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教案(精選15篇)
《長城》教案 篇1
2 長城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使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學習生字,新詞。
3.交換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了解各段主要內容,學習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讀課文
1.導入:
世界歷史七個偉大奇跡中,最著名的要數中國的長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國的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吸引著中外游客,長城到底是什么樣呢?讓我們通過學習《長城》這一課,具體了解一下。(板書:長城)
2.讀文,初步了解長城的樣子和作者站在長城上的聯想。
3.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
(1)嘉jiā 峪yù 屯tún 魄pò
檢查時注意讓學生說出字的讀音、部首,再查幾畫、字義和組詞,這個字哪處易寫錯。以上諸項可做為本年級學習各課之前的預習作業,借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說說以下各詞的意思:
崇山峻嶺 蜿蜒盤旋 氣魄 凝結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寫的是書中哪一幅圖的內容?作者的觀察點在哪里?長城的特點是什么?
圖1 遠看 氣勢雄偉
。ㄍ队皶系谝环鶊D 打出字幕:遠看)
2.看圖,圖中有哪些景物?書中是怎樣描寫的?
連綿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長城,遠遠望去,長城像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的一條長龍。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體數據的說明,使我們更能想象到長城之長,山嶺之險,我國古代建筑長城的氣勢如此磅礴!
出示板書:
。ù颂幗處熯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數據對比,我國土地廣袤,幅員遼闊,東西相距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從而體會長城之長。)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習第二段,對照第二幅圖讀文,圖中都有什么?給你的感覺是什么?作者是怎樣觀察的?
(出示圖像,由第一幅圖向近景推近,轉換為第二幅圖)
出示板書:
2.指名讀1、2自然段,體會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抓特點描述的特點。
四、作業
1.朗讀1、2自然段。
2.熟讀3、4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在觀察時展開聯想的。
2.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總結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的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憶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小組討論:說一說你體會到作者是怎樣觀察的,怎樣表達的。討論之后總結:
作者觀察方法:
由遠及近
由整體到部分
抓特點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長城上想到了什么?
長城→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
2.默讀第二自然段,為什么作者“會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關詞語劃出來。
3.這段第三句中的“凝結”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這磚石那么重、運輸的工具那么原始,環境那么險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發揮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里的“才”字既表達出建造長城的不容易,又飽含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ò鍟洪L、險、多、重、難、才、凝結)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討論: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的奇跡”?
長城之長,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沒有的,
長城修建時間之久,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沒有的,
長城的氣勢雄偉、高大堅固,令世人無不贊嘆,
長城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力量,
長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飛行員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為數不多的建筑物,
長城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四、齊讀三、四自然段,指導背誦。
五、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教案示例二
長城
教學目標:
1.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及觀察中展開聯想。
2.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及觀察中展開聯想。
2.學習本課生字詞。
教學步驟:
。ㄒ唬┬抡n導入
長城是偉大祖國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它和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建筑。因此,長城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你們當中都有誰去過長城?能給大家談談感受嗎?其他同學想不想飽覽一下長城的壯麗風光,欣賞一下長城的建筑藝術呢?
。ǘ┯^察課文插圖,初步感知課文
1.觀察圖畫
。1)讓學生上臺,從中國地圖上找到長城東起山海關和西止嘉峪關的確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寫出長城跨越了哪幾個省份。
(2)書上的兩幅畫觀察點各在什么地方?各畫了哪些景物?
明確:第一幅是遠看;第二幅是近看。
(3)第一幅圖上看到的長城是什么景象?
明確:讓學生發揮想象,形象地敘說長城的樣子。如像一條彩帶,在群山飄舞;像灰色長龍,飛舞在崇山峻嶺之間等。
。4)第二幅圖上可以看到長城的什么?
明確:結合圖畫理解垛子、?望口、射口、城臺
。5)兩幅圖上長城的景象為什么不同?
明確:一是遠看的景象;二是近看的景象,角度不同,景象就不同。
2.欣賞錄音
要求:學生邊聽邊看課文邊思考所描寫的內容。
3.練習朗讀。
分節練讀,思考:
(1)第一節,遠看長城是什么樣子?從文中找出來。結合課文插圖加深印象,并體會這一比喻句的好處(突出其“長”)
。2)第二節,長城的近景又怎樣?圍墻這樣建造有什么作用?
。ㄒ髮W生說出垛口、?望口、射口、城臺的作用。并知道這段城墻在八達嶺上,已成為游覽景區。)
。3)第三節,作者站在長城上聯想到了什么?
明確:修筑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勞和智慧。
(4)最后一節寫什么?
明確:長城在世界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
4.視頻欣賞
。úシ砰L城風光片,讓學生再次思考圖文描寫的內容和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ㄈ┱n堂練習
1.指讀生字,重點指導“蜿蜒”的寫法
2.結合課文理解詞語
崇山峻嶺:崇,高。峻,陡。山高而陡。形容長城所處的地理位置險要。
蜿蜒盤旋:蜿蜒,像蛇爬行的樣子。盤旋,回繞曲折。長而曲折地延伸。形容遠望長城的樣子。
氣魄:魄,精神。氣魄,精神,氣勢。課文指長城表現出來的雄偉、壯觀的氣勢。
奇跡: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熟讀課文。
4.在田字格內正確書寫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
指讀課文。
。ǘ﹫D文對照,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精讀課文,深思問題
(1)結合課文內容,對照圖畫,說一說城墻頂上、城墻外沿、垛子、?望口、射口、方形城臺的位置、構造及作用。
。2)作者為什么會“很自然地聯想到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明確: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聯想是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觀察長城之后自然產生的。體會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辛和不易,以及付出的代價和非凡的創造。
為什么說:“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明確:結合插圖,抓住文中重點詞語體會:我國勞動人民憑著勤勞的雙手、無窮的智慧、想方設法戰勝困難,修筑起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4)指導感情朗讀第三段,想象當時修筑長城的勞動場面。
。5)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明確:①這樣的城墻舉世無雙;②這樣雄偉的工程世界少有;③這樣艱巨的任務靠人力完成,歷史罕見;④創造這樣的奇跡,勞動人民表現出來的智慧,絕無僅有。
。6)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為長城這一世界歷史奇跡感到激動、自豪,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表達了贊揚和敬佩之情。
2.討論構思,品味妙法。
回顧課文,討論作者怎樣構思,為什么能在這不足四百字的課文里,把一個聞名世界的古代宏偉工程生動、具體地描繪出來呢?
。ㄗ寣W生學習作者觀察有順序、記敘有條理、聯想豐富、巧用比喻等寫作特色。)
3.講述故事,訓練語言
要求學生把收集到的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說,講給大家聽。
。ㄈ┯懈星榈乩首x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ㄋ模┭由焱卣
1.讀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
。1)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明確:作者由“站”“踏”“扶”,很自然地過渡到“想”,說明作者的聯想是在觀察到長城的雄偉堅固之后產生的,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是作者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觀察長城之后自然產生的。
(2)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明確:“多少”一詞說明修筑萬里長城,勞動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是無法估計的;“前不見頭、后不見尾”更直觀地讓人們感受到萬里長城的工程之浩大;“才”字,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這句話飽含著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2.當一次小導游,向別人介紹萬里長城。介紹時,要突出長城是“氣魄雄偉的工程”,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ㄎ澹┎贾米鳂I
課后思考練習
。┌鍟O計
教案點評:
繼上一篇課文后,這又是一篇看圖學文,該教學設計在課前導入的時候,就重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讓同學們認識到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就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通過讓學生反復觀察插圖,圖文結合,理解作者站在長城上的那一段聯想所表達的感情。
探究活動
布置學生查閱有關長城的資料及傳說故事,召開“我愛長城”專題演講會或故事會。
1.介紹長城建筑的各個朝代。
2.說說長城都經過了哪些省市。
3.講講“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4.講講“八達嶺長城”。
5.介紹“山海關”、“嘉峪關”。
6.講講關于長城探險的故事。
《長城》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本課生字,生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
2.智能目標:
、僦笇W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谧x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3.情感目標:通過讀文討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人,觀察插圖,了解圖意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板書課題)
2.觀察長城彩圖,了解圖意,學會觀察方法(幻燈片打出與課本一樣的兩幅彩圖).
(1)師:這兩幅圖都有長城,我們應該先觀察哪一幅 為什么
(2)看遠景圖時應重點觀察什么 (抓住觀察重點:長城)你覺得長城看上去有何特點 (長,大,彎)再看近景圖:你能看出長城有何特點 (高大,堅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說說剛才兩幅彩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第一幅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與第二自然段.)
2.生討論:課文三,四自然段為何沒有圖片與之對應 (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
后兩節分別寫了什么 (作者的聯想和長城的地位.)
3.試給課文四個自然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
三,圖文對照,讀懂課文
1.第三次看遠景圖.
(1)遠看長城是什么樣子 (像一條長龍)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么特點 (長,大,彎)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個比喻把靜態的長城寫活了)
(2)列出數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 (表達更準確,讓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圖.
(1)此景是作者在何處(觀察點)看到的
(2)作者分別介紹了構成城墻的哪些部分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根據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像.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臺,垛口,嘹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披文入情,學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墻綿延起伏,摸著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么
(討論后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智慧體現在哪里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4.齊讀第三自然段.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四,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1.第四次看兩幅彩圖,結合下列提示語復述長城遠景,近景.
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城磚垛口嘹望口射口城臺
2.老師總結談話.
五,延伸性作業
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 是苦難 是安寧 是驕傲 是屈辱 還是其他什么呢 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搜集資料,以《長城為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為題寫一篇辯論稿,準備參加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辯論會.
簡評
教學目標體現了認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統一,挖掘了《長城》課文的科學和人文內涵.教學過程的五個環節嚴謹細密,條貫統序,易于操作,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理念.特別是圖文對照,相得益彰,落實了由遠到近,由面到點的觀察能力訓練,對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是個典型的示范.
《長城》教案 篇3
17、長城(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初步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學重難點: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初步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發興趣
1、師: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欣賞這一組圖片。多媒體出示長城的圖片。
2、學生欣賞圖片,師導入新課:這就是聞名中外的長城,象征著中華民族的長城,華夏兒女為之驕傲的長城。從秦代到明代,從明代到現在,千百年的歲月過去了,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但長城依舊巍然屹立在中國的領土上。
今天我們從圖片中領略了它的風采,請你們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一個句子來說說你眼中的長城。
3、學生說感受。(美、長、壯觀、雄偉、氣勢磅礴等)
師過渡:長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吸引著中外游客。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走近——(長城),了解——(長城)。
4、板書課題。
師:作者眼中的長城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82頁。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這就是批注。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指名分段讀課文(4個人),正音。
師:誰愿意站起來為大家朗讀這篇課文?
師:看來預習很成功,4個同學都讀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長城是怎樣的呢?課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話,找到了嗎?
3、指名學生交流。
師出示最后一段話: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師:這句話中有兩個新語(描紅:氣魄雄偉、奇跡),指名學生讀準確。
自由讀句子,你比較關注哪個詞語?
氣魄雄偉寫出了長城的特點,氣勢。工程,可見非常浩大,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世界,不僅僅是中國,可見長城威名遠播,世界聞名。奇跡同上。
師:讀懂一句話可以從關鍵詞語入手,這是我們讀書的一種方法。
過渡: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
三、細讀品味,積累語言。
1、請同學們再來讀課文,劃出相關的段落或句子。
師:誰先來與大家分享你的收獲?
2、交流。
。1)品“長”,感悟氣勢。
、僦该麑W生讀句子說感受,師出示句子: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師: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
◆長
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多長?
一萬三千多里,同學們,你知道多長嗎?二十年前,有一個年輕人曾徒步走完了這一萬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長吧,來讀出你們的驚嘆吧,就讀“長”的這句,指名讀,齊讀。
我們的操場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長城相當于繞操場跑上35000圈,長嗎?來再讀。真是名副其實的萬里長城。一起讀。
。ǔ鍪緢D片)一萬三千多里,長城從東頭的山海關,經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到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9個省市,基本上貫穿了全國。難怪作者會用這兩個詞語來形容它:前不見頭,后不見尾。(出示)齊讀詞語。再讀句子。
◆ 氣勢
請看,這是一張長城遠景圖。從遠處看長城,除了感覺長,還有什么特點?(彎彎曲曲、連綿起伏)
你們看,長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隨著山勢而變幻。遇到陡峭的山嶺,它就直沖云天,遇到低矮的峽谷,它就俯沖直下。它時而盤旋,時而筆挺,這樣的姿態作者用了一個什么詞?(描紅蜿蜒盤旋)非常正確,齊讀詞語,讀出它的意思。
像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多有氣勢啊!誰愿意來讀讀第一段?就讀出這種美,這種氣勢。齊讀。(不錯,美中有氣勢。)
、凇⒒貧w“奇跡”。
這樣美而又有氣勢的長城,讓我們情不自禁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齊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過渡:我們繼續交流,文中還有哪里可以說明長城是個奇跡?
(2)品結構,感受巧妙。
①指名讀句子說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寬)
師:是呀,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而且五六匹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堅固。
。R讀這部分)這一段,作者還向我們介紹了長城的構造。
看看作者分別向我們介紹了構成城墻的哪些部分?圈出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
、谡埻瑢W們細讀第二段,在83頁的上面的插圖中找一找,標一標。
、鄢鍪鹃L城近景圖。這是長城的近照,誰上來指著圖片向大家介紹長城的結構呢?(指名板演)評:真會讀書!你已經讀懂了長城的構造了。
、芟胂笠幌,在戰爭中,這樣的設計有什么作用呢?(城墻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臺可以讓士兵養足精神等)
這樣的設計讓你們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師:長城用它獨特而巧妙的設計,高大而堅固的身軀,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衛了祖國的領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像這樣的設計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當你知道這些的時候,你想說點什么?
、莼貧w“奇跡”。
讓我們在此由衷地贊嘆——齊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四、總結升華
1、(出示圖片)長城不僅震撼著我們,也震撼著全世界。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
出示: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ㄒ陨星翱偫砝e)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同學們,面對這巍然屹立的萬里長城,此時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萬語。就讓這千言萬語匯成一兩句話寫下來。
2、出示句式,學生配樂寫話。
長城, 。
3、開火車交流,匯成一首詩。
4、有一個小詩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寫下了一首奇麗的小詩,出示:長城啊,長城!
你像一條巨龍,盤旋在崇山峻嶺,
你如一座堡壘,為中原大地遮風。
你似一座豐碑,見證炎黃子孫的智慧。
長城啊,長城!
我為你歌唱!
我為你自豪!
我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跡之一”驕傲!
學生齊讀詩歌。
五、理清寫作順序。
1、遠看長城,像一條巨龍蜿蜒盤旋。我們不禁贊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近看長城,高大堅固,構思巧妙。我們由衷地贊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目的一樣,效果一樣,但作者的觀察點卻發生了變化,你發現了嗎?
。ò鍟哼h——近)這就是作者的寫作順序。他從不同角度讓我們游覽了——長城,見識了——長城,贊嘆了——長城,下節課作者還會從另一個角度帶領我們去理解——長城。
板書設計:
17 長城→奇跡 遠
↓
近
《長城》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觀察順序和寫作思路。{難點}
教具準備: 鵬博士軟件、中國地圖。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默讀本組“導讀”,了解本組內容,明確訓練要求。
二、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長城嗎?長城給你的印想怎樣?[請同學們自由發言]
2、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學了這篇課文從內心深處來體會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板書課題]
三、檢查預習:
1、仔細看圖,說說你從兩幅圖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攝點分別在哪里?
2、找出兩幅圖對應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別寫的是什么?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
四、圖文對照學習課文[出示鵬博士軟件的圖片]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一段,畫出描寫長城的句子,說說用什么方法寫的?
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結合圖,體會遠看長城的樣子。
教師小結:描寫長城的樣子使用比喻、數字說明、太空拍攝的照片來描述的。
2、默讀課文第二段,說說長城的近景及長城的建造特點。[板書:略]
思考:從哪里看出長城高大堅固、結構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2]城墻頂上:很寬,可以五六匹馬并行
[3]城臺:每個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傳遞信息
3指名讀課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長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從哪里看出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辛呢?
4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五、朗讀全文,學生質疑問難
課后小記:
板書設計:
遠景:像一條長龍
城墻------很寬
近景:高大堅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臺-------互相呼應
長城聯想:凝結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歷史地位:偉大奇跡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長城的結構特點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長城的?
3、學習了課文,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鞏固練習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萬里長城像( ),在崇山峻嶺之間( ),她高大( ),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 )。長城是由( )建造的,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 )和( )。
2、給生字注音組詞
3、抄寫課后生詞
4、比較句子,把想到的說給同學們聽。
[1]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萬里長城。
[2]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5、背誦課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
教學反思:
新課標提出要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努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1、復習引入的方式有所改變。以往開課后教師直接采用提問式分別復習上節課學習的生字、詞語和理清文章脈絡。而今我采用學生齊讀課文,整體回顧,再自由匯報的方式,既檢驗了上一節課所學所悟,又發揮了學生主動復習的情趣,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現機會,更有利于新課教學的開展。
2、教學思路遵循人的思維習慣,從整體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后再回到整體感悟的高度,使知識形成體系,情感產生共鳴,思想得到升華。
3、依據教材為例,合理安排學習方式。如本文的四段內容各具特點,學習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寫長城遠景,文字簡短、凝煉,適宜背誦。第二段描寫長城近景,介紹詳盡,方位明確,最能突出長城設計和建造的精良,適宜研讀、繪圖。第三段抒發了作者登長城的感慨,適于讀中體會。第四段內容是對長城存在的意義進行高度概括和贊嘆,最適于發揮學生的拓展思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因此,采用了討論學習的方式。
《長城》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新字和生詞,理解重點詞句。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事物中展開聯想。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1、學習作者由遠到近,由整體到部分的學習方法。
2、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1、學習課文新字生詞。
2、圖文結合,大體了解長城的特點。
3、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了解長城。
1、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月球上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的地球的建筑是什么嗎?(長城)世界上的建筑這么多,為什么卻只能看得見長城呢?我們所熟悉的長城到底有什么獨一無二的地方?相信學完這一課大家都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
2、在《長城謠》歌聲中簡介長城的歷史
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為防御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并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后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說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兵器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軍事建筑。
二、觀察圖片,感受長城的特點。
1、出示圖片,看看兩幅圖的觀察角度有什么不同?
2、討論作者這樣描寫的意圖。
三、初讀課文,了解文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不懂的生字詞。
2、教師講解“嘉峪關”,“山海關”,“八達嶺”幾個專有名詞。
3、引導學生看圖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垛子口”“相互呼應”等詞語的意思。
4、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并找出每一節所表達的意思。
5、讓學生動手找找看長城經過了我省哪些城市。
鞏固作業:1、復習生字詞。
2、正確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1.通過觀察和進一步學習課文,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
2.學習在觀察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一下長城,現在請同學們用來描述一下你們眼中的長城是怎樣的。
二、 圖文對照,逐段學習課文。
1、 觀察遠景圖
課文中是怎樣描寫遠景的長城的(像一條龍)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比喻,使長城更加形象具體)
課文用了“一萬三千多里”為什么要用這么準確的數字?(表達更準確,更使人信服)
2、 觀察近景圖
。1)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這是近景描寫?(來到長城腳下)
(2) 作者寫到了長城的哪些部分?都是怎樣描寫的?(長城腳下,城墻頂上及墻外沿的垛子,城墻頂上的城臺)
3、默讀第三、第四節,回答問題。
。1)第三第四節是近景描寫還是遠景描寫?為什么?(都不是,是作者的想象描寫,使整篇課文更加有活力和感染力)引導學生展開適當的想象,并學會運用到寫作中。
。2)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修筑長城用的條石很重,但是工具卻極其簡單)
(3)文中提到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智慧”一詞怎樣體現出來?(長城的設計易首難攻,開鑿搬運巨大的條石)
4、齊讀第四節并回答問題。
。1)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各抒己見,圍繞長城的氣魄雄偉跟當時落后的建筑工具進行討論)
。2)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對長城的喜愛,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美和同情之情)
(3)拓展學生的視野,介紹現存的中國世界遺產。
三、總結全文
長城是偉大的,我們為之感到自豪;我們的人民也是偉大,正因為有她們的努力才有了我們今天的長城,一次又一次為中華民族抵抗外敵的長城。古代的人民尚能如此,我們和平年代的同學們是不是更應該努力一點,為我們親愛的祖國也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鞏固作業:
1、 搜集與長城有關的資料及圖片。
2、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遠景:一條長龍 蜿蜒盤旋
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近景:
頂上像很寬的馬路
了望口
長城 高大堅固 外側:垛口 血汗 智慧
射口
方形城臺
聯想:站在•••扶著•••想起•••
拓展資料:
故宮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歷時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甘肅敦煌莫高窟
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長長的棧道將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連,洞窟的四壁盡是與佛教有關的壁畫和彩塑,肅穆端莊的佛影,飄舞靈動的飛天……莊嚴神秘,令人屏聲斂息。
這里,便是世界
公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開了通向中亞、西亞的陸上交通“絲綢之路”。千百年來,碧天黃沙的絲路貫通著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而敦煌,地處絲路南北三路的分合點,當年曾是一座繁華的都會,貿易興盛,寺院遍布。以藝術形象宣傳思想的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后,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遺產,其中以莫高窟為主體的敦煌石窟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
1987年12月,甘肅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
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境內,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營建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據史載,秦始皇為造此陵征集了70萬個工匠,建造時間長達38年。
西藏拉薩布達拉宮
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薩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布達拉宮在西藏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藝術的精華。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宮宇--布達拉宮。宮堡依山而建,現占地4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是藏族古建筑藝術的精華。被譽為高原圣殿。
《長城》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想象。
3、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在聯想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媒體:長城范讀錄象,長城近景錄象,長城謠樂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003年,我國航空飛天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跡,中國首次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從而我們認識了一位英雄,他是誰?你們知道么?那你們知道楊利偉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對,是長城!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長城,去領略長城的風采!
二:整體感知,心生贊嘆
請同學們看錄象(播放長城配樂范讀的錄象),誰來說說長城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ㄒ唬 學習第一自然段:
1、你從哪里體會到了長城的長?(學生抓住長龍,一萬三千多里等詞語體會)
2、什么是蜿蜒盤旋?請同學們感情朗讀第一句,看看你還能體會出什么?(長城的雄偉氣勢)
3、指導朗讀
4、滲透寫作方法:作者在這段描寫中,分別運用了打比方和例數字的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長城長而壯觀的氣勢,這也是我們今后在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5、明確觀察點:這是在哪里看長城?
6、指名讀背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長城還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堅固)
2、長城的高大堅固體現在哪兒?(建筑材料、垛子、方磚)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朗讀。
3、長城為什么要修筑得這樣高大堅固呢?(意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了解長城是古時候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城墻)
4、既然是作為防御的城墻, 長城除了建的高大堅固,還有什么特點么?(設計有方,設施齊全,在長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城臺,城墻還很寬,便于奔跑)
5、在這段描寫中,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6、明確觀察點:這是在哪里看長城?
教師小結:作者按照由遠及近,從整體到部分的方法向我們介紹了長城,層次清晰,使長城的遠景近貌一一展現在我們眼前。
7、播放長城近景錄象,指名當導游介紹長城。為背誦第二自然段做準備。
8、聽了他的講述,我們對長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你們能背下來么?指名背誦第2自然段
。ㄈ⿲W習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翩,誰來讀第三自然段?(指名讀)
2、作者想到了什么?
3、你從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并且知道朗讀)
。ㄋ模⿲W習第4自然段
1、此時此刻,作者不由得發出這樣的贊嘆,齊讀最后一段。
2、為什么說長城是個偉大的奇跡,你理解了么?(學生發表見解)
四、自由談話,感情升華
長城,我們的驕傲!驕傲的不僅是你的氣魄雄偉,更是你所體現的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此時此刻,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要說。(學生自由談話)
五、板書設計:
遠:長龍 雄偉壯觀
長城 近: 高大堅固 奇跡
設計合理
勞動人民 智慧力量
《長城》教案 篇7
1、正確認識、讀寫本課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4、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祖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紹景點的方法,學會在寫作中運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說起長城,大家并不陌生,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長城被寫起國歌之中。
我知道長城是我國文化遺產之一。你是怎么知道的?資料袋都為我們介紹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提出問題。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請同學談讀后的感受。讀完了課文,你此時的心情如何?(驕傲、自豪)
2、順勢提問:課文中哪些句子讓你覺得自豪?請你帶著這種驕傲和自豪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注意把這種自豪感表現在臉上。
3、質疑:為什么課文最后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我們將帶著這個問題,來深入學習本課。
三、再讀課文,學習具體內容。
1、圖文結合,學習第1自然段。
請同學們找出課本中的長城遠景圖,誰能說說你看到長城像什么?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長城比作長龍,寫出了長城長的特點。蜿蜒盤旋的意思是彎彎曲曲地延伸,這個詞語寫出了長城彎的特點。)
到底長城有多長呢?(一萬三千多里)
文中還有一個詞語形容了長城之長,看誰能最快地把它找出來。
(前不見頭、后不見尾)
2、學習第2自然段。
導入語:我們再來看長城城墻的近景圖。結合第二自然段,想想長城的構造。從圖中找出具體的位置,想想它所起的作用。我將請同學為大家介紹。
長城的獨特構造,突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高大堅固)
小結:學習了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觀察長城的嗎?(從遠到近的順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讓讀者更能感受長城的雄偉壯觀)
3、學習第3自然段。
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你剛才是怎么朗讀這一自然段的?
、僬驹陂L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重讀“站”、“踏”、“扶”這三個動詞。
這三個動詞有什么好處?(說明作者已經身臨其境來到長城了。)
“很自然地”這一詞說明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勢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重讀“多少……才……”表示長城的修筑是多少不容易。
男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師: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條件下,就肩膀和手把數不清的巨大的條石抬上了山嶺,從而修筑起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說?
生:我很佩服古代勞動人民!
生:古代勞動人民太有智慧了!
生:我為萬里長城感到驕傲和自豪!
生:怪不得課文結尾說:這樣一個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
齊讀第三自然段。
小結: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呢“你心中的疑問解開了嗎?
讓我們用自豪的心情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4、國際友人對長城的贊譽之詞。
師:外國友人對我國的長城有極高的評價,你們想不想聽聽。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ㄒ陨星翱偫砝e)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確實令人鼓舞。人們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當年建造長城時需要什么樣的智慧和力量。(美國前總統里根)
四、情感升華,演唱歌曲《長城長》。
五、板書設計。
17、長 城
長
偉大的奇跡 高大堅固
血汗和智慧
《長城》教案 篇8
一、課程標準:
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講述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和百團大戰等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二、學習目標和要求
1、知識與技能:南京大屠殺、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來源:第一范文網]
2、過程與方法:收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資料,編輯成手抄報。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反對侵略戰爭、熱愛和平。
三、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南京大屠殺;臺兒莊大捷和百團大戰。
2、難點: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 及當今日本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
四、學法指導
一、南京大屠殺
1937年11月 淪陷后,日軍水陸并進,向中國的首都 進攻。國民政府遷都 。12月13日,日軍攻入南京。之后在短短的一個 多月的時間里,日軍對南京的 和 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共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民眾達 人以上。這就是震驚中外的 。
啟示:
二 、血戰臺兒莊
年春,日軍大舉進攻華東戰略要地 。國民政府軍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的指揮下,組織 。3月下旬,雙方在臺兒莊地 區展開激戰。中國軍隊殲敵 多人,意義:
三、百團大戰
抗戰開始后,中共領導的 和 ,深入 ,
廣泛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 ,先后建立起了 敵后抗日根據地。
。1)目的:
。2)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將進攻的主要目標放在 。在華北,日軍實行“ ”,并對根據地 不斷進行瘋狂的“ ”。
。3)為了打破敵人的“ ”, 年8月開始,八路軍在
等指揮下,對日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作戰,破襲敵人的 ,摧毀日偽軍的據點,沉重打擊了 日本侵略軍。因參戰的八路軍有一百多個團,因此又稱“
”。
。4)作戰目標:
。4)規模:
。5)意義:
五、課堂訓練
(一)達標反饋
1、19 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據統計,日軍在占領南京的6周內屠殺的中國民眾達( )
a、40萬 b、20萬 c、30萬 d、30萬以上
2、指揮臺兒莊戰役的將領是( )
a、佟麟閣 b、李宗仁 c、趙登禹 d、彭德懷
3、百團大戰的主要目標是( )
a、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 偽軍的據點 b、奪取大中城市
c、吸引日軍注意力,減輕其他戰場壓力 d、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4 、1937年11月,日軍水陸并進,直撲南京,國民政府倉促遷往( )
a、重慶 b、西安 c、成都 d、桂林
5、在侵華戰爭中,日本帝國主義屠殺中國軍民的手段有( )
、偌w槍殺 ②坎頭 ③活埋 ④焚燒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6、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重大勝利是( )
a、臺兒莊戰役 b、平型關大捷 c、百團大戰 d、凇滬會戰
。ǘ┭由焱卣
1、臺兒莊大戰的主力軍隊是( )
a、國民黨軍隊 b、新四軍 c、八路軍 d、東北軍
2、抗日戰爭中,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是( )
a、瑞金 b、南京 c、延安 d、重慶
3、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①八一三事變 ②平型關大捷 ③七七事變 ④臺兒莊戰役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來源:學_科_網z_x_x_k]
4、以下哪些屬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斗爭( )
、兕I導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開展游擊戰 ②在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
③組織百團大戰 ④取得抗戰以來第一個大勝仗,即平型關大捷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ㄈ╈柟叹毩
1、試從目標、規模和戰績三個方面來評價百團大戰。
《長城》教案 篇9
第14課 鋼鐵長城教案
知識與能力:了解人民海軍、空軍、戰略導彈部隊的建立與發展
過程與方法:通過視頻、圖片、短劇建立學生對國防事業發展的感性認識。
通過講解、練習令學生初步建立邏輯關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走自主研發道路、發展高尖端科技是軍隊發展的必由之路。
理解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導入:人民解放軍稱謂變化、宗旨不變——為人民服務,是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
一、人民海軍:
1、華東軍區海軍——背景:中國共產黨曾遭遇因沒有海軍而前途堪憂的時刻
時間:1949年4月23日
地點:造船廠分布較多的華東地區
2、近海防御系統的建立——北海、東海、南海艦隊各自守區與承擔的責任
3、裝備新型戰艦、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導彈驅逐艦:鞍山號
深圳號
核潛艇:潛伏流動的水下導彈基地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
刷新美國多項記錄
4、海軍多個兵種: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
二、人民空軍的建立與發展:
1)50年代——在朝鮮戰場取得輝煌戰績
逐漸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
2)改革開放以來——裝備新型戰機:國產
引進
三、導彈部隊——導彈分類
中國自主研發導彈核武器的歷程
導彈部隊任務:實施核反擊
戰略導彈部隊的建立
思考題:人民軍隊不斷發展的原因:
根本原因:為人民服務,道義正確
a 堅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
b 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結果
c 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關懷
d 自力更生、敢打敢拼的優良傳統
《長城》教案 篇10
課程標準:
1、知道“兩彈一星”的成功研制等標志性成果。
2、了解人民海軍和人民空軍建立的史實。
3、以人民解放軍導彈部隊的建功立業立和發展為例,說明科技強軍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能說出“兩彈一星”研制成功的時間和意義。
2、了解人民海軍和人民空軍建立的基本史實。
3、知道我國“三位一體”的核戰略力量的組成部分。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課程資源,參觀當地的國防教育基地,寫觀后感,拓展自已的知識,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2、編制“兩彈一星”的成功研制表格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人民解放軍導彈部隊的建立和發展的歷史,認識科技強軍的重要性。
2、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兩彈一星”的偉業,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征,也是人類文明史上一個勇攀高峰的空前壯舉,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為此做出卓越貢獻的老一代科學家留下了無盡的精神財富,“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科學精神的集中體現,它在我國的科學史上譜寫了一曲民族正氣歌。
教學方法:提問法、討論法、講述法、歸納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一位學生談談你對原子彈、導彈、氫彈等的初步認識,從而進入本課:
第8課 鑄起共和國鋼鐵長城
先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導言。
二、新課:
。ㄒ唬、戈壁升起磨菇云
由學生自學本節,談談原子彈、導彈、氫彈第一次爆炸的時間。
后由教師簡單講述本節,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研制這些的重要性及用途。
并讓學生學習《伴你讀歷史》中的一則材料:霹靂驚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ǘ、“東方紅”衛星遨游太空
引導學生看完本節。認識一下“東方紅”一號衛星升空的一些情節,及衛星對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性。
由教師講述本節主要內容,然后引導學生學習《伴你讀歷史》的一則材料:
“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誕生
。ㄈ、倚天神劍顯國威
1、新中國的海軍:1949、4
2、新中國的空軍:1949、11
3、地地戰略導彈部隊:1966、7、1
4、“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
a、地地戰略導彈部隊
b、海軍潛地戰略導彈部隊
c、空軍戰略轟炸機部隊
5、導彈部隊建立的歷史意義。
作業:
課后材料閱讀,自我測評。
《長城》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長城的氣勢和自豪感。
4、學會網絡查詢資料。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重點:
如何指導學生理解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
2、難點:
理解文中的名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同學們,到過長城嗎?想不想去看看?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先去領略一下長城的風光。(大屏幕展示八達嶺長城風光圖)看了以后,你們有什么感受?
是。¢L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建筑。因此,長城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許多中外游客游覽了長城后,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感嘆,讓我們一起來誦讀一下:
媒體顯示:
1、“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這樣一座長城!”
2、“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
3、“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同學們,這是三位游客到了長城之后的感慨,你們萬萬想不到,這些發自肺腑的贊譽之詞,分別是出自美國前總統尼克松、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以色列前總理拉賓之口。聽了這些了不起的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贊美,老師心中不由得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的偉大奇跡呢?讓我們打開課文,細細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去找到答案,好嗎?
二、圖文對照,初讀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要求:
、拧∽x準字音,讀通課文。
⑵ 想一想:
每段分別長城的哪個方面?
2、仔細看圖,說說你從兩幅圖上各看到了什么?
、拧∵@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不同?
(上面一幅是遠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長城修筑在什麼地方?
。ǔ缟骄䦷X之間)
⑶ 從畫面上可以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
(長和高大)
、取g覽課文:
找出兩幅圖對應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別寫的是什么?
三、圖文對照,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一段:
從哪里可以看出長城的長?
2、媒體顯示第一句理解:
崇山峻嶺、蜿蜒盤旋。
3、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這個句子把長城比做什么?這樣比喻有什么好處?
。ㄟ@個生動的比喻形象地介紹了長城的總貌!俺缟骄䦷X”說明了長城修筑的地理環境,“蜿蜒盤旋”寫出了長城隨山勢而走向的雄偉氣勢。因為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這樣比喻更顯示了長城的氣魄雄偉。)
4、你還可以把長城比做什么?
練習:
遠看長城,像( )
(讓學生發揮想象,形象地敘述長城的樣子,如:像一條彩帶,在群山中飄舞;像灰色長龍,飛舞在崇山峻嶺之間;像條玉練,鑲嵌在碧綠的地毯上等等。)
5、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朗讀句子,顯示長城經過的示意圖。
隨機介紹: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嘉峪關: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嘉峪山東南邊腳下,是長城的終點。
八達嶺:軍都山的一個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全國中點文物保護單位。
6、看著地圖,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
是啊,長城綿延萬里,途徑了我國的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十多個省市,據說宇航員在太空中拍攝到的照片中,其他建筑物都是模糊不清的,只有中國的萬里長城清晰,可見長城的氣勢磅礴。
7、長城這樣的氣魄雄偉,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種氣勢表達出來嗎?
齊讀第一段。
四、對照圖片,學習課文第二段
1、從遠處欣賞完了長城,現在讓我們走到八達嶺腳下,從近處去感受一下長城的高大堅固。
先讀讀這些詞語,媒體顯示:
垛口、了望口、射口、城臺、堡壘 屯兵
2、默讀課文:
邊讀邊找一找,說一說垛口、了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哪里?分別有什么作用?
3、學生上臺指點解釋這些詞語意思,并說說作用適當點撥。
。ɑハ嗪魬貉a充作用)
4、思考:
你從哪里看出長城高大堅固、結構合理的?
、拧〗ㄖ牧希
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⑵ 城墻頂上:
很寬,可以五六匹馬并行。
⑶ 城臺:
每個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傳遞信息。
5、假如你就是一個小導游,帶著一群游客來到了八達嶺上,你將怎么樣給大家做介紹呢?請再仔細讀課文,準備解說詞。
6、學生上臺介紹,并媒體顯示。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聽著小導游的解說,我們也似乎親身來到了長城。作者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 作者想到了什么呢?媒體顯示這句話。說說這些帶點的詞語有什么好處?
2、媒體顯示: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朗讀這句話。
多少:表示無數。包含作者無限感慨;“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與開頭”一萬三千多里“相呼應。
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
整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
3、你從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l石、舉例感覺二三千斤重、建筑的地方、讓學生充分感受修筑長城的不容易。)
4、是啊,萬里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讓我們帶著無限崇敬和贊美之情再讀這句話。
男女分角色朗讀這兩句話。
六、總結全文,發表感想
同學們,這樣氣魄雄偉、高大堅固的萬里長城就是勞動人民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這樣簡陋的條件下,用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的,怪不得連世界偉人都贊嘆她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假如,你也親身來到了八達嶺腳下,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你會怎么贊嘆呢?屏幕顯示長城背景 出現句子:我站在長城上,踏著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此時此刻,我不禁想大聲贊嘆:……
七、作業
自主搜集有關的長城歷史、傳說、故事、圖片資料等,在第二課時做交流。
《長城》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一、導入新課: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登——(生齊讀:長城),一起去看——(生齊:長城);一起去游——(生齊:長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贊美——(生齊:長城)
二、新授
。ㄒ唬┏踝x課文
1、自由讀,標自然段、解決字音、長句子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字音
3、指名讀,說段意(板書)概括主要內容。
。ǘ┚x課文
1、快速瀏覽課文,用書中的一句話概括你眼中的長城。
2、指名讀第一段,你體會到了什么?
長:13000多里(舉例一個人步行508天、在地圖上看)讀體會長
彎:看圖體會“蜿蜒盤旋” 順著山勢長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峽谷他就俯沖直下。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多美呀,多有氣勢啊,這是一種什么美(壯美)誰愿意來讀讀第一段,就讀出這種壯美。
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多么壯美呀!我們不禁感嘆——
3、默讀第二段,從哪能體會到長城是偉大的奇跡?
高大堅固
結構巧妙(畫長城結構的專有名詞,各有什么作用)
這樣壯美、高大堅固、設計巧妙的長城,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由衷的贊嘆——
4、千百年的歲月過去了,歷史的銷煙已經散盡,但青山依舊在,長城依舊在,為了一睹長城的雄姿,成千上萬的人,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城墻上的條石,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他們想到了什么?我們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自己讀,讀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出來,再反復讀一讀,可以放聲地讀。
數不清說明——條石多
兩三千斤說明——條石重(有多重,舉例學生體重)
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鮮血,甚至多少生命?
夏天烈日炎炎,一群衣衫襤褸的勞動人民,扛著巨大的條石,在皮鞭狠毒的抽打下,一步一步艱難地往上爬。汗水浸透了他們的衣衫。冬天寒風凜冽,這些衣衫單薄的勞動人民,頂著刺骨的寒風,冒著漫天的大雪,扛著巨大的條石,一步一步艱難地往上爬。一些年老體衰的人實在支撐不住,就倒下了,永遠的閉上了眼睛,而一些步履蹣跚的人則因為速度慢而遭到更惡毒的鞭打。許多勞動人民因為苦役而慘死在長城腳下。這種勞動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長年累月,這樣的工程也不是一段兩段,而是綿延萬里,一起再讀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崇敬之情來。齊讀——
這就是我們的人民,這就是我們的長城,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民族。我們一起滿懷贊美、滿懷敬佩,深情地對古代勞動人民說-------
讓我們一起激動地、自豪的對全世界說:-------------
。ㄈ┩卣寡由
長城不僅震撼著我們,也震撼著全世界(出示課件)(外國友人對長城的贊嘆)
讓我們和作者、和世界偉人一起贊嘆:——
如今“不到長城非好漢”已經成了中外游人的一句豪言壯語。長城以其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于世。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萬里長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最后讓我們一起再來欣賞一些長城的圖片,再一次感受長城的雄偉壯觀。
《長城》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
2、技能目標:
。1)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2)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情感目標:通過讀文討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目標力求體現知識、技能、情感的多元統一,挖掘《長城》這一篇課文中的科學和人文內涵。)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觀察插圖,了解圖意。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據28年前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工程,一項是中國的長城,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長城。(板書課題)
。ㄟ\用名人名言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觀察彩圖,了解圖意。(用多媒體展示課本兩幅彩圖或直接用掛圖展示)
(1)介紹觀察點。運用教室的布置讓學生理解什么叫觀察點。
第一幅圖的觀察點在哪里呢?(在長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圖又是在哪里觀察的呢?(在長城上)
(2)看第一幅圖時應重點觀察什么?(抓住觀察重點:長城)你覺得長城看上去有什么特點?(長、大、彎)再看第二幅圖:你能看出長城有什么特點?(高大、堅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剛才兩幅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第一幅圖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圖與第二自然段相對應)
2、分組討論: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為什么沒有和它相對應的圖片?(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
。ǚe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三、四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作者的聯想和長城的地位。)
3、試給課文四個自然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
三、圖文對照,讀懂課文。
1、第三次看遠景圖。
。1)遠看長城是什么樣子?(像一條長龍)用什么方法來描寫長城?(比喻)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么特點?(長、大、彎)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個比喻把靜態的長城寫活了。)注:學生可能無法說出來,老師應當適當地引導。
。2)作者為什么列舉出"一萬三千里"這個數據?(表達更準確,讓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圖。
(1)此景是作者在什么地方(觀察點)看到的?(作者走在長城上)
。2)作者分別給我們介紹了構成城墻的哪些部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結合課文來說)你知道它們的作用嗎?(根據文意和學生搜集的資料異型想象,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臺、垛子、瞭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披情入文,學習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長城,面對這高大堅固的城墻綿延起伏,觸摸著巨大的條石,腳踩著平整的方磚,領略那巧妙的設計時,你會想起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后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為什么說"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結"(提示:"凝結"是句中的重點詞語。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的。是因為:①條石多,多到"數不清";②條石重,每塊"有兩三千斤重";③沒有先進的運輸工具,"就靠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④山勢"陡峭"。"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飽含著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3)再讀第三自然段,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齊讀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驕傲。
討論: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四、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1、第四次看兩幅插圖,結合下列詞語復述長城遠景、近景。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城磚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
2、老師總結談話。
五、拓展延伸、開拓思維。
同學們,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是世界偉大的古代建筑奇跡之一。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知識,搜集相關資料,以《中國人的驕傲--萬里長城》為題寫一篇文章,介紹我們的長城。準備參加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
。ā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本文通過"觀察彩圖,了解圖意"-"圖文對應"-"圖文對照"-"復述插圖",四次看圖相得益彰,讓學生受到了觀察能力的訓練,從中學會觀察的方法。通過"拓展延伸"初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長城》教案 篇14
【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教育,是充滿如詩樣的藝術,教育家皮亞杰認為能創造情境就是發明,發明存在于構建求知情境的過程中。本教學設計注意創設情境化的教學氛圍,圍繞“質疑、解難;討論、交流;讀書、感悟”開展教學;通過導入、圖片展示讓學生“樂中求知”;相機點撥、隨機評價、有感情誦讀,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究質疑,升華情感,引導學生“實話實說”,最終獲得知行教育的“潤物細無聲”。
【素質教育目標】
1、認知目標:
、拧≌J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啤∽x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恰D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技能目標:
、拧∨囵B學生默讀、感悟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⑵ 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選取不同觀察點進行觀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3、情感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教學目標力求體現知識、技能、情感的多元統一,挖掘《長城》這一篇課文中的科學和人文內涵。)
【教法與學法指導】
1、教師教法:
采用“情景教學法”,三次運用投影和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
第一次,課始,定格投影,靜態展現長城的遠景,整體感知長城全貌。
第二次,學習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長城近景的各個部位,學生圖文對照,說各部位的位置、樣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達方法。
第三次,慢速移動式投影,有重點地依次出現長城的遠景和近景,并配上相關的解說詞和樂曲,深入體會作者的聯想和發自肺腑的心聲。多媒體創設的動、靜態情景,既可以從宏觀上展示長城的雄偉、壯觀,又可以從微觀上真切地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從而縮短學生的歷史認識距離。
2、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與討論交流相結合,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本課側重指導“預習”和“觀察自悟”的方法。課前預習發現疑難,造成學生急待解決問題的緊迫感。課中求教于教師或同學,呈現主動學習的態勢;重點明確而有序的畫面,有益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觀察、思維和想象能力。在預習指導上,要求學生先看導讀和預習,總攬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讀課文,了解內容;尋找疑點,記入預習本子并由小組長檢查落實。課前做到學習什么,解決什么問題,胸有成竹。在“觀察自悟”指導上,借助長城遠景、近景的投影,引導觀察,悟出方法。如,遠景投影,先顯示主體鏡頭長城(觀察重點),再慢慢擴展周圍崇山峻嶺的鏡頭,讓學生揣摩、體會,并說說觀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點)近景投影,按照課文各個部位敘述的先后順序,逐個投出“長城腳下”“八達嶺上”“城墻頂上的方磚”“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臺”等分鏡頭。領會描寫過程應有先后(順序)的理由。通過觀察、誘導,學生便悟出了方法。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難點:
⑴ 圖文對照,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理解課文內容。
、啤W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選取不同觀察點進行觀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2、解決辦法:
抓住相關的段落反復有感情的朗讀、感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學習,交流中加上教師巧妙的引導、點撥。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觀察插圖,了解圖意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據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工程,一項是中國的長城,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長城。
板書課題:
長城
。ㄟ\用名人名言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介紹長城:
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前476)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為防御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并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后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說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兵器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軍事建筑。
二、閱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
2、學生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3、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學習
4、掌握生字新詞:
拍攝(shè) 智慧(huì) 瞭(liào)望 氣魄(pò)
嘉(jiā)峪(yù)關 崇(chóng)山峻(jùn)嶺
5、理解字詞: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嘉峪關:明初的建筑物,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嘉峪山東南邊腳下,是長城的終點。
八達嶺:軍都山的一個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全國中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山峻嶺:指高而險峻的山嶺。
蜿蜒盤旋:指彎彎曲曲的延伸。
互相呼應:本課指打仗時之間可以進行聯系,互相支援。
三、圖文結合,了解文意
1、觀察彩圖,了解圖意:
。ㄓ枚嗝襟w展示課本兩幅彩圖或直接用掛圖展示。)
、拧∵@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不同?
。ㄉ厦嬉环沁h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啤¢L城修筑在什麼地方?
(崇山峻嶺之間。)
、恰漠嬅嫔峡梢钥闯鲩L城有什麼特點?
。ㄩL和高大)
、取∽髡邽槭颤N要選擇遠,近兩個觀察點?
。ú粡倪h處觀察,就看不出他的“長”這個雄偉的全貌;不從近處觀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堅固的構造特點。只有從不同的觀察點介紹長城,才能更顯出其氣魄雄偉的特點)
2、想一想,課文各節分別講拉什么內容:
、拧〗榻B觀察點:
運用教室的布置讓學生理解什么叫觀察點。
第一幅圖的觀察點在哪里呢?
。ㄔ陂L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圖又是在哪里觀察的呢?
。ㄔ陂L城上)
⑵ 看第一幅圖時應重點觀察什么?
抓住觀察重點:
長城。
、佟∧阌X得長城看上去有什么特點?
。ㄩL、大、彎)
、凇≡倏吹诙鶊D:你能看出長城有什么特點?
。ǜ叽、堅固)
(可以適當地引入遠景圖和近景圖的概念)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
想一想剛才兩幅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
。ǖ谝环鶊D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圖與第二自然段相對應。)
2、分組討論:
說說課文各節的內容:
第一自然段講長城的長;第二自然段講長城的高大堅固;第三自然段講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第四自然段講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跡。
3、說說怎樣給各節編一小標題:
啟發學生以課文內容為線索定出小標題:
、拧∫粭l“龍”。
、啤 案叽髨怨獭。
⑶ 結晶。
⑷ 奇跡。
。ɑ騿l學生以課文結構為線索列出小標題:總貌;構造;聯想;地位)
。ǚe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讀完課文后,談談自己的收獲。
二、圖文對照,學習理解課文
1、觀察遠景圖學習第一節:
。ǔ鍪菊n件)
、拧∵h景怎樣?
(像一條龍)
、啤≌n文怎樣寫長城的。
(位置、宇航員所拍照片)
、恰◎暄驯P旋和長龍有什么內在聯系?
。ㄇ罢邽殪o,后者為動,以動喻靜。)
、取¢L字突出怎樣的特點。
、伞「星槔首x課文。
2、看近景圖學第二節:
、拧±首x課文,讀后思考:
課文中的哪句話表現拉作者的觀察點。
(來到長城腳下)
⑵ 這一節有幾句話?介紹長城的那些建筑?
。。分別寫作者來到長城腳下;長城的高大堅固;城墻頂上;外側的垛子;城臺。)
⑶ 圖文對照:
指出圖上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臺的樣子,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取⌒〗Y:
近看長城,先整體后部分,構造科學,利于防守。
3、綜合遠景圖、近景圖,披情入文,學習第三自然段:
、拧∽杂筛星槔首x課文。
、啤〖偃缒愕巧狭碎L城,面對這高大堅固的城墻綿延起伏,觸摸著巨大的條石,腳踩著平整的方磚,領略那巧妙的設計時,你會想起什么?
(讓學生暢所欲言后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恰∵h看長城是什么樣子?
(像一條長龍)
用什么方法來描寫長城?
。ū扔鳎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么特點?
。ㄩL、大、彎)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ㄟ@個比喻把靜態的長城寫活了。)
、取∽髡邽槭裁戳信e出“一萬三千里”這個數據?
(表達更準確,讓人更信服)
、伞∪嗣駷槭裁磿肫鸸糯揲L城的勞動人民?
。▏@站、踏、扶、自然)
、省哪抢锟梢钥闯鲂拗L城的艱難?
(條石多重)
、恕∧x第三自然段:
想想為什么說“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結”?
提示:
“凝結”是句中的重點詞語。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的。是因為:
① 條石多,多到“數不清”。
、凇l石重,每塊“有兩三千斤重”。
、邸]有先進的運輸工具,“就*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
、堋∩絼荨岸盖汀薄!安拧痹谶@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飽含著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獭∠胂笪覈糯鷦趧尤嗣裨鯓影l揮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⑼ 再讀第三自然段,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齊讀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驕傲:
討論: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拧‘嫵鲎钅鼙憩F中心思想的一句話。
⑵ 總結談話:
長城建筑規模宏偉,氣魄雄偉壯觀,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它高大堅固,建筑結構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嶺,施工環境艱難;它動用的材料重大、數量多;他建筑于兩千多年前的秦代,表現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學習《長城》這一課,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種愛國主義的情感在我們胸中回蕩。
⑶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喜愛、贊美)
三、誦讀課文
1、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2、把你喜歡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讀給大家聽聽。
四、總結拓展
1、第四次看兩幅彩圖,結合下列提示語復述長城遠景、近景:
長龍 崇山峻嶺 蜿蜒盤旋 條石 城磚
垛口 瞭望口 射口 城臺
2、同學們可以畫一畫、讀一讀、寫一寫,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學后所獲。
五、布置作業
1、摘抄最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2、延伸性作業:
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是苦難?是安寧?是驕傲?是屈辱?還是其他什么呢?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搜集資料,以《長城為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為題寫一篇介紹稿,準備參加語文活動課──我心中的長城。
【板書設計】
像一條長龍
遠景 墻──很寬
觀察長城
近景 高大堅固垛子 瞭望口、射口
長城 城臺──互相呼應
聯想: 凝結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贊美: 雄偉、偉大奇跡
【設計特色】
語文教育,是充滿如詩樣的藝術。文章,是展示作者的思想,展示作者的存在的舞臺。因為有了閱讀,才可以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心靈。透過閱讀,進而來閱讀人生,閱讀生活,閱讀快樂。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是一種體驗。《長城》教學設計體現了認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統一,挖掘了《長城》課文的科學和人文內涵。教學過程的五個環節,條貫統序,易于操作,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理念。特別是圖文對照,相得益彰,落實了由遠到近,由面到點的觀察能力訓練,對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是個典型的示范。
《長城》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字.正確讀寫"蜿蜒,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呼應,肩膀,凝結,奇跡,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點:圖文結合,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其實,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長城的相關資料.
教學方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導入課題
1,同學們,提起長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過長城嗎 你對長城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依據搜集的資料或見解感受,自由交流.)
2,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靈魂的象征,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一同來感受這偉大的長城. (齊讀課題)
二,出示圖畫,比較觀察
1,這兩幅圖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2,觀察兩幅圖畫: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上畫了什么景象了嗎
(引導生觀察和描述圖時,要有一定的順序,由近到遠,由主體到周圍景物.)
三,圖文對照,理清脈絡
讀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語句讀通順,想想課文中的哪些內容是圖中所描繪的.
(生自讀課文找出對應段落.)
四,感悟表達,交流感受
1,進行寫法上的引導,知道作者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由整體景象到局部描寫的方法.
2,首先請同學們自由的放聲朗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以后,試著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你眼中的長城. (生自由讀課文)
3,自由交流.
五,圖文對照,感悟朗讀
1,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長"的特點:
預設交流一:
研讀重點句: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全長13000多里."
體會長城的長.
、 在這句話當中,作者把長城比作什么 (長龍)
這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那你知道蜿蜒是什么意思嗎
課件出示: 蜿蜒曲折的長城圖像.
理解重點詞.
、 體會比喻,列數字的表達方法.
、 激發情感,感情朗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高大堅固,設計巧妙"的構造特點:
預設交流二:
、 從課文的第二段中,你還能感受到長城的其他特點呢
⑵ 細細的自由的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看看作者分別給我們介紹了構成城墻的哪些部分
(學生自由朗讀第二段,了解長城的構造特點,感悟堅固,巧妙.)
⑶ 課件出示長城構造圖:
誰能當上小導游,看著圖向大家介紹長城的結構呢
、 了解每部分的作用,引導體會設計的巧妙.
、 感情朗讀,升華情感體驗
3,學習三,四自然段,感受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付出的艱辛,智慧:
、 預設交流三:
、 同學們,你們誰知道修筑長城的年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 你從課文那句話中知道科技非常不發達
② 重點研讀:
"單看那數不清的條石……一步一步臺上這陡峭的山嶺".
交流體會:你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勞動人民的不容易和艱辛
(一步一步,陡峭,數不清,兩三千斤重)
、 激情朗讀:
是啊!在當時科技非常落后的時代,要把這些數不清的巨大的條石,靠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嶺,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鮮血,甚至多少生命啊 同學們,你們能讀出這種艱辛和不易的感覺嗎 (指讀)
、 拓展畫面,激發想象,披文入情:
引入課外資料,指讀談感受.
⑤ 激情朗讀,反復誦讀.
、 預設交流四:
、 一起看課文的最后一句話"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懷著怎樣的情感去讀
(自豪,激動地,贊美的,敬佩)
、 帶著你們各自的情感體驗,試著把你的感受和心情讀出來!
六,課件出示偉人題詞,齊讀升華體驗
七,觀看錄象,加深感悟
1,同學們,面對這巍然屹立的萬里長城,此時此刻,你心中肯定有萬語千言.就讓這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寫在課題上!
2,同學們,把心中的歌,把筆下的情,通過你的讀表達出來.
3,播放歌曲《長城長》,暢談感受.
附:板書設計 長城
遠看: 崇山峻嶺盤巨龍
近觀: 高大堅固歷千年
回想: 血汗智慧凝結成
感嘆: 江山如畫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