
生:反問句。
師:如果森林少了大水庫,會怎么樣?
生:泛濫成災。
師:課文中哪一句寫洪水泛濫成災的?
生:試讀。
出示:“只見大河的水位很高,渾黃的河水像脫韁的野馬,咆哮著向下游沖去!
師:誰能把河水的洶涌、瘋狂讀出來?
生:自由試讀。指名讀,指點。齊讀。
師:瘋狂的洪水都沖向了哪里?
生:村莊,把村莊淹沒了。
生:莊稼。
生:河堤。
師:此時此刻,求生的人們會想到什么?
生:當時如果不是我們爛砍爛伐,現在就不會這樣了。
播放錄像:河水瘋狂的沖跨村莊。
師:同學們,發生洪災可怕吧,所以說:保護森林太重要了。
精讀第13自然段
出示:第13自然段
生:試讀
師:讀完你明白了什么?
生:森林的作用。
生:森林可以調節氣溫。
師:讓我們一起來感覺這自然的空調吧!
生:齊讀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云雀的心聲。
出示:“小云雀一邊聽,一邊不住地……一起……”
師: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生:到沙漠上種樹,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
板書:沙漠——綠洲
師:這篇課文中有一句是作者最想告訴我們的“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 !”能把這句讀好嗎?通過你的預期不啊這種重要讀出來。
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下面我們來換一種語氣讀課文,好嗎?
課文中有三處對話,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
生:自由分組朗讀。
交流
三、練習說話。
師:為什么說森林是太重要了?你能結合課文內容,把自己的感受說一說嗎?
生1:美化環境。
生2:降低噪音。
生3:凈化空氣。
生4:防止水土流失。
師:你用“可以……可以……可以……還可以……”的句式來把剛才同學們的回答連起來在說一遍嗎?
生:……
四、深化主題,引發思考
課件展示:沙塵暴中行走的人。2006年廣東特大洪澇災害場景。 森林。九寨溝 秋天的森林 夏天的森林
師:學到這里,你能談談你的心愿是什么嗎?
生1:沙漠可以治理。
生2:要植樹美化環境。
生3:政府多出臺治理環境的政策。
生4:呼吁社會愛護地球,多植樹。
師:走,讓我們一起去植樹。
生:齊背誦《走,我們一起去植樹》
師:總結
五:寫話
以“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為中心,寫一段話。
提示寫作方法:1、先總后分。
2、先分后總。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10
師:讀課文,想一想,云雀媽媽和小云雀飛過了哪幾個地方?
生:(讀課文)
生:云雀媽媽和小云雀飛到過沙漠、大河、森林。(師板書)
師:我們先來讀一讀有關沙漠的這一部分,說說他們看到的沙漠是什么樣子的?重點詞語是哪幾個?
生:(讀課文后)“一陣狂風刮過,地上的黃沙漫天飛舞,迷得他們睜不開眼!边@句話描寫了沙漠的樣子。
生:重點詞語是“漫天飛舞”、“睜不開眼”(師板書)。
師:“漫天飛舞”是什么樣子?誰來描述一下?
生:漫天飛舞就是天上地上到處都是黃沙。
師:所以云雀媽媽和小云雀……
生:(接)睜不開眼。
師:那么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應該怎么讀呢?
生:(自由練習讀)
師:(指名讀,學生讀得很投入,比較到位,讀出了小云雀埋怨的語氣。)
師:這里原來也是茂密的森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現在這種狀況的呢?
生:是人們亂砍濫伐森林造成的。
生: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護,就慢慢變成了貧瘠的沙漠。(師板書“貧瘠”)
師:因此云雀媽媽非常的……
生:(接)心疼。
師:因此第四自然段應該讀出云雀媽媽的……
生:心疼。
師:好,同學們很聰明。我們練習讀讀看,看誰讀得最像云雀媽媽。
生:(練習讀)
師:(齊讀、指名讀)
師:為了避免風沙的侵擾,他們又繼續往前飛,飛呀飛,飛到了……
生:大河的上空。
師:看到了什么樣的大河呢?讀課文5-10自然段。
生:(讀課文)看到了一條渾黃的大河,水位很高。(師板書:水位很高、渾黃)
生:河水像脫韁的野馬,咆哮著向下游沖去。(板書:野馬、咆哮、沖去)
師:“咆哮“是是什么樣子?
生:就是很兇。
師:我們可以看看書上的插圖,就是河水咆哮的樣子。河水咆哮著向下游……
生:沖去!
師:而不是……
生:流去。
師:你們真了不起。“沖去”寫出了河水非!
生:兇猛。
師:看到這種情景,“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媽媽!备械胶堋
生:害怕。
師:對了,所以小云雀問媽媽的這句話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生:應該讀出害怕的語氣。
師:好,我們就用害怕的語氣來讀一讀小云雀的話。
生:讀“媽媽,媽媽,大河里的水怎么這么兇猛?(多人讀)
師:云雀媽媽怎么回答?
生:(齊讀第八自然段)
師:(學生這段的朗讀可以說很到位,那一聲嘆息,讓人真切的感覺了一絲絲憂傷。學生的朗讀讓我也感到一絲意外,看來只要調動起學生的激情,朗讀水平就會提高很多。)
師:河水如此兇猛,罪魁禍首是誰?
生:是人,把上游的森林砍光了。(板書:砍光)
師:“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說是‘森林水庫’呢?”小云雀的問題你能回答嗎?讓我們來讀一讀第10自然段。
生:(自由讀)
師:我們分學習小組練習用自己的話來回答小云雀的問題。然后來說給全班同學聽聽。(全班交流)
生:因為森林里的樹冠就像大傘可以擋住一部分雨水,不讓它直接沖刷地面。
生:苔蘚和枯枝敗葉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
生:剩下的雨水滲進土壤,大多也能被儲存起來,所以森林就是一個大水庫。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11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濫成災,心里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后,小云雀明白了保護森林的重要性。針對教材的特點,我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抓住文章線索,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種樹,讓沙漠變成綠洲。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呢?然后讓學生跟著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實在
是太重要了,因為——”這條主線展開教學,并且以云雀媽媽和小云雀的心情變化這條暗線作為輔助,這樣就使主題凸顯了,并且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要點。
二、體驗心愿,進行個性化朗讀
這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于一體,生動有趣,富有藝術魅力。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砍伐森林的危害以及森林的重要,同時也感受文章語言的生動形象。這樣,學生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機評價中更加深學生對砍伐森林危害的認識,激發他們對這種行為的痛恨之情。
三、句式訓練,強化語言表達能力
有效的句式訓練,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教學中出現的“可以……也可
以……”讓學生練習造句,既讓學生鞏固了對森林作用的理解記憶,也讓他們在口頭造句時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在課文教學完成后,我安排了這樣一項訓練:學了這篇課文,如果你再見到有人在亂砍濫伐森林,你會怎樣去勸說他們呢?聽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同學說:“你們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們的土地都會變成沙漠,你們就會餓死。”有的同學說:“你們要是再亂砍森林,就會被洪水淹死。”還有的同學說:“森林是大水庫,是空調器,它給我們人類帶來這么多的好處,我們應該感謝它,保護它,不應該破壞它,砍伐它。”透過這些精彩的回答,可見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已經受到了很深刻的環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書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
當然,教學中還存在不足,為了使學生在朗讀的同時充滿激情,我不斷的變換著朗讀的方式,指名讀、男女生讀、分組讀、比賽讀等,同學們的朗讀激情非常充沛,但發現一個問題,學生只是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導致學生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沒有讀出感情。今后還要更好地抓字詞句,凸顯語文課上的語文味。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12
教學目標:
1、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在情境中練習說話。會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3、知道亂砍濫伐的危害,懂得森林的重要作用。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指課題)
生讀課題。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小云雀有一個美好的心愿,那就是——
生:讓沙漠變成綠洲。
過渡:今天讓我們跟著云雀母女出去看看。
二、精讀課文
1、沙漠
。1)小云雀的話
師:他們飛呀飛,飛到一片沙漠的上空。一陣狂風刮過,地上的黃沙漫天飛舞,迷得他們睜不開眼。小云雀會怎么想啊?
指名說。
師:所以小云雀埋怨地說——
指名讀。
指導朗讀好這句話。
(2)媽媽的話
師:是什么原因讓這里土地變成這樣?快速讀一讀第四小節,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生:亂砍濫伐。
師:找得非常準確。我們一起讀讀這個詞。注意,要讀出自己的感情。
生讀。
師:你的腦海中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
生說。
師:這么多畫面讓我不能不心疼。孩子們,你們心疼嗎?誰來讀讀云雀媽媽的話?
指導朗讀。
(3)表達
師:是啊,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難怪云雀媽媽這么心疼。
句式訓練: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 。
師:你們能說出原因嗎?可以用書上的話,也可以用自己的話。
2、大河
。1)認識大河
師:亂砍濫伐不僅使森林變成貧脊的沙漠,還讓河流遭了殃。大家自由地朗讀第五小節,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自由練讀。
師:讀完了嗎?你想說些什么?
生:河水很可怕。
師:是啊。真的很可怕。你來讀讀第五小節好不好?
指名讀。
想象與朗讀相結合。想象得好可引導其再讀書。
師:你還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說。
師:現在讓我們拿起課本,一起來讀第五小節,感受這咆哮的河水。
。2)小云雀的話
如果學生讀不到位,說“云雀媽媽嘆了一口氣”。多次地練習,直至到位。
師: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媽媽。(指名一生讀)
生讀第七小節。
師:云雀媽媽嘆了一口氣:“——
生接著讀。
(3)表達
師:學到這兒,你知道為什么說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吧。
出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 。
指名說。
(4)認識“森林水庫”
師: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說是“森林水庫”呢?你們學著云雀媽媽來講給她的寶貝聽聽。
生讀。指導朗讀好這一小節。
師:你看,媽媽講得多有條理啊,先講樹冠,再說樹干,最后說樹下的土壤,我們寫作時也要這么有條理才對啊!而且還用上了“可以……也可以”,你們也能照樣子說個句子吧!
出示:
我們在游樂場里可以 ,也可以 。
森林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它可以 ,也可以 。
,它可以 ,也可以 。
師:想一想,想好了,再舉手說。
生想。
師:誰先來說?
指名說。
師:現在把你最喜歡的一句寫下來。
師:寫完了嗎?同桌交換過來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
(5)表達
師:小云雀聽媽媽說了這么一番話啊,不禁在心里暗暗地想——
出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 。
3、森林
。1)布置自學
師:小云雀和媽媽又累又熱,就飛回到了他們居住的那片森林里。媽媽又告訴小云雀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請同學們自學11至13小節。反復地讀幾遍,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讀好。然后思考:
森林真是太重要了!因為 。
生自學。
(2)師:請哪一組的同學來讀一讀。
生讀。評價。
。3)師:小云雀知道了嗎?為什么森林真是太重要了?
指名回答填空。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跟著云雀母女一起進行了一次旅游。相信同學們都和小云雀一樣對森林有一個新的認識。為什么說“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課后自己想一想,再有條理地說一說。這也是今天的家庭作業。明天我們課上再來交流。
方案二:(不學森林)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跟著小云雀母女一起去了沙漠,飛過了大河。看到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F在再讓我們來分角色讀讀課文的1至10小節。
男女生分角色讀。
師:云雀媽媽還說森林是個巨大的空調器呢!她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1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9——11個生字,認識7——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品讀,體會陳述句、反問句在語氣上的不同,加強朗讀與理解能力的自我診斷與矯治。
4、有條理地敘說森林的環保作用,初步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品讀,認識森林實在太重要了。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二、基礎性診斷與矯治。
1、指導初讀,整體感知。
。1)自瀆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2)反饋正音。
。3)再讀課文,想想帶生字的詞語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把課文讀通讀順。
。4)依據課題質疑。
。5)瀏覽課文,找到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相機板書:森林實在太重要了。
三、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1、云雀為什么說“森林實在太重要了”?自瀆課文,看看課文從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2、交流討論,把課文分成四個部分。
3、抓住關鍵詞語自學說明森林重要的前三部分,邊讀邊體會。
4、檢查自學效果:
。1)第1段:抓住“漫天飛舞”、“睜不開眼”、“貧瘠”體會亂砍濫伐造成的危害;指導讀好埋怨的語氣;練習用“森林實在太重要了!因為。的句式練習說話。
(2)第2段:“從像脫韁的野馬”、“咆哮”、“沖垮”、“淹沒”體會說明什么;從“大傘”、“擋住”、“吸收”、“滲進”、“儲存”體會森林是一座大水庫;出示反問句式,體會反問語氣,指導朗讀;仍用上一段的句式練習說話,領悟云雀話。
。3)第3段:生自瀆自說自悟,抓住“枝葉茂密”、“擋住”、“遮擋”、“不容易散失”等詞語來體會。
5、再讀全文,進一步體會森林的重要,讀后有條理地說一說。
6、讀后兩個自然段,讀出“森林實在太重要了”的感嘆,讀出“一定”、“讓沙漠變成綠洲”的決心和期盼。
四、發展性診斷與矯治。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在熟讀的基上練習復述,鼓勵使用課文中的詞語和句式。
3、結合自己平時的所見所聞,將對“森林實在太重要了”的體會寫下來。
五、拓展延伸:
1、后將課文排練成課本劇。
2、選讀有關科普文章,舉行“環保我知道”主題會。
感悟積累遷移——《云雀的心愿》教學談 篇14
評課一:
《云雀的心愿》這篇課文用童話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的所見、所聞、所言,從而讓學生明白了森林的重要作用,不能亂砍濫伐。
下午聽了朱艷老師上的《云雀的心愿》這一課,覺得有幾個地方朱艷老師處理得很好:
一、讓學生想象,把自己變成一只小鳥,隨著云雀媽媽一起去旅行,如在教學森林變沙漠的這一部分時,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說說自己對這里環境的感覺,從而體會到“埋怨”和“心疼”。
二、在文章結尾時,有一個環節是讓學生說說如果碰到有人亂砍濫伐,你會怎么去勸阻他呢?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同學說:“你們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們的土地都會變成沙漠,你們就會餓死。”有的同學說:“你們要是再亂砍森林,就會被洪水淹死。我們就會無家可歸”很顯然,學生已經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受到了很深刻的環保教育。
評課二:
《云雀的心愿》是四年級的一篇文章,它通過小云雀和媽媽,表達了要保護環境的心聲,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首先,從課題入手,直接而又有效地把學生帶進文本,同時質疑又激起了學生內在的需要,從而我想讀書成為每個孩子的心聲,因此這一塊是最有效的學習活動之一。
其次,由看錄象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置身情境,滔滔的洪水,漫天的黃沙,淹沒的農田……壯觀而宏偉的場面把學生一個個驚住了。再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了感受,強化了情感,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教師不作深奧的邏輯分析,已完全意會到了環保的重要性。
在這節課中,讀的形式很對,有自由讀,分角色讀,評讀,齊讀,個別讀,引讀等。讀是加深學生感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既豐富了學生讀的方式,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
最后一塊,學生聯系生活,說說自己的收獲,暢談我們能為地球媽媽做些什么?就讓語文實踐成為聯結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紐帶,促進語文學習的生活化和社會化,是語文學習的有效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