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精選14篇)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熟讀成誦。
2、理解關鍵詞:竟、顯然、蟻國英雄等詞,在此基礎上感受蟻國的團結協作和蟻國英雄的壯烈精神。
3、10個詞語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1、“生命的壯歌”,哪個詞分量最重?給它組詞。(師擇優板書:悲壯、壯麗、壯烈)
初讀后,有什么感受?用上上面的一個詞。
2、“蟻國英雄”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3、朗讀感受絕境的危急。
螞蟻們遇到絕境了嗎?遇到怎樣的絕境?先邊讀邊劃下相關語句,再指名朗讀,讀出身處絕境的緊張氛圍,營造適宜的情感基調。
4、在絕境中,是怎樣做的呢?
5、生邊默讀邊劃出相關語句。
6、指名讀,理解“竟”、“顯然”、“蟻國英雄”,指導朗讀,感受“壯”。
什么叫竟?為什么用竟?體會游客的驚嘆。指導朗讀,感情讀到位。
什么叫顯然?顯然什么?為什么?用“因為……所以……”和“雖然……但是……”來說。
蟻國英雄是指誰?為什么?
師總結:是。⊥鈱游浵伒挠⒂聣雅e,使它們無愧于“蟻國英雄”的稱號。讓我們讀出它們的悲壯吧!
7、讀到這兒,你們又有怎樣的感受?每多讀一遍,我們的感受就深刻一層。
師總結:是啊,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別人的生命,這是世界上最悲壯的歌!
此時,你胸中涌動著對英雄怎樣的感情?讓生帶著相應的感情再讀一下“蟻國英雄”!
8、讓我們再回顧一下這震撼人心的故事吧。出示:在空白處填上合適的詞語。
區區弱者
身處火海
迅速突圍
令人
蟻國英雄
堅守崗位
偉大壯舉
可歌可泣!
9、背誦10個詞語,永遠記住這個故事。
10、作業;閱讀《拓展閱讀》上的17課的“蟻團漂硫”,把感動你的句子劃下來,并寫下你的感受。
背誦課文。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2
筆者問過許多教過這篇文章的老師,他們的答案是一致的,這是十分精彩的文章,是啟迪人類發展的文章,是人類反思自己行為的文章。這篇文章不難,故事性特別強,孩子聽完一遍心就會顫抖。所以筆者就用這課顫抖的心來教學這篇文章。
一、練讀課文,構建感受場景
這節課的第一課時我是這樣教的:
師:請同學們先默讀《生命的壯歌》這篇課文。
。ㄉx課文)
師:默默讀完后,是否有想出聲讀的那種沖動?
生:(齊答)有!
師:請你們放聲讀吧!
。ㄉ舐朂R讀,每個學生最少讀了二遍,有部分學生練讀三四遍)
師:請同學們看課本聽一遍錄音。
。◣煼配浺,學生邊看邊聽)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錄音讀,想想這兩篇小文章的情境,看看自己能否看到課本中描述的兩幅場景。
。◣煼配浺,學生閉眼傾聽)
。▽W生訴說看到的場景,略)
[因為這篇文章十分簡單,孩子們完全可以通過幾遍的反復讀聽構建那兩幅場景。而在這一節課上一開始就從場景的思路來設計,有利于學生整體建構,有利于學習這篇文章后能更好的關注場景。一則場景一幅畫面,一則精彩感人的故事。實踐表明,每個學生在一節課上,都有了這種感覺。又因為這篇文章的素材吸引人,感動人,從默讀到自己放聲讀、聽讀、聽想,孩子們的那顆心被震醒。這節課我沒有任何講解,沒有特殊的引導,只是孩子們的讀,但讀的過程中,孩子被文章自身材料激活,這也給了學生寫作重視選材的暗示,也就是只有學生如此朗讀了,內化成屬于自己的那份情感后,才能尋找到課文以后的東西,才能有個性化的收獲]
二、讓孩子成為“螞蟻專家”
[我的第二課時及課外的讀寫課全是在網絡室上的,因為這有利于學生研究螞蟻。這種設計就是讓每個孩子關注一下這個小動物,也想把孩子打造成螞蟻小專家]
師:同學們!今天的任務就是想請大家自己尋找有關螞蟻的材料,要盡可能多的收集有關螞蟻的內容,然后閱讀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最后形成一篇研究螞蟻的文章。要求直接粘貼、復制,自己命題。
。ㄉ约荷暇W查找資料,老師指導學困生搜索)
[通過兩節課的搜集,學生找到許多材料,有螞蟻的生物課上的知識,有《最大螞蟻合作組織驚現阿根廷 超級王國綿延6千米》、《驚心動魄的人蟻大戰》等的報道,有《誰是世界舉重冠軍》、《螞蟻間的“種族大戰”》的小知識,還有許多螞蟻王國的許多趣事。全體學生都是驚訝,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這樣全面閱讀過螞蟻方面的材料(我經常這樣上課,也使他們真切感悟到網絡的價值,不僅僅只是游戲),沒有這么全面的閱讀螞蟻世界,學生閱讀著,那些世界奇跡讓他們感受到課文中介紹一定是真的(孩子們在讀完課文后,有好多學生問我這件事是真的嗎?通過他們兩節課的閱讀,他們終于明白了),當孩子們認識是這一事件是真的以后,我感受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一定在發生變化,因為真的事件才能激發他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從他們最后形成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教材編者試圖讓他們理解的螞蟻團結合作、勇于奉獻的精神其實已經理解了]
師:(因為學生搜索時,我已經瀏覽了他們的一些素材)同學們!我對螞蟻也是特別喜歡的,想不想聽我介紹你們沒有搜集到的材料,一些更精彩的故事?
。ù藭r的孩子熱情特別高,我便講起了二戰期間,德國一個師在原始森林中被螞蟻全部吃掉的故事;講了世界上只有三種動物能耕種、噴灑農藥,一是人,二是螞蟻,三是非洲的一種甲殼蟲;講了螞蟻像人一樣會侵略,懂得懲罰俘虜)
師:通過你們的如此努力,愿意不愿意把你們獲得的材料匯集起來,以《小螞蟻》“出版”一本小書?
。ㄈw學生緊張的按照我提出的要求又進行書的材料大搜集,封面的設計,我想一個星期后,這本書一定能夠編寫好)
三、讓人震撼的生命橋
[生命橋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詞,是讓讀者眼流淚、心滴血的一個詞。如何讓孩子感受生命橋?我原以為通過反復讀課文讓學生去理解就行了,在教學完《蟻國英雄》之后,我才考慮這篇文章的教學。于是我進行了資料的搜集,進入網絡,鍵入“羚羊的故事”五個字,一篇篇瀏覽,我震驚了,我比聽這篇文章的錄音想像到的情境更震驚,這種沖動使得我必須調整教學時間讓學生像蟻國英雄一文一樣來自學]
師:親愛的同學們!我本想讓你們自學《生命橋》一課,但因為我在查找資料時讀到了很多很多關于羚羊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我不僅讀到了課文的原文,還知道了更多的讓人痛心的事。我想請你們自己一篇閱讀,一點點體會吧!這篇小文章的學習任務是:匯報你們的思考。
師:在沒有自學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段真實的事,這是一則真實的報道,是關于河南人如何在大街上殺狗的事:他們先把活狗釘在墻上,活剝狗皮,當狗掉在地上時還在動。
生:(齊說)太殘忍了!
師:你們上網查看羚羊的材料后,你會發現到更殘忍的事。
(生上網查找并閱讀)
生1:我在《野生動物王國》一文,讀到“每到春季,藏羚羊好像聽從一種無聲的命令,自動來到無人區的半荒漠草甸上集結。公羚羊是最忙碌的角色,它們一個個都忙于爭斗角逐,施展全部本領以取得對母羚羊的占有權。有趣的是,在藏羚羊家族這場爭奪異性的角逐中,往往不是強者取勝,而是弱者反敗為勝。常常會看到強者慘死在弱者的利角之下。開始當然是弱者斗不過強者,實在抵擋不住強者的進攻時,弱者被迫落荒而逃,強者不肯罷休,緊追不舍,追著追著,弱者實在跑不動了便就勢往地上一趴,它的兩只長長的尖尖的角伸向后方。乘勝追擊的強者猝不及防,兩只銳利的羊角就會刺進它的胸膛,使它一命嗚呼。這是藏羚羊家族的奇聞,也是動物王國里的悲劇。“物競天擇,優勝劣敗”,這大自然的規律也不是絕對的,藏羚羊就是一個例外!边@樣一段話。
生2:我讀到這樣一段文字:“藏羚羊產羔后離開‘產房’時的情景也很能說明這一點。據傳說,此時的公羚羊表現出盡善盡美的組織紀律性和崇高的責任感。數不清的公羚羊自動組織起來,同舟共濟,承擔起作‘父親’的神圣職責,精心保護著母羚羊和剛出世不久的羊羔。遇到江河溪流,公羚羊首先跳下水,在下游排成屏障,保護母羚羊和羊羔過河。一旦有小羊被水沖倒,公羚羊便用身子使勁擋住它,以讓小生命爬上岸去。這種動物王國里的‘父子’親情萬古不變,令人感動、引人遐想!
生3:我在《人是一種什么動物》中讀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一個說他用沖鋒槍射殺藏羚羊的故事。在廣袤的高原草地上優雅奔跑的小生命竟是那樣的‘憨傻’——矯健敏捷,奔跑如飛,一只被射殺后,一大群都不肯離開,直到被人通通殺死,這是怎樣的一種動物。「哐拧⑸屏、美麗、尊貴……一切最好最美的形容詞全用來形容藏羚羊都不為過。正是因為她們有著高雅的長角和異常精細的絨毛,就招來了殺身之禍!弊屓诵耐!
生4:我讀到了《比狼還兇狠的偷獵者》的文章……
生5:……
…………
。ㄔS多學生在流著淚聽著伙伴們匯報的材料,匯報完后,孩子認真地書寫著自己的想法)
[這篇小文章按照教學參考書的要求是讓學生感受羚羊的團結合作,勇于獻身。而筆者認為,這只是一種表面的認識,因為這篇文章應該告訴孩子們“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有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權利,不能因為我們是這世界暫時主宰者,就去侵害、剝奪其他生物的生存”。當孩子讀到這些殘忍的事后,心不可能不顫抖,不可能不接受可持續性發展的思維。通過學生自己查找,主動閱讀,主動思考,他們對這些材料的理解一定是深刻的,一定是久遠的,一定是超出課本的]
四、回歸課文,再次讀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新讀讀課文。
。ù藭r的學生自動采取了默讀)
[這不就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嗎?那跳動的文字,那份人與動物應該有的情感,也許就此走進了孩子的心靈!]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3
《生命的壯歌》一課中的《生命橋》是一篇激情謳歌生命的篇章。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與作品對話,感受生命的激情,接受精神的洗禮,促使情感的升華。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
在教學兩個故事時,我先分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心目中的螞蟻、英雄、羚羊是什么樣的,它們又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發言積極,通過交流,認識到:螞蟻在生活中是極其弱小的生靈,正像文中描述的那樣,它們不過是區區弱者,一陣微風、一個手頭就可以使其斃命,在自然界它們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在我們的心目中英雄是行俠仗義、舍己為人、奮不顧身、視死如歸,為人類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小小螞蟻怎么會被稱為英雄,會有如此高的贊譽?在密林深處,一群羚羊被獰獵隊一步步逼上了懸崖。懸崖是這樣高聳入云,下面是萬丈深淵,對面山崖又離得較遠,一只羚羊無論如何不能跳到對面崖上。它們會怎樣呢?交流著交流著,學生漸漸入情了。這時再讓學生朗讀課文,學生神情是那么專注、那么投入——未成曲調先有情了。
二、大珠小珠落玉盤
《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珠玉落盤,清脆亮麗之聲不絕與耳,這是生命體的撞擊絕唱,是師生借助文本奏響的生命樂章。
教學中,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感動的句段。學生通過自由朗讀思考之后,紛紛舉手:
一生說:“蟻團在火舌舐動的草叢間越來越迅速地滾動著,并不斷發出外層螞蟻......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可以看出蟻國的英雄們在遭遇滅頂之災時,竟然如此沉著、堅定、團結一致,以生命為代價,以求得整群螞蟻的生存。螞蟻突遇災難時讓人的惋惜到其脫險方式的果斷、巧妙,著實令人驚喜又驚嘆!尤其嘆這些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抱團突圍”一層中的兩個“也不”,完美地詮釋了這些英雄們至死堅守崗位的那種不怕犧牲,勇于獻身的精神。
一生說:“ 生活中的橋是從此岸通向彼岸的道路,在《生命橋》中,山澗上空那一道道眼花繚亂的弧線就像一座無形的橋,是從這邊懸崖通向那邊懸崖的道路,更是從死亡走向新生的道路。這一通道是用老羊的生命換來的。”此時,羚羊飛渡那悲壯場景給學生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
三、此時無聲勝有聲
當學生走進課文,走進作者心靈,受到強烈震撼之際,他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文章的豐富內涵,這時不妨留一點空白,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在學生沉思之后,讓他們說說是否想呼喚些什么時,學生的回音是:
——讓我們愛護動物,世界會更美好!
——保護珍惜動物,不要讓他們滅絕!
——珍愛生命,保護自然!
……
謳歌生命的篇章,要生命去撞擊,學生體會其中的內含,思想也就得到了升華。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生命的壯歌》之《蟻國英雄》。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學習運用重點詞理解課文中難以理解的句子。
3、情感目標激發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感悟其中蘊含的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初步形成對生命價值的認同。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重點詞理解課文中難以理解的句子。
教學難點理解“肝膽俱裂”,感悟將外層螞蟻稱為“蟻國英雄”的原因。
教學準備布置學生預習,并收集螞蟻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你對螞蟻有哪些了解?
2、看到螞蟻,你會想到哪些詞兒?
3、小小的螞蟻,地位低下,力量弱小,在人類看來它是區區弱者。這節課老師要和大家一起讀一個關于螞蟻的故事。
板書課題:蟻國英雄
教學思路:通過課前讓學生觀察螞蟻,收集有關螞蟻的相關資料,讓學生直觀認識螞蟻,了解螞蟻。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直面螞蟻的卑微,并讓學生對課題產生興趣,小小的螞蟻,怎么會被稱為英雄呢?
二、創設情境,感悟螞蟻的壯舉
1、再次走進課文,用心去細細品讀。請打開課本,輕聲讀讀。
2、文中有一些詞語。誰來讀讀?
。ǔ鍪驹~語)
1)指導讀。
2)理解“肝膽俱裂”這個詞。
3)學寫“肆”(sì)。
3、簡單地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4、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動,令你心驚肉跳,甚至驚心動魄呢?靜下心來,先輕聲讀讀,在默讀劃下來,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5、交流:哪些地方令你感動、震撼?
教學思路:至此,學生大體理解了課文內容,驚心動魄的故事和螞蟻出人意料的舉動讓學生受到了深深的感動和強烈的震撼。及時引導學生交流,讓學生互相交流體會,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并讓學生在朗讀時把這種情感讀出來,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進入課文的情境中,更好地了解、感悟課文內容。
6、它們為什么要這么“迅速地扭成一團,而且越來越迅速地滾動”呢?再默讀全文,聯系上下文仔細體會。
7、交流
1) 課文中哪些句子寫出了火勢兇猛?(顯示)
2) 自由讀、指名讀。
3) 你仿佛看到了那是一場這樣的大火?
4) 這一刻,對于區區弱者——螞蟻來說,意味著什么?
8、在熊熊烈火中,萬萬沒有想到——(引讀)
9、螞蟻們想雪球一樣飛速地滾動著,滾動著,它們要穿越火海,逃離火神。(想象說話)在熊熊烈火中,我們仿佛看見——,我們仿佛聽見——,我們仿佛聞到——
教學思路:閱讀要在具體、真實的情境中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通過反復品讀,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蟻團突圍時的情景,透過語言文字呈現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精神世界之中。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在讀中獲得熏陶、洗禮和升華。
10、同學們看到了感人的場面,可是你們可明白它們的心、它們的情嗎?如果你們就是外層螞蟻,你們會怎么想呢?
1) 外層螞蟻呀,你們的身體那么小,怎么能抵擋這烈火的焚燒?
2) 外層螞蟻呀,你的同伴已經被灼焦,為什么還不放棄自己的崗位?
3) 外層螞蟻呀,你們的壽命很長,活著多好!你們難道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嗎?
教學思路:通過讓學生想象外層螞蟻的心理,使學生體會動物們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那一個個沉著冷靜、團結協作的個體,那一幕幕舍己為“人”、從容赴死的壯舉,震人心魄、扣人心弦。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深入理解,想象體會,使得學生深刻感悟到外層螞蟻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把死亡留給自己時從容不迫的獻身精神。
11、再讀讀這一段話,你從哪些詞語中能感受到這是讓人想象不到的事情?
12、交流:可、并、竟、突然、并、但是、卻(齊讀這一段)
13、蟻團之所以不見縮小,是因為,引讀——(顯示:顯然,這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
14、這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顯示:一會兒,蟻團沖進了河流隨著向對岸的滾動,河面上升騰起一層薄薄的煙霧……)
討論:為什么稱外層螞蟻為“蟻國英雄”?你從哪里讀出它們的英雄行為?蟻團不見縮小說明了什么?這些區區弱者的悲壯之舉使你受到了哪些啟發?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教學思路: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因為它們“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教者馬上以“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層的螞蟻已經死去”,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具體感悟災難的巨大、獻身的壯烈。接著,以“這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為什么能“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誘導學生由表及里,由蟻國英雄們的行為推及它們的精神世界。從學生的發言不難看出,他們的感悟是具體的、深刻的。緊接著,以“這樣看來,它們是‘死’去了嗎”,激起學生發出由衷的贊嘆。最后,教師以動情、形象而又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做總結,更是水到渠成地將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激發起學生對蟻國英雄們的敬佩、贊美之情。
15、音樂起,教師深情描繪螞蟻重建家園的片段。
教學思路:從開掘內心體驗的角度入手,走進螞蟻的內心世界,感悟其舍生忘死、奉獻和犧牲的精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使朗讀和悟情有機融為一體,使讀真正發自內心。拓展螞蟻家族經歷劫難后獲得重生辛勤勞作的畫面,通過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使學生產生一種感動和力量,這是另一種深刻的“對話”。
三、全班交流,領悟生命的價值
1、讓我們合上書本,掩卷沉思……你們在想什么?
2、這是一個關于生命的故事。讓我們再來看看螞蟻的“蟻”字。是由蟲字旁和一個義字組成的。你覺得這個“義”字代表什么呢?
3、2006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上,有一個獨臂英雄丁曉兵獲得感動中國人物的稱號。組委會在給他的頒獎辭中是這樣說的:(顯示:“一條臂膀,也能撐起血染的軍旗,他是真的勇士。”)
4、如果請你給這群蟻國英雄們寫一句頒獎詞,你會怎么寫呢?拿起筆寫下來。
5、小小的螞蟻是弱小的,是卑微的,但是它們的生命同樣是偉大的,是值得敬重的。
板書設計
17、生命的壯歌 ——“蟻國英雄”
火神肆虐 不松動分毫
火舌舐動 不放棄崗位
團結合作 勇于獻身
設計思路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標語)閱讀是個體精神對象化的過程。“個體精神對象化”不會憑空產生,具體的文本內容便是憑借。閱讀中,只有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感知、觸摸和揣摩、品味語言文字,才有可能與文本對話、共鳴、分享,才有可能使個體精神得以投射或提升。因此,在教學中以讀解文,以情促讀,通過開放的教學設計,詩化的教學語言,用讀、述、想、品、賞、寫等感性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親近文本,用心閱讀,在語言文字中生成情景,生成體驗,生成智慧和思想。同時,倡導個性化閱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以及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抒發情感、噴涌真情,使語文實踐與人文精神水乳交融,從而涵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1、讀中悟、悟中讀,分層讀悟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在讀中明白道理,理解課文內容。
2、信息收集與處理是語文教學中必須著重培養的一種能力,也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語文能力,本節課,通過收集、交流螞蟻的有關資料信息,從而加深學生對蟻國英雄們的欽佩之情。
教后反思:“文以載道”、“文道合一”,語文的學習終究要落腳在“文”字上。緊扣“生命”,通過拓展延伸語文文本的方式,使學生對文章的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把握。無論是“頒獎詞”的撰寫,對“義”字的理解,還是拓展閱讀鏈接,都著力于“生命的價值”。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從文本中得到了關注生命、珍愛生命的啟示,更激蕩起學生強烈的“生命意識”,在學生的心中播下了“生命”的種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帶著問題、帶著感情反復朗讀課文,使學生真正在讀中感悟到其中蘊涵的精神,從心底生出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卑微的敬重,從而真正形成對生命價值的認同。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5
作者:王斌
教材簡析:
本文是由“蟻國英雄”和“生命橋”兩個故事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壯歌!跋亣⑿邸敝v的是一群螞蟻面對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團,在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的保護下沖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橋”講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獵隊的追擊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的故事。這兩則小故事謳歌了區區弱者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
教學要求:
1、學會課文中的生字和課后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課文的生字和重點詞語以及課文的朗讀。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媒體:投影儀,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8課《生命的壯歌》,這篇課文中有兩個小故事,先聽錄音,思考:著兩個故事分別講了什么內容?注意難讀的字和詞語。
二、初讀課文。
1、提問:誰能說說這兩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生答)
2、抽讀生字卡。
學生自讀課后的生字。老師出示卡片指名讀。(用開火車的方法)
注意的字:前鼻音鏈憐惋焚澗
后鼻音陵瞪
翹舌音至臭舐灼墜狩
平舌音肆
3、映示:課后詞語。學生讀。
補充詞語。指名讀,齊讀。
4、顯示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語句和課文,找出難讀的句子。
5、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難讀的句子。句子略。
三、寫字指導。
1、學生自己提出哪些字難寫,該注意些什么?
2、用鋼筆字描紅12個生字。
注意:“肆”的筆畫較多,要進行具體的書寫指導。
“鏈”的各部件比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斃”字中的“比”部。“俱”中應是三橫。
四、布置作業 。
1、讀一讀,并抄寫課后練習3中的詞語。(每個抄4遍)
2、再讀讀課文,要讀得正確、流利。
教學要求:
鞏固上堂課所學的生字和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并
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讀懂兩則小故事,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到螞蟻團結合作、勇于自我犧牲的
精神。
教學用具:投影儀。
教學過程 :
一、檢查復習。
1、映示:課后詞語和補充詞語。
2、說說課文講了哪兩個故事?
二、細讀課文。(“蟻國英雄”)
1、學生齊讀課文。
2、故事是怎樣發生的?(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板書:起火
3、給“臨河”的“臨”字選擇正確的義項:
、倏拷χ ②來到、到達 ③將要、快要
4、靠河的草叢起火了,這時,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導發現了什么,他是怎么說的?(指導讀)
映示:我們隨著……。
這里的“可不是”是什么意思?(的確是),黑壓壓一片(螞蟻群)指導讀。
5、我當時看了這樣的情景,心想:指名讀。(惋惜)指導讀,反復讀。
學生齊讀下一句,告訴了我們什么?
6、這么緊張的場面,下來將發生什么呢?朗讀下面的文章,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映示:(1)顯然,這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致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指名讀,(“肝膽俱裂”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稱外層的螞蟻為英雄?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板書:堅守崗位
。2)可萬萬沒有想到……。
指名讀 理解“束手待斃” 蟻團不見縮小說明了什么?
板書:突圍
7、蟻團的結果是怎樣的?齊讀最后一句。
板書:沖進河流
三、齊讀課文,討論:
你讀了這個故事之后受到了哪些啟發?
板書:團結合作、勇于犧牲。
四、指導背誦
討論如何更好的背出來。
指導學生,列出提綱:起因(不慎、起火、火舌圍向丘陵)——被發現——突圍——蟻國英雄們堅守崗位——沖進河流
讓學生反復讀并背誦,同桌互背。
五、布置作業
教學要求:
鞏固生字和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句的含義,并背誦。
教學重點:
讀懂故事,理解重點句的含義。
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到羚羊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
教學用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
一、檢查復習。
1、默寫詞語
2、這兩則故事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二、細讀課文。
1、學生齊讀課題“生命橋”,你想到了什么?
2、學生自己讀第1段,思考:
當一個狩獵隊把一群羚羊趕到了懸崖邊,準備全部活捉時,
羚羊群中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板書:遇險
分析這段課文,理出順序:(分類 老羚羊 叫 年輕羚羊 應 飛躍)
指名口述第一段的內容。
3、齊讀第2段,思考:出現了什么奇跡?指名回答。
讓學生試著用簡筆畫,把這段話的意思畫下來。
然后選出一幅復制在黑板上,老師講評。
板書:老羚羊獻身。
4、指名讀第3段。
提問:“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指的是什么情景?
“凌空騰起”的“凌”是什么意思?
思考:為什么他是神圣的?
獵人門為什么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
映示:為什么把羚羊所劃出的一道道弧線比作“生命橋”?
為什么說這座橋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為橋墩的?
。▽W生回答后,教師指導讀。)
板書:成功飛躍
5、學生自由背誦。檢查背誦。
6、放錄音,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思考:短文歌頌了一種什么精神?你從這則短文中想到了什么?
板書:勇于自我犧牲的獻身精神。
三、齊背“生命橋”
四、作業 :
任選一則小故事背下來。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6
一、教材體系
蘇版教材第八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生命的壯歌》。本次說課以第二篇短文的教學程序為例。
蘇版教材的基本特點是凸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所選課文都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極力倡導學生關心自然,關愛生命,促進人類和環境的和諧可持續性發展。這篇課文就是由“蟻國英雄”和“生命橋”兩個感人肺腑的故事組成的生命壯歌。雖然兩篇文章的題材不同,主題卻相似,都是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像特寫鏡頭一樣的再現了動物逃生的悲壯場面。謳歌了區區弱小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生精神。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從容赴死的壯舉,震撼著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生命橋”這篇文章真實的再現了羚羊頑強的品格和極好的群體精神。面對著強大的敵人,他們常常誰也不愿獨自逃生,寧肯同歸于盡,以至于造成血流成河、尸橫遍野的凄慘景象。課文中以樸實、蒼涼的筆調勾畫出了一副“生命的橋梁”圖,深深的揪痛人們的心。
二、學情分析
在學生學完“蟻國英雄”之后學習“生命橋”這篇短文時,學生已經能初步感受動物之間的這種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在學習方法上,他們基本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能將上節課的學習方法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來,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但是,羚羊生活的實際離學生的生活是很遙遠的,平時又很少涉及這種哺乳動物的知識,尤其是對他們的生活習性和良好的群體精神缺乏認知,因此對羚羊的認識不夠全面,這都將影響著他們的閱讀和感悟。
三、重點難點
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深入理解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讓給小羚羊,把死亡留給自己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理解“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边@句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認識兩個只識不寫的字“澗”“瞪”。能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一篇短文。
2、通過閱讀感悟,能進行學習方法的遷移,進行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
3、把課堂內的學習向課外拓展,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廣泛、深入地閱讀有關文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目標:
1、在閱讀中感受羚羊合作團結,勇于獻身的精神。
2、通過學習,樂于去了解羚羊以及其他動物的感人故事,增加對動物的了解和對生命的感悟。
五、課前準備:
搜集羚羊的資料,了解這一瀕臨滅絕的動物。
六、教學程序設想:
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發展。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適當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的發展。
為了,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本節課采用“以讀促講,以講促悟”的教學方法,并努力構建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的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在自主合作與探究中朝著預期的目標邁進。
這是一篇扣人心弦,催人思考的文章,在學了“蟻國英雄”后,學生的靈魂深處已經受到了較大的震撼。在這時,如果教師要一味的堅持以煩瑣的分析講解來替代學生的閱讀思考與感悟反而不僅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更嚴重的是強占了學生的學習主導地位,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權利。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
1、以讀促講,讀中感悟。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學應該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地位,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直接閱讀。這樣他們才有足夠的時間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才能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創造的情趣。
(1)以個性化的閱讀取代煩瑣的分析!吧鼧颉笔且粋內涵極為豐富的詞語,是能讓每個讀者流淚滴血的題目。在學習活動開始的時候,我就讓學生借助前一節課學習“蟻國英雄”的學習方法,自己選擇喜愛的方式閱讀課文,畫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動的,并在空白出適當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在書旁批注,實際上是給學生一個直接跟作品與作者對話的機會,同時也把學生推進探索與創造的過程中。個性化的閱讀,選擇性的學習,是尊重生命個體的表現。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認識上的一種差異,要善于包容不同的感受,傾聽不同的心聲。在各種各樣的讀中,他們記憶中的相似模塊被震醒激活,深藏在體內的激qing被點燃。此時,教師聲情并茂地闡述,娓娓的深情,就把學生、作者和文本一起帶進那蒼涼、悲壯的一幕之中。
(2)以多樣化的朗讀渲染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則是學生直接抒發情感的最佳時機。老羚羊用生命的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過懸崖以求得生存那悲壯神圣的場面出現在讀者眼前的時候,怎么能不為之動容呢?老羚羊以生命的墜落換取了年輕的羚羊的重生,這是何等的從容、令人震驚呀!年輕羚羊那種一心想著別人,心中裝著他人的可貴的團體精神是多么令人佩服呀!在輕讀、默讀、齊讀、引讀、小組讀、個人讀以及聽、評、想中,學生的心與那些命運坎坷的羚羊連在了一起,他們不禁為人類的殘酷舉動而感到鄙棄,發出強烈的控訴。
(3)以課題為靈魂提高語感能力。課題是文章的靈魂所在。在課堂教學之始,就設置了一個懸念:為什么說“蟻國英雄”和“生命橋”是一首生命的壯歌呢?在學生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再引領學生再回到整體上把握課文,深刻體會課題的含義。比較內容與主題時,學生發現兩篇文章都是再現了動物在面臨逃生的悲壯場面,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正是因為他們的壯舉才贏得了他人的生命的。這才是一首真正用自己的生命譜寫的獻身壯歌呀。
2、舉一反三,遷移延伸
遷移是高素質的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力的表現,是發明創造的核心。在學習“蟻國英雄”這個故事時,學生就已經總結出了學習的方法:初讀感知文章內容,精讀深入理解感悟,感情朗讀表達情感。這時學習“生命橋”,學生就能把已經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遷移運用,從而激活大腦中儲存的以有的經驗,為新知識的學習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學生在課內習得的策略又將推動課外閱讀學習活動的開展。使語文教學走向生活,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把有限的課堂延伸到無限的生活實踐中,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自主合作,持續探究。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實也是對學生的尊重。學生有探究、獲得新體驗的需要,有被認可與欣賞的需要,有承擔責任的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還要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
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有著獨到的見解與思維能力,在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潛能。只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解放學生的身心,教學才會有源頭活水噴涌而出。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教材引領學生主動參與質疑,討論,研究。在學生讀過文章畫出感人的句子后的交流就是一次平等的對話過程。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大膽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在聆聽同學的發言中生成新的觀點,真正走上了學習的主導地位。
在全課教學結束之際,播放一段有關羚羊的現狀的資料,并意味深長地講述:對于任何一種物種都是地球的財富,更是我們人類的伙伴,切望避免,當我們的后代需要了解它時,卻只剩下皮毛、標本和照片了。學生才建立起的對羚羊的關切熱情就會促動他們自由地閱讀,積極地探索未知的領域,這樣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正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學習方式的變革之一。
在此基礎上,我提供了大量的人類的感人“生命橋”的故事。例如洪水中,美國的“9.11”事件中的故事,讓學生體會不僅僅是動物,人類也是這樣的。
課本只是學習的載體,要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巨大教育功能,使語文教學走向生活。我們要努力使每一堂語文課成為學生繼續學習探究的起點,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繼續學習,不斷認識生命的價值。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7
第一關:字詞訓練營,人人當英雄1、我會寫:
2、詞語積累: 3、我理解了這些詞語: 第二關:我讀我入境,流利有感情這首詩歌我讀了 遍,已讀熟。檢查人簽字 第三關:入情入境,品悟人生1、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 2、找出文中描寫老羚羊的句子,讀讀體會交流思考:為什么稱老羚羊“生命橋? 3.討論交流:為什么把蟻球外層的螞蟻稱為“蟻國英雄”?第四關:化文化人,學以致用學完本文后,你收獲了什么,你以后該如何去做?東沙河鎮小學東南部教研協作區集體備課教案備課教師黨旗偉 執教教師 教材章節
課題 17、《生命的壯歌》 課時 1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文中所含的感情。 教學難點 從文中的兩個故事中感悟其中所含的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 教(學)具準備 收集一些關于動物逃生自救的有關資料。 教 學 過 程 修 議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導入 談話交流進入教學流程。 二、教學流程: 第一關:字詞訓練營,人人當英雄。 1.出示本課生字詞。請展示組的同學朗讀,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2.進行字詞小測試,完畢后小組長匯報本組的測試情況。 3.教師小結本關的完成情況。引入第二關。 第二關:我讀我入境,流利有感情。 1、請展示組的同學展示對本課的誦讀情況。 2、讀完后師生共同評價,進入第三關的學習。 第三關:交換思維,品悟人生。 1、請展示組的同學展示對課文的感悟 (1)、出示文中描寫老羚羊的句子,展示自己的感悟理解。 (2)、展示對為什么把蟻球外層的螞蟻稱為“蟻國英雄”?的理解感悟。 2、老師小結本關情況,引入第四關的學習。 第四關:化人化文,學以致用。 請展示組的同學展示自己對本課的收獲。 三、課堂總結 老師總結本課的學習情況,指出不足。力求全體同學進一步努力。 展示組的同學讀字詞,其他同學糾正。 聽寫生字詞,批改后小組長匯報。 小組長先介紹本組 讀書的方式,然后朗讀課文。 展示小組展示對課文中有關語句的理解。 展示小組展示自己的收獲。 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收獲。 板 書 設 計 17、生命橋 團結 合作 奉獻 關注生命 珍愛生命 教 學 反 思 學科備課組長簽名 日 期: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一則自己自己喜歡的故事背下來。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語意思。
3. 讀懂兩則小故事,感受螞蟻和羚羊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中兩個難句的含義,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領悟課文所贊頌的獻身精神。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卡片、磁帶、多媒體課件
作業 設計、安排:
課內:1抄寫詞語;2組詞;3按課文內容填空;4聽寫詞語。
課外:1排列句子;2閱讀一段話,并完成練習。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兩則小故事,感受螞蟻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故事
1、范寫生字“蟻”,齊讀。
2、看到這個字,你們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師為什么把這個“蟻”字寫得這么。拷Y合出示卡片:(弱。┑奈浵
3、繼續板書:國英雄齊讀題目
4、這是一個小故事的題目,初次看到這樣的標題,你的腦海里出現過問號嗎?把你的疑問告訴大家。(為什么要把弱小的螞蟻稱作是英雄?)板書:?
(二)了解大意
1、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讀讀《“蟻國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讀通順、讀正確之后,試著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故事的大意。
2、指名試述故事大意,并結合出示卡片:草叢起火蟻群被圍抱團突圍成功脫險。
3、學生根據卡片提示,同桌間相互講述故事大意。
4、讀了這個故事后,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這樣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還愿意再讀一讀嗎?
(三)細讀感悟
1、默讀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為什么這些內容能深深地打動你的心?把這些內容劃下來,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讀一讀。
2、組織學生交流感受,結合進行朗讀訓練。
(1)結合交流課件出示圖及文字:可萬萬沒有想到,這區區的弱者并沒有束手待斃,竟開始迅速地扭成一團,突然向著河岸的方向突圍。
、僖龑W生抓住“并沒有束手待斃”、“迅速地扭成一團”、“突圍”等處體會螞蟻的團結勇敢,并練習朗讀。
、谝龑W生抓住“萬萬沒有想到”、“竟”、“突然”等處,體會作者的驚喜之情,并指導朗讀。
、圻@里的“區區的弱者”指誰?(螞蟻)弱是與強相對而言的,現在處于強勢,對蟻群的生命構成威脅的是什么?(大火)從文中找出表現火勢強盛的句子,并練習朗讀。(相機板書:火神肆虐)
、芑鹕袢绱怂僚,形勢這樣危急,可作為區區弱者的小螞蟻并沒有束手待斃,相反它們采取了結團逃生的方法。多機智的小螞蟻呀!多勇敢的小生靈呀!讓我們帶著對它們的由衷贊嘆,再次好好地讀讀這個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齊讀出示的句子。)
。2)結合交流出示:“蟻團在火舌舐動的草叢間越來越迅速地滾動著,并不斷發出外層螞蟻被燒焦后爆烈的聲響,但是蟻團卻不見縮小!
、僖龑W生抓住“火舌舐動”、“不斷發出”、“爆烈的聲響”等處體會火勢的兇猛、形勢的危急;抓住“越來越迅速地滾動”、“不見縮小”等處體會螞蟻的勇敢、堅定。(結合板書:火舌舐動)
、谥笇Ю首x。
(3)結合交流出示:“顯然,這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
①說說這段文字為什么令你感動?(相機板書:不松動分毫不放棄崗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以表達自己的感受。
、诮Y合理解“肝膽俱裂”。
③從外層螞蟻的壯舉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里又一次出現了蟻國英雄,現在你對作者稱螞蟻為英雄還有困惑嗎?你從這樣的稱呼中體會到了什么?(作者對螞蟻的贊頌、敬佩之情。)相機板書:團結合作、勇于獻身
、茉僮x這句話,讀出作者的贊頌、敬佩之情。
3、學習了這則故事之后,老師還想讓大家用上些詞語形容螞蟻,現在你們會用哪些詞呢?出示卡片:的螞蟻
4、帶著對蟻國英雄由衷的敬意再來讀一讀這則感人的故事。
。ㄋ模┘で榻翌}
1、師述:正是這些一向被我們視作區區弱者的螞蟻,在肆虐的火海中卻是這樣的沉著、堅定、團結一致。它們不惜以個體的犧牲,求得種族的生存,是它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和可貴的精神譜寫了一曲悲壯的贊歌。
2、板書:生命的壯歌
這就是18課的課題,讓我們一起滿懷深情地讀好它。
3、網上征文:故事結束了,你此時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內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學們,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都曾有許許多多英雄楷模涌現,他們身上正是有著螞蟻的這種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誰?
(五)學法小結
1、細心的同學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們的課文中還有另一則小故事。如果我們用上學習《“蟻國英雄”》的方法,就可以自學下一個故事了。
2、回憶小結學法,結合出示卡片:了解故事大意
細讀感人之處
朗讀表達情感
附板書設計 :
18、生命的壯歌
火神肆虐 不松動分毫
火舌舐動 不放棄崗位
團結合作 勇于獻身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學完了“蟻國英雄”這個故事,誰喜歡這個故事?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動的地方背給大家聽。
。ǘ⿲
1.出示羚羊圖:這是什么?
2.師述:在一個大草原上曾發生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獵隊上山打獵……
3.板書:“生命橋”齊讀
4.質疑:看到這個小故事的題目,你的腦海里有什么疑問?(為什么是“生命橋”?“生命橋”的含義是什么?……)
。ㄈ┝私夤适麓笠
1.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讀讀《“生命橋”》的故事,把故事讀通順、讀正確之后,試著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故事的大意。
2.指名試述故事大意,并結合出示卡片:老少分類飛躍山澗
老少配合一死一生
唱響壯歌獵人驚呆
3.生根據卡片提示,同桌間相互講述故事大意。
。ㄋ模┘氉x感人之處
1.過渡:這樣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還愿意再讀一讀嗎?
2.默讀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為什么這些內容能深深地打動你的心?把這些內容劃下來,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讀一讀。
3.組織學生交流感受,結合進行朗讀訓練。
(1)結合交流課件出示圖及文字: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①讀讀句子,說說讀了這個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線是什么弧線?羚羊是怎樣跳崖的?為什么要說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橋墩?……)
、谶@么一句話帶給大家這么多的謎,那我們再讀這個故事,想象那發生在老羚羊身上一個個場景,你一定會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橋墩的。)
、壑v述原因
。2)結合交流出示:當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跡出現了: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而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①你們能不能把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橋墩的“生命橋”畫出來呢?
、谛〗M討論,抓住老羚羊和年輕羚羊的動作畫出簡筆畫。
③請一生上臺來畫,并解釋自己畫的簡筆畫,講述這個感人的故事。
、苷f說試跳成功的關鍵是什么?(理解“剛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幾分鐘以后,羚羊群分成了兩類:老羚羊為一類,年輕的羚羊為一類。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輕羚羊群叫了一聲,一只年輕羚羊應聲跟老羚羊走到了懸崖邊。年輕羚羊后退了幾步,突然奔跑著向懸崖對面跳過去,隨即老羚羊緊跟后面也飛躍出去,只是老羚羊躍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僬页隽缪虻膭幼鬟M行想象: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谥笇Ю首x:抓住老羚羊和年輕羚羊的動作,想象那一幅幅場景,突出“猛蹬”。
、蹌赢嬔菔荆和瑯拥囊淮物w躍,卻醞釀出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a、下墜的身體又突然升高并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
B、老羚羊就像一只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苓@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學們,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導朗讀課文: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都會走向死亡……
⑥指導背誦:看著簡筆畫圖,再一次講述這個動人的畫面。
。4)繼續交流,出示:緊接著,一隊隊羚羊凌空騰起,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躍。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僮x讀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②想看一看這一幅場景嗎?動畫演示,師范讀。
、劭吹搅巳绱松袷サ膱雒,你們理解羚羊們的所做嗎?
這老羚羊心中想著“他人”的獻身精神激勵了年輕羚羊,年輕羚羊也心中想著“別人”、心中裝著集體,它們身上都表現出可貴的團結協作精神。
(五)激情揭題
1.師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犧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給年輕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橋梁,讓一只只年輕羚羊逃脫死亡,求的生存。這是一座座真正的橋梁。譜寫了一曲悲壯的贊歌。
2.板書:生命橋齊讀
3.目睹了一切發生過程,你們想用什么詞、句來贊美老羚羊呢?
4.此時此刻同學們你們想到了什么?
音樂“愛的奉獻”
(六)作業
1.組詞。
螞憐具棄
媽玲俱奔
2.按課文內容填空。
、僭囂晒Γ【o接著,一隊隊羚羊,沒有,沒有,,。
、陲@然,這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也不。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一則自己自己喜歡的故事背下來。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語意思。
3. 讀懂兩則小故事,感受螞蟻和羚羊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中兩個難句的含義,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領悟課文所贊頌的獻身精神。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卡片、磁帶、多媒體課件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1抄寫詞語;2組詞;3按課文內容填空;4聽寫詞語。
課外:1排列句子;2閱讀一段話,并完成練習。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兩則小故事,感受螞蟻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
教學過程:
。ㄒ唬⿲牍适
1、范寫生字“蟻”,齊讀。
2、看到這個字,你們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師為什么把這個“蟻”字寫得這么?結合出示卡片:(弱。┑奈浵
3、繼續板書:國英雄齊讀題目
4、這是一個小故事的題目,初次看到這樣的標題,你的腦海里出現過問號嗎?把你的疑問告訴大家。(為什么要把弱小的螞蟻稱作是英雄?)板書:?
(二)了解大意
1、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讀讀《“蟻國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讀通順、讀正確之后,試著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故事的大意。
2、指名試述故事大意,并結合出示卡片:草叢起火蟻群被圍抱團突圍成功脫險。
3、學生根據卡片提示,同桌間相互講述故事大意。
4、讀了這個故事后,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這樣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還愿意再讀一讀嗎?
(三)細讀感悟
1、默讀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為什么這些內容能深深地打動你的心?把這些內容劃下來,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讀一讀。
2、組織學生交流感受,結合進行朗讀訓練。
(1)結合交流課件出示圖及文字:可萬萬沒有想到,這區區的弱者并沒有束手待斃,竟開始迅速地扭成一團,突然向著河岸的方向突圍。
、僖龑W生抓住“并沒有束手待斃”、“迅速地扭成一團”、“突圍”等處體會螞蟻的團結勇敢,并練習朗讀。
、谝龑W生抓住“萬萬沒有想到”、“竟”、“突然”等處,體會作者的驚喜之情,并指導朗讀。
③這里的“區區的弱者”指誰?(螞蟻)弱是與強相對而言的,現在處于強勢,對蟻群的生命構成威脅的是什么?(大火)從文中找出表現火勢強盛的句子,并練習朗讀。(相機板書:火神肆虐)
、芑鹕袢绱怂僚,形勢這樣危急,可作為區區弱者的小螞蟻并沒有束手待斃,相反它們采取了結團逃生的方法。多機智的小螞蟻呀!多勇敢的小生靈呀!讓我們帶著對它們的由衷贊嘆,再次好好地讀讀這個感人的句子吧。ㄓ懈星榈佚R讀出示的句子。)
(2)結合交流出示:“蟻團在火舌舐動的草叢間越來越迅速地滾動著,并不斷發出外層螞蟻被燒焦后爆烈的聲響,但是蟻團卻不見縮小。”
、僖龑W生抓住“火舌舐動”、“不斷發出”、“爆烈的聲響”等處體會火勢的兇猛、形勢的危急;抓住“越來越迅速地滾動”、“不見縮小”等處體會螞蟻的勇敢、堅定。(結合板書:火舌舐動)
、谥笇Ю首x。
。3)結合交流出示:“顯然,這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
①說說這段文字為什么令你感動?(相機板書:不松動分毫不放棄崗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以表達自己的感受。
、诮Y合理解“肝膽俱裂”。
、蹚耐鈱游浵伒膲雅e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里又一次出現了蟻國英雄,現在你對作者稱螞蟻為英雄還有困惑嗎?你從這樣的稱呼中體會到了什么?(作者對螞蟻的贊頌、敬佩之情。)相機板書:團結合作、勇于獻身
、茉僮x這句話,讀出作者的贊頌、敬佩之情。
3、學習了這則故事之后,老師還想讓大家用上些詞語形容螞蟻,現在你們會用哪些詞呢?出示卡片:的螞蟻
4、帶著對蟻國英雄由衷的敬意再來讀一讀這則感人的故事。
(四)激qing揭題
1、師述:正是這些一向被我們視作區區弱者的螞蟻,在肆虐的火海中卻是這樣的沉著、堅定、團結一致。它們不惜以個體的犧牲,求得種族的生存,是它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和可貴的精神譜寫了一曲悲壯的贊歌。
2、板書:生命的壯歌
這就是18課的課題,讓我們一起滿懷深情地讀好它。
3、網上征文:故事結束了,你此時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內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學們,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都曾有許許多多英雄楷模涌現,他們身上正是有著螞蟻的這種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誰?
。ㄎ澹⿲W法小結
1、細心的同學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們的課文中還有另一則小故事。如果我們用上學習《“蟻國英雄”》的方法,就可以自學下一個故事了。
2、回憶小結學法,結合出示卡片:了解故事大意
細讀感人之處
朗讀表達情感
附板書設計:
18、生命的壯歌
火神肆虐 不松動分毫
火舌舐動 不放棄崗位
團結合作 勇于獻身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完了“蟻國英雄”這個故事,誰喜歡這個故事?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動的地方背給大家聽。
。ǘ⿲
1.出示羚羊圖:這是什么?
2.師述:在一個大草原上曾發生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獵隊上山打獵……
3.板書:“生命橋”齊讀
4.質疑:看到這個小故事的題目,你的腦海里有什么疑問?(為什么是“生命橋”?“生命橋”的含義是什么?……)
(三)了解故事大意
1.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讀讀《“生命橋”》的故事,把故事讀通順、讀正確之后,試著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故事的大意。
2.指名試述故事大意,并結合出示卡片:老少分類飛躍山澗
老少配合一死一生
唱響壯歌獵人驚呆
3.生根據卡片提示,同桌間相互講述故事大意。
。ㄋ模┘氉x感人之處
1.過渡:這樣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還愿意再讀一讀嗎?
2.默讀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為什么這些內容能深深地打動你的心?把這些內容劃下來,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讀一讀。
3.組織學生交流感受,結合進行朗讀訓練。
。1)結合交流課件出示圖及文字: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①讀讀句子,說說讀了這個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線是什么弧線?羚羊是怎樣跳崖的?為什么要說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橋墩?……)
②這么一句話帶給大家這么多的謎,那我們再讀這個故事,想象那發生在老羚羊身上一個個場景,你一定會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橋墩的。)
、壑v述原因
(2)結合交流出示:當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跡出現了: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而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倌銈兡懿荒馨堰@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橋墩的“生命橋”畫出來呢?
、谛〗M討論,抓住老羚羊和年輕羚羊的動作畫出簡筆畫。
、壅堃簧吓_來畫,并解釋自己畫的簡筆畫,講述這個感人的故事。
、苷f說試跳成功的關鍵是什么?(理解“剛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幾分鐘以后,羚羊群分成了兩類:老羚羊為一類,年輕的羚羊為一類。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輕羚羊群叫了一聲,一只年輕羚羊應聲跟老羚羊走到了懸崖邊。年輕羚羊后退了幾步,突然奔跑著向懸崖對面跳過去,隨即老羚羊緊跟后面也飛躍出去,只是老羚羊躍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動作進行想象: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谥笇Ю首x:抓住老羚羊和年輕羚羊的動作,想象那一幅幅場景,突出“猛蹬”。
、蹌赢嬔菔荆和瑯拥囊淮物w躍,卻醞釀出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a、下墜的身體又突然升高并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
b、老羚羊就像一只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苓@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學們,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導朗讀課文: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都會走向死亡……
、拗笇П痴b:看著簡筆畫圖,再一次講述這個動人的畫面。
。4)繼續交流,出示:緊接著,一隊隊羚羊凌空騰起,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躍。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①讀讀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谙肟匆豢催@一幅場景嗎?動畫演示,師范讀。
、劭吹搅巳绱松袷サ膱雒,你們理解羚羊們的所做嗎?
這老羚羊心中想著“他人”的獻身精神激勵了年輕羚羊,年輕羚羊也心中想著“別人”、心中裝著集體,它們身上都表現出可貴的團結協作精神。
。ㄎ澹┘ing揭題
1.師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犧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給年輕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橋梁,讓一只只年輕羚羊逃脫死亡,求的生存。這是一座座真正的橋梁。譜寫了一曲悲壯的贊歌。
2.板書:生命橋齊讀
3.目睹了一切發生過程,你們想用什么詞、句來贊美老羚羊呢?
4.此時此刻同學們你們想到了什么?
音樂“愛的奉獻”
。┳鳂I
1.組詞。
螞憐具棄
媽玲俱奔
2.按課文內容填空。
、僭囂晒!緊接著,一隊隊羚羊,沒有,沒有,,。
②顯然,這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也不。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10
教課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課文,感受螞蟻與羚羊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
3、學習感悟文章的方法——“讀而有感”。
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難句的含義,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領悟課文所贊頌的獻身精神。
教學準備: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發“壯”歌
師:昨天的一節課,議國英雄們已經為我們唱響一曲雄偉、有魄力的生命壯歌,今天,課文又向我們講述了什么樣的感人故事呢?
二、奏響“壯”歌
1、找出課文中羚羊的生命遇到危難這部分內容, 指名讀
用自己的話說說它們的生命遇到了什么危難?
一邊是的獵人?一邊是的懸崖邊 < 活捉 懸崖邊絕境>
2、那個同學來讀一讀羚羊身處絕境的這部分內容,指導讀 。
3、師:一千個讀這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相同一篇課文,但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老師在初讀時也有一句話的感受—— 感想一:當生命處在最危難的時刻、或是絕境,生命往往會譜寫出一首首壯烈的歌!
4、面對絕境,這群可憐的動物們并沒有——<生齊說:束手待斃>小組討論它們怎么做的?用一個詞說課文中它們怎么做的。 讀到這兒,你又有什么感受? (團結合作)<板書: 跳躍 奇跡 神圣>
5.出示:緊接著,一隊隊羚羊凌空騰起,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躍。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1)齊讀讀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那弧線是什么弧線?為什么要說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橋墩?
(2)這樣的場景,課文用了一個什么樣的形容詞來形容?想看一看這一幅場景嗎?動畫演示:同樣的一次飛躍,卻醞釀出了截然不同的命運。年輕下墜的身體又突然升高并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老羚羊就像一只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3)為什么說它是一座生命橋?用“因為…所以這是一座生命橋!”句式來回答。
。4)望著一只只年輕的羚羊月躍到了懸崖的對面,而一只只老羚羊筆直地、默默無聲地墜入了山澗,你的心情怎樣?心里怎么想的?
。5)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場面,你們理解羚羊們的所做嗎?有什么感想
三、綿延“壯”歌
1.師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犧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給年輕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橋梁,讓一只只年輕羚羊逃脫死亡,求的生存。這是一座座真正的橋梁(板書生命橋)!
2.板書:生命橋 深情地敘述:這是何等的壯觀,何等神圣的情景。
一道道眼花瞭亂的弧線構成了一座座——生命橋
這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為橋墩的——生命橋
這是一座座用自己的生命托起別人的生命的——生命橋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神圣的——生命橋
3.目睹了一切發生過程,你們想用什么詞、句來贊美老羚羊呢?
4、同學們課文讀到最后又有什么感受?這首生命之歌是壯烈、壯麗、壯美
出示老師感想三: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別人的生命,這是世界上最壯烈的歌! 為別人活著的生命是最有價值的;為別人犧牲的生命是最為壯美的!
5、而老師卻說這是一首悲壯的歌?悲從何來?(生)是啊,這感人的旋律是以老羚羊的死為代價啊,如果人類多一點愛心,少一點血腥濫殺,就再也不會出現這樣令我們痛心的情景了,
說說你是否想呼喚些什么時,學生的回音是:
——讓我們愛護動物,世界會更美好!
——保護珍惜動物,不要讓他們滅絕!
——珍愛生命,保護自然!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5
先聲奪人,從心開始——談《生命的壯歌》的初讀教學
在我的印象里,教學《生命的壯歌》一課是很有難度的。
今天我嘗試著這樣進行教學,我給起個題目,叫做《先聲奪人,從心開始》。
我的教學是從學生沒有預習開始的。
【第一教時的教學過程】:
一、抓住詞語,突破課題
1、從“壯、狀”的區別開始啟航。
上課伊始,我首先說:“同學們經常寫錯這樣兩個字,請大家看我板書。”我把“壯、狀”兩個字寫在黑板上,其中,我把“壯”字寫在黑板的中上部,把“狀”字寫在黑板的左上側。接著,我說:“我們知道,‘狀’字是形狀的狀。大家想一想,‘壯’字能組成哪些詞語呀?請大家說一說!”
我一邊聽同學們發言,一邊在黑板上板書,同學們說了很多:
壯漢 壯丁 壯年 健壯 壯士 雄壯 壯實 粗壯 壯麗
壯膽 壯觀 壯美 壯大 茁壯 肥壯 壯舉 悲壯
年輕力壯 兵強馬壯 壯志凌云 老當益壯 豪言壯語 身強力壯
接著,我讓學生把這些詞語進行分類。同學們做了如下的分類:
。1)、可以用來寫人的詞語:
年輕力壯 兵強馬壯 壯志凌云 老當益壯 豪言壯語 身強力壯
壯漢 壯丁 壯年 健壯 壯士 強壯 壯實 壯舉 悲壯
。2)、表現美的詞語:
壯麗 壯觀 壯美 雄壯
。3)、表示心情的詞語:
悲壯
最后,我要求同學們按照分好的類別讀一讀,記一記。
2、理解課題
。1)、談話導入新課:
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十八課,課題之中就含有這個‘壯’字。下面請大家看老師板書課題。”
。2)、理解課題
我先引導學生說說“歌”字的意思,然后,我向同學們問道:“課文要寫的什么方面的歌呀?”同學們看著課題,有的說:“是贊美生命的壯歌!”有的說:“是關于生命的悲壯之歌!”
二、初讀課文,嘗試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主要過程如下:
1、出示“初讀提示”,組織學生按照初讀提示來自學課文:
、、自讀課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腦,不認識的字看課后生字表,或者查字典來解決,把課文讀正確。
②、有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做上記號。
、邸⒁贿呑x一邊思考:這篇“生命的壯歌”里是幾首歌?概括起來說,這“生命的壯歌”是一首什么樣的歌呢?試著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2、同位討論,相互交流。
3、大組交流,匯報自學情況:
、、指名讀書,老師分別相機指導。
重點指導好以下問題:字音,個別句子的讀法,把初步的感受讀出來。
、、說說有什么不懂得地方,提出來,簡單的問題當時就引導學生解決,有價值的問題就集中起來,記住,告訴學生那些問題將是我們下節課要解決的。
③、回答“初讀提示”中的第三個問題。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地再次默讀或者瀏覽課文,再一次思考,感受,歸納,總結,使自己的感受更加明朗化。
然后,我組織學生們談談讀完課文以后的感受。同學們的發言真是精彩,而且在第一個同學的表述方式得到我的肯定以后,自覺地學會了表達。我把他們說的全都板書在黑板上了。
同學們說出來的詞語是:
頌揚之歌 莊嚴之歌 悲壯之歌 贊美之歌
壯勇之歌 壯舉之歌 美好之歌 神圣之歌
【我的思考及認識】:
課堂教學效果是檢驗一個老師教學理念、教學設計的最重要途徑。在課堂上,我感受到了學生在隨著教學環節的轉換和閱讀的一步步深入而逐步沉浸到了課文之中,從輕松到沉重,從喜悅到悲壯,學生逐步從課文之外深入到了課文之中,心在讀中感受,心在悟中感化。我在課堂上觸摸到了學生的心,感受到了我的收獲。
1、引導學生從分辨入手,激活了學生儲存在大腦之中的詞語,讓他們在表達、分類之中加深認識了“壯”,為后面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設下了伏筆,讓教學活動先入同學們的心。入心方能有學生真正意義上的積極投入。
2、在對“壯”有了溫習、加深和拓展之后,有了這個基礎,老師的話鋒一轉,把學生的思維、注意力和興奮點轉移到了具體的情境中來,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學生對于“壯”就有了新的思考,也就說,把學生的思維延伸了,拉長了,一環扣一環,波瀾不斷,信息不斷地撞擊著學生的大腦。
3、在初讀階段,學生再一次抓住“壯”字,在游歷課文的過程之中,圍繞著“壯”字,積極思索,深入思考,潛心會讀,用心感悟,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鮮明的主題,那就是生與死的抉擇,生與死的意義,同學們在讀書過程之中進入了人類終極的思考,感受到了死的偉大,死的哲學意義,。所以,在學生有了這些較為深入地思考之后,自然就唱起了生命的頌歌——頌揚之歌,莊嚴之歌,悲壯之歌,贊美之歌,壯勇之歌,壯舉之歌,美好之歌,神圣之歌!
4、我感受最深的,還是關于三維目標的問題。在這個教學過程之中,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之下,抓住“壯”字,先入情入心,然后通過知識的學習,課文的閱讀,大腦的思考與感悟等一系列言語實踐活動,抓住了知識學習這個“把手”,在扎實的研讀過程之中,借助了思維、感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自然就生成了,感受如有源之水,從學生的嘴巴里自然唱出了對生命的贊歌。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12
在蘇教版第八冊教材《生命的壯歌》有這樣一個片斷:“一會兒,蟻團沖進了河流里,隨著向對岸的滾動,河面上升騰起一層薄薄的煙霧……”學生在品悟這段話時都說,這輕煙說明蟻團外層溫度很高,蟻團外層的螞蟻已被燒焦了,螞蟻們是多么富有獻身精神啊!與我對教材的理解完全一致,很好。這時,有一位女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為這層輕煙是犧牲的螞蟻的靈魂,它們即將升入天堂!蔽倚闹幸汇,我是個無神論者,相信大多數學生也是,怎么會有這樣的答案,我又該作怎樣的評價。首先從保護學生的角度出發,肯定了她的思維方式,但對她的觀點未作任何評價!
課后,我認真學習了新課程中的教材觀,并對師生如何與教材進行對話作了深刻的反思與檢討。
首先,對教材的理解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
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遞式”傳統教學,注重將教師自己對教材的深刻理解作為一種現實的結論傳授給學生的做法,是教育上最大的錯誤之一。而這種思想還在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我的教學思想中。所以我才會對學生的這種理解驚訝與不解。閱讀是一種獨立的活動,是動態的、有個性特征的,教師不能以自己的閱讀代替學生自身對教材的感悟。杜威就說過認識是做,而不是看。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每一個學生應當按照自身的能力或要求去展開學習。對教材的閱讀理解,只有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下才有價值,才能完成!敖獭辈贿^是一種助力,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情境同時也增進學習效率,它無非使學生的學習變得容易。由此看來,新的教材觀強調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注重每一個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語言同創造不可分,一切創新思想都是在語言中實現出來的;語文教育本身具有創造性,能使學生獲得語文學習的創造成果,發展語文創新能力。任何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的過程。語文教育要使學生不僅能認識、識記課文,理解課文的基本思想和形式,而且能批判地對待課文,把課文作為審視,研究對象,發現課文的正誤優劣,與課文對話,甚至超越課文提出與作者不同的看法,發表個人獨到見解,最終在對話中學會對話,不斷完善和超越自己。
當然,學生與教材的對話并不總是成功的,有時是學生的視界與文本差異過大,對話交流就會產生困難;如果學生有某方面的知識結構的缺陷,溝通就難辦;當學生處于思緒不集中、混亂或遲鈍時,對話也會受影響。閱讀是一種內心感悟,這種感悟也會出現偏執。當學生的理解出現錯覺時,教師作為一個知識構成較完整者,占有資料較豐富者,理解感受力較強者,他的責任便是指正、引導、激勵。同時,教師也要避免在對話中落入“套板反應”。如果教師唯“教參”是用,不追求自己獨到見解,不用自己的心靈去和教材文本對話,那么勢必人云亦云,毫無創新。只有教師克服惰性,銳意創新,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堅強意志去影響學生,師生才能成為真正的對話者,雙方達到心靈的共振,學生才能在效地與文本進行對話。
其次,教材不僅僅是個例子,它應是師生的生命運動的舞臺。
也許是從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角度出發吧,很多教師把教材僅僅當作一個例子,對它進行分析,抓住知識點給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訓練。但新課程改革更強調人文性。語文教育的對話理論認為:“語言不只是交流與思維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間,生存條件與存在方式。語文活動就是人的生命運動!睂W生來說,教材不是一個簡單被動地等待著他們去認識的對象,而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也不是單單*教師教出來的,理解生成于對話過程中。“在對話過程中,由于視界的融合,精神的際遇和理性的碰撞,雙方都有輸出,有吸收,有肯定,有否定,有再現,有創造,有理解也有存疑”,在對《生命的壯歌》的理解過程中,我只是想到外層溫度高,并用此來標簽螞蟻的集體主義精神,教育學生要團結協作。而學生卻不這么看。對學生來說,這些被燒焦的螞蟻是值得同情的,因為它們也是與我們一樣平等的生命,所以在它們死后,孩子們更愿意給它們安排美好的歸宿,使它們的靈魂升入天堂。我們在語文學習中要求學生積極參與針對教材的語言實踐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教材的體驗感悟中去,體會文章作者的情感脈搏和思想內涵,與之同呼吸共命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體會語言文字所蘊涵的人文思想,讓學生受到真的啟迪,美的熏陶,善的教化,形成積淀在學生人格和思想層面上的東西,使學生終身受益。我們要想學生有這些收獲,首先做為教師,也要全身心地投入教材的體驗與感悟中,不要把教材僅僅看作一個例子,學著與教材共呼吸。如果我能在這位學生這么善與美的感悟后對她作出肯定與贊賞,相信比我說一百遍要珍愛生命、珍愛動物有價值得多!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珍惜愛護學生作為讀者的閱讀天性,而不是去限制、規范、扼殺學生內在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新教材觀認為教師不光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激勵者,更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究的學習者、創新者,既是學生的導師,又是學生的同學。這是多么有道理呀!
讓我們真正把握新課程改革的靈魂與實質。讓“語文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激發學生創造力與生命力的過程,讓語文教育活動成為教師與學生雙向的積極的生命運動過程。”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13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師:上一節課學習了《蟻國英雄》一文,它為我們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現在,老師與大家一同學習《生命橋》,它同樣震撼人的心靈。
教師認真板書課題:“生命橋”,讓學生跟著認真書寫。
指名讀課題。
[評]導入簡潔,過渡自然。“提筆即是練字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一次讀課文,你有什么經驗交流?
生:先讀課文后面的生字,再讀課文。
生:先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看一下生字表再讀。
生:讀課文遇到多音字,同桌互相討論,吃不準的查一下字典。
師:請你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書。
師:讀完一遍課文的同學可以再讀,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有的同學已經讀了五遍,真不錯。你覺得自己什么地方讀得好的,再練一練,讀給大家聽,讓大家欣賞;你覺得自己什么地方還需加工的,也可以練一練。
師: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同桌互相練說,再指名說。
師:課文是否讀通了?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
[評]讀書要求明確,加強合作,生生互動。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讀書方法——從學生學習實踐中習得的,并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三、細讀探究,突出重點
師: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動,把它劃下來,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理解、體會。
師:在四人小組內討論、交流,你找到了哪些令你感動的句子?說說你為什么感動?再讀一讀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動,使別人聽了也深受感動。
師:各小組推薦代表交流。
[評]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細讀探究課文,在書旁作一些小小的批注,實際上是一種智慧的生成和知識的建構過程。提倡個性化閱讀、選擇性學習,是尊重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獨特的。
。1)生:課文第二自然段使我們深受感動。
出示:“當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跡出現了: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而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體又突然升高并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生:我體會到老羚羊死了,因為老羚羊墜入了山澗,不可能生還。作者把老羚羊比作一只斷翅的鳥寫得很感人,小鳥沒有了翅膀不能飛翔,就等于沒有了生命,老羚羊筆直地墜入山澗,它的生命結束了。
生:我覺得老羚羊應該死。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老羚羊年紀大了,活得夠長了,而小羚羊還小,老羚羊的死換取小羚羊的生是應該的。
師:老了就該死了?(有的學生在笑)這是你的理解,可以。誰還想說?
生:我不同意他的說法,我體會到年輕羚羊的生是建立在老羚羊死的基礎之上,老羚羊的死換取了年輕羚羊的生,老羚羊是為了延續它的后代才這么做的。
生:老羚羊把生的希望留給年輕羚羊,年輕羚羊是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才獲得力量,身體突然升高并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得到新生。
生:我從“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體會到老羚羊很偉大,老羚羊原本可以越得更高,盡它最大的力也許可以落到對面的懸崖邊,但是它卻沒有那么做。
師:同學們很會讀書,邊讀邊思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互相交流,真不錯,讀書就要這樣去讀。
[評] 世界是多彩的。學生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這是認識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懷著一顆包容的心,善于傾聽不同的聲音,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才能感受學生精彩的發言。我們不求整齊劃一,只求來自學生心底。
。2)生:我覺得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話很感人。
出示:“緊接著,一隊隊羚羊凌空騰起,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躍!
生:我從“一隊隊”中想象到老羚羊死去了許多,不是一只兩只,這些老羚羊死得很悲壯,一隊老羚羊的死才換來另一隊年輕羚羊的生。
生:我讀到“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時很感動,羚羊很有次序,一只接一只地跳,不凌亂,好像有誰在指揮似的。
師:你能讀出自己的理解不錯,能否再聯系上文想一想,體會體會呢?
生:課文開頭第一句話就寫了“有一個狩獵隊,把一群羚羊趕到了懸崖邊,準備全部活捉!庇蝎C人的追捕,越是后面跳的羚羊越危險,“沒有擁擠,沒有爭奪”也體現后面跳躍的羚羊的精神可貴。
生:“一隊隊羚羊沒有擁擠,沒有爭奪”使我想到美國“9、11”事件中的大樓里的一萬多人從十多層樓梯上下來時同樣也是“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
師:這些美國人的素質正好!
[評]學生的信息蘊藏是活生生的教育資源,教育發揮了學生的資源功能,這樣的教育具有極大的潛力。課本是載體,載體資源只有和學生的感悟結合起來,學習才能成為一種創新的活動。同時,公正、客觀的承認其它國家的先進性,也是我們語文教育的價值取向。
(3)生:我讀了“試跳成功!”這句話很感動。因為有了第一只老羚羊和第一只小羚羊的試跳成功,才給了后面的羚羊以勇氣和力量,才有后面一隊隊羚羊凌空騰起,第一只老羚羊十分可貴,為其他的老羚羊做出了榜樣。
生:我覺得第一只小羚羊同樣可貴,因為它是試跳的,也沒有足夠的把握,它也有犧牲的可能,我覺得這一老一小同樣值得我們尊敬。
。4)生:我覺得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句話很感人。
出示:“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師:請同學們讀讀這句話,把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寫在書本上。
學生人人動筆寫話、交流。
。ㄆ渲杏幸晃粚W生寫道:山澗上空,一道弧線的完成,意味著一個生命的終結;另一道弧線的完成,意味著另一個生命的新生。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作橋墩,支撐起了小羚羊生命的支點,小羚羊由此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那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不僅僅閃現在我們眼前,更鐫刻在我們的心上。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何等的悲壯,令我們終生難忘。)
師:請同學們把這句話背下來。
[評]教學的過程,是一種體驗的過程,是對人的自我生命的升華和超越。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信息的吸收,更是以內化為特征的構建。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是自己在創造著自己。
(5)師: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此時,獵人們會想些什么?
生:獵人看到這驚人的一幕,受到了心靈的震撼。
生:羚羊們的行為大大出乎獵人的意料,獵人們感到非常震驚。
生:獵人們看到這些小羚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看到了老羚羊,想到了自己。他們受到了教育,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他們不忍心再去傷害這些無辜的生命。
[評]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關心自然、關愛生命、促進人和環境的和諧,這樣的教育才能可持續發展的。
四、回歸課題,點明主題
師:“蟻國英雄”和“生命橋”除了同樣使老師、同學深受感動,你認為還有什么相同之處?
生:“蟻國英雄”中的螞蟻和“生命橋”中的羚羊都是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
生:外層螞蟻和老羚羊都以自己的死亡換取里層螞蟻和年輕羚羊的新生。
師:課題“生命的壯歌”中的“壯”,用哪個詞理解最確切?
(生:悲壯)“歌”是什么意思?(生:贊歌、頌歌)
師:“蟻國英雄”和“生命橋”這兩個小故事,共同演繹了一曲“生命的壯歌”,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課題。
[評]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深刻領會課題含義,提高語感能力。
五、課外延伸
師:這兩個小故事都是講動物的,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可歌可泣的事例也不少!跋亣⑿邸笔恰吧膲迅琛毕盗兄,“生命橋”是“生命的壯歌”系列之二。如果你是有心人,可以收集這類事例,來續寫“生命的壯歌”系列之三、之四……
[評]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不是把學生封閉在課堂里和課本中,而是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語文教學走向生活,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一堂課是結束了,但那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中點,而不是學生學習的終點。教師將這堂課的句號改成了省略號,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讓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認識生命的價值,或許能給他們帶來一生的啟迪。
總評:
這是一堂體現并實踐著《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的課,它時時處處貫徹著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思想,煥發著新時期語文教學的生命活力。
一、語文教學過程是學生感悟、體驗、實踐和建構的過程,語文閱讀應提倡學生個性化。
二、語文教學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一。
附板書:
生命的壯歌
“蟻國英雄” “生命橋”
不松動 猛蹬一下
扭成一團 秩序井然
不放棄 墜入山澗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案 篇14
《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
在教學了課文《生命的壯歌》后,感動了許多學生。這是一篇謳歌生命的文章,由“蟻國英雄”和“生命橋”兩則故事,再現了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謳歌了動物們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現身精神,共同組成的一曲激動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壯歌。
在教學時,文章本身感動了我和許多學生,同時我聯系到了生活中的許多生死攸關的事例,讓我們對于生命的意義和同伴間無私的奉獻精神已經有了全新的解讀。在上完課文內容后,我安排了學生回去寫小練筆,練筆采取了寫“讀后感”這一方式,讓學生將課文與現實生活練習起來,產生對生命更深的感悟。
首先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再次喚起學生的情感。然后讓學生談談對課文的理解或令你感動的句子,學生都有說的欲望,并且說的都很好,含義深刻,富有感情。相信學生對文章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悟。最后,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將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引入課堂:如,在地震中老師用身體保護學生,母親用生命挽救孩子,同學以身體的殘缺作為代價換回同伴的平安……這些不都具有老羚羊的精神嗎?當說到這里,許多學生都用專注的眼神看著我,相信他們與文本有了共鳴,于是很多學生爭著訴說自己在電視上看到的令人感動的一幕幕。
當看著學生們寫的一篇篇讀后感,我心里感慨萬分,因為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學會了讀后感的寫作方法,同時更讓他們體會到弱小生命間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可貴精神。在地震來臨時,生命是如此頑強,人們的互助與獻身更令人敬仰,我們更應該珍惜生命,堅強的克服任何困難,團結在一起,才會讓生活更加美好。一篇讀后感,給學生以心靈的洗禮,讓他們的思想得到升華。
《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
《生命的壯歌》一課中的《生命橋》是一篇激情謳歌生命的篇章。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與作品對話,感受生命的激情,接受精神的洗禮,促使情感的升華。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
在教學兩個故事時,我先分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心目中的螞蟻、英雄、羚羊是什么樣的,它們又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發言積極,通過交流,認識到:螞蟻在生活中是極其弱小的生靈,正像文中描述的那樣,它們不過是區區弱者,一陣微風、一個手頭就可以使其斃命,在自然界它們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在我們的心目中英雄是行俠仗義、舍己為人、奮不顧身、視死如歸,為人類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小小螞蟻怎么會被稱為英雄,會有如此高的贊譽?在密林深處,一群羚羊被獰獵隊一步步逼上了懸崖。懸崖是這樣高聳入云,下面是萬丈深淵,對面山崖又離得較遠,一只羚羊無論如何不能跳到對面崖上。它們會怎樣呢?交流著交流著,學生漸漸入情了。這時再讓學生朗讀課文,學生神情是那么專注、那么投入——未成曲調先有情了。
二、大珠小珠落玉盤
《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珠玉落盤,清脆亮麗之聲不絕與耳,這是生命體的撞擊絕唱,是師生借助文本奏響的生命樂章。
教學中,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感動的句段。學生通過自由朗讀思考之后,紛紛舉手:
一生說:“蟻團在火舌舐動的草叢間越來越迅速地滾動著,并不斷發出外層螞蟻......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可以看出蟻國的英雄們在遭遇滅頂之災時,竟然如此沉著、堅定、團結一致,以生命為代價,以求得整群螞蟻的生存。螞蟻突遇災難時讓人的惋惜到其脫險方式的果斷、巧妙,著實令人驚喜又驚嘆!尤其嘆這些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抱團突圍”一層中的兩個“也不”,完美地詮釋了這些英雄們至死堅守崗位的那種不怕犧牲,勇于獻身的精神。
一生說:“ 生活中的橋是從此岸通向彼岸的道路,在《生命橋》中,山澗上空那一道道眼花繚亂的弧線就像一座無形的橋,是從這邊懸崖通向那邊懸崖的道路,更是從死亡走向新生的道路。這一通道是用老羊的生命換來的。”此時,羚羊飛渡那悲壯場景給學生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
三、此時無聲勝有聲
當學生走進課文,走進作者心靈,受到強烈震撼之際,他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文章的豐富內涵,這時不妨留一點空白,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在學生沉思之后,讓他們說說是否想呼喚些什么時,學生的回音是:
——讓我們愛護動物,世界會更美好!
——保護珍惜動物,不要讓他們滅絕!
——珍愛生命,保護自然!
……
謳歌生命的篇章,要生命去撞擊,學生體會其中的內含,思想也就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