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案設計(通用12篇)
《第一朵杏花》教案設計 篇1
課前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本課時目標:初讀課文,讀準本課的生字新詞,幫助學生理清本文的脈絡,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學過程: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么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后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后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1、注意點。
2、學生用鋼筆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我會寫
dàn hóng xí guàn liǔ shāo zhèng zhòng xū yào
( ) ( ) ( ) ( ) ( )
yán jiū gū jì tuī duàn guī lǜ zhú kě zhēn
( ) ( ) ( ) ( ) ( )
2、把每個生字組兩個不同的詞
3、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從基礎知識入手掃除字、詞、句的障礙,理清文章的脈絡,為順利而深入地體會竺可楨爺爺對科學研究的一絲不茍的態度和敬業的精神做好了鋪墊。)
第二課時
本課時目標:運用各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深入體會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和敬業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 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學習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 指導朗讀。
4. 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澫卵鼇恚赫f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設計意圖:結合重點詞語體會竺可楨爺爺卓越的科學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折射了他難能可貴的觀察、記錄、不恥下問的科學習慣,以及他為人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5. 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 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 (學習第6---15自然段)
1. 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 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 齊讀
4. 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 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 )地說:“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地說:“是。”
(2) 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 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
。7---14)
。ㄔO計意圖:常言道:言為心聲。細細揣摩文中對話,有助于領會人物內心世界,透視人物所思所想,傳達人物所感所悟。領會了對話,也就領會了故事的用意,為我們真正走近竺可楨作下鋪墊。)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 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茍]
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 (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ㄔO計意圖:通過補充資料《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竺可楨爺爺在科學中這種重視調查研究,勤于觀察,注重精確時間,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
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六.作業
搜集科學家的故事,下節課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
。ㄔO計意圖:發動全班搜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板書設計:
7、第 一 朵 杏 花
竺 精 確 觀 察
可
楨 一 絲 不 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 16 個生字,掌握9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能通過竺可楨爺爺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他對科學的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想象對話時的情景,從而感悟竺可楨爺爺的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們從竺可楨爺爺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啟發,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準確地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解決策略:本課的學習,要以讀貫穿課的全過程,以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遷移語言,從而合作交流,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可以是竺可楨生平資料、故事或者關于氣象學方面的資料)
材料補充:
杏花圖片:
竺可楨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1890年3月7日,他出生于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少年時代的竺可楨看到大自然經常給人類帶來許多災難,感到很痛心。他想:“要是人類能把天給管住了,那該多好啊!”于是,從那時起,竺可楨就天天觀察天氣的變化。后來,竺可楨在中國科學院工作。在北京北海公園了,人們常?梢钥吹揭晃焕先,早晨由北門進,從南門處。晚上有南門緊,北門處。長年累月,很少間斷,這位老人就是竺可楨。竺可楨到北海公園觀察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來往生育,了解氣候的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他邊觀察邊把觀察的結果記在日記里,幾時年如一日,直到逝世的前一天,從未中斷過。他記自然日記積累的資料,成為他科學研究的重要依據。他發表的《侯物學》一書,就是研究這些資料所得的結果!
竺可楨的自然日記
“3月12日,氣溫最高5℃,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北海冰融” 。
他進公園,不是像一般人那樣為了游覽,而是為了對公園里山水、花草等進行觀察。他想知道:哪天北海的冰開始融化,哪天桃花開放,哪天白色的柳絮飛舞,哪天布谷鳥初次鳴叫……幾十年對大自然的觀察,練就了竺可楨一雙敏銳的眼睛。他能從千樹萬枝中發現長出的第一片綠葉,從喧鬧的城市噪音中聽出第一聲蛙鳴,透過空中密如蛛網的電線看到第一只燕子,從春風中辨認出第一絲柳絮……。他把看到的都記錄在大自然日記里: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樹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花。”
“4月20日,燕始見。”
“5月1日,柳絮飛。”
“5月23日,布谷鳥初鳴”
觀察這些普普通通的自然現象有什么用呢?冰融花放,絮飛鳥來,都是物候學的信號,它們同氣候的變化關系十分密切。弄清楚動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和活動規律對氣候的反應,可以用來預測農時,指導農業生產,還可供預報天氣時參考。竺可楨就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堅持在北海公園觀察了23個年頭,從而繪制出一幅十分珍貴的北京春季物候現象變化曲線圖。
《第一朵杏花》教案設計 篇2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ㄒ唬⿲
1. 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 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3、 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 指導朗讀。
4. 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5. 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闭f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6. 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7. 指名練讀。
。ㄈ┑诙危▽W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六.作業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板書]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確 觀察
可
楨 一 絲 不 茍
設計意圖:竺可楨是位知識淵博的科學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樹的教育家。他從小熱愛學習,鍛煉身體,培養了堅毅、勤奮的好品質。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觀測物候,在氣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科學遺產。課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容。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爺爺意味深長的話。通過學生朗讀、討論、評議,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補充資料《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并以此為契機,發動全班搜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第一朵杏花》教案設計 篇3
一、讀拼音寫詞語
yi zhu zhu lian fan qi yang tou zhou mei
( ) ( ) ( ) ( ) ( )
ceng jing di que que shi gu ji zhang wo
( ) ( ) ( ) ( ) ( )
ming mei cheng du zhan kai da gai gui lu
( ) ( ) ( ) ( ) ( )
zheng zhong shou zhang xing chong chong
( ) ( ) ( )
二、比一比,再組詞
珠( ) 飯( ) 仰( ) 皺( )
株( ) 泛( ) 抑( ) 雛( )
朱( ) 乏( ) 迎( )
曾( ) 卻( ) 古( ) 掌( )
增( ) 確( ) 估( ) 撐( )
贈( ) 缺( ) 故( ) 黨( )
三、按要求填空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 )快步走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 )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么美麗的杏花呀!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 )。
1、把課文補充完整。
2、用“ —”畫出文中描寫竺爺爺動作的詞語。
《第一朵杏花》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解決文中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清文章脈絡,學會給課文分段,理解本文按時間先后順序分段的特點。
3、初步體會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初步體會人物品質特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圖片導入
1、同學們,有一幅春聯寫得很美,我出上聯你們來對下聯,好嗎?
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
2、這是我們上學期的學習內容,你們真棒!是啊,春天快到了,花兒們都綻放出燦爛的笑臉,今天美麗的杏花也來到我們四(5)做客了,你們瞧
3、出示杏花圖
誰愿意用一個詞語來描述它的模樣?
……
4、這么美的杏花吸引了我們,也吸引了竺可楨爺爺的目光,要知道竺可楨爺爺可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呢,讓我們掌聲有請我們的科學課代表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竺可楨爺爺吧。
竺可楨 :浙江人。中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他一生在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等方面的造詣很深。先后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被尊為中國高校四大校長之一。
師:聽了他的介紹,你想說些什么?
……
總結:每個人的成就都是與他的付出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發生在杏花和竺可楨爺爺身上的故事。
板書:第一朵杏花
指明讀題:美美地讀,讓我們聞到花的香氣。
二、解決生字新詞
1、杏花的花瓣化生出了一些美麗的詞語藏在文中等著我們一一念出它們的名字呢,你們看(出示詞語)誰能把它們念得又標準又洪亮?自己先試一試?
2、你在讀得時候覺得那些字音需要特別注意的?請帶著大家讀一讀
指名領讀
一株 泛起 吹皺 程度 仰起臉 曾經 精確 估計 掌握 興沖沖 綻開 大概 鄭重 規律 頃刻間
開小火車糾音、正音
3、注意仰右邊的寫法,不能和柳混淆
4、鄭重怎么解釋?帶到文章中聯系上下文理解。
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出示辨析:
他( )聲明,這件事與他無關。
他( )地考慮后,決定拿出錢買下昂貴的貨物。
5、頃刻間用三字詞語表式相同含義
三、理清文章脈絡
1、逐段朗誦課文(邊讀邊想,這篇文章里的人物一共看了幾次杏花?)
板書:初看杏花 再看杏花
誰能根據這些線索試著給文章分段?
一(1-5)寫竺可楨爺爺問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孩子回答不上來。
二(6-15)寫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訴竺可楨爺爺第一次杏花開了,竺可楨爺爺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
三(16)寫竺可楨爺爺正式通過常年精確、細致的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2、看來我們可以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給文章分段,有些記敘文就可以使用這種好的方法。
過渡:你們知道嗎?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有一處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
你們看:(出示圖片)
3、你能猜猜它們是哪天開的嗎?
大概…… 也許……可能……
4、你們的回答,作為科學家的竺可楨爺爺能接受嗎?你從文章那里找打答案的?
朗讀第16自然段
5、那竺可楨爺爺究竟是怎樣第一朵杏花的呢?下節課讓我們再去看杏花。
6、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
第一朵杏花
初看杏花 再看杏花
《第一朵杏花》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四個生字,會認“竺”、“楨”。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頃刻、估計、推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體會竺可楨爺爺的語言和動作,了解他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治學態度。
3、從竺可楨爺爺和小男孩兒身上得到啟示,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地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正確評價人物,激發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強烈興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在課前搜集竺可楨或其他科學家的資料,如:文章、生平簡介、事跡、肖像、圖片等,對竺可楨有一個初步的整體的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師: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類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們的生活、學習也越來越離不開科學,這一單元的五篇文章將帶我們走近科學、了解科學。你將會聽到享譽世界的科學家竺可楨的故事,還會身臨其境地感受潛艇發射火箭的壯觀場面。這些科學故事將會給你耳目一新的感受。今天我們走近科學家竺可楨。竺可楨是一位我國乃至世界都很了不起的科學家,許多同學在課前已經收集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一些資料,誰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
2、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讀一個發生在竺可楨爺爺生活中的小故事,我相信:讀完之后,同學們一定會有一些感受,也一定會得到一些啟發。
。ò鍟n題:17 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學生說一說,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認真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三、再讀全文,進一步感知人物。
1、默讀課文。想一想:他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集體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一朵杏花》。
二、評議人物,激發情感。
本文有兩個主要人物:竺可楨和小孩子。仔細讀課文,你認為他們是怎樣的人呢?從文中找一找。
1、學生默讀課文,整理自己的想法,組織語言。
2、小組交流。教師適時點撥,抓住細節把握人物。
。1)竺可楨爺爺兩次觀察杏花的樣子,以及觀察的經過,可以發現竺可楨有著良好地觀察習慣和方法;
從他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準確時間后的興奮中流露出的對工作的深深熱愛。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老少二人的對話,仔細體會竺可楨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治學態度。
。3)抓住最后一段中竺可楨說的“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重點體會,深刻理解含義。
。4)師生一起總結竺可楨的性格特征。
3、想一想:小男孩聽了竺可楨爺爺的話后,他是怎樣想的,在第二年杏花開放前的一段時間是怎樣做的,這件事將會對他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4、你喜歡竺可楨爺爺和小男孩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談談學了本課后的感性,可以從人物入手書法對科學家的崇敬和贊美之情,也可以表達自己對科學領域的神往。
三、向課外延伸。
你知道哪些科學家?他們有哪些突出成就呢?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讀了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也了解了一些其他的著名科學家,我們深深地認識到: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無論是誰,無論從事的是那一方面的研究,都需要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治學態度。
《第一朵杏花》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 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3、 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 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 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闭f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6、 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7、 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六、作業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板書設計: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確 觀察
可
楨 一 絲 不 茍
《第一朵杏花》教案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學會8個字,認識7個字,正確讀寫生字詞,結合上下文體會用詞的準確與傳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杏花開花嗎?你知道每年第一朵杏花開花在什么時候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竺可楨爺爺,他為了了解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整整等了一年,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檢查課前預習生字情況。
、弊杂衫首x課文,把生字多讀字音讀準,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餐阑ゲ椤
、持该肿匀欢巫x課文,學生評議。
⒋快速讀全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學習課文第1-5自然段,了解第一次看杏花的過程。
、弊杂勺x第1-5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残〗M討論(學生可互相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骋龑W生體會:“彎下腰來”說明竺可楨爺爺平易近人!傲晳T地問”、“我是問第一朵花是那天開的”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粗笇Ю首x。
四、作業:收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前半部分,知道了竺可楨爺爺第一次看杏花時并沒有看到第一朵杏花的開放,他說:“那我明年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那么,第二年他看到第一朵杏花開放了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后面的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6-15自然段。
、弊x第6-15自然段,想想你又從中了解到了什么?
、矊W生交流。(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咐,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硠撛O情境,指導朗讀。
情境一:出示一副春景圖,體會“吹皺”
“吹醒”
“吹綠”“吹鼓”的景象,并配上優美的音樂有感情的朗讀第6自然段。
情境二:創設對話情境,角色朗讀,體會感情。
、俪鍪就队捌#ㄌ崾荆合胂笏麄儠鯓诱f?你從中體會出什么?)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貑枺菏堑谝欢鋯?
小孩子地說:是!
、谝龑W生體會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可楨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③師: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
引導學生體會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
三、學習第16自然段,明確中心。
⒈讀第16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残〗Y:正如竺可楨爺爺所說,他是通過常年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辰處熝a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審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霜降,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式大自然的縮影。
、丛僮x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四、作業:
課后觀察大自然,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第一朵杏花》教案設計 篇8
《第一朵杏花》片斷賞析
品讀第二段(第六至第十五自然段)
1、教學第六自然段
師導: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一年后,孩子有了答案,在揭曉答案前,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我用手勢指名一生讀,她讀后,我又指名后面的同學再讀,接著讓全班同學讀。
。ā皶r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边@一自然段文筆優美,向讀者展現清新充滿生機的春景圖,因此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自然領略了景美,文美。)
師:你喜歡這一自然段嗎?
生1:我喜歡,因為它描繪了春天來了,帶來了綠意,使一切都充滿了生機。
生2:它寫的很美。
師:美在哪里?
生2:它說“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這里的詞語寫得很美,“吹綠”、“吹青”、“吹皺”、“吹鼓”寫出了春天來了萬物都蘇醒了。
生3:(學生站起繪聲繪色地朗讀了該句后),這里還用了排比的手法。
師:你不僅讀得美,而且還知道這里用了排比,真了不起。
師:還有哪些地方寫得優美?
生4:“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這里用了比喻,把時間比作飛箭,寫出了時間過得飛快。(該生朗讀得很有味道)
師:說得好,讀得更好,一起來(全班投入地讀這一自然段)。
。ㄎ蚁胝怯辛宋业氖闱閷耄⒂辛酥v讀前學生的充分投入地讀,這里才有了學生的自主理解。但遺憾的是“吹綠”、“吹青”、“吹皺”、“吹鼓”這幾個詞未能讓學生揣摩體會,一次很好的語言文字訓練機會丟失了)
2、分角色品讀第7-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激動欣喜
我相機動情地接著學生的朗讀往下引讀:
“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里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
學生讀:“竺爺爺!竺爺爺!”
師:(引述)“是誰喊得這么急?他趕忙走出書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個孩子!
學生讀:“什么事情啊?”
師:此刻竺爺爺問話時的語氣、神態怎樣?
生1:親切。
生2:奇怪
生3:微笑著問。
生4:疑惑不解。
師:孩子怎么回答?
學生讀:“竺爺爺,杏花開啦!”
師:孩子此時心情又如何?
生5:孩子迫不及待。
生6:他非常自豪。
生7:他非常急切。
生8:他非常高興。
我指著這兩位學生說:“一個說非常急切,一個說非常高興,有一詞既能寫出急又能寫出他高興的心情?
生:興沖沖。
師:那你們就帶著這份或迫不及待或自豪或興沖沖的心情讀讀這孩子的話吧。(學生讀得更投入了)
師:這時竺爺爺問(生讀:什么時候?)
(生讀得不夠體現竺爺爺的內心的欣喜或激動)因此我讓學生再讀。生齊讀:“什么時候?”
師:小孩回答,——生齊:“剛才”。
我讓學生又讀讀這一組對話,說說此時他們語氣或說話時的心情。
生1:竺爺爺問話時特別驚喜,小孩回答時特別激動。
生2:竺爺爺說這話是異常激動,孩子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生3:竺爺爺說這話是興奮無比,一下子眼里露出了光彩,孩子特別激動地回答“剛才”。
師:帶著你們的理解我們來讀讀這兩句話。(生齊讀)
師:可竺爺爺又問,引生齊:“是第一朵嗎?”
讓3位學生依次讀這一句。
師:此時他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又如何?
生:他不敢相信。
生:他不敢相信,因為他期盼太久了。
師:而孩子的回答“是”。
生:孩子回答很確定,
生:他堅定地回答,一臉的嚴肅。
生:孩子很大聲地回答“是”。
(這段對話大都沒有提示語,但引導學生讀好對話,通過人物語言來想像他們說話時的語氣神情,理解竺爺爺內心活動卻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他們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像,學生讀得投入,體會得真切,并體現了多元理解與個性朗讀。)
師:瞧,剛才我們讀的這一段對話里和第一段有所區別,作者是直接描寫他們的對話內容,卻沒加任何提示語,但我們從上下文及他們的對話中卻可以真切想象到他們說話時各自的語氣、神態,甚至動作,下面你們學著第一段對話描寫的形式,把提示語補充進去,直接寫在對話的后面,當然也可以寫在前面。
1、學生自由想象寫提示語,寫后小組分角色朗讀。
2、師指名2名學生匯報填充的提示語后,指名一兩對同桌分角色朗讀。
師:從竺爺爺的這份欣喜、激動中你們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竺爺爺
學生有了前面的引讀指導,這時加提示語得心應手。
師: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了小孩的那份激動與自豪,更感受到了竺爺爺的激動與欣喜,讀讀第15自然段,你從哪里還能體會到他的這份欣喜?(學生匯報交流“頃刻間”、“立即興沖沖”、“快步”……)
師:從這里你又感受到一個怎樣的竺可楨?(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嚴謹的科學態度)
3、再次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第6-15自然段。
《第一朵杏花》教案設計 篇9
一、杏花入手,感悟杏花之美。
二、竺爺爺作為科學家,面對杏花的獨特之處。
三、杏樹下的第一次對話。把握兩點:讀懂了什么,怎樣讀好它。實施方法:自由讀到分角色讀。
四、杏樹下的第二次對話。把握兩點:感受激動與興奮,思考興奮的原因。實施方法:分角色讀,讀好評議交流。
五、補充資料:竺可楨二三事:北海公園的散步,稱量院子的落塵,最后一天的日記。從課文最后一段導入資料,學生閱讀后結合課文內容交流心得體會。
六、歸納小結:求是精神。
自我定位:教師始終陪伴著學生,經歷一次精彩的旅行,可以與他們交流,但決不是簡單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教師退出舞臺,才會有學生的精彩。
《第一朵杏花》教案設計 篇10
寒冬綻放《第一朵杏花》
張建英
今天,《第一朵杏花》在我們年級組綻放:
以“小”見“大”解讀文本
集體備課《第一朵杏花》,開始。
首先,我們初讀,定好本篇文章的中心,即最后一小節。但此時對它的認識尚嫌粗淺,還無法一下精確。
然后,大家從頭開始細讀文本。就在這里,我體會到了細致入微的“小”:大家慢慢讀,讀到寫竺可楨的句子時停一停,“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找出“數了數”“四朵花”“不同程度”,咀嚼一下:常人看花,只看美與不美,竺可楨看花首先關注數量,數了數,是四朵,數字很精確。其次他關注綻放的程度,每一朵都細細看過,比較過,看出開的大小、先后……這不是我們看,而是一個“一絲不茍” 的科學家在看。一句話,幾個詞就凸現出竺可楨看花與眾不同——并非單純欣賞,而是細致觀察。把小處作為抓手,自然而又實在地看到了“大”的人物品質。
頭開好了,大家就依照此法認認真真、你一言我一語繼續解讀下去。于是,竺可楨這個人物形象,就漸漸豐滿起來。
思“前”想“后”設計活動
一邊解讀教材,一邊思考教學活動如何設計。還是第一部分,“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笨梢杂帽容^法。先出示杏花圖,讓學生欣賞,簡單說說所見所感。再出示句子,了解竺可楨爺爺是怎樣看的,抓住“數了數”“四朵花”“不同程度”來深入理解。然后隨機板書:觀察細致。有了環節,再往前看看:可是圍繞了中心?答案是肯定的。課文核心目標是要理解竺可楨觀察細致、精確,研究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這部分的目標:理解竺可楨觀察細致,顯然緊緊圍繞總目標。再往后看看,預設一下達成情況:我們這里不常見杏花,學生會有想看圖片的需求,給他看一看,是落在他渴求新知的一個點上,自然產生語言表達的愿望,但是,也正由于他對杏花的不熟悉,他只能說說表面的美麗。此時引出竺可楨的看,兩相對比,不同顯而易見,竺可楨的觀察細致也就不難理解了。抓住語言文字細細體會的方法也在這一過程中溫習,等于給了繼續學習的方法,下文的“第一朵”“剛才”等詞語他就會主動去抓住了。如此,可以看出,目標達成不困難,還為下文做了鋪墊。一番復查,得出結論:這一活動可行。
緊抓主線展開教學
課文的思路是:竺可楨觀察、研究的細致→精確→一絲不茍。而學生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我們設計的教學主線是:第一次看杏花,通過“數了數”“四朵花” “不同程度”來感受竺可楨觀察的細致;再通過第一次對話,抓住“第一朵”,來感受觀察的精確。第二次看杏花,引導學生感悟第二次對話,通過重點詞“剛才” “鄭重”等詞來領會研究的一絲不茍。然后把第一次和第二次聯系起來,理解“我有用處”,感受竺可楨為氣候學做出的貢獻。最后揭示中心,理解竺可楨說的話。層層匯聚,人物形象就在這樣的縱深中一點點豐實起來。課堂實踐證明,教學有主線,思路清晰,核心突出。
一點思考:
1.息息相關
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三者息息相關。目標貫徹始終,內容視為基石,形式要在目標的指引,內容的輔佐下產生。所以,從備課到教學,不能忽視任何一方。否則,這一個過程就會出現偏差,甚至錯誤。
2.相輔相成
目標確立了,內容的解讀也就不難了,形式的產生也就有依據了。反過來,形式可以檢驗內容的解讀是否合理,目標的制定是否精準,還可以將目標落到實處!兜谝欢湫踊ā分,看圖、比較、品讀等形式,皆為實現目標服務。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不僅感受到人物觀察研究的科學態度,還會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體現。讀書時從細處著手,老老實實品詞析句,不浮光掠影,一帶而過;觀察事物時注重細致,不走馬觀花,粗淺隨意。
《第一朵杏花》教案設計 篇11
一、目標導引
1.學習9個生字,其中1個會讀,8個會寫。正確讀寫并積累“一株,泛出,仰起,吹皺,曾經,精確,估計,掌握,明媚,程度,鄭重,綻開,大概,規律,興沖沖,頃刻間”16個詞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品讀詞句。抓住關鍵詞,聯系上下文體會句子含義,感悟人物的品質。如:“竺可楨彎下腰來,習慣地問”“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理清課文結構,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課前引導。
1.查找相關資料,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1)查找竺可楨先生的有關資料。
。2)查找杏花的有關資料。
2.查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1)我能理解重點詞語
例:【綻開】讀音:zhàn 解釋:花朵)綻放;開放。
。2)我積累了課文中的表示時間短的詞語
例:頃刻間
3.我的閱讀感受
例:我喜歡課文中描寫 的句子,如“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在這段話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點,使用幾個生動、形象的動詞,把春天的景物寫活了。
照樣子大膽寫出感受和見解:
4.準備與老師同學交流的問題。
①
、
、
三、課文導學。
1.默讀課文,按時間的順序給課文分為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 自然段),寫了
第二段(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寫了
第仨段(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寫了
2.朗讀兩次孩子與竺可楨爺爺的對話,想一想,再選擇填空。
。1)第一次對話中的“又”說明竺可楨爺爺看花的次數___________(a.第一次 b.第二次
c.經常);“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爺爺 (a.隨便地問 b.問了很多次 c.經常思考這個問題,脫口而出的問);從中反映了竺可楨爺爺是一個
的人。
。2)第二次對話中“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興沖沖”寫出了_______ ___,
讓我們感受到了 。
3.讀了這兩段對話,我有很多感想:我明白了課文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是因為 。竺可楨爺爺為了知道杏花精確的開花時間,他花了兩年的時間來研究,我想對竺爺爺說 ,我想對這個小朋友說 。我還想到了竺爺爺彎下腰來問小朋友,有個成語叫
四、作業導練
1.根據拼音寫生詞。
春天來了,湖水fàn ( )起微波,杏花yǎng( )起笑臉,小草跳起舞蹈……céng jīng ( )答應竺爺爺觀察第一朵杏花開的孩子興奮得大叫:“爺爺,爺爺,第一朵杏花開了!”竺爺爺馬上jīng què( )的記下了時間,zhǎng wò( )了科學yán jiū( )的第一手資料。
2.照樣子,寫詞語。
。1)興沖沖(abb):
。2)頃刻間(表示時間短):
3.選詞填空
精確 準確 推測 推斷
。1)我需要的是( )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 )代替觀察。”
。2)根據恐龍化石,科學家( )侏羅紀中期這兒出現過恐龍。
。3)小龍( )的回答讓老師非常滿意。
。4)警員根據現場發現的線索( )出嫌疑犯沒有走遠。
4.先按照課文填空,再仿照樣子寫句。
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秋風
5.標點練習。
“爺爺,您又來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哪天?今天開的。”孩子有些奇怪。
仿照例子寫一段對話,注意正確使用對話中的標點。
5.拓展閱讀。
愛國,從一板一球做起
“愛國、奉獻、團結、拼搏”是中國乒乓球隊的一個口號。鄧亞萍雖然個子矮,卻是行動的巨人。
平時,隊里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時晚上規定練到9時,她練到11時多。有時太晚了就泡方便面充饑。算起來,她每年要比別人多練一個多月。
練全臺單面攻,她腿綁沙袋,面對兩位男陪練左奔右突,一打就是兩小時。多球訓練,教練將球連珠炮般打來,她瞪大眼睛,一絲不茍地接球,一口氣打1000多個。張燮林統計,她一天要打1萬多個。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濕透了衣服、鞋襪,有時連地板也浸濕一片。
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訓練,傷病是必然的“副產品”。當年征戰第四xx屆世乒賽時,從頸部到腳,她身體的許多部位都有傷病。為對付腰肌勞損等,不得不系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忍著,痛得太厲害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血泡,挑破裹上紗布再上,傷口感染,擠出膿血接著打……
鄧亞萍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但我也深深懂得,要在比賽時打敗對手,必須從一板一球做起。只有腳踏實地,抓牢今天,才能把握明天。”
一點一滴的積累,超人的付出,使高超球藝和有效戰術不斷升華,也使壓倒對手的氣勢漸漸增長。鄧亞萍理所當然地站在乒乓球運動的峰巔。
(1)按要求從文中摘抄鄧亞萍刻苦訓練的詞語和句子。
、偎淖衷~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課文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四自然段寫鄧亞萍的傷痛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聯系《第一朵杏花》竺可楨爺爺說的話,談談你對畫線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自我總結
1.我的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朵杏花》教案設計 篇12
一、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寫了哪科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么時間?
課文的第一部分寫的就是一年前的事,現在請大家自由讀讀第一部分,也就是1-5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二、學習第一部分
1、剛才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讀著,還不時地在書上做著記號,這樣的習慣很好,希望一直保持下去。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回答)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討論,解決疑問)
☆竺可楨在問:“杏花哪天開放”時,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開放的?”第二朵、第三朵為什么不行?(因為第一朵杏花對竺爺爺的研究有用處,他需要的是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第一朵杏花開放時間就是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這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搞科學研究絕對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2、出示課文第3自然段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①請一個同學來讀這小節,注意突出加點的詞。
、谶@里的“彎下腰來”說明了什么?“習慣地問”說明了什么?(作為一個研究物候的科學家,他只要一看到開放的杏花,就要進一步探究其開放的精確時間,這種主動探索的一絲不茍的科學行為已成為他的一種“習慣”)板書:一絲不茍
③這里竺爺爺問孩子的話應該怎樣讀?(親切)
、芫毩曈糜H切的語氣讀竺爺爺的話。誰來試試。你們覺得他讀的怎么樣?那你再來讀讀。你們覺得他把這種親切的語感讀出來了嗎?好,我們一起學著他來讀好這一小節。(齊讀)
3、你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來了,這是和藹的花。下面我們就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練讀每一部分的對話。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一個是旁白,還有一個就當評委吧。開始練起來吧。
△哪個小組想來匯報你塹畝潦槌曬ㄖ該粒,你祿襄涾很像竺爷爷菨嵝、凑J,而你把小女孩藱n幕岸戀煤芴煺、会惷,注绎啍\锏韉謀浠,而艌@滓埠芰骼⑷險媯牢拖窀魴±鮮γ賴暮艿轎,真不磻?br> 過渡: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一幅春景圖,誰來美美地讀好這一節。
三、學習第二部分(6-15)
1、你覺得他讀的美嗎?美在哪兒呢?評一評。(指名評)那你能比他讀的更美嗎?好,那請你來讀。
△同學樣比較一下他倆的朗讀,誰讀的更美?(指名說)好,那我們就學著它來讀好這段話。
2、第二年春天,杏花開了,小孩子通過精確地觀察終于發現了第一朵開放的杏花,他迫不及待地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竺爺爺呢。(出示對話)當時他們的一段對話少了提示語,大家分小組合作先根據課文內容補上語氣詞,再根據提示語分角色練、讀這段對話,一個小組里選出一個同學專門記錄討論結果,并給你的組員安排角色,等會兒匯報學習成果。
3、剛才同學們討論很激烈,讀書也很認真,我已經讓上來板演了他們小組的結果,那現在就請你們小組的成員到前面來讀這段對話(學生分角色讀)
4、下面請評委們來給他們小組的表現打分。
你們有沒有跟他們不一樣的答案?好,那我們根據提示語一起來讀這段對話,1、2大排讀竺爺爺的話,3、4大排讀小孩子的話,老師讀旁白。
5、從大家的朗讀中,老師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他們的激動和興奮不僅通過對話表現出來,還從哪兒看出來呢?
(學生回答,出示15小節)
、倌男┰~句看出竺爺爺很興奮?(點出“傾刻間像年輕了許多”“立即興沖沖地快步”)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這種激動心情嗎?(指名讀)誰還想讀?(指名讀),我們一起激動地來讀好這一小節。
、谶@段話中的“鄭重”是什么意思?(嚴肅認真)你從“鄭重地記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可以看出竺爺爺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搞科研的就需要這種精神。)
、勰銈兡芡ㄟ^朗讀把竺爺爺的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表現來出來?自己先練著讀讀,誰想讀?(指名讀)還有誰能讀好這段?(指名)我們一起讀這段話,感受竺爺爺得到準確時間后的激動心情,感受他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齊讀)
過渡:竺爺爺對科學研究長年不懈,精確、細致的觀察,這正如竺爺爺曾不止一次說過:“……”(引讀)
四、總結全文
同學們,竺爺爺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我們應該把這種精神用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
五、作業
這一堂課就到這兒結束,結束課后請同學們搜集有關竺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第一朵杏花》是講的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我在這節課中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