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精選17篇)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1
[學習過程]一. 學習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 1. 認讀并會寫有關生字新詞 (1)讀音:潛 qián(√)qiǎn() (2)用對比區別字形記字 (3)利用形聲字記字:程、駕、控、哲 (4)讀寫:呼風喚雨 出乎意料 改觀 程度 依賴 農耕社會 騰云駕霧 寄托 幻想 洞察 原子核 程控電話 因特網 聯系 哲學家 歸根到底 2. 文章概說 20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輝煌的世紀,文章的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3. 解題: “呼風喚雨的世紀” (呼風喚雨引申為能夠支配自然,課文借用這個形象化的說法表明20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 4. 體會文章主旨 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1)“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比喻20世紀與以往不同,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2)“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概括說明了現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闡明了科學技術對改變人類生活有很深遠的現實意義。 (3)“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過去科學不發達,人們對未來只有一種愿望,一種幻想。但今天不同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忽如一夜春風來,發展的成就之大,范圍之廣。 5. 相關鏈接 (1)作者簡介:路甬祥 (2)發現與發明:x射線、空調、洗衣機、磁懸浮列車、霓虹、維生素、 第一條汽車生產線、彩色膠片、冰箱、電視、青毒素、石英鐘、拉鏈、圓珠筆、 激光、雜交水稻、因特網、移動電話 二. 學習第30課《電腦住宅》 1. 學習字詞: cāng chǔ pēng rèn 倉庫 儲存 烹調 烹飪 dào zōng pàn 防盜 綜合 判斷 2. 概說: 介紹了一棟實驗性綜合電腦住宅的有關情況。 它位于日本東京市中心,建筑面積370多平方米,內部安裝100多臺電腦,設計師是東京大學教授坂村健。 3. 結構: 總說--細說--概說 4. 特點: (1)條理清楚,講述具體,語言親切,淺顯易懂。 (2)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5. 作業: 學課文,按要求寫出自己的想象。 (思考:“如果我是一個設計師,我會怎樣設計電腦住宅”?圍繞思考題寫出自己的想象。)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0分鐘)一. 看拼音寫詞語: yī lài nóng gēng qián rù ( ) ( ) ( ) chuán bó zhé xué cāng kù ( ) ( ) ( ) zōng hé pàn duàn chǔ cún ( ) ( ) ( ) pēng rèn fáng dào hū fēng huàn yǔ ( ) ( ) ( ) 二. 組詞語: 根( ) 幼( ) 懶( ) 鏡( ) 跟( ) 幻( ) 賴( ) 境( ) 潛( )( )( ) 喚( )( )( ) 三. 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 )的恐龍 ( )的世紀 ( )的環境 ( )的恐龍 ( )的世紀 ( )的環境 ( )的生活 ( )的鴿子 ( )的小樹 兇猛的( ) 輕盈的( ) 描繪( ) 笨重的( ) 敏捷的( ) 寄托( ) 四. 選詞填空: 發現 發明 1. 美國的科學家愛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項( ),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2. 英國科學家達爾文( )了生物進化的規律。 改觀 改變 1. 20世紀,人類的生活大大( ),其( )的程度超過了人類百萬年的總和。 2. 淘氣包張萌在“文明月”里努力改正不足,爭做文明學生,最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 )了大家對他的印象。 五. 照樣子,把下面的句子加一部分內容,使句子的意思更清楚。 例:(在那艱苦的環境中),他們仍然頑強地堅持學習。 1. ( ),我興奮得跳了起來。 2. ( ),人們急得不知該怎么辦。 3. 聽了講解員的介紹,我( )。 六. 把下面次序錯亂的句子,按順序重新排列。( )我抄起一根鐵棍(gùn)不顧一切地跑出去排雨水。( )好不容易我才把鐵棍插進排水口,一撬(qiào)它沒動,又一撬還是不動,鐵篦(bì)子就像長在地里一樣。( )一天,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由于院里的排水口篦子沒有打開,所以地上的雨水越積越多。( )我雖然淋了個透心涼,活像只落湯(tāng)雞,但心里很高興,因為我做了一件好事。( )我喘了口粗氣,隨著“呀”的一聲大喊,排水口打開了。雨水“嘩嘩”地流進了下水道。( )可雨水沒過了排水口,看不清位置,我只好用鐵棍扎(zh。﹣碓サ卣摇 七. 閱讀文章后,按要求做。第一次乘電梯 一提起我第一次乘電梯,爸爸媽媽就會捧腹大笑。那是我上幼兒園大班時的一個星期日,媽媽要帶我去她的單位,還要坐電梯。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因為我從沒坐過電梯呢。 來到媽媽單位,我剛要上電梯,可是人已經滿了,只好等下一回。我焦急地等著,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電梯怎么還不下來呀!急得我直跺(duò)腳。這時,電梯下來了,門打開了。咦,叔叔阿姨怎么變年輕了?剛才,那位叔叔的眼鏡怎么沒了?我剛才的喜悅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zōng),腦子里滿是疑問:怎么人一進去就變了呢? 這時,媽媽說:“我們該進去了。”我和媽媽慢慢走進電梯里。我看見電梯頂上有五六種顏色的燈,兩邊還有大鏡子。媽媽一按電鈕,電梯門關上了,然后就不知不覺地往上升,正當我感到有點暈時,門又自動地打開了。 下了電梯,我像離弦(xián)的箭似的跑到媽媽辦公室,來到鏡子前一看,咦?一點也沒變。這是怎么回事呀?我跑去問媽媽。這一問不要緊,媽媽笑得連眼淚都流出來了。 這第一次乘電梯,還真有一番樂趣呢! 1. 填空。 文章從第3自然段至第6自然段是寫第一次乘電梯這件事的。其中,第( )自然段是寫“我”等電梯,第( )自然段是寫“我”坐電梯。 2. 從文中找出描寫“我”等電梯時心理活動的語句。用“ ”畫出。 3.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高興得( ) 笑得( ) 消失得( ) 急得( ) 【試題答案】一. 看拼音寫詞語: yī lài nóng gēng qián rù (依賴) (農耕) (潛入) chuán bó zhé xué cāng kù (船舶) (哲學) (倉庫) zōng hé pàn duàn chǔ cún (綜合) (判斷) (儲存) pēng rèn fáng dào hū fēng huàn yǔ (烹飪) (防盜) ( 呼 風 喚 雨) 二. 組詞語: 根(根本) 幼(幼稚) 懶(懶惰) 鏡(鏡頭) 跟(緊跟) 幻(幻覺) 賴(依賴) 境(環境) 潛(潛力)(潛艇)(潛水) 喚(召喚)(呼喚)(喚醒) 三. 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高大)的恐龍 (呼風喚雨)的世紀 (優美)的環境 (兇猛)的恐龍 (嶄新)的世紀 (臟亂)的環境 (美好)的生活 (潔白)的鴿子 (整齊)的小樹 兇猛的(野獸) 輕盈的(燕子) 描繪(圖畫) 笨重的(大象) 敏捷的(松鼠) 寄托(思想) 四. 選詞填空: 發現 發明 1. 美國的科學家愛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項(發明),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2. 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發現)了生物進化的規律。 改觀 改變 1. 20世紀,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百萬年的總和。 2. 淘氣包張萌在“文明月”里努力改正不足,爭做文明學生,最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變)了大家對他的印象。 五. 照樣子,把下面的句子加一部分內容,使句子的意思更清楚。 例:(在那艱苦的環境中),他們仍然頑強地堅持學習。 1. (聽到我班得獎的消息),我興奮得跳了起來。 2. (看到老師病痛的樣子),人們急得不知該怎么辦。 3. 聽了講解員的介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六. 把下面次序錯亂的句子,按順序重新排列。(2)我抄起一根鐵棍(gùn)不顧一切地跑出去排雨水。(4)好不容易我才把鐵棍插進排水口,一撬(qiào)它沒動,又一撬還是不動,鐵篦(bì)子就像長在地里一樣。(1)一天,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由于院里的排水口篦子沒有打開,所以地上的雨水越積越多。(6)我雖然淋了個透心涼,活像只落湯(tāng)雞,但心里很高興,因為我做了一件好事。(5)我喘了口粗氣,隨著“呀”的一聲大喊,排水口打開了。雨水“嘩嘩”地流進了下水道。(3)可雨水沒過了排水口,看不清位置,我只好用鐵棍扎(zh。﹣碓サ卣摇 七. 閱讀文章后,按要求做。第一次乘電梯 一提起我第一次乘電梯,爸爸媽媽就會捧腹大笑。那是我上幼兒園大班時的一個星期日,媽媽要帶我去她的單位,還要坐電梯。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因為我從沒坐過電梯呢。 來到媽媽單位,我剛要上電梯,可是人已經滿了,只好等下一回。我焦急地等著,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電梯怎么還不下來呀!急得我直跺(duò)腳。這時,電梯下來了,門打開了。咦,叔叔阿姨怎么變年輕了?剛才,那位叔叔的眼鏡怎么沒了?我剛才的喜悅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zōng),腦子里滿是疑問:怎么人一進去就變了呢? 這時,媽媽說:“我們該進去了。”我和媽媽慢慢走進電梯里。我看見電梯頂上有五六種顏色的燈,兩邊還有大鏡子。媽媽一按電鈕,電梯門關上了,然后就不知不覺地往上升,正當我感到有點暈時,門又自動地打開了。 下了電梯,我像離弦(xián)的箭似的跑到媽媽辦公室,來到鏡子前一看,咦?一點也沒變。這是怎么回事呀?我跑去問媽媽。這一問不要緊,媽媽笑得連眼淚都流出來了。 這第一次乘電梯,還真有一番樂趣呢! 1. 填空。 文章從第3自然段至第6自然段是寫第一次乘電梯這件事的。其中,第(3)自然段是寫“我”等電梯,第(4)自然段是寫“我”坐電梯。 2. 從文中找出描寫“我”等電梯時心理活動的語句。用“ ”畫出。 3.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高興得(合不上嘴) 笑得(直流淚) 消失得(無影無蹤) 急得(團團轉)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2
課時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呼風喚雨、出乎意料、改觀、程度、依賴、農耕社會、騰云駕霧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課前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1、以“呼風喚雨”引入課題:
出示“呼風喚雨”問學生聯想到什么?(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四個字)
2、檢查預習情況,整體感知課文。
出示生字:改、程、賴、耕、駕、幻、潛、核、控、聯、哲、歸
其中一些生字以形聲字作比較讓學生能較快掌握。如“程”對“呈”,“賴”對“籟”,“耕”對“耗”等。并注意生字讀音“潛qian”、“哲zhe”.
生詞掌握:呼風喚雨、騰云駕霧、依賴、洞察、原子核、歸根到底等。
3、在學習過生字詞的基礎上學生自由讀課文。(問題:1、“呼風喚雨”在課文中又是指什么?)
4、問:現在我們生活中你們認為高科技的東西有哪些?
出示卡片(如:電視、電腦、手機等)并引導學生說這些東西都是在20世紀中創造出來的。(20世紀是1900—1999年間)
5、學生朗讀1、2段: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以一個毋庸置疑的口吻說明了一個事實)。
出示“是誰來“呼風喚雨”?“靠什么呼風喚雨?”兩個設問句。
解析難句: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序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發現”和“發明”讓學生理解它們間的區別,并做出解釋再舉例。
問生:20世紀有哪些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呢?那下面老師就帶著各位來看看20世紀的輝煌。
6、閱讀第四段。(問:哪些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出示圖片:星球、海底)并舉出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進行比較。
第四段用20世紀的人類和過去的王公貴族做比較,說明科學讓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物質生活得到了改變。
7、看完了20世紀接著我們回來20世紀前的生活來看看。
學生自由讀第三段。(出示圖片:農耕社會等)
問生:用你們對古代的認識說說當時的生活是如何?
欣賞佳句: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問學生對“千里眼”“順風耳”是如何認識的?古代的人為什么想像出這幾個人物?
分析它們在20世紀中電話、網絡、望遠鏡等可以實現了古代人們的美好愿望。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為什么要引用這句話,它說明了什么?
這段中概括20世紀前后巨大變化的句子是這句話用來形容某些生機競發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勢。表現了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大,是人們始料未及的,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8、學生通過學習后再一次朗讀課文1-4段。
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我主要是以20世紀前、后作比較,以及一些發明創造的來說明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并讓學生充分了解到是現代科學技術讓我們過上了比過去王公貴族還幸福的日子。
本文主要是圍繞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讓自己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上課思路主要是先先引題——學習生字詞——課文分析。
課文分析:
首先是第一段,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讓學生感受。
再是第四段,讓學生感受在這20世紀里發明創造出的東西讓我們的生活比以前王公貴族好,初步讓學生感受這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第二段是以設問句的形式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現代科學技術好。
前面說了20世紀接著就是20世紀前的生活了(第三段),這一段先說20世紀前人類是以神仙來寄托對生活的美好愿望,但是誰也沒想到20世紀的人類把它實現。
在上完這篇課文后也感覺到了一些問題的存在,首先是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還調動的不夠,以后再上類似文章的時候應該注意,并想一定的辦法讓每個學生對這些內容都有興趣。其次就是自我感覺語速上過快,并且語言不夠簡潔主要是引導學生的內容過多了,不敢放手。這樣的話我應該針對這方面的不足自我反醒。再就是應該充分利用板書,如剛一遍自由讀的時候,學生提的問題應一一板書,這樣讓學生很快能明白也有利于在課堂內解決。在上課時包括平時學生的朗讀上也有些欠缺,自己的指導也不夠,以后也應該針對性的練習,并時刻讓學生注意朗讀技巧。最后就是對課文提的問題可能太細了,在上課時應該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展開課文。
課堂實錄:
師:“大家看到這‘呼風喚雨’四個字可以聯想到什么?”
生:“喊一聲風,風就來了,喊聲雨,雨也來了!
師:“風婆婆”
生:“大圣”
師:“是的,這些神話人物的確可以做到?”
生:“龍王”
生:“神仙”
師:“我們所知道能呼風喚雨的東西就是神仙之類的了!
師:“那下面老師呢就帶著各位到20世紀去瞧瞧,因為有人說它啊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咱們去應證一下。打開書143頁。”
生:“好!
師:“首先我們來看看大家對一些生字詞認識否。朗讀黑板上的生詞”
生:“呼風喚雨 呼風喚雨 騰云駕霧 騰云駕霧……………”
師:“好,讀完生詞以后咱們來看看其中的一些難記的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以形聲字進行比較。
“程對呈、賴對籟、耕對耗、幻對幼、哲對折”
師:“注意字的前鼻音、后鼻音、翹舌音。”
生:“程cheng 呈cheng”
“賴lai 籟 lai ”
:師:“折 讀zhe,還可以讀she !
師:“潛字是多音字,潛入深海中應讀qian,第二聲!
生:學生再一次讀
師:“看完了生字,我們就該來看課文了。好,大家自由讀課文,同時鞏固生字詞,并給課文題問題,開始!
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完課問,現在請同學們來問老師問題了!
生:“為什么要說是呼風喚雨的世紀呢?”
師:“這個問題非常好,咱們等會仔細聽就可以把這問題解決的!
生:“是誰呼風喚雨?”
生:“洞察是什么意思”
師:“請哪問同學來幫助他”
生:“就是觀察的一意思”
生:“什么是因特網?”
師:就是網絡
師:“好,同學們提了這么多問題,我們等會給它一個一個的解決掉,那現在輪到老師問你們了!
師:“現在我們生活中你們認為高科技的東西有哪些?”
生:“電視”、“電腦”、“電話”、“電燈”、“電”
師:“嗯,說的非常的對。那老師呢可以告訴你們這些東西都是在20世紀中創造出來的!
生:“世紀是?”
師:“我們現在是21世紀,那20是哪些年?”
生:“1999到2000”
師:“那不是只有兩年形成一個世紀了嗎,一個世紀有100年的!
生:“1900到1999!
師:“對”
師:“現在我們的身邊有這些多高科技的東西,能不能呼風喚雨啊?”
生:“有時候還不能。”
師:“是的,除了這些還不夠呢,但是我們這課文第一句就是告訴你能呼風喚雨?那肯定是有原因的。接著我們看到第四段,大家一起讀!
生:一起讀。
師:“好讀完了,大家再來告訴我,除了前面那些家電,還有沒有用現代科學技術發明出來的東西了!
生:“有,太空飛船”
生:“神州七號”
師:“七號,還沒發射呢,剛發射的是六號哦,但我想應該在不久后就會發射成功的”
生:“航空母艦”
師:“很好,剛剛說的這些呢,都是能上天的!
師:“那看看老師手上的圖,是什么知道嗎?”
生:“在太空上拍下來地球的圖片!
師:“再看看這張” (月全食圖片)
生:“火星”
生:“月食”
師:“對,看來知識很豐富哦”
師:“那看了上天的,誰還能說說入海的呢?”
生:“潛水艇”
生:“氧氣瓶”
師:“嗯,是的,利用這些東西人類就可以下海了,看美麗的海底世界”(出示海底世界圖)
生:“好漂亮,漂亮的魚,漂亮的珊瑚蕉”
:師:“是很漂亮,那這些這么漂亮圖片又是怎么得來的呢?”
生:“潛入深海,拍的!
師:“是的,那除了這些發明外,我們同學還能不能舉出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生:“原子核”、“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因特網”
師:“嗯,這些都是,同學們課后還可以去找一些這樣的例子!
師:“同學們再這段話中找出說明現代人類生活真的很舒服的句子!
生:“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是連過去的王公貴族也不敢想的。”
師:“王公貴族人,大家知道他們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嗎?”
生:“呆在一個很美麗的宮殿里,讓人服侍他。”
生:“穿著很好的衣服,”
師:“那他們平時出門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馬車、轎子”
師:“古代有這些東西已經很不錯了。那我們現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自行車、摩托車、汽車”
師:“光一個交通工具咱們現在就比以前享受多了,那他們有空時怎么消遣呢?我們現在又是怎么樣”
生:“在家里呆著,女子繡花,織布。我們現在會看電視、上網等等。”
師:“嗯,我是認為我們生活比他們幸福多了,過去的王公貴族也經不上的,是嗎。”
師:“我們現在來回答預習是同學們提出來的問題,是誰呼風喚雨?”
生:“是人類”
師:“靠什么呼風喚雨呢?”
生:“靠現代科學技術!
師:“剛才呢看了這么多的出乎意料的東西,大家一起讀一讀最后一句話!
生:讀“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師:“這里有兩個字“發現”“發明”,誰可以來說說他們有什么區別?”
生:“發現是指本來沒發現的東西被發現了,發明是世界是本來不存在的人類利用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出來的!
師:“嗯,這位同學說的非常的好,那誰又可以來舉舉例子呢!
生:“發現化石,發現了古代的東西,發明了電視、電”
師:“哦,就是古董。是的,這些都是被人類發現的以及發明的。”
師:“好看完了20世紀,那咱們再來看看20世紀前的生活又是怎么樣的呢?大家自由讀第三段,讀完后來告訴我古代生活怎么樣!
生:讀第三段
師:“看完了,那大家來告訴我古代的生活是如何的,當然也可以有你自己的想法!
生:“是信賴自然的農耕社會”
師:“那時沒有電燈、電話、汽車等”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3
今天聽了陳老師上的四上29《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課,陳老師在課堂上的那份親切、那份灑脫,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這堂課的亮點:
一、 文本整合,切入主題。
一開始,陳老師引用園地八里的3句探索科學的名人名言導入,讓同學來讀一讀,再說說本單元寫以什么為主題的課文?讓學生明白第八單元課文的主題是寫偉大的科學成就為主的,也很自然地過渡到學習單元導語,從而馬上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對文本的合理整合,既直切主題,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 把握主線,以點帶面。
在自讀課文、抽讀課文的基礎上,陳老師問學生“誰能夠把課文讀成一句話?”,讓學生交流。在無痕教育中使學生明白我們學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圍繞一句話來寫的,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然后抓住“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條主線,默讀課文,劃一劃相關的句子進行交流。整堂課結構清晰,重點突出。
三、巧妙處理,拓展知識。
陳老師在處理詞語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這兩個環節上處理較好。如讓學生掌握“發明與發現”二者區別時,先出示20世紀世界上的一些科技成果,讓學生說說這些科技成果中哪些是“發明”,哪些是“發現”。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單元的4篇課文,也讓學生說說哪篇是關于發明的課文,哪篇是關于發現的課文。在拓展了語文課外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對詞語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深化,同時把學生從書本引向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
四、親切稱呼,如沐春風。
我們平時上課點名學生回答問題,大多數都是連名帶姓喊學生。而在陳老師的課堂上,縈繞在耳畔的是那一聲聲的“小凡”、“冰冰”、“明磊”……就像是春風拂面,使學生感到了老師是可親的,又是可敬的,也使我們在座的聽課老師感動,有這樣一位平易近人的語文老師是這些孩子的幸福!
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講到“20世紀是從1901年到2000年時”,這里鬧了個笑話,算成到3000年了,不過陳老師及時糾正過來了。
以上純屬個人想法,不當處敬請批評指正!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案整理及評課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能正確朗讀16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說出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4.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產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準備:課件、搜集20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成就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同學們,當你按動遙控器看電視的時候,當你打開冰箱取飲料的時候,當你撥通電話與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什么?(科技發展迅速,科技使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
2.這節課,咱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科技發展、生活變化的文章。(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照片中這位慈祥的老爺爺就是路甬祥,他是中國科學院院長,一個非常有名的科學家。
4.理解課題:讀過課題有什么問題嗎?
(學生可能提出:
a.什么是呼風喚雨?——指名一生解釋!龑В阂L得風,要雨得雨,其實是指能夠支配和控制……?——生答:大自然!軌蛑淇刂拼笞匀,多了不起呀,能把那種氣勢讀出來嗎?再讀課題。
b.是誰呼風喚雨?
c.為什么能呼風喚雨?——歸納:這個問題提得好,這個世紀是靠什么力量呼風喚雨的?
d.呼風喚雨的世紀是哪個世紀?
e.呼風喚雨的世紀是什么樣的?
f.為什么這個世紀能夠呼風喚雨?
相機板書:誰?靠什么?哪個?什么樣?為什么?)
二、全文初探
1.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棒,下面就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隨時畫出答案。師板書:( )世紀,( )靠( )呼風喚雨。
[評:通過這一填空,把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便于他們瀏覽自學課文。]
2.交流,填空。
3.(指后兩空)考考大家,這兩個答案是從哪句話得來的?能讀一讀嗎?發現了嗎?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設問)
4.(指第一空)這個答案是從哪兒找到的?齊讀句子?v觀全文,這個句子起什么作用?(生可能說到總起段、中心段)師引導:前幾天學課文,咱們學到了結尾和題目相照應,叫什么?(篇末點題)這篇課文呢?(引導為開頭點題)
[評: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教師主導,同時也注意了把空間留給學生,學生并沒有學過開頭點題,但聯系舊知,他們完全有能力自己總結。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舊知后,便把空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由篇末點題悟得開頭點題。]
三、精讀文章三、四自然段。
1.為什么說20世紀,人類靠科技呼風喚雨?那就需要研究一下20世紀之前的上百萬年,以及20世紀以來的一百年了。(板書:百萬年 百年)看看,這兩個時間段,有什么感受?
2.在如此漫長的百萬年間,在如此短暫的一百年中,人們的生活狀態分別是怎樣的?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三、四自然段,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
3.交流句子,第三自然段中你畫了哪幾句話?出示:
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 師引讀:那時候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那時候還沒有什么?能不能聯系我們的現實生活進行補充?出示: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那時沒有( ),沒有( ),沒有( ),也沒有( )。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5.總結:在這長達百萬年的歷史中,什么也沒有,(板書:沒有……)想象一下,人們過的是怎樣的日子?(靠天吃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十分寂寞……)
[評:填空的設計,不單為了訓練學生說話,更是為了通過這樣的說話練習,讓學生感悟20世紀以前的百萬年中,人們的生活是如何單調寂寞,艱難貧困。
不足之處:作者寫20世紀前的百萬年,還是為了反襯20世紀的百年,兩者之間的對比關系強調的還不夠。教學中應該在抓住“幻想”這個點,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1.寂寞單調的日子中,人們只能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自己的幻想中。他們可能在幻想什么?(幻想能看到遠方的親人,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幻想能飛上月亮,看看那輪皎潔的明月;幻想能有一種快于騾馬的交通工具……)
2.過渡:百萬年中,這一切只能是幻想,人們只能在幻想中艱難度日。但是,在20世紀,僅僅一百年的時間中,這一切都變成了現實。]
6.過渡:在長達百萬年的歷史中,人們一直過著寂寞無味,靠天吃飯的日子。但是,20世紀,僅僅一百年,人們的生活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畫了哪些句子?指名讀,出示:
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人類生活的舒適、方便,是過去王公貴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學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
7.看看這兩個分句,同學們有什么發現?可提示:第一個分句說的都是人們的發……?第二個呢?板書:發現 發明。能根據這些說說“發現”和“發明”的區別嗎?(發現:原本就有,后來人們才找到它,研究它;發明:原本沒有,是人們新創造出來的。)還能分別幾個例子嗎?
8.有了這些發現和發明,人們的生活有了哪些變化?比如:有了電話這一發明,相隔遙遠的人們可以隨時通話,互通信息,交流情感,電話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改變。你能這樣說一句話嗎?(提示生:也可以說發現、說物質生活)出示:
有了( )這一( ),( ),( )使人們的( )生活得到了改變。
[評:以上理解“發明”“發現”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這樣幾個層次:
a、出示分句引導發現,總結詞語。
b、根據分句理解詞語。
c、舉出例子深化理解,此環節中,學生開始的發言并不到位,提到發明,他們只想到了那些探月衛星、電子蛙眼、雷達等等,脫離了自己的生活。此時,教師引導:不單這些,從咱們的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是20世紀的新發明?這一點撥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于是他們馬上說出了如手機、電視、冰箱之類的日用品,這些都屬于20世紀的新發明。
d、說話練習,鍛煉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不足之處:兩個分句其實照應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句中提到的這些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明和發現,是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第二自然段同樣是文章的總起段,此處教師總結時可以引讀句子。]
9.小結:即使相隔千里萬里,只要打個電話就能互訴情誼,只要利用網絡就能立刻見面,只要坐上飛機就能相聚相守,廣袤的地球好像一下子變……?(小了)所以,人們稱之為……?(地球村)
10.20世紀,人們有那么多的發明,那么多的發現,說也說不盡,回顧著這一切,你現在心情怎樣?(自豪、激動、高興)帶著這種感情,咱們一起讀讀這幾句話。
11.文章中還有了一句詩來寫這些變化,趕快找找,是什么?聯系上下文,你怎么理解這句詩?(下過大雪,許許多多的樹上都落滿了積雪,像開滿了白色的梨花。比喻人們的發明和發現很多。)能給大家讀一讀嗎?提示喜悅之情,齊讀。
12.把咱們剛才畫的兩處句子聯系起來看,同學們發現文章的寫作特點了嗎?提示: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13.過去百萬年中只存在于人們幻想中的東西,在20世紀的一百年中都變成了現實,順風耳就是……?千里眼呢?騰云駕霧呢?
14.這一百年的改變,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讓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能用自己的話評價一下這一百年嗎?出示:這是( )的一百年
四、回歸課題
正因為同學們所說的這一切,所以,我們不得不由衷贊嘆,20世紀確實是一個……引讀課題。
[評:作者作為中國科學院的院長,他是滿懷著自豪、激動之情寫作本文的,也正因如此,他的文章有些片面。其實百萬年和百年之間,是量變積累到質變飛躍的過程,如果沒有那百萬年的積累,也肯定沒有20世紀100年中飛躍。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20世紀的戰爭死亡人數,超過百萬年中歷次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20世紀的疾病瘟疫爆發,也超過以往任何世紀?萍嫉陌l展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現代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但也帶來了一種虛浮的繁華。教師授課時如果能把這些也傳達給學生,就會引發他們更深刻的思考,讓他們看待問題更加客觀、理性。]
附 板書:
29 呼風喚雨的世紀
百萬年:沒有……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百年:發明 發現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4
一、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能正確朗讀16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說出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學生產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4.體會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2.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用60分鐘,兩課時連上)
四、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景,引導質疑
1.同學們,當你按動遙控器看電視的時候,當你打開冰箱取飲料的時候,當你撥通電話與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什么?
(科技發展迅速,科技使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
2.這節課,咱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科技發展,反映生活變化的文章。(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引導學生質疑,梳理提出的問題。
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1)什么是呼風喚雨?(2)世紀是什么意思?這里的世紀指的是哪個世紀?(3)誰呼風喚雨的?靠什么呼風喚雨?(4)為什么說20世紀是個呼風喚雨的世紀?(5)20世紀是什么樣的?(6)20世紀以前的上百萬年的時間里,人類社會又是什么樣的?
【應對策略】
對于學生提出的易解決的問題(如1.2.3.),結合學生預習,當時解決。
學生提出的后三個問題,在黑板上標出,作為重點解決的問題,在學文的過程中加以引導。
最后一個問題學生可能關注不到,教師可以用學習伙伴的身份(口吻)提出,大家共同解決。
。ǘ┦熳x課文,掃清障礙
過渡:問題提出來了,該怎么辦?→靠我們自己讀書解決。
1.朗讀全文。
讀書是理解的基礎。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請大家認真朗讀課文,注意字字入目,讀正確,讀流利,遇到難度的地方和含有本課生字的詞語,多讀幾遍。
學生讀文,教師巡視。
2.認讀生字詞。
。ㄆ聊怀鍪荆痔准t)
改 觀 程 度 依 賴 幻 想 聯 系 潛 入 原子核
哲學家 因特網 程控電話 農耕社會 騰云駕霧 歸根到底
。1)指名認讀,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2)引導學生關注“潛入”的“潛”的讀音,(qián)。
(3)引導學生書寫“幻”字。
【應對策略】
用評價學生讀詞的方法正音。
用當小老師的方法指導書寫“幻”。(注意觀察,本課的生字中有一個字非常簡單,卻最容易寫錯,這是——?誰來給大家提個醒。)
指導書寫,強調書寫姿勢和字體的美觀。學生交換評價書寫情況。
3.檢查讀書。逐段指名朗讀,用學生評價讀書的方法,使學生達到正確、流利讀書。
(三)解決疑問,順學而導
1.帶上問題,默讀全文。
過渡:同學們通過讀書,基本上掃清了閱讀障礙。請同學們聚焦黑板上的問題,帶上問題默讀全文,自己去文中尋找答案。在文中劃出相關語句,仔細品味,寫上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解決:“20世紀是什么樣的?20世紀以前的上百萬年的時間里,人類社會又是什么樣的”這兩個問題。)
2.學生自學。
3.依據問題,討論交流。
問題一:20世紀前的上百萬年人類社會是什么樣的?
。1)學生交流自己所畫句子及理解。
【應對策略】
師緊扣“農耕社會”引導學生,“提到農耕社會,你想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想象,說具體,感受當時社會生產、生活水平的落后。(如:如何耕地?如何出行?如何傳信?莊稼旱了怎么辦?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有話可說)
(2)引讀“那時沒有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引導學生讀出情來。并引導學生發現“改用省略號”的道理。——還有很多東西都沒有。
(3)填空練習。
過渡:同學們請你展開想象,除了書中說的這“四個沒有”外,當時還可能沒有什么呢?請同學們看著大屏幕,試著說一說。
屏幕出示:
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那時沒有 ,沒有 ,沒有 ,也沒有 。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小結:雖然人類一直生活在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飯的艱苦生活,但是人們的幻想以及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他們幻想“千里眼”是希望 ,
他們幻想“順風耳”是希望 ,他們幻想“騰云駕霧的神仙”是希望 。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古人還會幻想些什么,來寄托他們的美好愿望呢?
(5)學生交流。
問題二:20世紀的這一百年又是什么樣的?
過渡:是呀,在過去的上百萬年中,這一切的一切只能是幻想,然而,在二十世紀,僅僅一百年,這一切都變成了現實。好,下面我們來交流第二個問題:20世紀的這一百年又是什么樣的?
。1)學生讀句子,交流理解,師依據學生回答評價,指導。
(2)出示第四節第一句話,引導學生發現分號前的部分是人類的“發現”,分號后的部分是人類的“發明”。
。3)區分“發現”和“發明”。
。4)交流:還知道哪些20世紀的發現和發明。
過渡:通過文中的例子和同學們舉的例子,讓我們感受到20世紀的巨大科技成就。文中有一句話也來形容20世紀的巨大成就。
。5)出示詩句,學生談理解。
【應對策略】
、賻熞龑W生讀詩,除了感受到“發明發現”多之外,還感受到了什么?(屏幕出示雪景圖,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進而理解不僅數量多,而且范圍廣,出現的迅猛)
、谝龑W生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感情。
③點明詩的出處,了解引用的好處。(作者通過引用古人詩句來說明二十世紀的巨大科技成就,以后大家也可以在寫作中加以運用。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上網找到這首詩,讀讀背背。)
過渡:正是因為這些發明和發現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其改變程度甚至超過了人類過去上百萬年的總和。
。6)引讀“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是連過去的王公貴族也不敢想的。”
(7)聯系生活實際交流,人類的哪些發明或發現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應對策略】
若學生交流不出,引導學生從家庭、學校、社會、交通等方面進行交流。
。8)引讀“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是連過去的王公貴族也不敢想的。科學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
4.回歸整體,解決疑問。
為什么說20世紀是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ㄋ模┛偨Y寫法,拓展延伸。
1.體會作比較的妙處。
【應對策略】
老師引導:學到此老師有個疑問,既然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直接寫二十世紀的巨大科技成就不就可以了嗎?為什么還要寫過去上百萬年人們的生活狀況呢?——作比較,襯托20世紀巨大的科技成就。二十世紀不愧為“呼風喚雨的世紀”,回讀課題。
2.評價過去的這一百年。
引導:如果讓你評價一下過去的這一百年,你會如何評價呢?試著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
屏幕出示:
這是 的一百年!
3.難怪羅素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引讀)歸根到底,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時代。
4.總結:的確,是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是科技改變了我們這個時代,在科技創造一個又一輝煌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忘記有些“發明”(如導彈、原子彈)也在破壞著人類的和平、安寧和幸福。尤其是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更是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所以,希望同學們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努力掌握科技知識和本領,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東西,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幸福。
5.拓展閱讀。
介紹路甬祥(照片),推薦《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屏幕出示:
路甬祥 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主編的《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一書,介紹了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
板書設計:
呼風喚雨的世紀
百萬年:沒有……
科技 作比較
百 年:發明 發現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能正確朗讀16個詞語,指導書寫1個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說出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4.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產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準備:課件、搜集20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成就的相關資料。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些事物,如果你認識它,就請你大聲、快速的說出它的名字。
課件:出示圖片:(20世紀出現的8種事物)
學生(搶答)
師:這些事物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都是在20世紀,也就是從1900年——1999年,這100年間出現的。
師:20世紀不僅出現了這幾種事物,還有很多很多……
2、簡介作者。
課件出示
師:圖片中這位慈祥的老者就是作者路甬祥,他是中科院院長,工程院、科學院兩院院士,他把20世紀稱為“呼風喚雨的世紀”,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呼風喚雨的世紀,感受生活得的精彩。板書課題(29、呼風喚雨的世紀)
3、釋題(理解呼風喚雨)
師:從“呼風喚雨”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龍王呼風喚雨的事兒。
生:我想到了想要風就有風,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
生:我想到了《西游記》里的孫悟空的法力。
師:大家想到了神仙們的法力。那么在課題里“呼風喚雨”還是法力的意思嗎?課前老師做了預習,查字典查到3個義項,選哪一個呢?課件:出示
生:選第二個,現比喻一種支配自然的力量。
師:齊讀課題(讀出支配自然的力量)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143頁,自由讀課文,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ɡ蠋熤笇W生的讀書,及時表揚好的學習習慣)
2、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剛才讀書的情況。
課件出示:改觀 船舶 哲學家 呼風喚雨 幻想 洞察 因特網 農耕社會
依賴 潛入 原子核 騰云駕霧 程度 聯系 歸根到底 程控電話
學習方法:(1)自由練讀(其中有5個帶拼音的詞語)
師:在讀的過程中,哪些字的字音和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a、重點正音:潛入(qián) 船舶(bó) 哲學家(zhé)
b、潛,組詞:(潛能)(潛力)(潛水)(潛伏)
師:潛是本課的生字,我們一起寫一寫。
方法:潛左右結構,左邊三點水加“替”字,觀察在田字格的位置,寫的時候要注意左窄右寬,右上要緊湊,兩個“夫”字,字無雙捺,第一個的捺變點。
老師范寫一個,學生練寫兩個。
c、幻——幼 區別記憶 (形近字組詞)
。2)開火車讀(去拼音16個詞語)再次強調,潛入(qián)
。3)齊讀(去拼音詞語)
過渡:在這些詞語中有一些是專有名詞,有些我們不常見,借助圖片來理解。
船舶 哲學家 程控電話 農耕社會 原子核 因特網
課件出示: 學習方法:
a、程控電話(鏈接圖片)師:具有接續速度快、業務功能多、效率高、聲音清晰等優點。
b、因特網(鏈接圖片) 師:通過網絡,互相溝通,將世界連成一家。
c、原子核(鏈接圖片)師:就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的變化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在軍事、醫療、發電等方面運用廣泛。
d、哲學家 師:我國古代的孔子,老子都是有名的哲學家。
e、農耕社會:(鏈接圖片)
講解:在農耕社會里,人們是一種什么生存狀態?
生:很辛苦,收成靠老天爺。
生:勞動工具簡單、簡陋,依靠耕田種地維持生活。很落后。
師:農耕社會的基本特征是自足的自然經濟,
過渡:師:剛才我們借助工具書,圖片理解了詞語,還有一些詞語在深入學習中,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師:會讀書的孩子,都是會看書的,誰能用用書上的一句話來概括?
生: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師:這句話正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課文的中心句,板書,(學生寫在學習紙上)
。ń處煱鍟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學生齊讀這一句話)
三、直奔重點,感受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過渡:有句話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課文中最能體現20世紀的呼風喚雨,這樣的句子畫下來,做標記。
。ㄒ唬⿲W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默讀,做標記
2、學生交流(各抒己見)
生:讀(第四自然段的相應的句子)
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課件出示:
生:談理解,我從這句話中讀出:現在的科技特別發達,技術也比原來更先進了
生:我從這句話中知道了20-世紀,人們可以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有許多成就,了不起,感受到20世紀的呼風喚雨。
師:這么多的成就,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生:給人類生活帶來了舒適和方便。
師:和我們的祖先比一比看,我們哪兒過得更加舒適,哪兒過得更加方便了?
生:我媽媽小時候住的農村,而我們現在住在城市到處都是高樓林立;
生:我們的祖先穿獸皮,不美觀,而我們現在可以選擇各種各樣的時裝既保暖又美觀;
生:我們的祖先想去一個地方,只能靠走路,很累,而我們現在可以乘火車,飛機一會兒就到了。
師:這些都是物質生活的改變,有沒有精神文化方面的?
生:我們人類不能缺少娛樂,祖先小時候沒有什么玩具(只能玩泥巴,小石子),沒什么意思,而現在又了許多高科技的玩具:掌上游戲機、mp3、mp4、遙控汽車等可有意思了。
師:使我們的生活更充實,更快樂。
課件出示:
3、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20世紀的呼風喚雨,一組圖片,配樂)
學生欣賞(入情入境)
師:孩子們看到這些成就,你心情怎樣?
生:高興,
師:你能把高興地心情讀出來嗎?
生:練讀,指名讀。(給學生配樂)
4、體會說明方法
師:這段話,為了說明20世紀的成就,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生:舉例子,現在的生活和過去的王宮貴族相比,這是一種對比
師:古今對比讓我們知道了是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能不說──(指板書)
生: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ǘ⿲W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還從哪兒感受到20世紀的呼風喚雨,我們繼續來交流?
生:第三自然段:
“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們的那么多幻想紛紛變成了現實”。
課件出示
師:我們的祖先有什么幻想?
生: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師:現在都實現了嗎?
生:古時候的“千里眼”成了現在的望遠鏡、視頻、可視電話。它能讓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課件圖片)
生:古時候的“順風耳”,成了現在的電話,它可以讓兩個相距很遠的人很快聽到對方的聲音。還有手機、錄音機都是神話中的“順風耳”。 (課件圖片)
生:古代的人想騰云駕霧,沒能實現,只能幻想,而現在我們可以騰云駕霧了。你騰云駕霧過嗎?
師:除此以外,古代還有什么幻想也變成了現實?
生:我想擁有一匹千里馬。 生:現代的高速火車,飛機;
生:我想登上月球,看看有沒有嫦娥和玉兔? 生:宇宙飛船登月;
生:我想知道大海到底有多深? 生:水下潛艇探索即可。
師:是啊,在人類歷史的百萬年間,20世紀用科學技術實現了祖先們的幻想,實在令人驕傲,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師:你怎么體會這句詩?
生:“忽如”說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很多的梨花都開了。
師:你從字面上來理解的。
生:20世紀在整個人類上百萬年的歷史中是很短的,但是變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師:多么不可思議!那就帶著這種驚訝的語氣再讀一讀!
生讀這句話。
師:為了說明成就,對比是一種好方法,課文中還有這樣的對比嗎?
生:有!(讀第三自然段1、2句話)
師:農耕社會里,人們的生活十分貧乏。作者說:“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钡,還遠遠不止這些。請同學們結合自己課外的了解說說看,你知道當時的社會還沒有什么。課件出示:(出示句式:那時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
生:那時沒有電扇,沒有空調,沒有冰箱,也沒有微波爐。
生:那時沒有動畫片,沒有泡泡糖,沒有電動玩具,也沒有游樂場。
生:那時沒有潛水艇,沒有遠洋輪船,沒有直升飛機,也沒有宇宙飛船。
生:那時沒有高大的樓房,沒有寬闊的馬路,沒有五彩的霓虹燈,也沒有熱鬧的超市。
指導朗讀:(師生合作讀)
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那時沒有( ),沒有( ),沒有( ),也沒有( )。
課件出示:
師:面對如此貧乏的生活,人們只能通過幻想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當中,他們的那么多幻想竟紛紛變成了現實。
。ㄕn件出示衛星、程控電話、航天飛船,介紹現代的“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關資料,你知道20世紀的人們還擁有哪些科學成果?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紀人類可以用機器人來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過網絡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
生:20世紀,人們對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大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
生:我知道醫生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很小的細菌,用激光刀做手術可以減少出血量。
生:20世紀有很多新的科學技術。像無土栽培技術,鈉米技術、基因技術等等,在各個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師:它們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又怎能不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指板書,學生齊讀!
。ㄈ⿲W習第二自然段
師:課文學到這里,我們不難明白。
師──是誰在呼風喚雨? 生──當然是人類。
師:靠什么來呼風喚雨呢?生──靠的是現代科學技術。
過渡:在20世紀一百年的時間里,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那么多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
四、設疑,激趣學習
師:你知道“發現”和“發明”用什么區別嗎?課文中哪些是發明?哪些是發現?下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板書: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幻想 科學技術 現實
對 比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6
教材簡析:
20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輝煌的世紀。文章的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呼風喚雨、出呼意料、改觀、程度、依賴、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聯系、哲學家、歸根到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3、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導言,生自讀導讀,明確單元任務。
2、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第八組,以“科技成就”為專題的課文。首先,學習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釋題
師:看到“呼風喚雨”這個詞,你首先想到了誰?
生:查詞典理解并選擇在課題中選哪種解釋?匯報。
。ㄗⅲ豪霉ぞ邥斫庠~意,再引導學生選擇詞語在課題中的正確解釋,使學生能夠恰當運用詞語。)
4、匯報搜集資料,介紹作者。
二、提出問題
1、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自學要求:⑴輕聲讀文,把你不認識的字詞劃下來,與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決;把課文讀通順。
。ㄗⅲ郝鋵嶋p基,指導學生有目的、有方法讀書)
2、檢查學習情況
出示本課生字詞,反饋學習效果(屏幕出示字、詞),預設理解抽象難解的字詞。
3、默讀課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見屏幕)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名匯報完善,準確了解。
4、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說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
要求:
(1)找出說明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的具體事例,劃出重點詞句,認真品讀,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2)在讀文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小組內交流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咱們共同研究。
(注:教師為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設計把握全篇的大問題,牽引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具體要求為學生品讀、感悟、積累語言把握方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教學的針對性設計的。)
生按要求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三、整合問題(梳理問題)
師:小組匯報,你組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生:匯報
預設問題:
1、“發現”與“發明”有什么區別呢?
2、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帶點詞語什么意思?
3、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20世紀的成就?
師:你們能結合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在深入學習課文中進行解決。
現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課文通過哪些具體事例,說明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四、解決問題
1、學習第4自然段。看看這段課文通過哪些具體事例,說明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生:匯報出具體事例。
師:請結合有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
。ㄗⅲ簬熛鄼C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品讀、理解科學技術變化之快之多。)
師:為什么說“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生:匯報,朗讀這段話。
師:你能舉出20世紀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嗎?
生:匯報,說說感受。
師:欣賞一組20世紀科技成就的圖片。
小結:生活在這樣現代化的時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達這種情感,用喜歡的方式介紹現代科技成就。(讀四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引讀: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是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繼續學習,回顧思考題。
二、解決問題
1、學習第3自然段
⑴師:課文通過哪些具體事例,說明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生:匯報
、偃藗冎荒茉谏裨捴杏“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師:“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什么意思?為什么用它們來寄托美好的愿望?
②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師:詩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原詩中指什么?作者引用想表達什么意思?
、郯堰@種感情讀出來
④拓展練習。練習用“在農耕社會,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句式說一句話。
2、學習第2段
⑴師引讀
、瞥鍪“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呢?
師:課文的例子中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
師:看到人類創造的這么多的神話,你想說什么?
⑶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⑷師小結:20世紀,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的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生活大大改觀,我們不能不說,生接: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3、學習第5自然段。
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這樣說:(略)。那么作為21世紀的主人你還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暢想呢?
學生自由匯報。
三、歸納概括
快速瀏覽課文,思考:這篇文章在寫法上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幾組課文有什么不同?課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ㄗⅲ涸跉w納概括這一環節中,培養學生從課文寫法上來總結,以便學以致用。)
五、生成創新
1、課文學完了,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2、任選其中一個內容,寫一段話。
、湃绻闶枪糯豕F族,穿越時空來到現在,看到現在的科技成就,你會說些什么?
⑵暢想一下21世紀或未來世紀,科學技術還能創造哪些奇跡?我們的生活還將發生哪些變化?
六、作業
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的書目是路甬祥的《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
回到家,把這篇課文讀給爸爸、媽媽或別的長輩聽,請他們說說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再把他們說的寫下來。
結束語:
課文的疑問解決了,科學仍然需要我們不斷探索。20世紀人類運用科學技術發現發明,創造了一個有一個神話,是人類生活大大改觀。那么作為21世紀的我們應該……,更好的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繼續發現發明,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板書設計: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世紀 科學 → 發現、發明
人類
說明文:舉例子、作比較、引用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書香教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
十小 劉海杰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呼風喚雨、出呼意料、改觀、程度、依賴、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聯系、哲學家、歸根到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3、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導言,生自讀導讀,明確單元任務。
2、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第八組,以“科技成就”為專題的課文。首先,學習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釋題
師:看到“呼風喚雨”這個詞,你首先想到了誰?
生:查詞典理解并選擇在課題中選哪種解釋?匯報。
4、匯報搜集資料,介紹作者。
二、提出問題
1、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自學要求:⑴輕聲讀文,把你不認識的字詞劃下來,與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決;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學習情況
出示本課生字詞,反饋學習效果(屏幕出示字、詞),預設理解抽象難解的字詞。
3、默讀課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見屏幕)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名匯報完善,準確了解。
4、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說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
要求:
、耪页稣f明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的具體事例,劃出重點詞句,認真品讀,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2)在讀文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小組內交流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咱們共同研究。
生按要求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三、整合問題(梳理問題)
師:小組匯報,你組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生:匯報
預設問題:
1、“發現”與“發明”有什么區別呢?
2、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帶點詞語什么意思?
3、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20世紀的成就?
師梳理問題:你們能結合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在深入學習課文中進行解決。
現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課文通過哪些具體事例,說明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四、解決問題
1、學習第4自然段?纯催@段課文通過哪些具體事例,說明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生:匯報出具體事例。
師:請結合有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
師追問:為什么說“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生:匯報,朗讀這段話。
師:你能舉出20世紀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嗎?
生:匯報,說說感受。
師:欣賞一組20世紀科技成就的圖片。
小結:生活在這樣現代化的時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達這種情感,用喜歡的方式介紹現代科技成就。(讀四自然段)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下面我將從一下五個方面對本節課做以說明。
教材分析、學生分析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科技成就”為主題,由《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的住宅》、《飛向藍天的恐龍》、《飛船上的特殊乘客》四篇課文組成。而《呼風喚雨的世紀》作為一篇主體課文,講述了20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輝煌的世紀,文章的作者反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
學生分析
新時代對孩子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不僅要有知識,還要由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上,盡量創設寬松的閱讀環境,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體驗文本、升華情感,在抓雙基訓練時,要注意學生不脫離課文、回答問題、質疑解疑,卻必須抓住課文中的句子,學生在學習中已經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班級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勤于動腦,基礎知識掌握扎實,自主求知欲望和能力強,因此這樣設計能符合學生的特點。
教學目標確立依據
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遵循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協商,從整體感知課文入手,以讀為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結合本課特點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
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三、教材處理
根據課文的編排意圖來確定教學重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為了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采用以下幾種教學策略。
讀中感悟
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而朗讀又貴在一個“悟”字。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科普類文章的感情色彩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讀的訓練,但我認為要理解文章的內涵,讀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課堂上,我盡量多安排學生朗讀,并且著重抓住了課文第一段“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和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進行了朗讀指導,我認為這兩句話很生動地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學習語言
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是語言教學,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中,我先要學生結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說說農耕社會人們還沒有什么,接著,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紀科學成果,在這樣的對比過程中,學生即感受了農耕社會與現代社會巨大的區別,又在收集資料中積累了語言,模仿運用中訓練了語言。
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我努力把學生放在首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引導、組織他們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開拓文本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讓語文課堂教學向生活化拓展,從而活化語文學習。課前,我組織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農耕社會時的生活狀況,并收集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料,讓學生在鮮活、豐富的社會生活和語文學習的融合中體驗生活的樂趣。
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樣不僅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在體會“20世紀前后人們的生活由什么不同?”這一環節中,我情學生與同桌合作學習,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為學生創造了向他人學習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懂筆墨不讀書”是閱讀文章的一種好習慣。讀書動筆,能夠幫助記憶,掌握書中的難點、要點:有利于儲存資料,積累語言文字:也有利于擴大知識面,提高綜合分析能力。一次,在學習重難點段落時,我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并圈畫重點詞句,同學們在邊讀邊畫過程中,深入體會文章,并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設計預案
我準備這樣展開教學
直接導入,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蔽沂沁@樣導入的,先讓學生齊讀課題,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和對課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題目嗎?課題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樣,這是課文給我們的一個提示,這句話是課文要表達的主要,對嗎?
讀悟結合,研讀課文
任何能力的形成,必須通過不斷實踐,反復訓練方勇形成,為使學生掌握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根據教材特點,在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2、3、4段,找重點句,朗讀感悟,學生交流。教學時以學生的讀、說等實踐活動為主,引導學生圍繞“20世紀后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樣”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地滲透了對比、舉例等說明方法,是學生學習語言、學習表達方法的好材料,在處理文中引用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一過渡句時教師可讓學生結合詩句的意思自讀自悟,在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相互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回應開頭、突出中心
對課文內容延伸拓展,總結學習收獲,并提升對課文的理解。
以上是我對《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課的教學設想,我力圖使學生在探感悟、交流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語文素養。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并理解“呼風喚雨、出乎意料、改觀、程度、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幻想、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等詞語。
2、在質疑理解、對比閱讀、品詞寫話的語言實踐過程中了解體會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3、初步了解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感受對比說明的表達效果。
[教學預設]
一、課前談話,激發期待
1、初次見面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
(出示課件,并介紹路甬祥主編的《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
2、老師摘錄了書中的一些瞬間。
(課件出示:教師用書中的20世紀主要成就簡介)
3、設疑:那么多的成就,如果讓你寫一篇文章介紹,你會怎么表達呢?
二、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路甬祥爺爺是怎樣寫的?
。ń處煱鍟n題)
2、學生讀題。
3、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問題嗎?
。ń處熓崂韱栴})
三、初讀課文,初知大意
1、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當然,別忘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這一基本要求。
2、學生讀課文。
3、字詞學習。
。1)出示字詞,學生自由朗讀。記下自己不會讀的。
。2)同桌互讀,互相幫忙糾正讀音。
。3)個別檢查。
。4)釋義:你有不理解的詞語嗎?
(或引導用工具書;或引導在文中語境中理解;或聯系生活理解)
。5)讀完詞語,讓我們來讀一讀這些句子
(出示難讀的句子。)
四、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讀完課文后,誰知道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或:讀完課文后,誰知道課文中心句是哪一句?
。ㄒ部山處熤苯訂枺汉麸L喚雨的世紀是哪一個世紀?然后板書中心句)
(1)讀句子
。2)“呼風喚雨”是什么意思?
a自由說
b教師出示詞典中的幾種解釋,讓學生聯系課文選擇。
(3)剛才,有個同學問: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到文中找一找,把相關的語句劃下來。
五、品讀課文,感悟巨變
1、根據學生交流,教師出示語段一。
語段一:。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們的那么多幻想紛紛變成了現實。
。1)讀句子
。2)里邊有一個生字,(教師板書:幻想)
a這個字與“幼”容易混淆,寫一寫。
b幻想是什么意思?或找個近意詞
。3)古時候人們都有哪些幻想。(板書:過去)
a學生交流,讀文中句子
b都說美好的愿望源于生活,那么古時候人類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呢?
導入語段二。
2、根據學生交流引出語段二
語段二: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
。1)讀句子
。2)是的,人類“上百萬年”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那么這“上百萬年”是多少年呢?
教師板書:7000000
。3)引讀
一百萬年過去了,人類生活在……
三百萬年過去了,人類還生活在……
七百萬年過去了,人類依然生活在……
。4)終于到了20世紀,(引導學生讀語段一)
a課文中哪段話告訴我們,這些幻想都變成了現實?
(板書:現在,現實)
b導出語段三
3、根據回答,出示語段三
語段三: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1)讀一讀,想一想,20世紀這么多成就,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
(2)我們再細細地讀一讀前半句,作者的用詞很有特點。(出示: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
a引導學生發現動賓結構。先讓學生發現,再提示
b讀一讀。教師讀動詞,學生讀名詞
c請學生仿。有困難就提示練習
。3)這么多的發現與發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比如:
(教師出示: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看電視,只要輕輕按一按遙控器,豐富多彩的內容、五彩繽紛的畫面就展示在眼前。
( )
a讓學生選擇一種發明,進行練習仿寫教師的例句。
b生師交流
c教師相機小結,解釋“地球村”
。4)帶著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感受科技帶來的巨大變化。
4、把過去與現在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這是一種什么說明方法?
。1)根據回答,板書:作比較
。2)從對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據回答,板書:科技
5、引讀:是的,是科技讓7000000多萬年的幻想,在100年便實現了,所以,讀(出示語段一)
。1)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來形容這種變化,你會用什么詞,什么話?
。2)作者是怎么形容的呢?
(出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a教師講授這句詩的原意
b在這里作者想表達什么呢?
c抓住“忽如一夜”,引導讀出快的感覺
抓住“千樹萬樹”,引導讀出多的感覺
六、呼應開頭,設疑結課
1、所以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1)再談對“呼風喚雨”的理解
(2)再讀這句。
2、20世紀還是一個怎樣的世紀呢?20世紀呼風喚雨的,那么“將來”呢?
(板書:將來與?)
結束全課
[板書設計]
29 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科技
過去 現在 將來
幻想 現實 ?
作比較
[設計理念]
其一,詞語教學,彰顯年段特點。中年級的詞語教學,較低年級應當更多地開始關注“義”的教學。因此,在詞語教學中,除了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解決讀音字型外。還在教學中增加了“義”的教學,如:“呼風喚雨”的理解;解決讀音后,讓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同時,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注重方法的引領。如:“原子核”一詞,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農耕社會”一詞,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在具體的語境當中理解詞語;“程控電話”一詞,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
其二,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恰當結合。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較偏重工具性,但是,我們要有引領學生學習語言的語文意識,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說明方法感悟,更注重語言訓練點的挖掘與人文提升。先引領學生讀懂“農耕社會”與“現代社會”,然后,讓學生發現這是一種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教學并沒有到此結束,讓學生發現這是一種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后,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從兩者的對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領學生進行人文感悟:是科技改變了世界。
其三,突出語言實踐。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所以,在教學中,讀懂了“過去”與“現在”后,讓學生用詞語概括;我讓學生到具體的語境中分辨“發現與發明”;引導學生發現作者在描述20世紀科技成就時的用詞特點,然后,仿說。通過小連筆,不但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而且在同時,通過寫感悟科技帶來的舒適與方便。
[教學主線]
抓住中心句“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整堂課首尾呼應。先抓住中心句中“呼風喚雨”一詞,導出主問題: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通過主問題聚焦到三四兩個自然段的過度句: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們的那么多幻想紛紛變成了現實。抓住句中“幻想”與“現實”兩個詞,分別學習三四兩個自然段描述的“過去”與“現在”,重點品讀“現在”。然后,水到渠成,總結說明方法,提升人文主題。最后,回歸中心句,設疑導入下一課:20世紀還是一個怎樣的世紀?20世紀呼風喚雨的,那么“將來”呢?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9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呼風喚雨、出乎意料、改觀、程度、依賴、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聯系、哲學家、歸根到底”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了解課文大意。
3、緊扣課題,理解課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2、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3、感悟設問句的作用和學習文章對比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前準備】
1、搜集、閱讀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并與家人探討它們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改觀。
2、盡可能訪談調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還有哪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人們還有哪些愿望與夢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發散思維
1、當你按動搖控器看電視的時候,學你打開冰箱取冷飲的時候,當你撥通電話和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是否感到科學技術的神奇威力。
2、你還知道哪些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方便?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出示課題:
呼風喚雨的世紀
二、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紀是個神奇的世紀,人類在這100年間,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類文明。人們真的能像神仙一樣呼風喚雨、神通廣大嗎?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這個世紀,去看個究竟。
2、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思考: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從哪幾個方面來講的?
3、交流感受:
你覺得20世紀是個怎樣的世紀?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讀課文,合作學習
1、打開課本,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
⑴ 讀讀寫寫:
讀準生字字音,認清字形,自己認為難讀的多讀幾遍,難寫的多寫幾遍。
⑵ 想想說說:
課文主要講什么?從哪幾個方面講的?
、恰≡谧詫W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做好標記。
2、小組檢查交流:
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讀懂了什么內容?有什么好的讀書識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饋:
⑴ 指名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啤z查自學情況:
、佟∧阌檬裁捶椒ㄗx準“賴、耕、潛、舶、哲”。
② 寫字的時候,注意“賴、耕、幻、核”的筆畫。
③ 抽生字認讀,開火車組詞。
④ 指名輪讀課文,學生評議。
、恰⌒〗M代表提出疑難問題,全班討論。
四、緊扣課題,學習第1、2自然段
1、集體朗讀第1自然段,體會語言簡潔的特點:
應讀出“堅定、不容質疑”的語氣。
2、學習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讀第1句:
“是誰來呼風喚雨?當然是人類;*什么呼風喚雨呢?*的是現代化科學技術”。
、啤〕鍪揪涫剑
是誰來呼風喚雨?當然是人類;*什么呼風喚雨呢?*的是現代化科學技術。
人類*現代科學技術呼風喚雨。
學生比較,感悟設問句的作用。
、恰↓R讀第二自然段。
、取槭裁凑f20世紀人類*現代科學技術能呼風喚雨?
指導朗讀第2、3句,體會感悟。
、伞【毩暎
選詞填空,在語境中理解“發現”和“發明”,“改觀”與“改變”的異同:
、佟鄣仙ā 。┝穗姛。
② 地質學家在這里( 。┝舜笥吞。
、邸∮捎谙掠,我們( 。┝私加斡媱。
、堋≡诖蠹业呐ο,校園環境得到了大大的( )。
、省⌒〗Y:
從字面看,兩者很相近,但仔細推敲,卻有不同!鞍l現”是指人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經過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則是指創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鞍l現”的是本來存在的但我們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的是本來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創造。
3、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自由口頭填空:
20世紀是個( 。┑氖兰o。
〖板書設計〗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改觀 改變
發現 發明
現代科學技術 人類生活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qing,復習導入
我們剛剛送走的20世紀是個科技發達、創造奇跡、幻想變成現實、人類生活大大改觀的呼風喚雨、非同凡響、神通廣大的世紀。在這個世紀前后,人們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樣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起探究。
二、獨立閱讀,擬小標題
1、課前,同學們搜集了很多資料,進行了調查訪談。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課文的第3、4、5自然段。
2、獨立自由朗讀課文第3、4、5自然段,給每一個自然段擬個小標題。
3、選擇自己最喜歡或信息儲備最多的自然段,多讀幾遍。
三、小組合作,研讀課文
1、教師出示三個專題:
⑴ 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啤〗裉斓默F實(第4自然段)。
、恰∶魈斓臅诚耄ǖ5自然段)。
2、出示研讀方法:
⑴ 找出最能反映本專題的詞句。
⑵ 細細品讀這些詞句,說說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恰∮懻撛鯓幼x好這一段落。
、取—毩⒕氉x,再小組朗讀相互評議。
、伞⌒〗M互相交流,補充各自搜集、調查到的材料。
3、小組成員商量研讀專題:
你們最想研讀哪個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讀、交流、評議。
四、專題匯報,全班交流
1、匯報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拧 稗r耕社會”是個怎樣的社會?舉例說說人類是怎樣“依賴自然”的。
⑵ “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是怎樣的本領?結合所看電視節目談認識。
、恰〔孪牍艜r候人們還會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夢想。
、取〗Y合資料,說說在近一百年中人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變成了現實。
、伞∧阕钕矚g哪些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并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點句子: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匯報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現實”:
、拧信e出了哪些科學技術成就事例,涉及哪些方面?
、啤∧氵能舉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它們給人類生活帶來哪些便捷?
、恰∧阕钕矚g文中哪些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并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點句子:
科學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
3、匯報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暢想”:
、拧∮鴶祵W家、哲學家羅素怎么談科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描寫科學意義的句子。
⑵ 說說“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體現在哪里?“科學正在為人類創造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體現在哪里?
五、回讀全文,抒發感受
1、為科學技術創造的奇跡而自豪,根據自己的體會、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師總結全文:
我們在享受20世紀科技成果同時,也應該立志為21世紀做點什么?老師將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要成為一名科學家,最主要的是:對科學的愛好;思考問題的無限耐心;觀察和搜集事實的勤勉;一種創造力和豐富的常識!。
六、選做作業
1、小練筆:
把課文讀給家長聽;請家長談談生活中的具體感受;再把家長說的寫下來。
2、組織“奇思妙想擂臺賽”: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現實。是幻想讓我們有了努力的目標,是努力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紀里,科學技術還會創造怎樣的奇跡?還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現在你就是未來設計師,盡情地描繪你的夢想吧!
〖板書設計〗
登上月球 電視
潛入深!20世紀 程控電話
洞察天體 呼風喚雨的世紀 因特網民航飛機
探索原子核 高速火車遠洋船舶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10
一、復習導入,鞏固字詞。
1、聽寫部分詞語。
2、同學之間相互批改訂正。
3、我們剛剛送走的20世紀是個科技發達、呼風喚雨、神通廣大的世紀,請帶著你的理解將課題再讀一讀。
二、品析詞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顧上節課學生疑問,指導解決。教師拋出自己疑問:為什么20世紀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2、學生小組討論,說明理由。
3、學生給老師釋疑:⑴詩句的本意。⑵用短暫的“一夜”形容一個世紀的原因。⑶你能對這“一夜”的“黑暗”,結合課文,發揮想象,做出具體描述嗎?⑷“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文中指什么?⑸結合你查找的資料,你認為還有哪些“梨花”也競相開放了?你能模仿課文中“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天體、探索奧秘”這樣的形式,說得更好一些嗎?⑹你能用朗讀表現出你的感受,讓老師有所感悟嗎?
4、適時完成板書:20世界呼風喚雨實現愿望
〔設計意圖〕
給教師釋疑,孩子們必定興趣盎然。在老師步步緊逼地疑問中,學生爭鋒相對地進行辨析。學生的思維火花被激活,他們主動帶著問題閱讀文本,與文本直接對話,不僅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很自然地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究。
三、暢想未來,激起愛科學之愿
1、英國數學家、哲學家羅素怎么談“科學”?你是怎么理解的?請用一句話來表述。
2、課前的訪談調查肯定給你很多啟示,那么如果你是未來的設計師,請盡情你能描繪21世紀的藍圖。
3、根據你們的描繪,和著老師的板書,你能對出一個有關21世紀的下聯嗎?
四、充分準備,應對科學老師挑戰。
1、如科學老師到陣,則先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提示可以引經據典,舉例子作對比,甚至運用設問句等方法,結合所查資料,推選代表和科學老師pk。
2、如果科學老師未到陣,則將小組代表們的發言用錄音機錄下,課后和科學老師交鋒。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11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正確理解新詞。
2、讀通課文,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3、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神話故事《西游記》。
二、談話引入、揭題質疑
1、同學們,剛才我們談到古時侯的人們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話故事,那么美麗的神話能否變成現實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29課去驗證一下吧!
2、讀題質疑,理解詞語“呼風喚雨”、“世紀”。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思考: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檢查自學情況:
⑴ 認讀新詞。
、啤≌f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恰〗鉀Q簡單問題(呼風喚雨的世紀是哪個世紀?誰呼風喚雨?怎樣呼風喚雨?)
4、過渡:
你是從哪里找到答案的?導入學習第2自然段。
三、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導學習第2自然段
、拧↓R讀第2自然段:
說說讀懂了什么?
、啤〗Y合理解設問句,區別“發現”和“發明”。
、恰∵^渡:
科學技術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那么在20世紀前后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樣呢?
3、指導學習3、4自然段:
、拧∧x3、4自然段:
重點詞句圈圈劃劃,同桌交流。
、啤〖w交流:
說說20世紀前人們是怎么生活的?
。ɡ斫狻耙蕾囎匀弧、“農耕社會”。)
⑶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課外的了解說一說,你知道當時的社會還沒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時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
如果讓你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社會里,你愿意嗎?
過渡:
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而古時侯的人們只能把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話。
、取〗Y合課文說一說:
古時侯的人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ɡ斫狻扒Ю镅邸薄ⅰ绊橈L耳”。)
猜一猜:
古時侯的人們還會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當時這些愿望為什么不能實現?
過渡:
在最近的一百年當中,他們的那么多幻想紛紛變成了現實。
、伞】凑n件展示(登上月球、潛入深!
⑹ 同學們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關資料,你知道20世紀的人們還擁有哪些科學成果?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
⑺ 出示一組老師收集的資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齊讀第4自然段。
、獭‖F代科學技術變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讓人無法想象。作者用了這樣一句詩來形容──“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蹦闶窃趺蠢斫膺@句詩的?
4、總結朗讀:
同學們,此刻,我們回過頭來朗讀第1自然段,你認為應該怎樣讀?
四、小結收獲、暢談未來
1、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過渡:
20世紀,人類創造出了一個個奇跡,21世紀,我們人類還將創造出更輝煌的業績。
2、暢談:請你大膽推測,21世紀,科學技術還會創造出哪些奇跡呢?
3、贈言,提出希望。
【板書設計】
呼風喚雨的世紀
人類
↙ ↖
科技→發現和發明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12
〔設計理念〕
一、整合資源優勢。聯系以前所學過的此類科技說明性課文,并且把“口語交際、習作、寬帶網”有機整合起來,在教學內容上作統籌安排。突破時空限制,打通學科界限,加強學科整合意識,密切與科學課教師的聯系,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二、扎根語文課堂?萍颊f明文沒有引人的情節,感人的場面,但是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在課堂上,對這些科學知識不要做過深的探究和拓展,依據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和語文能力的培養,避免上成自然常識課。
三、引導自主學習。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堂上,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通過自主閱讀、質疑問難、幫助釋疑、大膽想象、辯論交流等形式,使學生自主體會,咀嚼文本精華,內化成自己的語言情感,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走向知識、語言、精神的同構共生。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
2、感情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
3、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創造的奇跡和威力,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和興趣,能聯系生活暢談自己讀書的感受和設想的未來。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和科學老師聯系,了解科學課上學生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收集20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歷程的資料、主題網站,可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查閱有關改變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和發現的圖片文字資料;調查訪談今天人們的愿望和夢想。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目標前置,激發學課文之趣。
1、教師板書課題。
2、師:課前,我請科學老師閱讀了《呼風喚雨的世紀》,他讀完就向我們下挑戰書:等我們學完這篇文章,和我們pk一下,內容就為20世紀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類的事實。老師不僅替你們應戰了,還反將他一軍,到時還要比一比誰的語言表述得當、清楚。你們有信心嗎?要想取得勝利,我們首先要讀通課文,讀懂課文。
〔設計意圖〕
一個小小比賽的預設,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閱讀的興趣,就有了良好閱讀的開始。從比賽要求中,學生既明確了學習本文的要求:從課文中獲取大量科技信息,學習本文的表述方法,也為本節課后的作業——查閱資料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字詞訓練,落實語文之基礎。
1、出示12個生字,讓學生從文中畫出“呼風喚雨、改觀、程度、程控電話、依賴、寄托、原子核、因特網、騰云駕霧、哲學家、農耕社會”等詞語。
2、你覺得哪些詞語你掌握得比較好,向大家介紹介紹經驗,或者給大家提個醒。
3、你覺得哪些詞語你還沒有掌握,讀一讀,寫一寫,根據課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適時點擊課件,出示圖片,補充解釋部分詞語的意思。
4、四人小組認讀生字,并給生字擴詞。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
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訓練,這是小學語文的專務。我們不能為了追求課堂的豪華而放棄基本的語言學習,不能為了強調綜合學習而讓語文課堂成了“大雜燴”。
三、讀好課文,整體把握語文之本。
1、通讀課文,根據課文注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采用大聲讀、速讀、同桌輪讀等方式,將課文至少讀三遍。做到瑯瑯上口,通順流利。
2、集中練讀,感覺哪里難就重點突擊。
3、展示讀書。學生相互評價,糾正斷句、字音,必要時,教師帶著讀,引導學生讀正確流利。
4、用自己的話說說本文主要寫了什么?
〔設計意圖〕
通過范讀、速讀、齊讀、糾正讀,讓每一個學生透透徹徹的把課文讀熟,這樣對課文的理解才會深入,對文本的把握才能準確到位,并且讓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內容連起來以外,還可以找文中的重點句子,根據文意進行補充,或者運用句子直接概括。
四、自讀感悟,培養探究之意。
1、自讀自悟!安粍庸P墨不讀書”,從科學的角度看,動筆的過程使我們記憶更加清楚。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在自己特別有感受的地方畫一畫,寫一寫,在不理解的詞句旁邊做上標記。
2、全班交流。感情朗讀有感受的內容,并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3、鼓勵質疑。針對詞句,你有什么問題要問?能解決的當時解決,不能解決的引導學生共同做好標記。
預設⑴:第二小節中的設問句,讓學生通過朗讀比較,感悟其作用。
、平Y合查字典、造句和選詞填空,在語境中理解“發現”與“發明”“改觀”與“改變”的異同。
〔設計意圖〕
重視自讀自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質疑的意識和習慣。這一環節,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同時組織檢查交流,互相幫助,指導集體反饋,探究稍有難度的問題。從而人人參與,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指導寫字,提升作業之質。
1、學生提出生字書寫的注意點,教師重點指導“賴、耕、幻”的字形。
2、學生練習寫字,自己決定寫幾遍。
3、展示評價。
4、布置作業:
⑴查閱資料,盡可能多的收集20世紀的發明與發現,并與家人、老師或者同學探討他們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改觀?梢宰杂山M合,并將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制作成資料冊。
⑵盡可能訪談調查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人們還有哪些愿望和夢想。同時也為和科學老師pk做好準備。
〔設計意圖〕
課堂作業真正做到課堂內完成,這是給學生減負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并且課內作業,高效高質,當堂的評價能激勵學生更好的完成作業。課外作業布置,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等教學資源,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又為第二課時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鞏固字詞。
1、聽寫部分詞語。
2、同學之間相互批改訂正。
3、我們剛剛送走的20世紀是個科技發達、呼風喚雨、神通廣大的世紀,請帶著你的理解將課題再讀一讀。
二、品析詞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顧上節課學生疑問,指導解決。教師拋出自己疑問:為什么20世紀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2、學生小組討論,說明理由。
3、學生給老師釋疑:⑴詩句的本意。⑵用短暫的“一夜”形容一個世紀的原因。⑶你能對這“一夜”的“黑暗”,結合課文,發揮想象,做出具體描述嗎?⑷“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文中指什么?⑸結合你查找的資料,你認為還有哪些“梨花”也競相開放了?你能模仿課文中“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天體、探索奧秘”這樣的形式,說得更好一些嗎?⑹你能用朗讀表現出你的感受,讓老師有所感悟嗎?
4、適時完成板書:20世界呼風喚雨實現愿望
〔設計意圖〕
給教師釋疑,孩子們必定興趣盎然。在老師步步緊逼地疑問中,學生爭鋒相對地進行辨析。學生的思維火花被激活,他們主動帶著問題閱讀文本,與文本直接對話,不僅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很自然地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究。
三、暢想未來,激起愛科學之愿
1、英國數學家、哲學家羅素怎么談“科學”?你是怎么理解的?請用一句話來表述。
2、課前的訪談調查肯定給你很多啟示,那么如果你是未來的設計師,請盡情你能描繪21世紀的藍圖。
3、根據你們的描繪,和著老師的板書,你能對出一個有關21世紀的下聯嗎?
四、充分準備,應對科學老師挑戰。
1、如科學老師到陣,則先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提示可以引經據典,舉例子作對比,甚至運用設問句等方法,結合所查資料,推選代表和科學老師pk。
2、如果科學老師未到陣,則將小組代表們的發言用錄音機錄下,課后和科學老師交鋒。
〔設計意圖〕
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邀請不同學科的老師一同上課、討論,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又能讓學生多渠道地獲取大量信息,儲備越多,學生的積極性越濃,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認識和感受就越多,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也就越豐富,課堂發言時學生的語言才會更真切更鮮活。
板書:科技萬象
20世紀 呼風喚雨 實現愿望
21世紀 改天換地 再創奇跡
附:作者信息
執教者: 朱雅芳 浙江省衢州市實驗學校
郵編:324000 電話:597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13
師:農耕社會里,人們的生活十分貧乏。作者說:“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钡,還遠遠不止這些。請同學們結合自己課外的了解說說看,你知道當時的社會還沒有什么。(出示句式:那時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
生:那時沒有電扇,沒有空調,沒有冰箱,也沒有微波爐。
生:那時沒有動畫片,沒有泡泡糖,沒有電動玩具,也沒有游樂場。
生:那時沒有潛水艇,沒有遠洋輪船,沒有直升飛機,也沒有宇宙飛船。
生:那時沒有高大的樓房,沒有寬闊的馬路,沒有五彩的霓虹燈,也沒有熱鬧的超市。
……
師:面對如此貧乏的生活,人們只能通過幻想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當中,他們的那么多幻想竟紛紛變成了現實。
。ㄕn件出示衛星、程控電話、航天飛船,介紹現代的“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關資料,你知道20世紀的人們還擁有哪些科學成果?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紀人類可以用機器人來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過網絡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
生:20世紀,人們對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大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
生:我知道醫生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很小的細菌,用激光刀做手術可以減少出血量。
生:20世紀有很多新的科學技術。像無土栽培技術,鈉米技術、基因技術等等,在各個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過上網,查找到中國科學院的網址。在成果博覽里,共統計了不同行業的科學成果8千多項。它們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反思]早在上世紀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他認為: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币虼耍覈L試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讓語文課堂教學向生活化拓展,從而活化語文學習。課前,我組織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農耕社會時的生活狀況,并收集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料,讓學生在鮮活、豐富的社會生活和語文學習的融 合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力求使“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訓練點,生發開出,扎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學中,我先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說說農耕社會人們還沒有什么。接著,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紀科學成果的有關資料后,又要求他們繼續說下去,20 世紀的我們還擁有一些什么。在這樣的對比過程中,學生既感受了農耕社會與現代社會巨大的區別,又在收集資料中積累了語言、模仿運用中訓練了語言,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片斷及反思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城西小學 陳 強
【教學片斷】
星期四上匯報課,因為是我第一次上這樣的公開課,心里很緊張,使得許多本來設計的教學環節在處理上比較馬虎。下面就上課的一個環節做反思。
師:農耕社會里,人們的生活水平很低。作者說:“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但是,還遠遠不止這些。請同學們結合自己課外的了解說說看,你知道當時的社會還沒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時沒有……沒有……也沒有……。
生:那時沒有電視,沒有空調,也沒有汽車。
師:我們能不能說同一類的?比如說交通工具。
生:那時沒有自行車,沒有摩托車,也沒有飛機。
師:誰還能來試一試?
生:那時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空調。
……
師:誰還能說一說古代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課件出示:
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課件出示:
沒有望遠鏡,就用“千里眼”來寄托看得遠的愿望。 沒有__________,就用“順風耳”來寄托聽到遠方聲音的愿望。
師:按照第一種方法來填第二題。
生:沒有電話__________,就用“順風耳”來寄托聽到遠方聲音的愿望。
生:沒有手機__________,就用“順風耳”來寄托聽到遠方聲音的愿望。
課件出示:
沒有__________,就用“__________”來寄托 __________的愿望。
【教學反思】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他認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
因此,我在師傅的指導下,嘗試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讓語文課堂教學向生活化拓展,從而活化語文學習。
課前,我組織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農耕社會時的生活狀況,并收集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料,讓學生在鮮活、豐富的社會生活和語文學習的融合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力求使“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訓練點,生發出去,扎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學中,我先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說說農耕社會人們還沒有什么。接著,有采用“課件出示沒有__________,就用“__________”來寄托__________的愿望。”的句式說說現代社會用哪些高科技將古代祖先的愿望變成了現實,這使得學生積累了語言、模仿運用中訓練了語言,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在上好了自己的課后,我聽了朱文潔老師的課,聽了她的課,我深深地感覺到我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她那優美的朗讀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文中的情景中,而我也許是自身素質的水平,在課堂上很少采用。同時,在學生回答后的教師評價更值得我學習。我的兩位師傅也一直給我指出,在課堂上評價很重要。
在這次的匯報課上,我仍舊沒有改掉這個毛病,從以上的一個教學環節上就可見一斑。我對夸獎太珍惜了,聽了朱老師的課,她在課堂上的夸獎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像我一樣用“回答得不錯!”這樣蒼白無力的評價。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明顯要高了。
在以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學習。爭取明年的匯報課上有所進步。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14
對句子的理解
1、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呼風喚雨”在詞典中解釋為“使刮風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現在比喻能夠支配自然”,在課文中比喻人類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從前那樣受到自然條件的嚴格限制。
2、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發現”和“發明”,從字面看,兩者很相近,但仔細推敲,卻有不同!鞍l現”是指人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經過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則是指創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鞍l現”的是本來存在的但我們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的是本來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創造。如,本組后面的三篇課文中講到的電腦、太空育種是前所未有的新創造,而恐龍飛向藍天演化成鳥兒,就是新發現。
這句話概括地說明了現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
3、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順風耳”,在舊小說中指能看得很遠和聽得很遠的人。古典小說《西游記》中曾出現這兩個人物,他們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孫悟空鬧東海、攪地府后,事達天庭,玉帝詢問“妖猴”來歷,班中閃出千里眼、順風耳,將“妖猴”的來歷奏明。這兩個詞在課文中是指人們想象中的超脫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盛唐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句形容紛紛大雪好似梨花開放,原意是用來形容北國邊塞異常寒冷。后來這句詩經常被人引用,用來形容某些生機競發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勢。課文中引用這句古詩,表現了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大,是人們始料未及的,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15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說出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3.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產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準備:
課件、搜集20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成就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親愛的同學們,在語文課堂上我們一起欣賞過大自然的美麗,感受過大自然的神奇,如我們學習的《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等課文,同時在語文課堂上我們還隨著童話作家走進過奇妙的童話世界,感受過那里的真、善、美,如《巨人的花園》,《幸福是什么》,也體味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和快樂,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給予是快樂的》這些課文,但更讓我們震撼的是雄偉的萬里長城和規模宏大的秦兵馬俑這些讓國人為之驕傲的世界文化遺產。親愛的同學們,語文課堂總是能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受,那么今天老師將帶著同學們走進呼風喚雨的語文課堂,下面我們繼續學習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熟讀了課文,現在我想請同學們把你認為讀得最好的段落給全班同學和老師展示一下(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默讀全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內容是什么?
2、匯報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出文中的中心句。
3、課件出示中心句
4、生讀中心句,并說出讀后的疑惑。
5、學生帶著疑惑再次自由讀文。
6、小組合作:用波浪線畫出特別能讓你感受到20世紀呼風喚雨的句子。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以小組形式匯報交流結果
。1)引導學生理解是人類利用科學技術獲得的發現和發明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這么大的改觀。
。2)在學生的匯報中引導點撥學生區別“發明”和“發現”。
(3)引導學生理解“20世紀的科學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這句話的含義,讓學生感受到20世紀科學成就之大,科技發展之快。
。4)交流課文中介紹的20世紀的科學成就和學生自己所查閱的20世紀的科學成就,從而讓學生感受到20世紀科學技術發展之迅猛。
(5)在匯報的同時引導點撥學生總結作者為了說明20世紀的科學成就所采用的舉例子,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及運用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的生活這么幸福、快樂、充實、舒適,都是20世紀給我們帶來的,我們怎能不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歸根到底是什么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呢?
2、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暢想未來,激起愛科學之愿
1學生在全班交流關于21世紀的科學成就,感受是科學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2學生想像新的世紀是一個怎樣的世紀,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奇跡。
五總結全文
1說說學文后的收獲,做為小學生的我們面對新的世紀又該怎樣做呢?
2帶著對課文的體會,帶著豐富的情感,把整篇課文再讀一遍,再次感受一下呼風喚雨的20世紀。
3回家把課文讀給長輩們聽,請他們說說科技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再把他們說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實現愿望)
人類
↙↖
科技→發現和發明
21世紀是一個改天換地的世紀(再創奇跡)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16
教學目的: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呼風喚雨、出乎意料、改觀、程度、依賴、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聯系、哲學家、歸根到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3、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及相關詞語;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并能談自己的閱讀感受,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文章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
教學準備:
課件,收集有關現代科技的新成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發散思維
1.當你按動搖控器看電視的時候,學你打開冰箱取冷飲的時候,當你撥通電話和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是否感到科學技術的神奇威力。
2.你還知道哪些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方便?
3.引入課題;正如大家所找的這些資料所說明的,我們已經到了一個能運用高科技來呼風喚雨的世紀。現在我們就和路甬祥叔叔一起感受生活的精彩。簡單介紹路甬祥。
出示課題。
理解課題:
什么叫世紀?(一百年為一個世紀,2005年屬于2l世紀)
什么叫呼風喚雨?(原指神仙道土運用法力喚來風雨,這里是比喻人們能夠比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過渡:讓我們一起學習看看人們怎么利用科學來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自主學習、點撥指導
1.自讀課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卡片輪讀生字.
(1)糾正讀音 你用什么方法讀準“賴、耕、潛、舶、哲”。
強調讀音;后鼻韻——“程”“耕”“幻”“控”;翹舌音——“程”·哲”:第二聲“潛”.
(2)讀句子,把自己讀不好的句子讀出來給同學們聽聽,糾正字音和斷句等。(長句不好讀,外國人的名字不好讀、多音字易錯、翹舌音度不準……)
3.匯報預習:哪些字容易寫錯?“鞍”右邊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擻,還要注意“賴、耕、幻、核”的筆畫。
4.字詞意思質疑——通過預習,哪些詞語你不理解?
釋義:奇跡、出乎意料、依賴、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寄托、洞察,歸根到底,回顧,改善.
三、熟讀課文,質疑詞句
1.說說課文給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發展太迅猛,
生b:人類原先生活的環境太差,沒有電燈沒有電視……
生c:人類能登上月球、能潛入探海、能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的奧秘等是科學創造的奇跡。
2.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課文主要是圍繞那一段寫的?用“-------”劃出來。第一自然段這句話自成一段,簡要地點明了課文的中心。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出示: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學生齊讀語句,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句話質疑。
2.抽生讀第2自然段,找出關健詞,師板書: 人類靠現代科學技術呼風喚雨
a“一百年”和“上百萬年”的區別。
過渡:我們現代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到底是誰在呼風喚雨呢?
找出句子體會一下.
b理解“發明”和“發現”
發現: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沒有被人們知道。
發明:原本沒有這個東西,是人們創造出來的新東西。
用“發現,發明”說話練習。
c了解新成就,區別判斷發明和發現。出示課件
x射線、 空調、 維生素、彩色膠片、青毒素、圓珠筆、激光、
雜交水稻、移動電話
3.自讀第3段,回憶歷史,集體交流:說說20世紀前人們是怎么生活的?(理解“依賴自然”、“農耕社會”。)
a請同學們結合自己課外的了解說一說,你知道當時的社會還沒有什么?(出示句式:那時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如果讓你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社會里,你愿意嗎?
b“千里眼”“順風耳”原來指什么?師:過去用千里眼順風耳寄托愿望。
c猜一猜:古時侯的人們還會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想一想:當時這些愿望為什么不能實現?
過渡:在最近的一百年當中,他們的那么多幻想紛紛變成了現實。
d看課件展示(登上月球、潛入深!
理解“千里眼”“順風耳”、 “騰云駕霧”,現在指什么?
e拓展:古代還有哪些幻想已經變成現實了的?(土行僧……地鐵,一日千里……飛機,想入!瓭撍。。。。。。。)
f同學們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關資料,你知道20世紀的人們還擁有哪些科學成果?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
小結: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詩來形容——“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4.理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說明科學技術發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a讀句子,說一說愿意,在聯系課文的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現代科技發展之快、之多)
體會的讀一讀。
師:在這近百年中我們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新成就,怎能不說——
齊讀: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b用心想想:課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們介紹了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成就的?用這樣的方法寫有什么好處?(打比較)
5.默讀第4段,勾畫出現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生歸納、師板書:
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天體探索奧秘
電視電話因特網飛機火車遠洋船
a作者是用什么樣的表達方法來說明我們這個世紀是個呼風喚雨的世紀的?(舉例子)
b拓展:你還知道哪些現代科技新成就?(生活、醫療、軍事、航空、交通等方面)出示收集的相關現代科技新成就的圖片
過渡:人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們的生活怎樣呢?讀句子: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是連過去的王公貴族也不敢想的。科學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怎能不說——
齊讀: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6.齊讀第5段,師總結板書:
回顧歷程科學創造神話美化生活
展望未來科技創造奇跡改善生活
二、聯系實際,討論感受
設問: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產品?
2.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哪些舒適和方便?
3.人們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暢談收獲,總結提高
過渡:20世紀人們利用科學成就使我們實現了古代人那么多的幻想,使我們過上了幸福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現實,是幻想讓我們有了努力的目標,是努力讓我們過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時,你們也插上想像的翅膀,當一名小小設計師,描繪一下你明日美好的未來。(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畫圖表現)你現在就是小小設計師,描繪一下你心中明日的美好前景吧!
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同學們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使你們的未來生活更精彩,只要你們大膽的想像就一定發現和發明更多的新成就。就用奇思妙想中董浩叔叔一句話來結束吧。
齊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板書設計: (20世紀)呼風喚雨的世紀
人 類
↙ ↖
科 技 → 發現和發明
附相關材料:
【科學改變人類生活】
2000年,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一書,這本書由路甬祥主編,書中介紹了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以下是書中介紹的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一部分事例。
x射線:1901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被廣泛應用于醫療診斷和物質結構的研究。
空調:1902年由美國人開利設計成功并申請專利。
洗衣機:1906年,美國人費歇設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動洗衣機。
磁懸浮列車:1911年由俄國一位教授最早做出磁懸浮列車的模型。
霓虹:1912年由法國化學家克勞德發明。
維生素:1912年,英國化學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飼料喂養動物的過程中發現了維生素。
第一條汽車生產線:福特發明了用裝配線生產汽車的方法,并于1913年在他的t型汽車生產過程中使用。這種生產技術節省時間、降低成本。
彩色膠片: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內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張彩色膠片。
冰箱:1923年,瑞典兩個工程師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冰箱。
電視:1925年,蘇格蘭發明家貝爾德首次推出電視系統。
青霉素: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從霉菌的原液里發現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好的抗菌素。
石英鐘: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鐘問世。
拉鏈:1931年以后,拉鏈開始在世界范圍內被人們廣泛使用。
圓珠筆:由匈牙利人比羅兄弟1938年獨立設計發明。
激光:1958年,美國人肖洛和湯斯發現激光。
雜交水稻:1964年,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尋找到一棵自然株,從此,中國農業開始了第二次綠色革命。袁隆平被稱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因特網:1969年,美國五角大樓首創因特網。
移動電話:20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的步話機是移動電話的雛形。20世紀70年代,民用的對講式移動通信業務開始普及,F在,移動通信可以隨時隨地進行。
《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教學案 篇17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大學附屬小學 許相華】
〖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相信學生,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發揮主體作用的情境,使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
如,在《呼風喚雨的世紀》一課中,隨著課文的深入學習,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科技還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奇跡?以此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學生便由此展開想象,暢所欲言:可以用月球塵土做成香皂,供人們使用,因為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功能;可以制造能折疊的房子,如果居住地的環境被污染,可以搬到環境優美的地方;還可以研制出會飛的車,遇到交通堵塞,能飛起來……這些回答都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象出來的。我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肯定,并夸獎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這樣一來,他們就會繼續張開想象的翅膀,盡情馳騁,許多想法完全超出我們的想象。這堂課也上的非常生動、活潑。所以,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給他們展示的機會,提供展示的舞臺,只要你相信他們能行,他們就一定行!
【浙江省諸暨市街亭鎮小學 沈可文】
〖打開窗戶,走進生活·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在課堂上實施教學生活化·引導用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由于兒童生活的空間限制,生活經驗積累得比較少,一些教材在教學時需要與學生生活建立一種聯系,引發心靈的體驗和情感的共鳴。
《呼風喚雨的世紀》中講到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課后安排了一個選做題:“我要把這篇課文讀給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聽,請他們說說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我們覺得,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無論老年人、中年人還是年青人,對于這幾十年、十幾年乃至近幾年來科技發展給生活帶來的變化,都是有所感受的。讓孩子向成年人作些了解,聽聽他們舉出的前后對比的例子,對課文的理解就加深了。而且這個過程本身也是一次語言交際的實踐活動。
【湖北省當陽市穿心小學 李冬粵 朱傳莉】
〖淺談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啟迪深思,拓展創新思維〗
使用多媒體,進行閱讀教學,由于學習信息來源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可以促使不同領域的信息融合、互補和泛化。從而觸發創新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如教學《呼風喚雨的世紀》時,先運用多媒體,播放二十世紀人們在科技方面取得了的偉大成就,在對原文精讀細究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思考:你還知道哪些科技成果方面的例子?一下子便打開了學生的話閘子:空調、洗衣機、冰箱、微波爐、磁懸浮列車、因特網、移動電話、mp4……利用多媒體,的確能啟迪想象,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如火山噴撲而出,達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