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尊嚴教案(精選2篇)
四年級語文尊嚴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尊嚴》這篇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饑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能在幫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這份食物。后來,他留在杰克遜家里干活,成為莊園里的一把好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人可以沒有財富,但必須要有做人的尊嚴,這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嚴,就有可能擁有財富乃至一切。
知識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正確讀寫“尊嚴、逃難、善良、疲憊不堪、狼吞虎咽”等詞語。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理解并積累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哈默堅持勞動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讓學生懂得什么是尊嚴,一個人必須有尊嚴。
教學重點:通過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態,體會他自尊的可貴品質。懂得什么是尊嚴。
教學難點:理解杰克遜大叔對女兒說的:“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將來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方法:
1、談話導入法
2、自讀品悟法
3、小組合作學習法
課前準備:學生搜集一些關于哈默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四幅非洲難民的圖片)
教師導語:同學們,這些人的家鄉遭受了一場自然災害,他們長途跋涉逃到這里,此時你們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學生自由發言。
過渡語:正如大家所說,他們流離失所,缺衣少食,生活極其艱難。南加州的沃爾遜小鎮上,也來了一群逃難的人,在他們身上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七課《尊嚴》。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難民的外貌及生活環境,使學生直觀的了解難民的生存狀態,有助于對文中“骨瘦入柴、疲憊不堪、臉色蒼白”等詞的理解,為學習文章埋下伏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自由讀文,教師巡視。
過渡語:你們在讀書,老師在讀你們。同學們讀得可真認真!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
3、指名分自然段讀文。讀前提要求:其他同學注意傾聽,邊聽邊想,這群逃難的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讀后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回答完成板書:饑寒交迫)
5、在這群人當中,哈默與眾不同,你知道杰克遜大叔是怎樣評價他的嗎?(板書:百分之百是個富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利用表面上的“矛盾”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
三、合作探究,感悟人物品質。
過渡語:哈默什么都沒有,為什么還說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呢?從哪里看出他很有尊嚴?
1、默讀全文,畫出相關語句,可以做簡單的批注。有所感悟后與學習伙伴進行交流。
2、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體會到哈默此時是極其需要食物的,但是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依然堅持先干活再吃東西。是多么的難能可貴。以自己的勞動去換取報酬,是一種尊嚴,這正是哈默與眾不同的人格。從哈默的表現中,體會哈默的心理活動。指導學生讀人物語言,要把年輕人堅定的語氣讀出來。(先指名再齊讀)
4、理解“富翁”,突破難點。
過渡語:即使饑餓到了極點,也要先干活再吃飯,真有志氣!杰克遜大叔正看中了他這一點,所以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出示杰克遜的最后一句話)
(1)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你為什么這樣讀?還有別的讀法嗎?
(2)問:“你是怎樣理解“富翁”的?鼓勵學生說出“富翁”的不同含義。引導說出這里的富翁不是擁有億萬財富的人,而是指擁有尊貴人格的人,哈默憑他的骨氣和毅力將來能創造出財富。(交流中對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的學習方法,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3)帶著自己的感受齊讀這句話。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圍繞主題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自由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總結全文
是啊!年輕人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哪怕從一件小事中也要堅持做人的原則。愿同學們都能像哈默那樣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完成板書)
五、課外延伸
過渡語:故事雖然已經結束了,但尊嚴給我們的啟示將延續下去。關于尊嚴的故事還有很多。大家可以找一找,讀一讀,相信你會有新的收獲。
投影出示老師推薦的故事名稱:《鷹王的尊嚴》、《媽媽的愛》、《一堆柴》
《尊嚴》是篇教育性很強的文章。講了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饑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能在幫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這份食物。后來,他留在杰克遜家里干活,成為莊園里的一把好手。目的使學生從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樹立自尊、自強、自立的精神。執教下來,以下幾點感觸較深:
1、組織學生認真反復地讀,讀中感悟。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朗讀訓練中引進選擇機制,有利于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提高讀書的質量。本課我設計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指名分段讀、齊讀、默讀,等朗讀形式,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教給學生體味人物情感的方法。例如:“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學生在朗讀這句話時只是照貓畫虎的帶著前一句的感情朗讀。而忽略了人物的內心活動。于是問學生如果你被告知沒有活兒需要你做,你會怎樣想?引導學生感受到人物失望的心情。
2、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做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二、三、四自然段時組織小組自學,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審視我的教學設計,我以問題“從什么地方讀出哈默有尊嚴?”為教學主線,緊扣這個問題讓學生在課文中自己尋求答案,然后來交流討論。由老師提問學生找答案的局面,又使整堂課的內容始終圍繞著一個中心在展開,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得以融會貫通。
3、這節課學生狀態很好,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已經完全地進入故事當中。那孩子們為什么這么自信呢?回憶與孩子們接觸的整個過程,我發現“蹲下來”和孩子交流,成為他們的朋友;及時抓住優點,有針對性的評價是關鍵所在。例如:“你能結合著一些詞語來理解句子的含義,這個方法可真好!”當學生默讀完課文后,大家都默默無語。我并沒有責備孩子們,而是說;“老師最佩服勇敢的孩子!”片刻之后,學生們開始了暢所欲言。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可見評價作為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態度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新審視我的教學設計,還有許多不足,有待改進。
1、在導入時,我由世界上許多自然災害帶給人們痛苦的話題引入,出示非洲災民的圖片,幫助學生直觀感受災民的生活處境,為理解詞語,感悟人物品質埋下伏筆。正當我為自己的導入設計沾沾自喜時,而白主任的一句話又問得我啞口無言:“難民與災民的區別是什么?”對呀。這兩個詞雖然都指遭受災難,生活艱辛的人,但又有本質上的區別。在教學時,忽略了這一點,是多么的不應該呀!
2、在朗讀杰克遜最后說的那句話時,我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來讀并談一談對“富翁”的理解。學生興致很高,說出了“富翁”的含義。而且敘述清楚,表達富有邏輯性。當我正沉醉在自我感覺不錯之時,白主任的點評一針見血點醒了我。是啊,這里的富翁不是擁有億萬財富的人,而是指擁有尊貴人格的人,哈默憑他的骨氣和毅力將來能創造出財富。應該尊重學生,讓他們盡情表達自己的看法。
3、對于課后延伸,我最后向學生推薦幾個關于尊嚴的小故事。讓孩子們找來讀一讀。白主任和泥主任的一翻話語又使我對課外延伸有了新的認識:知識的延伸不一定放在課尾,也可以放在教學設計的中間,以幫助孩子理解文本內容。
雖然這次校本研討活動結束了,但是新課程的理念,真讓我如沐春風,它給了我甘泉雨露,它喚醒了我沉睡的教學思想和意識,它帶我走進了一個全新的教改天地。新課程的改革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一次考驗,一次挑戰,更是一次機遇,它將是我全新的追求!
四年級語文尊嚴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注意從內容中體會思想,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活人一定要活出尊嚴,就像老師今天介紹給大家的這位年輕人。
二、學生自讀課文
讀前設問: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邊讀邊勾畫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句子,想一想,從年輕人的表現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三、小組合作研討
四、集體匯報交流
1.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直接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幫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抓住年輕人的表現,談各自的體會。
如:描寫小伙子神態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描寫年輕人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體會思想。
3.點撥,揭示中心
年輕人的表現令人欽佩,更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明確:因為他有尊嚴。
4.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他為什么會從一無所有到后來擁有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尊嚴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他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五、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有尊嚴。
六、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七、布置作業
以“《尊嚴》給我的啟示”為內容,寫一篇日記。
八、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師可以用一些有關“尊嚴”的小故事導入新課,先讓學生準確理解“尊嚴”這個詞,然后放手讓學生去自讀自悟,重要的是能通過本篇課文學會怎樣去做人。
教案示例一
7尊嚴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注意從內容中體會思想,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活人一定要活出尊嚴,就像老師今天介紹給大家的這位年輕人。
二、學生自讀課文
讀前設問: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邊讀邊勾畫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句子,想一想,從年輕人的表現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三、小組合作研討
四、集體匯報交流
1.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直接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幫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抓住年輕人的表現,談各自的體會。
如:描寫小伙子神態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描寫年輕人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體會思想。
3.點撥,揭示中心
年輕人的表現令人欽佩,更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明確:因為他有尊嚴。
4.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他為什么會從一無所有到后來擁有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尊嚴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他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五、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有尊嚴。
六、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七、布置作業
以“《尊嚴》給我的啟示”為內容,寫一篇日記。
八、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師可以用一些有關“尊嚴”的小故事導入新課,先讓學生準確理解“尊嚴”這個詞,然后放手讓學生去自讀自悟,重要的是能通過本篇課文學會怎樣去做人。
教案示例二
7*尊嚴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個饑腸轆轆、精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會怎么做?(出示課文插圖)有一位年輕人,他沒有這么做,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讀完《尊嚴》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
(二)學生自學課文
(出示閱讀提示)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邊讀邊勾畫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句子,想一想,從年輕人的表現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三)小組合作研討
教師深入到各小組,了解學生自學課文和小組討論情況,適當給予點撥、誘導。
(四)集體匯報交流
1.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直接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幫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抓住年輕人的表現,談各自的體會。
(如:描寫小伙子神態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描寫年輕人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體會思想。)
3.點撥,揭示中心
年輕人的表現令人欽佩,更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因為他有尊嚴。)
4.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他為什么會從一無所有到后來擁有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尊嚴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他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五)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有尊嚴。)
(六)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七)布置作業
以“《尊嚴》給我的啟示”為內容,寫一篇日記。
(八)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一位名人的成長故事。你還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查閱資料后寫出來。
2.小組為單位,讀一讀自己所寫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