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精選2篇)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篇1
《我的空中樓閣》的作者李樂薇在這篇散文中,匠心獨運,以詩化的語言刻意追求作品中的繪畫美、色彩美、動態美以及意境美,將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小屋四周的景物完美地融于一體。創造出的優美、深邃的藝術境界,讓讀者身臨其境,留連忘返。
一、構圖美。
作者的切入角從“山”入筆。用“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的熨帖比喻,將自己居住的小屋位置放在一個大背景中,加以襯托,使“小屋玲瓏地立于山脊一個柔和的角度上”,既清新、自然,又渾然天成。這一整體畫面,猶如妙筆丹青取景畫圖時,用粗線條大筆勾勒山和小屋的輪廓風貌。接著,勾畫近處局部:描繪“樹”與小屋的關系,突出“這棵樹使小屋給予人另一種印象,是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再接著,作者變換仰視覺度,將取景框推向空中,左顧----“山外青山”,右盼----“綠野阡陌”,還有那圍墻外似云似霞的“云霧”和姹紫嫣紅的“花朵”。整個畫面遠看背景:有山、有樹、有花;仰視小屋“凌空而起,姿態翩然”;鳥瞰山下“萬家燈火”,使小屋呈現出“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之美妙精彩。以上構圖,層次明快亮麗,景致幽深雅靜。讀之,產生一種“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藝術審美愉悅感。
二、色彩美。
作者的調色版上始終將“綠”作為全文的主色調,在“綠”的渲染下,“樹與樹之間露出一些建筑的線條,一角活潑翹起的屋檐,一排整齊的圖案式的屋瓦”。小屋那“藍”的墻,“白”的窗和院內“紅”的花便成了一幅明凈的水彩畫,這是晨曦微露后的景色,作者是用鮮亮的暖色調來表現的。至于入暮后,作者又多用冷色調,描寫“夜幕深垂的晚上”,當“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時,小屋真的成了“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這是典雅的中國水墨畫中的傳神之筆。讓人自然聯想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的美妙景象。多么寧靜、溫馨、平和、雋永,讀之,又使人產生安詳、愉悅的審美快感。
三、動態美。
作者將靜態的小屋富于靈動之美,表現在三個方面:1、以動喻靜。例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彼膫比喻,角度各異海面飄過風帆,藍天掠過飛雁,以動喻靜,以大襯小,賦予小屋靈性給生活以歡樂。又如:“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像鳥一樣憩于枝頭,這是遠觀小屋全貌,它位于高山之顛,神韻逼肖,充滿活力。2、以動寫動。例如:“樹總是輕輕搖動著。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別致出色,乃是由于滿山皆樹,為小屋布置了一個美妙的綠的背景。”以樹的“動”反襯小屋的“靜”,以樹的“大”,反襯小屋的“小”。其構圖別致正如宋代山水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一書中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起脈則遠矣!边@就是畫家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襯托,使其藝術形象鮮明突出的一種藝術手法----烘托法?梢,作者寫小屋用“樹”反襯、用“綠”等襯托,正是調動了此“烘云托月”之法。3、動靜搭配。例如:“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子;形式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自由!”兩個新穎獨特的比喻的運用,從不同角度,不同感覺上,寫出了小屋在樹與樹之間那輕靈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態。正如培更根所說:“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彩的美,而雅秀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
四、意境美。
本文的主要體現在“托物言志”上:1、“人的物化”和“物的人化”。例如:“這棵樹使小屋給予人另一種印象,使小屋顯得含蓄有風度!弊髡卟捎脭M人手法,“含蓄”和“風度”,把小屋寫得像人一樣有生命,有氣度,從中寄托了對小屋的贊美與熱愛,也暗含著作者人格的尊嚴。又如:“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边@里運用暗喻,將大自然比成一幅巨畫,意境闊大,又水到渠成,暗含了一種回歸自然、熱愛大自然的博大胸懷。2、“有形”和“無形”,組成作者心中理想的美景!坝行巍钡氖切∥、圍墻、以及山、樹等景物,它們互相點綴,相生相依,山是小屋的背景,小屋的出現則“點破了山的寂寞”給山川美景帶來“生氣”的情調;樹是小屋的背景,也是小屋的點綴,使小屋“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顯得“輕靈而自由”。而“無形的圍墻”指浩緲無際的天空,小院中的花草就像天空中的云霞,五彩繽紛,絢爛美麗。更顯出小屋的美好以及作者對它的深情!坝行巍迸c“無形”的描寫與想象,傳達出作者心靈自由,襟懷開闊,胸無塵滓,而且愛屋情篤的志向和情趣。
五、語言美。
1、化用詩句。作者經意于不經意之中將古詩詞化為自己的文中。如描寫夜幕深垂的夜晚,燈火朦朧處的“小屋迷于霧失樓臺的情景中”,這里很巧妙地化用秦觀《踏莎行》里的詩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園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作者為我所用,沒有了秦觀意境的凄婉,有的是文筆清麗、平和的誘人之感。2、講究對稱。文中多處使用對稱的句式。例如:“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比人的姿態。”、“左顧有山外青山,右顧有綠野纖陌!薄ⅰ吧揭蔡摕o,樹也飄緲”、“論‘領土’,只有有限的一點……論‘領空’卻又是無限的……”這些對稱的句式,不僅強化了語言的節奏感,而且恰當地表現了事物的差別,或者精確地表達了作者的感覺和情趣?傊,作者在這篇美文中大量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更是它的藝術魅力所在。一個個生動貼切的比喻,不但描摹出“我的空中樓閣”的自然之趣,而且具有夢一般的境界,這是因為作者心愛的小屋猶如虛無縹緲的夢境那般美好,正是寄托了作者理想生活中的境界。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篇2
許多老師對古詩教學感到棘手。如把字、詞、句的意思嚼碎了喂給學生,“填鴨式”地教學,學生學得苦,老師教得累;如放手讓學生去自學,教師不講或少講,又怕煮“夾生飯”。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既不“填鴨”,又能把“飯”煮熟呢下面這位教師的古詩教法給了我們很好啟發。
一、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利用工具書理解文字,再理解詞語意思,最后連接句意,理解詩意。
2.從詩意中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領悟詩中的意境。
二、學習《宿新市徐公店》,理解字、詞、句意
板書課題。教師一邊背誦,一邊在黑板的左側板書古詩。
1.指名學生讀詩正音:“疏”讀Shu不讀Su。
2.利用工具書自學古詩(分四人組),理解詩的字、詞、句意。
3.教師檢查自學效果。
(1)檢查對字、詞、句理解的情況。
(2)分句解釋詩意(同學們相互補充)。
(3)教師小結后解題,介紹作用。
三、詩文結合,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根據詩意學生畫簡筆畫(指名兩位學生分別在黑板和幻燈片畫,其他學生在草稿上畫)。
2.師生評畫。
。╨)評黑板上的畫。同學們認為畫得很美,但畫中枝繁葉茂的樹木固然好看,但不符合“未成陰”的詩義。
。2)評幻燈片上的畫。同學們感覺通過抽出的新芽、延伸的小路、茂盛的菜花、翻飛的蝴蝶、兒童的形態,充分展示了春天的氣息。
(3)修改自己的畫。
四、指導朗讀,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
1.師:古人詠詩有什么習慣動作
生:搖頭晃腦。
師:為什么會搖頭晃腦呢
生:讀出節奏,抒發感情。
請一位學生用“/”“||”“…”畫出這首詩的節奏。(幻燈出示:“…”表示斷開拖韻的時間短,“/”表示斷開拖韻時間長,“||”表示斷開拖韻的時間更長。)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師:哪位學生表演一下(一名學生上臺搖頭晃腦地背起來,其他同學也隨之自由背誦,氣氛活躍。)
2.討論:此時你的心情如何你是通過哪些景物來抒發濃濃的春意的呢
小結:你的這種情感就是當時作者的情感。
五、練習
1 在自己的作品右側附上這首詩(要求默寫)。
2.在自己的作品下方用一段話解釋詩的意思。
3.將你的作品加工,添上顏色送給家長或朋友。
[評:這位老師的古詩教學方法新穎,根據學生對詩的理解來作畫,用畫的形式來解釋詩意,既能充分展示學生的繪畫能力、理解能力,又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為學生架設了從直觀思維通向抽象思維的橋梁,課堂上充分體現了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為核心,以訓練為主線這一教學原則,學生學得主動活潑,教學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