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治病教學實錄(通用2篇)
扁鵲治病教學實錄 篇1
時間:2011年4月下旬
地點:荊門市群眾文化中心
執教:咸寧市實驗小學李霞
學生:荊門市實驗小學四年級某班
整理:潛江市園林一小姚莉
一、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好!我們來互相認識一下好嗎?
生:好!
師:我姓李,木子李,你們可以叫我……
生:李老師。
師:我來自咸寧市實驗小學,你們來自荊門市實驗小學,真高興認識你們!
師:我們通過剛剛簡短的交流,你們對老師有什么評價呢?
生1:我覺得老師態度很和藹。
師:聽你這么說,我更高興了。
生2:我覺得老師很親切,很溫柔。
師:那我說話更要輕輕的了。
師:今天我們來聊兩個話題,第一個話題跟寓言故事有關。你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從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生1:我學過《拔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任何事都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生2:我學過《守株待兔》,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不能不勞而獲,做任何事都必須付出辛苦勞動才會有所收獲。
師:你們都通過一個個小故事明白了這么深刻的道理,真讓老師佩服,這也是寓言故事的特點。
生3:由一個小故事,明白一個大道理。
師:用六個字概括就叫……
生(齊):小故事,大道理。
師:(板書)語言文字多么神奇啊!
師:第二個話題跟名醫有關。知道什么叫名醫嗎?
生1:醫術高明的人叫名醫。
生2:有名氣的醫生叫名醫。
師:你能說出一兩個你知道的名醫嗎?
生2:李時珍。
生3:華佗和扁鵲。
師:(出示古代四大名醫圖像,生齊讀)扁鵲,華佗,李時珍,張仲景。
師:(出示扁鵲圖像及簡介)讀一讀,從扁鵲的簡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扁鵲原名叫秦越人。
師:那扁鵲是他的?
生:尊稱。
師:你知道中醫的四大診法嗎?
生2:知道,是望、聞、問、切。
師:望聞問切這四大診法,被中醫一直延用至今。
二、導入新課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與名醫有關的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跟我一起書空。
師:請同學們注意“扁”字下面只有一橫,我用紅筆標出。
師:齊讀課題。
生(齊):扁鵲治病。
三、初步了解課文,引導概括課文內容
師: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生自由讀課文)
師:課文中有些詞語你是否能讀準確呢?
(師出示詞語。指名讀詞。)
師:(提示)“蔡桓公”的“桓”字跟“恒”是有區別的。(出示兩字)“桓”是木字旁。“恒”是豎心旁。在文中讀huán,第二聲。
師:齊讀詞語。
(生齊讀)
師:僅僅讀懂字音,讀通句子還不夠,還要讀懂內容。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生:扁鵲四次請求給蔡桓公治病,蔡桓公不聽,后來,蔡桓公病死了。
師:只要掌握方法就簡單了,我們今天來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好方法。我們可以通過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出示“起因經過結果”)現在我們再請人看著大屏幕來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生1:《扁鵲治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扁鵲想給蔡桓公治病,可是蔡桓公認為自己沒病,后來病死的事。
師:再請人說一說。
生2:《扁鵲治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扁鵲看出蔡桓公有病,想為他治病,可是蔡桓公偏不相信,最后蔡桓公病死的事。
師:我們來一起概括一下本課的主要內容。起因是扁鵲看出蔡桓公生了病,想為他醫治,經過是幾次向他說明,(四次)那我們可以說多次,結果蔡桓公根本不聽,最后病死。
師:(小結)我們剛才不僅僅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我們收獲了一種概括主要內容的好方法。我們僅僅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還不夠,應該讀得更深入一點。這樣才會有深度,才會有內涵。
四、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人物想法
師:你能不能了解扁鵲和蔡桓公的想法呢?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體會到人物的內心什么想法?
生: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我覺得扁鵲是非常誠懇的想為蔡桓公治病。
師:能不能帶著這種感情去讀。
生(讀):“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身體內發展。”
師:扁鵲是名醫,還應帶著關心去讀,還有誰來讀。
(指名讀;齊讀。)
師:同學們從扁鵲的語言中體會到了扁鵲的內心,還可以從什么體會扁鵲的內心?
生:動作。
師:那誰來說說你從扁鵲的什么動作中體會到了?
生:我從“一會兒”體會到時間很短暫。
師:是啊,扁鵲不愧是名醫啊,只用了“望聞問切”中的“望”,而且是一會兒就看出蔡桓公有病,這可見扁鵲的醫術高明。(板書:醫術高明)
師:再讀讀蔡桓公的語言,你能從蔡桓公的言行中體會到什么?
生1:蔡桓公很傲慢。
師:你能讀出來嗎?
生(讀):“這些做醫生的,總喜歡給沒有病的病人治病。醫治沒病的人,才容易顯示自己的高明。”
師(評):體會得好,讀得也流利,還有誰能讀出傲慢的?
(生讀)
師:蔡桓公是國王,他的聲音很大,還有誰能讀嗎?
(生讀)
師:聲音大多了,你還能體會到大王的什么嗎?
生:蔡桓公很自以為是。(師板書:自以為是)
師:那請你讀讀。
(生讀)
師:看到同學們讀,我也想讀出蔡桓公的自以為是、傲慢,聽聽老師怎么讀。
師(讀完):聽出來了嗎?帶著自己的體會,讀出蔡桓公的傲慢、自以為是,誰再來讀讀。
(生讀)
師:聽聽有一點感覺了,我們一起來。
(生齊讀完)
師:確實是一位自以為是的蔡桓公啊。
師:剛才我們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體會人物的內心,從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課件出示學法:品讀言行——體會內心——感悟性格)
師:大家用這種方法學習第二三次拜見的情形,你能體會到人物的內心想法的變化了嗎?
五、自主學習后兩次見面情形
(學生用以上方法自學,教師出示自學目標:
1.扁鵲心情有什么變化?
2.揣摸蔡桓公的心理?
3.在課本的空白處寫出他的內心想法?)
師:扁鵲的心情有什么變化?你從什么地方體會到的?
生:我從扁鵲的語言中體會到扁鵲越來越焦急。
師:會學以致用了,他為什么會越來越焦急了呢,你抓住了重點。(課件出示重點語句:
第一次:“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第二次:“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第三次:“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師:(引導朗讀)扁鵲是一位有責任的名醫,看到蔡桓公明明有病,卻不肯醫治,他急啊!
生(朗讀):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師:看到大王的病越來越嚴重,他急啊!
生(朗讀):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師:看到大王的病更加嚴重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啊,他心急如焚。
生(朗讀):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師:我們把扁鵲的三次勸說放在一起,分男女生來讀,要讀出扁鵲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
(男女生對讀)
師:可是蔡桓公呢,對扁鵲的勸告有什么表現?
生1:不高興。
生2:不屑一顧。
師:蔡桓公面對扁鵲一次又一次的勸說,會怎么想?
生1:扁鵲給沒有病的人治病,好像這樣才能顯示他的醫術高明。
生2:什么有病,我身體好好的,哪兒像有病了。
生3:總說我有病,難道這樣就能說明他的醫術高明嗎?
生4:我明明沒有病,擺明嚇我,再來,我就把他抓起來,殺頭。
師:作為蔡桓公要怒了,他怎么想?扁鵲一遍又一遍說他有病,蔡桓公卻一次又一次否認,蔡桓公怎么樣?
生:固執。
師:有個詞叫“固執己見”。(板書)
師:我們把人物的性格特點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鵲一次又一次冒死進諫,你覺得扁鵲怎樣?
生1:有責任心。
生2:很高尚。
生3:很愛國。
師:(小結)是啊,這都體現了扁鵲的醫德高尚。(板書:醫德高尚)
師:(再次總結學法)那么作文時我們可以通過(生: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這就是高明的寫作方法。
師:扁鵲第四次見到蔡桓公時,他的病已經深入骨髓了。根據我們前面的學習,完成一份蔡桓公的病歷。(課件出示以下表格)
時間 病在 治法 第一次 皮膚 熱水敷燙可治 過了十來天 皮肉之間 針灸可治 十來天后 腸胃里 服幾劑湯藥可治 又過了十幾天 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 (師引導讀病歷)
師:蔡桓公是一個明君,他在位時到處招賢納士,想有一番作為,可惜年僅44歲就病死了,蔡桓公死于什么呢?
生:不聽別人的勸告,自以為是。
六、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師:找到了死因,再看病歷,剛開始只是微小的毛病我們用“微”來概括(板書),結果不治,不聽勸告,病情漸漸加重,我們用“漸”來概括(板書),最后病死。這說明要活好,需要聽取別人的意見,要“防”啊(板書),用一個詞來概括“防微杜漸”(詞語補寫完整)。這充分說明了小錯不改會量成大錯。
師:小結激情)為了不讓蔡桓公的悲劇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要聽取別人的意見,要改微杜漸。知道了寓意,我們在學習方法上有什么收獲呢?
(課件出示學法)
生(齊):品讀言行,體會內心,感悟性格,寓意深入,獲得更多。
師:希望同學們用學到的方法,下去后讀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更多的道理。下課。
附板書:
扁鵲 蔡桓公
醫術高明 自以為是
醫德高尚 固執己見
防微杜漸
扁鵲治病教學實錄 篇2
一、解讀課題,書寫
師:認識這個人嗎?板書:扁鵲
會讀嗎?
生:齊讀
師:會寫嗎?
生:全班閉上眼睛書空“扁鵲”兩字
師:扁鵲是誰?
生:扁鵲是位名醫。
師板書:名醫
生:扁鵲是四大神醫之首
師:板書,四大神醫之首
你是怎么知道?有哪四大名醫?
生:我是去中醫館看到的,那里有四個牌匾。扁鵲、張仲景、華佗、李時珍
師:紫微,我要拜你為師呀,這個我還不知道呢,謝謝你。
(本想借此鼓勵孩子多讀課外書,多從身邊事物去學習,但是忘記了多提后面一句。)
師:你覺得怎么樣的醫生才配上“神醫”、“名醫”?
生:
師:這叫
生:醫術高明
師:板書。還有嗎?
生:品德高尚
師:板書“醫德高尚”
生:助人為樂
師:這也屬于——醫德高尚
生:對病人負責
這也屬于——醫德高尚
師:說扁鵲是名師,神醫,相信嗎?
生:(有說相信,有說不相信)
師:證據在課文里,打開課文。
?
二、學習課文:梳理課文的故事梗概
師:扁鵲給誰治病?
生:蔡桓公
師:蔡桓公是誰?
生:一個小國的大王
(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諸侯國)
師:自由讀課文,讀完后要補充完句子:“扁鵲給蔡桓公治病,可是……結果……”
生:自由讀課文(大概五分鐘)
師:讀完書的同學可以靜靜思考這個問題,把語言組織一下。
生:扁鵲給蔡桓公治病,但是蔡桓公不理睬扁鵲,結果病死了。
師:板書:不理睬,指導書寫“睬”
師:還有誰有不同的說法?
生:說得比較具體
師:蔡桓公一開始怎么樣對待扁鵲?
生:齊讀片斷
師:糟糕,你們都沒有做到蔡桓公,蔡桓公怎么對身邊的人評論扁鵲的?
指名再讀這個片斷。
師: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概括蔡桓公對扁鵲的態度?
生:不聽勸告
生:不屑
生:不屑一顧
生:冷漠無情(?)
師:人家扁鵲,說到底都是名醫呀,蔡桓公卻對他的話不屑一顧,瞧不起他,你們覺得扁鵲配不配名醫這個稱號?讀書,畫出相關的句子。
生:自由讀課文,圈畫句子。
生:我覺得扁鵲是個名醫,蔡桓公對他不屑,但是,他沒有放棄,還是去勸告蔡桓公。
師:板書“又來”“再一次”如果一個醫生心里有病人的話,他會不會放棄?這可以看出他的——
生:醫德高尚
師:醫生看病有四個步驟——望聞問切,現在,扁鵲只用了——
生:望
師:他只用了一招,就能把病人的病看透了,這說明了他——
生:醫術高明
師:扁鵲看病,還有一個什么特點?再讀書。
(這個問題問得不恰當,但是后面學生卻回答了老師想讓學生了解的內容)
生:扁鵲給蔡桓公看了三次病,第一次……一次比一次加深,
師:板書:皮膚
皮肉
腸胃
到了最后,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
生:病入膏肓
師:你認為蔡桓公最后的結局是罪有應得嗎?
生:是,因為……
?
三、學習課文:深探寓言故事的主旨
師:你們認為蔡桓公死于什么?
生:不聽勸告
師:繼續讀書,看看還有沒有更深入的理由?
生:懷疑名師
生:固執性格
生:自以為是
師:你從哪里看出蔡桓公自以為是?
生:“我什么病也沒有……”
師:為什么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的話?
生:可能曾經有人給蔡桓公治病時騙過他,所以他不相信了。
生:高高在上
生:面子
生:狹隘思想
師:從哪里看來他狹隘的思想?
生:讀課文片斷
生:性格多疑
師:原來一個結果的背后有那么那么多的原因。
我們再來回頭看看。
如果一開頭蔡桓公乖乖地聽扁鵲的話,會怎么樣?
生:讀課文
師:當毛病剛剛開始的時候,就重視它,這叫做——
生:防患于未然
師:還有沒有更準確的詞語?
生:防微杜漸
師:病不等人呀,如果你今天不理我,我就會越來越猖狂,從皮膚一直往里面鉆,但如果蔡桓公像一個寓言故事一樣——
生:亡羊補牢
師:那樣子,蔡桓公可能還能做幾十年的大王。
可是,他沒有亡羊補牢。
師:我們可以知道,當有小病的時候,千萬不能——掉于輕心。有多少機會可以救他的命呀,可是,他都放棄了,所以——回天無力了。
?
四、總結:聰明的人懂得從別人的教訓中得到啟發,不犯同樣的錯誤,不走那天彎路。寓言故事,就是教會你做人的很多道理。我們今天從蔡桓公身上吸取多少教訓呀——回顧板書。
?
?
昨天晚上周老師臨時打電話讓我幫她上這節語文課,今天一早回到學校才拿到書,早讀時間臨時備課。所以,我到了課室時,老實跟孩子們說林老師沒有備課,是跟他們一起學習的。老師要對學生負責,學生要對自己負責,所以,我把課錄下來了,讓自己反思。總的來說,這節課孩子們的表現很不錯,學得很投入,但因為是臨時備課的,瑕疵很多,特別是多次把蔡桓公說成齊桓公,把扁鵲說成齊桓公,還需要好好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