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通用15篇)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2024-01-07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通用15篇)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1

  師:同學我們第二次見面,就在這樣的一個場合回頭看,用一個詞語形容,生說:“人山人海”

  師:同學們讀過了這篇課文,你們一定被課文深深感動,我們再去感受一番,打開書,體會當時我的內心感受,讀一讀2~5小節。

  師:我發現同學們的習慣不錯,一邊讀一邊用筆勾畫,畫好的同學和你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

  生1:我覺得有些難過

  生2:愧疚

  師板書

  師:同學們,是什么讓文中的我感到難過和愧疚呢?

  默讀2~5小節,畫出有關的句子

  師:感受到什么,用最簡練的詞寫在旁邊

  生1:讓我感動的是“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理很難過。”

  師:請你讀一讀

  生:竟然這么輕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很難過呢?

  你從這這句話中的哪些詞語感受到的呢

  師:那么重的擔子,是怎樣的擔子呢

  生:那個擔子一定非常重,一般人挑不起來

  師:你從哪里感受到擔子重呢?

  生:還有生活的擔子。

  師:你從哪里看出母親身上有生活的重擔呢?

  生:挑著~~~~~

  師:“翻山越嶺”是什么意思?

  生解釋

  師:從翻山越嶺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生1:貧窮

  生2:生活的艱辛

  師:你能讀出他們生活的艱辛嗎

  生讀

  師:你覺得他讀的怎么樣?

  生:讀的很有感情

  師:誰再來讀一讀

  師:還有從哪個詞中看出母親的艱辛呢

  生1:100多斤

  生2:年復一年

  師:年復一年是什么意思?母親一年又一年做著什么呢??

  生回答

  出示圖片,師描述當時的情景(配樂)

  師生輪讀

  師:透過年復一年能感受到母親的艱辛,此時你是不是有更深的感受呢?那就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自己先練習一下

  指名讀,生突出年復一年。

  師板書“重擔”

  師:將這樣的重擔和母親的體重聯系在一起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當母親很不容易

  生2:母親很了不起

  師:誰來讀一讀最后一句話,感受那沉重的擔子。

  是什么樣的力量支撐母親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呢

  是“愛”板書

  師:這一切直到母親病重時我才感受到,我深深的愧疚。

  齊讀,讀出對母親的深情以及內心深處的愧疚。

  師:面對這樣的母親,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為母親做什么?

  生1:我會做家務為她分擔

  生2:我會為母親洗一次腳,她的腳付出了那么多的艱辛

  生3:我要給她捶背

  師:你們的發言讓我想起了孟郊的一首詩背

  面對此時的母親我真想:

  生:抱母親

  師:讓我們一起去抱一抱母親,齊讀

  師:這是兩行怎樣的淚水啊?

  生1:是母親欣慰的淚水

  師:為什么,兒子沒有忘記母愛,請你讀一讀

  生2:我覺得這是艱辛的淚水,年復一年的艱苦度日

  師:請你讀出它的艱辛

  生3:我覺得是感動的淚水

  師:為什么?

  生4:作者沒有忘記作者對他的愛,被兒子的舉動感動了

  師:讀出感動

  師:此時此刻母親百感交集,化在這兩行淚水中

  齊讀

  師:小時侯母親無數次抱過我,我卻是第一次抱母親,出示畫面,靜靜的感受這第一次抱母親吧~~播放音樂

  師:同學們這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請你把心中的感受用一句話寫下來。

  生1:我理解了母愛

  生2:母親真了不起、

  生3:母愛是沒有什么可以代替的

  生4:我長大要報答我的母親]

  生5:做母親真了不起

  生6:母親我愛您,因為您的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

  師:從你們真摯的言語中感受到你們對母親的愛,我們一起從這首歌中感受

  欣賞燭光里的媽媽

  師:同學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做到讀準音、認清形、了解義。理解本課出現的生詞“愧疚、突發奇想”。

  3、理解課文內容,能與他人合作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認識母愛的偉大,產生回報母愛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師:課前同學們已經搜集了很多關于母愛的名言,現在咱們來交流交流。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母愛名言。

  師:今天咱們再跟隨作家張敏鑰一起去學習一篇關于母愛的課文——第一次抱母親,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用數空的形式寫課題,齊讀。

  點評:教師重視資料的搜集和展示,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檢查初讀情況

  師:同學們課前對課文已經做了充分的預習,通過初讀,對課文整體感之如何呢?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1、讀一讀詞語

  瘦小    責怪   脖子   愧疚    輪流    突發奇想    翻山越嶺 學生自由讀 

  指名讀  

  齊讀

  2、理解詞語

  愧疚    突發奇想

  師:這兩個詞語你們理解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愧疚”的意思,是指很難過,很慚愧的意思。我是查字典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突發奇想”的意思,是指突然之間產生的想法。我是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的。

  師:同學們非常會學習,能借助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點評:重視詞語理解的方法指導。

  3、課文主要內容

  師:通過初讀,你知道課文講的是有關什么人的什么事嗎?你能用簡單的三兩句話概括一下嗎?

  點名個別學生概括,師生一起概括。

  點評:重視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訓練了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4、教師總結學生的初讀情況。

  三、學文感悟

  過渡:課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一位母親,及一個兒子即本文作者“我”的身上。這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又是怎樣的一個兒子呢?這些,大家在預習的時候都做了充分的思考,現在,就把自己學習的收獲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長作好記錄。

  【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二】全班交流匯報

  a、認識母親,感受母愛

  1、以小組為單位全班交流展示。

  師: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這位母親,你們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生:我們小組認為這是一位堅強的母親。我們是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出的——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你們同意我們的意見嗎?

  生:同意,但是我們小組還認為這是一位關愛兒女的母親。我們是從這些語句中體會到的——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生:我們小組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我們是從這些語句中知道的——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

  生:我們小組還認為這是一位不圖回報的母親。——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師:通過同學們的交流,老師知道這是一個無私、不圖回報、任勞任怨、堅強、偉大的母親。

  師:面對這樣的一位母親,你心中對她產生了怎樣的感情?

  生:崇敬

  生:愛戴

  師:帶著對母親的崇敬、愛戴之情,我們再來讀這一段話,齊讀:“記憶中……這么重的膽子,翻山越嶺。”

  生讀:“記憶中……”

  評價。

  點評:小組合作學習有實效,組長組織合作學習有序,集體交流組長匯總小組的建議,代表小組起來匯報交流,這是在以前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所看不到的。

  b、認識兒子,回報母愛

  1、過渡,師:這么偉大的母親,作為兒子,在這之前他感受到了嗎?

  生:沒有

  生讀“一直以為……”

  師:他為自己所犯的錯誤內心感到——難過、愧疚

  師:我們來讀讀這些話,表現出兒子的難過、愧疚。

  生讀: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我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兒子呢?我們再來認識這位兒子。

  生:我們組認為這是一位知恩圖報的兒子。——我做在床沿上,……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

  生:我們組認為這是一位有小心的兒子。——我做在床沿上,……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

  生:……

  師:從你們的交流中,老師知道這是一位知恩圖報、有孝心、體貼、值得母親驕傲的兒子。這樣的兒子也感動了我,現在我把這一段給大家讀一讀: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

  師:母親留下的淚里,包含了什么?

  生:感動

  生:驕傲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還小,還抱不動母親,但是我們可以用讀的方式來抱抱這位母親。誰來讀?

  生讀。

  師:作為兒女,要把母親的愛放在心里,時刻盡到做兒女的職責,將來用自己有力的臂膀抱起自己的母親,與她分擔憂愁,共挑生活重擔。

  師:課文學到這兒,同學們還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自己找出有疑惑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點評: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和能力。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3

  作者:丹陽市蔣墅中心小學 毛習生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11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第一次抱母親》第二課時

  丹陽市蔣墅中心小學 毛習生

  教學目標:

  通過對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品悟、感受、體驗、表達,感悟母親的愛,理解孝子情懷,從而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并學會表達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文字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課件播放:音樂《媽媽的吻》)有一個人,無論她走到哪里都放不下你,這個人就是你的母親。歌頌母親是永恒的話題,我們也讀過許多直接贊美母親的文章,而課文的作者寫的卻是——(讀題)他想表達什么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30秒)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課文2~3自然段。 (18分鐘)

  1.讓我們回憶一下,我第一次抱母親的原因是什么?(交流)(20秒)

  2.(課件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當我抱起母親,才發現,引讀:“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究竟”一詞告訴我們什么?而我原以為母親是很重的。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認為呢?請你仔細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學生自讀,找答案)(2分鐘)

  3.(課件出示:“在我的記憶中……重的擔子。”)學習這段話。

  ⑴輕聲讀,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初步交流)教師給“重擔”標記。

  (3分鐘)

  ⑵歌德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字面,另一只眼睛看到了紙的背后。也就是說,我們要讀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我們用一只眼睛看“重擔”的字面,那就是母親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挑著一百多斤的擔子。

  母親肩上挑的重擔僅僅是那一百多斤重的東西嗎?你對這個重擔是怎么理解的?(提示:母親在生活中還會遇到什么困難?)(2~3分鐘)

  ⑶看來同學們已經理解了“重擔”的含義。(課件出示:三句詩)有這樣三句詩寫得好,“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說的是母親養育兒女的艱辛。“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說的是母親在兒女生病的時候的焦慮和悉心地照料。“兒行千里母擔憂。”說的是母親對遠行的兒女的體貼和牽掛。在兒女從小長大的過程中,以及長大以后,母親對子女一直是牽腸掛肚!所以,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1分鐘)

  ⑷(課件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所以,挑著無數重擔的母親,引讀“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這一句話你讀明白了馬?我的心里什么難過呢?(指名交流,指導朗讀)你能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嗎?

  (2~3分鐘)

  ⑸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為了子女,母親走過多少艱辛和坎坷,付出多少青春和年華!當我們這樣理解了母親的時候,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把第二自然段讀得更好。(1分30秒)

  4.(課件出示:母親笑了笑說……這樣過來的?”)面對母親,我心里感到很難過,更感到愧疚。而母親呢?輕聲朗讀出示的句子,思考:從母親的表情和語言中,你讀懂了什么?(交流:母親把辛勞看得很平常。為家庭,為子女,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你能試著讀出這種感受嗎?(指名讀這句話)

  (1分30秒)

  5.母愛是偉大的,具有無窮的感染力,文中的護士也被感動了,你從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指名讀句子,說一說理解)(1分鐘)

  6.你們都讀懂了自己的母親,讀懂了天下所有的母親,帶著自己的感悟,用一顆虔誠的心一起讀這一段。 (1分鐘)

  學習課文4~5自然段。 (15分鐘)

  1. “就在這時,我突發奇想……”自由輕聲地讀五、六兩個自然段。

  (1~2分鐘)

  ⑴哪些語句感動了你,讀給大家聽聽。 (1分鐘)

  ⑵(課件出示: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準備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這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們一起來讀一讀。(1分鐘)

  ⑶上一節課,很多同學在這兒提出了問題:母親為什么而流淚呢?現在找到答案了嗎?(師生交流:流淚并非只為哀痛,更多的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是苦澀而又甜蜜的淚水……)(這是……淚水,你讀懂了母親,請你用朗讀來表達。)你們讀懂了母親,帶著這種情感我們再齊讀這段話。(5分鐘)

  ⑷回想我們的小時候,母親曾經無數次抱過我們(板書:無數次抱過我),“我”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那么幸福。對比一下這兩個詞,你想到什么?你想說些什么?(師生交流:我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母親對我們卻無私的奉獻著。……)(1~2分鐘)

  ⑸天下的母親都有一顆博大而包容的心。每一個母親都是如此,你想到了你的媽媽了嗎?她在平時是怎樣關心、愛護你的?你能舉一個事例嗎?(指名交流)(3分鐘)

  ⑹小結過渡:母親的愛像深深的海洋,我們就是那清淺的小溪,永遠流淌在母親的懷抱里。 (10秒)

  三、總結延伸。 (5~7分鐘)

  1.這使我突然想到一句詩,孟郊的《游子吟》還記得嗎?知道是哪一句嗎?(課件出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10秒)

  2. 是啊,父母之恩無以回報,讓我們用感恩的心記住這句話,齊讀。現在請拿出筆,用心用情把這句詩寫在書上,并且銘刻在你的心里。(教師板書)

  (1分鐘)

  3. 此時此刻,我也想把我的心聲獻給我的母親,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課件出示 )你愿意也讀一讀嗎?

  最愛是你(獻給我的母親)

  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愛她;

  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

  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個人,叫母親;

  這種愛,叫母愛。 (2~3分鐘)

  4. 也許,我們平時都疏忽了對母親的問候和關心。現在,就請你把想說的話寫在老師為你們準備好的心意卡上,相信這一定是媽媽最喜歡的禮物。(學生動手書寫)(2分鐘機動時間)

  四、課外作業:

  1.把心意卡輕輕放在媽媽的床頭。

  2.收集、閱讀關于母愛親情的文章,做好摘記。

  板書:

  無數次抱過我

  13、第一次抱母親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4

  教學目標

  抓住重點詞語“無數次”“輕輕地”“擔子”“翻山越嶺”“淚水”,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進行報答。

  教學過程

  一、課前欣賞,談話導入

  (課件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

  師:聽了這首歌,你們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對話文本,入情入境

  (一)感受“我”的愧疚,體會母親的偉大。

  1.出示“母親挑擔圖”及第2自然段的文字“在我的記憶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1)學生自由讀,體會“我”當時的心情。(2)“我”為什么這么難過,愧疚?指導朗讀:“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3)母親一直以來承受著怎樣重的擔子?你能從這段話的哪些地方體會到母親的擔子重?畫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讀出自己的感受。

  師:平時我們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覺?而文中的母親呢,她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更何況肩頭還要挑100多斤的擔子。誰能把母親的艱難讀出來?

  師:“年復一年”說明了什么?“我”長大后呢?(生讀“長大后”的句子)。(4)啟發想象,深入理解“重擔”的含義。在這個家庭中,作為母親,她除了挑擔子以外還要做些什么?(5)小結:母親承受的不僅僅是肩頭100多斤的擔子,母親承受的是整個生活的重擔啊!這時候你再去讀這段話,感受會不一樣,心情也會不一樣。誰能夠通過朗讀把這種心情釋放出來?(6)個別讀,學生評議,齊讀。

  師:深刻體會了這段話之后,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而母親是怎樣對待這些事的?

  2.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1)個別讀。從母親的表情和話語中,你體會到母親說這句話的意思了嗎?(2)過渡:母親的話感動了“我”,“我”產生了抱母親入睡的想法,在護士的勸說下,母親答應了“我”的要求。自己讀讀課文中最感人的第5自然段。

  (二)體會“我”的孝心,感受母親的欣慰。

  師:每次讀這段話的時候,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媽媽。小時候,為了把我們兄弟三人拉扯大,媽媽吃了很多的苦,但我從來沒聽過媽媽有一絲的怨言。現在,我們長大成人了,她完全可以放手了,但她仍然像照顧孩子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我們。平時,家里燒了好吃的菜,舍不得吃的是媽媽,有了剩粥剩飯,搶著吃的也是媽媽;我們有些不舒服,最著急的是媽媽,自己生病了,遲遲不肯到醫院的也一定是媽媽……此時此刻,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天下所有媽媽的敬意。

  △理解“眼淚”。此時,母親躺在兒子的懷中會想些什么呢?這是什么樣的眼淚呢?

  △理解“無數次”。小時候,母親曾經無數次抱過我們,為什么“我”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這么激動、高興呢?她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兒子的這份回報啊!這是為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了濃濃的母子情。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自己的媽媽說,請把你最想說的話寫在題目的旁邊。(生寫。)

  師:透過你們真誠的話語,我感受到了你們對媽媽的謝意和敬意。此時此刻,我也特別想用一句詩表達我的感受。(出示課件: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為了我們的成長,母親總是默默地無私地奉獻著自己,母愛是真誠的,母愛是偉大的,讓我們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母親,用實際行動回報母親。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地位、作用

  《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一篇情感型課文。課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它是一篇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與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敘述了“我”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沒想到母親竟然這么輕。第二部分(2、3)講“我”告訴護士,“我”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著重擔翻山越嶺,“我”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第三部分(4、5)“我”突發奇想,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把母親抱在懷里,母親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按計劃需要三課時完成,我說的是第二課時。針對第二課時的內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理解課文第一、二部分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學生能根據實際寫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3)情感目標: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報答。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第一、二部分的內容,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報答。

  難點:學生能根據實際寫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1)朗讀教學法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只有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本文是“我”和護士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語言感人,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采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2)創設情境教學法

  用音樂來渲染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文。

  (3)對話法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后再展開課堂對話。

  2、說學法

  (1)自讀自悟法

  “閱讀使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2)合作學習法

  小組之間討論、交流,在回答問題上可以相互補充。

  三、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課文

  上課之前,播放《燭光里的媽媽》的歌碟,創設氛圍,激發學生熱愛母親,贊美母親的感情,以形成共鳴。

  1、同學們,這首歌是歌頌誰的呢?

  2、是的,是歌頌母親的歌,叫做《燭光里的媽媽》。歌頌母親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歌頌母親的文章。

  板書:13、第一次抱母親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本

  1、學生齊讀,整體感知文章。(有感情地朗讀)

  (1)你們感受到什么?請用兩個字來概括。(母愛)

  (2)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通過讀內化語言。

  (三)精讀課文,體驗情感

  1、學習第一部分——了解為什么要抱母親、怎樣抱母親

  (1)請學生仔細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老師相機指點抓住主要信息,并讓學生有所體驗和感悟。

  ①體會兄弟姐妹對母親的愛——母親生病,兄弟姐妹輪流去守護。

  ②“我”為什么抱母親——為母親換床單。

  ③“我”怎樣抱母親——抓住“托住”、“使勁一抱”一些詞語,讓學生體會“我”對母親的關愛。

  ④為什么作者“差點仰面摔倒”——領會作者由于不了解母親很輕,差點摔倒。指導學生讀好對話,體會護士責怪的語氣,“我”不了解母親的難為情的語氣,母親平和的語氣。

  設計理念: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中,我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產生獨特的體驗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發言中闡述自己的見解,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第二部分(2、3自然段)——體會作者難過的心情以及母親的偉大。

  ①指名分別讀2、3自然段

  ②思考:對于一個與母親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兒子來說,竟然對母親的身體這么輕一點都不了解,他的心情怎么樣呀?(板書:很難過、愧疚)

  ③理解兒子為什么難過。

  a、體會母親的堅強而偉大

  質疑:兒子跟母親生活了幾十年,竟然不了解自己的母親,是因為他心中沒有母親?是這樣嗎?(引導學生再次自讀課文,深入理解母親的形象)

  引導學生抓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嶺”“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等詞語體會母親的堅強、偉大。

  b、提問:聽了“我”的一番話后,護士是怎樣表現的——理解護士的動情。(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c、學生分角色地有感情地朗讀第2、3自然段

  設計理念: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中,用朗讀,用思考,用語言抒發著感受。讓學生抓住重點詞、人物的語言、動作來體會“我“和”護士”的內心情感。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護士,設身處地地進行角色轉換,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此時護士會想些什么,心情怎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討論。

  (四)讓學生聯系自己的母親,想想母親給自己的愛

  a、根據實際寫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b、寫完后交給組長(作業)

  設計理念:在學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礎上,通過書面表達—寫片斷,讓學生表白內心,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宣泄。

  (五)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母愛,而且是無微不至的愛,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都能體會到。

  (六)板書設計

  第一次抱母親

  母親無數次抱我

  難過愧疚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6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的崇敬和愛戴。課文內容簡潔,語言明快,娓娓道來,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包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了令人感動,是一篇教育學生感恩回報的好素材.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這篇課文,我用兩課時完成。下面我針對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進行分析。

  (二)教學重點、難點

  第二課時,我主要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進而品味,把握課文中的語言和動作細節,理解、體驗、感悟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深厚情感。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及本課書的內容,我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和母親之間的深厚的母子親情作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這節課的難點是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加深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內容特點和《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要求及教學重點、難點,我確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深厚的母子之情。

  3、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加深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四)教具準備

  投影機、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能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本班學生比較活躍,很喜歡朗讀課文,喜歡探討問題,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都很高。但是由于他們是鄉鎮的孩子,對文中語言的感悟有一定難度,對于捕捉文中的細節描寫敏感度不強,因此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這樣才能體驗文章人物的情感。

  三、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這篇課文重點記述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促讀法、提問法、情境創設法等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的感悟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通過抓重點詞句來理解、想象、感悟文章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為了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我將引導他們運用“朗讀——理解”學習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本節課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讀書的熟讀法,通過朗讀使學生理解課文。根據課文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我還引導他們用“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學習,使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使他們養成互相幫助的良好習慣。

  五、說教學程序

  如果說鉆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的話,那么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教學成功的最關鍵!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設計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復習舊知識,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這一環節旨在復習上節課的內容,銜接到新內容,使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印象,也容易激發情感,復習讀書方法,創設氛圍,激發學生熱愛母親,贊美母親的感情,以形成共鳴。小助手領讀上節課學習到得贊頌母親為子女操心關心的詩,為學習課文奠下情感的基調,接著復習讀書方法,引用歌德的話,(1)煮書:你們一定很奇怪,飯可以煮,肉可以煮,書怎么煮呢?煮書就是把書讀熟,讀出味道來,把文章讀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讀出來。所以有人把讀書叫“煮書”。

  (2)、出示歌德的話1: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入課文用上這樣的讀書方法,去體會母親的愛。”這樣很自然地過渡到第二個教學環節。

  (二)細讀品味,體驗情感(學習課文第

  2、3自然段)

  1、緊扣重點句,深讀感悟

  教學伊始,我用一個過渡句:上節課我們通過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動作和對話,意外發現母親竟然那么輕,(師相機板書:第一次抱母親(輕)那么,為什么我會以為母親很重呢?”

  請默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把你最感動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重點抓住“翻山越嶺、年復一年、重擔、力大無窮、笑了笑、哪個”等詞加以理解,因此,通過朗讀、感悟、體驗,就讓學生知道了“我”對母親的不了解。從而把我對母親的歉疚之情引向高潮。

  教學第二部分時,我先承上文質疑:“對于一個與母親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兒子來說,竟然對母親的身體這么輕一點都不了解,他的心情怎么樣呀?”等學生說出“難過、愧疚”后,我讓他們通過“聯系上下文”說說“我”的心里為什么難過?探究“我”的心情。接著投影顯示第二自然段“我”回答護士的話,讓學生自由讀、齊讀、個別讀,引導他們抓住“手拉、背背、肩挑”等詞語體會母親的堅強而偉大。為了引出第三自然段,我這樣提問:“聽了‘我’的一番話后,護士是怎樣表現的?”讓學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指導讀好母親的話及指導學生抓住護士的動作、語言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最后,指導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進而體會到母親的偉大。我啟發他們想象說話:“想想護士此時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心情怎樣?”這樣,讓學生加深了母親的無畏、偉大的感悟。

  2、合理創情境,感悟升華

  教學第三部分時,我先讓學生輕聲讀幾遍,讓學生初步感悟出字里行間濃濃的母子親情。再讓他們找出哪些語句最能反映母子間的親情?怎樣讀?讀給大家欣賞。然后播放音樂輕讀第四、五自然段,進一步感受這種情感。為了給學生營造深沉的母愛的氣場,我以小詩的形式,把文章的主要內容貫穿起來,以詩的節奏感,以詩的凝練,以詩的柔情,把學生帶進情感最柔弱的地方,又一次體驗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最后,聯系上文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讓學生明白“眼淚是母親為兒子的孝心所打動后激動的淚水。”讓學生盡情闡述,進而體會母子之間的深情。這樣,又突出了教學重點。為了加深學生對文中母子情感的體驗,我創設情境:“如果你是那位護士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對兒子說些什么?又會對母親說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言,加深體驗。

  在“細讀品味,體驗情感”中,我的總設想是在促讀感悟、創設情境和提問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產生獨特的體驗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探究中進一步內化課文中的深情,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

  (三)聯系自身,表達親情

  在這一環節中,我啟發學生課后寫“你與媽媽相處中最讓你感動或記憶最深刻的那段場景,那個畫面,用一段話描述出來”。目的是發揮語文學習的情感功能,讓學生懂得孝順的美德,學會做人。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可說是一個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突出重點,體現課文的中心思想。因此,我抓住文章的重點,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13第一抱母親母親很輕:愧疚、難過回憶母愛:母親肩負重擔回報母愛:抱著母親入睡母親流淚:興奮幸福、感動

  母愛偉大、無私、博大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7

  《第一次抱母親》片斷賞析之一

  剛剛聽了于永正老師上的《第一次抱母親》的第一課時,感想很多:

  感想一:“課題質疑”意何在?

  “課題質疑”在前一段時間里是被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認為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有效方法。后又因為“課題質疑”的質量不高以及經常與下一個教學環節脫節,而遭到很多人的批判。今天聽了于老師的《第一次抱母親》,他在教學的環節中也安排了課題質疑,不僅引起我思索:“課題質疑”意何在?

  片段:

  師: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說說看。生: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親?

  師: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親?這個問題問得……好象……得改一改。分兩次問,能改一下嗎?……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親,母親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師:從這個課題看,第一次抱母親,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兒子,要么是她的女兒。她提的問題非常好,第一次抱母親,母親是什么感受?作為子女的,抱母親的子女是什么感受?還有沒有問題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時候抱母親?

  師: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時候抱母親?多大的年紀抱母親?

  生:我提的問題是,發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親?

  師:哦,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要抱母親呢?

  生:我提的問題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抱母親?

  師:好,看來同學們很會提問題。我們讀文章,第一次讀到的是題目,讀到題目就要想,剛才你們提到的問題就是你們思考的結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親,母親是什么感受?抱母親的人是什么感受?還有,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抱母親?為什么要抱母親?現在打開書,答案在書里,請翻到《第一次抱母親》。找到了沒有?請翻到第69頁。請你們帶著你們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課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認得的字可以拼讀一下,要求大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把生字記住,同時要思考你們的問題,好嗎?各人讀各人的,開始吧。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時間大約五六分鐘)師:讀完的同學請坐好。讀了一遍課文,剛才你們提的問題,答案找到的請舉手。手放下。你們提的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當中,只要一讀,就能找到。其實,我關心的不是你們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關心的是字,通過預習,通過讀,認識不認識,課文能不能讀正確,讀流暢。

  一、課題質疑培養了一種意識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學生質疑的質量并不高,他們對課題所產生的問題只要一讀課文就可以順利的找到答案,那質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于老師面對學生的質疑說:“好,看來同學們很會提問題。我們讀文章,第一次讀到的是題目,讀到題目就要想,剛才你們提到的問題就是你們思考的結果。”從于老師的話中可以看出,對課題進行質疑不在于學生能提出多高質量的問題,而是要培養學生讀了就要想的習慣,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課題質疑激起了一種欲望

  課題質疑以后,就進入了課文的初讀階段,初讀課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猛一看,這一步好象跟前面的課題質疑沒有多大關系,但事實并非如此。一旦學生對課題產生了種種疑問,他就有了解疑的需要,并且由于這種需要來自本身,就大大激起了他閱讀的欲望,從而在這種欲望的強烈驅使下順利的完成初讀課文的要求。與直接提出初讀課文的要求讓學生進行朗讀相比,學生的閱讀欲望要更強烈些!

  在此案例中,于老師并沒有在進入初讀課文之前把它拋之一邊,給人感覺為質疑而質疑,教學環節脫節,而是問:“讀了一遍課文,剛才你們提的問題,答案找到的請舉手。手放下。你們提的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當中,只要一讀,就能找到。其實,我關心的不是你們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關心的是……”,就這么短短的一句話,于老師就對這一教學步驟進行了合理的處理,是整個的教學環節和諧自然。

  相關資源:

  13 第一次抱母親——特級教師于永正在西安培訓會上執教《第一次抱母親》實錄第一課時

  于永正《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視頻(上)      于永正《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視頻(下)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8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質疑導讀

  1、師板書課題,生隨師書空寫課題

  2、教師質疑課題:看到課題想到了什么問題?

  學生提出: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親?

  生:第一次抱母親有什么感受?母親有什么感受?

  生: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抱母親?

  3、師表揚具有質疑精神的學生

  二、引導初讀,感知課文

  4、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課文,聲音不一定要大,怎樣讀進去就怎樣讀?

  5、找到答案的請舉手?(學生紛紛舉手)

  6、明確初讀要求:我最關心的是不是生字都認識了嗎?課文讀得通順了嗎?

  7、檢查初讀:

  (1)生字會讀的請舉手(學生紛紛舉手)

  (2)現在不許開口出聲,一起看這個字(教師端正書寫“越”),會讀的舉手?

  指名讀后,問:“翻山越嶺”是什么意思呢?(生聯系課文理解后解釋:走過很多的山路)

  (3)我讓大家認一個課文中最難最難的字。

  出示“愧疚”一詞,指讀后,追問:是什么意思?交流明確是“慚愧、內疚”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要求讀通

  8、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再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

  9、檢查再讀情況: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相機指導(其中一個學生讀時偏快,教師馬上作出反應,指導他讀好句號)

  10、當學生讀完第3自然段時,表揚學生讀了三遍就讀得通順、正確。

  四、教師范讀,以情激qing

  11、于老師備課時讀了好多遍,但沒有大家讀得好,我也想讀給大家聽聽,好嗎?謝謝大家坐得這么端正。

  12、教師配樂范讀結尾段(非常動情,非常感人,聽課師生共同鼓掌)

  13、教師激勵學生讀:

  同學們,有人把“讀書”稱為“煮書”,剛才大家把課文只讀了兩遍就讀得很好,很多地方給我以啟發,比如有的同學甚至讀出了表情,希望我們互相學習,練習讀書,把課文讀好,讀出作者的感情來。

  第二課時

  細讀課文,披文悟情

  1、明確悟讀要求:聽了于老師的讀書,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得更好,能夠讀書,煮書,也就是邊讀邊思,展開想象。

  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讀書,一只眼睛看字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看紙背面的意思

  2、指名讀第一段

  (1)當學生讀到以下兩句:

  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護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責怪我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

  師馬上予以即時性表揚:“趕緊”“責備”這兩個詞讀得好,一起寫(教師指導學生書寫)

  (2)指導讀好第一句話

  (3)“責怪”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責備”?

  學生聯系上下文回答:因為這里不是抱怨,而是埋怨的意思

  (4)再指名讀護士的這句話

  (5)學生仍舊讀不好,師及時范讀:要不要老師讀?師范讀后再讓學生讀

  3、讀中學習第二段

  (1)當學生讀到“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時,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師問:會讀書的同學能透過這個詞讀出更深層的意思嗎?

  (2)教師深情地用古詩文來贊頌母親,并小結:

  母親挑的不是一付重擔,而是半邊天啊!現在回想起來,你怎么看待“翻山越嶺”的意思?(生聯系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深切談了感受)

  (3)相信你們用這樣的方法去體會課文,會把課文讀得更好。

  當你們讀書的時候,眼前要浮現出媽媽帶著孩子翻山越嶺的情景,指名讀(生讀得很有感情,很有感染力)

  4、讀中學習第三段

  (1)看黑板。教師板書一個“笑”字,并背誦課文中的句子問學生:你從母親的表情和語言中,看出了什么?

  (2)生一:從母親“笑了笑”的表情中,看到了母親把幾十年的辛勞看得很平常,很不在乎,所以母親的胸懷很寬廣。

  生二:從“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這句話,我看出了母親很愛自己的子女。因為我從這句話想到了我的媽媽,她平時有什么好吃的都給我吃,但遇到很累的活卻不讓我干,比如我的書包很重,送我上學的路上總是幫我拎著,怕累著我,所以,課文里的母親也是和我媽媽一樣,是一位關心孩子,愛孩子好母親。

  (3)帶著自己的感悟再讀

  5、激趣學習第四、五段:

  (1)“就在這時,我突發奇想,……”誰來讀課文中最感人的一段

  (2)想一想,母親的淚水是怎樣的淚水?

  生答:幸福、欣慰、激動、開心,是甜的

  (3)師小結學生的答案

  (4)教師板書第五段第一句話中的關鍵詞:“無數次”,讓學生比較:與課題中的“第一次”比較比較,你想說句什么話?(生答:母愛無私、母愛博大)

  6、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知道老師最想用你們學過的一首什么詩句來抒發此刻的情感嗎?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教師讀自己的讀后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要象文中的母親一樣愛我的學生……

  7、學生再分段讀課文

  8、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完成抄寫作業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3

  聽課隨筆《第一次抱母親》

  今天和雪柳、念海一起去聽了夢回三國的《第一次抱母親》,主要的目的是看看教者對文本的把握,從課堂教學來看,教者比較準確的把握了文本,但同時也引起了思考,就是如何去整合,流暢的實施自己的教學的問題。

  下面是聽課的時候想到的一些問題,思路不太清晰,隨便寫寫:

  1,形式和文本。

  我們要把握文本,現在大家在上課的時候都注意到了要讓學生“讀”,多種形式的朗讀。朗讀的形式很多,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采用什么樣的形式才最符合這一段的文本呢?我想,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2、你和您。

  那天wjh老師在執教《月光啟蒙》的時候,強調學生要用“您”來稱呼母親,而不要用“你”,我持保留意見。 是否對母親尊重,倒不在于用“你”還是“您”,而且 ,如果按照習慣的話,我想如果稱為“您”的時候,大概反而之間的關系出了問題,而要強調“尊敬”。個人覺得還是在書面語的時候說“您”,口語的時候沒有必要來出來說,遵照習慣吧。

  3、談談自己的感受,你打算怎樣做?

  這樣的說話練習容易造成語錄式的語言,如何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如何讓他們有話說?我們在設計的時候需要動動腦子。

  4、關于課文。

  我想,課文的脈絡似乎是這樣的“愧疚”——“感動”(心動)——“行動”。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感受母愛,付出甚多,求之甚少。 要引導學生去回報母愛,不一定是金錢、房產, 只要用心去做就是了,也不一定要“常回家看看。”怎么做都行,只要心里有就可以了。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10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感型的課文。這類課文往往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為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素質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因為這類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甚遠,要學生入情入境,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看似平實卻扣人心弦的感人文章,但當我真正開始備課的時候,我深深地感覺到這并不是一篇容易上好的課文。

  在教學時,我抓住課題中的“抱”字,先讓學生找能解答“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對這句話的閱讀理解是教學的關鍵,由此我抓住這句話中的“輕”展開教學,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能感受到母親輕的句子。于是找出了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在學生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再次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學生就有了更深的體會,然后抓住“竟然”理解我心里為什么很難過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能找到相映的句子“我”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著重擔翻山越嶺,“我”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一直不知道母親只有80多斤的身體,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我抓住“重擔”、“翻山越嶺”等詞引導學生感悟母親肩頭所承受的生活的擔子,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尤其是“重擔”一詞,要想學生的理解達到這種深度是比較困難的,這也是我未能處理好的地方,我想縱向深層的理解可用個關聯詞“不僅…..而且…..”來引導學生,但當時沒能及時應對。學生沒能真正發自內心地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從學生的朗讀可以看出,學生并未能將感情融入到朗讀中間,感受不深,以致在想象說話時無話可說或者是說得不著邊際。

  此外我對教材的把握不夠全面。這篇課文不僅僅是字里行間流露著母愛的偉大,同時從第一次抱母親還能深深地感受到“我”對母親的愛,再加上教學時未能準確把握好課堂時間,以致頭重腳輕,對后者的引導感悟只是浮于表面,未能將學生的情感帶入其中。從而使得課文最感人的兩自然段的學習成了走過場,在感情的高潮部分,學生卻進不了角色,配樂朗讀也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以上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不斷改進完善的地方,尤其是要在對教材的把握和教學語言的簡潔凝練上下苦功。

  13《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說真是一個挑戰。

  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通過故事的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產生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這一問題讀課文,并找出相關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我出示這個句子后引導“竟然”是什么意思?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再引導:“作者沒想到什么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抓住關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么母親這么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現呢?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段文字,這是本節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著我——背著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引導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蘊,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么重。”還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造了奇跡。

  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多么溫馨的一幕,“第一次”?“無數次”?兩個數字的反差對比,我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而母親對我們卻無私地奉獻著……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造的奇跡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

  教學完畢,我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現學生的感受并沒有我預想的深刻。也許是由于我的教學手段,也許由于學生的閱歷,他們并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情,如“在我記憶中,……。年復一年……。”一段,僅僅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實踐下來學生感悟并不深,我想如果通過語言創設場景:“清晨……深夜……寒風中……烈日下……風雨中……”引導學生想象表達,或許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使得這段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另外,當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背景畫面時,如果配以恰當的解說,使立體的畫面變成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或許更能激發學生聯系自身生活,觸景生情,想到母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最后的拓展環節——在心意卡上寫上自己最想對媽媽說的話語,送給媽媽。相信學生肯定會有許多感人的話語躍然于紙上!

  用兩只眼睛讀書(《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歌德

  當我偶然間讀到這句話時,被深深地觸動:用兩只眼睛讀書?多么奇妙。在我自己平時讀書時,我用兩只眼睛看書了嗎?在我平時教學中我告訴過我的學生應該用兩只眼睛去讀書了嗎?如果我要教給學生用兩只眼睛讀書的方法,我要怎么來教呢?我思考著:一只眼睛看到紙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第一次抱母親》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課文內容簡潔,語言明快,娓娓道來,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一、讀課題質疑。在讀題之后讓學生對課題質疑:“讀了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提?”當學生看到課題的同時,讓學生去思考,去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二、朗讀指導,讀中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愛道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通過動情的朗讀,啟發學生從我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讀了母親的話,你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在充分的讀文后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如果說前面的讀是用一只眼睛看到了紙上的話,那在學生充分讀會用自己的話來談體會則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了紙的背,去與作者,與文本進行了心與心的對話。

  三、抓關鍵詞,回歸全文,升華主題。在教學的量后環節,于老師抓住課文的關鍵詞“第一次和無數次”讓學生看到這兩個詞說先自己最想說的話,然后讓學生猜老師想說一句什么話,從而引伸出了課外的名句:“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輝。”“老吾老……”這次讀書,不僅讓學生透過重點詞,看到了課內的話,還讓學生看到了課外的話。讓學生拓展思維的空間,擴大閱讀的面。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要用兩只眼睛讀書,更要讓他們知道怎樣才能做用兩只眼睛去讀書。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0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三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質疑導讀

  1、師板書課題,生隨師書空寫課題

  2、教師質疑課題:看到課題想到了什么問題?

  學生提出: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親?

  生:第一次抱母親有什么感受?母親有什么感受?

  生: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抱母親?

  3、師表揚具有質疑精神的學生

  二、引導初讀,感知課文

  4、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課文,聲音不一定要大,怎樣讀進去就怎樣讀?

  5、找到答案的請舉手?(學生紛紛舉手)

  6、明確初讀要求:我最關心的是不是生字都認識了嗎?課文讀得通順了嗎?

  7、檢查初讀:

  (1)生字會讀的請舉手(學生紛紛舉手)

  (2)現在不許開口出聲,一起看這個字(教師端正書寫“越”),會讀的舉手?

  指名讀后,問:“翻山越嶺”是什么意思呢?(生聯系課文理解后解釋:走過很多的山路)

  (3)我讓大家認一個課文中最難最難的字。

  出示“愧疚”一詞,指讀后,追問:是什么意思?交流明確是“慚愧、內疚”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要求讀通

  8、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再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

  9、檢查再讀情況: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相機指導(其中一個學生讀時偏快,教師馬上作出反應,指導他讀好句號)

  10、當學生讀完第3自然段時,表揚學生讀了三遍就讀得通順、正確。

  四、教師范讀,以情激情

  11、于老師備課時讀了好多遍,但沒有大家讀得好,我也想讀給大家聽聽,好嗎?謝謝大家坐得這么端正。

  12、教師配樂范讀結尾段(非常動情,非常感人,聽課師生共同鼓掌)

  13、教師激勵學生讀:

  同學們,有人把“讀書”稱為“煮書”,剛才大家把課文只讀了兩遍就讀得很好,很多地方給我以啟發,比如有的同學甚至讀出了表情,希望我們互相學習,練習讀書,把課文讀好,讀出作者的感情來。

  第二課時

  細讀課文,披文悟情

  1、明確悟讀要求:聽了于老師的讀書,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得更好,能夠讀書,煮書,也就是邊讀邊思,展開想象。

  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讀書,一只眼睛看字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看紙背面的意思

  2、指名讀第一段

  (1)當學生讀到以下兩句:

  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護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責怪我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

  師馬上予以即時性表揚:“趕緊”“責備”這兩個詞讀得好,一起寫(教師指導學生書寫)

  (2)指導讀好第一句話

  (3)“責怪”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責備”?

  學生聯系上下文回答:因為這里不是抱怨,而是埋怨的意思

  (4)再指名讀護士的這句話

  (5)學生仍舊讀不好,師及時范讀:要不要老師讀?師范讀后再讓學生讀

  3、讀中學習第二段

  (1)當學生讀到“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時,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師問:會讀書的同學能透過這個詞讀出更深層的意思嗎?

  (2)教師深情地用古詩文來贊頌母親,并小結:

  母親挑的不是一付重擔,而是半邊天啊!現在回想起來,你怎么看待“翻山越嶺”的意思?(生聯系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深切談了感受)

  (3)相信你們用這樣的方法去體會課文,會把課文讀得更好。

  當你們讀書的時候,眼前要浮現出媽媽帶著孩子翻山越嶺的情景,指名讀(生讀得很有感情,很有感染力)

  4、讀中學習第三段

  (1)看黑板。教師板書一個“笑”字,并背誦課文中的句子問學生:你從母親的表情和語言中,看出了什么?

  (2)生一:從母親“笑了笑”的表情中,看到了母親把幾十年的辛勞看得很平常,很不在乎,所以母親的胸懷很寬廣。

  生二:從“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這句話,我看出了母親很愛自己的子女。因為我從這句話想到了我的媽媽,她平時有什么好吃的都給我吃,但遇到很累的活卻不讓我干,比如我的書包很重,送我上學的路上總是幫我拎著,怕累著我,所以,課文里的母親也是和我媽媽一樣,是一位關心孩子,愛孩子好母親。

  (3)帶著自己的感悟再讀

  5、激趣學習第四、五段:

  (1)“就在這時,我突發奇想,……”誰來讀課文中最感人的一段

  (2)想一想,母親的淚水是怎樣的淚水?

  生答:幸福、欣慰、激動、開心,是甜的

  (3)師小結學生的答案

  (4)教師板書第五段第一句話中的關鍵詞:“無數次”,讓學生比較:與課題中的“第一次”比較比較,你想說句什么話?(生答:母愛無私、母愛博大)

  6、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知道老師最想用你們學過的一首什么詩句來抒發此刻的情感嗎?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教師讀自己的讀后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要象文中的母親一樣愛我的學生……

  7、學生再分段讀課文

  8、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完成抄寫作業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自儀征漫網站    點擊數:109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一個字只識不寫。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3、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教師講述《烏鴉反哺》的故事,學生邊聽邊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全班交流。

  3、是呀,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章,板書課題,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4、齊讀課題。學生就課題質疑。

  二、初讀

  1、提出自讀要求:

  (1)先讀讀課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讀準字音。

  (2)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讀準生字詞。

  (3)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自讀,指名讀。

  通過課前預習,你在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上有什么收獲?

  (2)齊讀生字詞。

  (3)通過課前預習,你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互相交流、補充。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糾正。

  自己再認真讀。小組讀,男女生分讀。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自己先想一想,再與同桌商量商量。

  3、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補充、糾正。

  4、指名正確說課文的內容。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認讀生字。

  2、哪些字難寫?關鍵筆畫在哪兒?

  3、范寫生字。

  4、學生描紅、仿寫,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上課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的歌碟,創設氛圍,激發學生熱愛母親,贊美母親的感情,以形成共鳴。

  一、復習

  1、同學們,這首歌是歌頌誰的?

  是的,這首歌是蔡國慶演唱的一首歌頌母親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頌母親是千百年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歌頌母親的文章。

  二、新授

  1、學生齊讀,整體感知文章。

  拿出筆來,勾畫與課題有關的句子,再讀一讀。

  (1)你們感受到什么?請用兩個字來概括。(母愛┅┅)

  (2)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討論感悟。

  (1)交流自己勾畫的語句。

  (2)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3)在學生說的基礎上,老師出示投影:

  a.“我”望著母親瘦小的臉,愧疚地說:“媽,我對不住你啊!”這里為什么說“我”對不住媽媽?

  b.“我”為什么會突發奇想,要抱著母親睡覺?

  (4)在學生說的時候,相機指導用“輪流”、“翻山越嶺”說一句話。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6)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

  3、文中的“我”都是大人了,還想出了用抱母親睡覺的方式來報答母恩。那么你們會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感恩呢?

  (可提到為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

  三、讀寫拓展

  1、你們肯定也有這樣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拿起手中的筆,將你與媽媽相處中最讓你感動或是記憶最深刻的那段場景、那個畫面,用一段話描述出來嗎?

  2、學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3、學生互相交流,選幾篇寫得較好的文章實物投影,并讓作者自己聲情并茂地朗讀。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學了這課,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現在讓我們再重溫一下這感人的課文。

  2、配樂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拓展練習

  1、課前,你們已經收集了不少歌頌母親的詩歌、短文或歌曲,帶來了嗎?

  2、互相交流。

  3、談自己的感受。

  三、讀寫拓展

  1、交流得真好,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那恩重如山的母愛,我們難道不想送點禮物給媽媽?

  2、各人編一首詩或兒歌寫在卡片上,送給媽媽。

  3、創作成果展示。

  4、是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愿天下母親健康、快樂!

  板書設計

  13.第一次抱母親

  難過→愧疚→崇敬、愛戴

  母愛偉大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13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借助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引導學生感悟、品味、朗讀,感受文中母子之間濃濃親情,懂得母愛的偉大,并回報母愛。

  教學重點:從課文字里行間感受母子情深。

  教學難點:體會母親的辛苦和兒子愧疚的原因。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 生字卡片 錄音機 心意卡

  教學過程:

  一、 歌曲導課

  1、 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2、 這是贊頌誰的歌?(母親) 贊頌母親是千百年來永恒不衰的話題。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篇贊頌母親的課文。(板書課題 : 第一次抱母親)齊讀課題

  二、 檢查預習

  1、 通過預習課文,你在生字、詞和課文內容方面有那些收獲?

  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出示易讀錯或難理解的詞:重擔 愧疚 翻山越嶺 背上背著妹妹

  2、 引導學生用簡練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 精讀感悟

  1、 作者第一次抱母親是什么心情?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交流。師板書:難過 愧疚

  (2)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含有這兩個詞的句子讀一讀.

  (3) 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我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

  (4) 我為什么難過?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5) 指名讀

  2、 課文中那些句子寫出母親很輕?

  (1) 輕聲讀課文,從文中找句子,畫下來。

  (2) 生交流,投影出示: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3) 指名讀,其他生閉上眼睛想像畫面體會母親的輕。

  (4) 師結:母親這么輕,跟她生活了幾十年的兒子卻沒有覺察到,所以他心里難過、愧疚。請同學們再來讀寫作者心情的兩句話。

  3、“我”的眼力這么差,為什么會把母親看的很重?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句子讀一讀,畫一畫。

  (2)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在我的記憶中……沒想到母親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3)請你反復讀讀這一段話,看看你會有那些體會?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把體會寫在旁邊。

  (4)學生交流體會(先讀讀句子——談體會——說說是從哪個詞中體會出的)相機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翻山越嶺”和“重擔”暗含著的意思。

  (5)引導學生反復讀出感情

  (6)穿插教師的闡述和引申,引讀最后一句:小時候,因為母親能挑重擔,兒子一直以為——;長大成人,有了重擔母親還是自己來挑,我還是以為——

  (7)此時,你對這位母親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帶著你的感情再來讀讀整段話。

  4、母親為兒女付出了那么多,她自己是怎樣看待這一切的呢?

  (1)生讀句子

  (2)從這位母親的神態和表情中你又能體會到什么呢?

  (3)生交流

  (4)師結: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她們甘愿默默地付出,卻無怨無悔。這就是母親的胸懷。

  5、此時的兒子突然有一種想法,想抱母親入睡,以表達對母親的—— 板書:感激

  (1)指生讀最后一段。

  (2)師問:母親留下的是怎樣的淚水?

  (3)指導感情朗讀

  (4)出示圖畫,為圖畫命名 相機板書:愛

  (5)讓我們把這愛的畫面永遠留在自己的腦海里。生齊讀最后一段。

  四、感情升華

  同學們,母親為我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我們回報母親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親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母之情,你想用什么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恩呢?請把你要說的話寫在心意卡上。(《燭光里的媽媽》)把卡片悄悄放在媽媽的床頭,讓她享受一份感動和甜蜜。

  五、拓展作業

  1、搜集贊頌母親的詩句和文章。

  2、用自己的行動報答母親。

  板書設計

  第一次抱母親

  難過 愧疚 感激

  母←—愛—→子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14

  一、交流感受,觸發情感

  1、母親,一個偉大的名字;母愛,一個永恒的話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13課,來了解母親。(生齊讀課題)。

  同學們,老師告訴你:強調不同的詞語,讀出來的意思也不一樣。你再來讀讀這個題目,你可以讀出幾種意思呢?

  (強調第一次:從來沒有抱過母親,初次體驗。

  強調抱:這個姿勢很特別,小孩子才會用這個詞語。

  強調母親:抱得不是別人,而是母親,一個生我養我的人。)

  根據你的理解,我們再次讀一讀課題。

  2、打開書,自己大聲地讀一讀課文,可以圈圈、畫畫、批注一下。(生讀書)讀完全文后,你能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談談你的感受嗎?

  生回答。(母親了不起,感動……)

  師:相信學了課文后,每個人不僅僅是感動,而是對母親的由衷地敬意。

  二、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1. 循題入文,探尋愛的足跡

  師:課題是《第一次抱母親》,文中有兩處直接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把他們畫出來,讀一讀。(生邊讀課文邊找句子)

  師:大屏幕出示句子:

  (1) “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差點仰面摔到。”

  (2) “我坐在床沿上……我將她輕輕地搖動。”

  指名讀這兩處。短短幾十字,字字含情,句句有愛,這兩次抱母親有何區別呢?(第一次重,第二次輕)為何有這樣大的區別呢?包含著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仔細品讀。

  2. “輕重”對比,體會“我”的難過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兩個問題:

  (1) 一開始“我”在什么情況下要抱母親?

  (2)劃出“我”抱母親的動作,你能看出“我”當時是怎么想的嗎?

  生:“我”一開始抱母親是因為母親病了。

  生:母親不僅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護士來換床單,母親連起身下床都很吃力。

  師:是啊,在這種情況下,母親確實需要有人抱她下床,“我”這個做兒子的當然義不容辭了。我們來交流第二個問題:

  (動作詞:左手托住,右手托住,使勁一抱)

  你能模仿這個動作做一做嗎?

  生:從“使勁”“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可以看出,“我”當時以為:母親一定很重。

  師:(追問)“我”以為有多重?

  生:100多斤重。

  師:可實際呢?

  生:只有89斤重。

  師:是嗎?

  生:(略一沉思)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重。

  師:是啊,這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母親可能連89斤重也沒有。

  咱們同學體重超過80斤重的請舉手!

  (有六、七位學生舉手)

  師:天啊,母親的體重竟然跟十歲的小學生差不多!

  課文中用一個詞語表達了我知道這個真相的感情!(難過)

  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師: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出乎意料,沒想到)“我”為什么難過?

  生:“我”和母親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一直以為母親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這么輕,“我”太不關心母親了,所以難過。

  “我”還難過些什么呢?

  3. 透過“回憶”,感悟母親的無畏慈愛

  師:一起生活了幾十年,“我”為什么連母親的體重也看不準呢?

  生:(讀句子)“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屏幕出示)

  師:一個字,一句話,往往就是一幅鮮活的畫面,學習語文,要善于把文字想象成畫面,自由讀這段話,邊讀邊想象,你能看到什么?你能聽到什么?

  (大屏幕出示:連綿起伏的大山,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一位母親肩挑重擔,帶著兩個孩子在艱難地走?著……?)

  師:(深情地)你看到山了嗎?什么樣的山?

  生:連綿起伏的大山。

  生:又高又陡的山。

  師:山路呢?

  生:山路崎嶇不平,到處都是石頭。

  生:山路很遠,一直看不到邊。

  師:你看到擔子了嗎?里面是什么?

  生:里面可能是玉米、小麥等糧食。

  生:還可能是喂牲口的草。

  生:是石頭。(余生笑)

  師:母親挑石頭干什么呢?

  生:挑回家蓋房子、壘院墻。(余生點點頭)

  師:這擔子有多重?

  生:(齊回答)100多斤。

  師:(追問)母親肩上的擔子只有100多斤嗎?

  生:后背還背著妹妹呢!

  師:你看到妹妹了嗎?(深情描述)她哭著喊著:“媽媽,我餓!”母親會怎么說?

  生:她會說:“別哭,回到家我給你做好吃的!”

  師:此時,母親多想“飛”回家為女兒做頓雖不豐盛,卻可口的飯菜呀!可是,“我”拉著媽媽的手,使勁往后拖,邊哭邊說:“媽,我累了,走不動了!”

  生:母親說:“孩子,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生:母親笑著說:“我給你唱支你最喜歡的歌吧,這樣,你就不累了!”師:(動情描述)其實,母親比我們還累,比我們還餓,可她把委屈放在心中,把眼淚咽到肚里,面帶微笑,一邊翻山越嶺,一邊給我們唱歌。就這樣走哇,走哇,走過了一個個春秋與冬夏……

  師:剛才,我們看到了堅強的.母親,慈愛的母親。再來讀這段話,告訴大家,哪些地方最能打動你的心?

  生:“年復一年”說明母親一直這樣勞累,幾十年如一日。

  想象:每年春天來到的時候,青黃不接,家里沒糧食了,母親就會怎么樣? 夏天來的時候,酷熱難擋,蚊蟲叮咬。母親就會怎樣?

  秋天來了,豐收在望,可是要下雨了,為了搶收糧食,母親趕緊怎樣?

  冬天到了,寒風凌冽,這樣窮苦的家庭,沒有取暖的東西。我們凍得瑟瑟發抖,母親就怎么樣?

  好不容易等到我們長大后能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叫我們放下,由她來挑,在她眼里,我們永遠是孩子,永遠需要她的關愛。

  生:母親用瘦弱的身體,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吃了很多很多的苦。

  生:母親太無私了,重活都留給自己干。

  師:你能把這份感動讀出來嗎?(指名有感情朗讀)

  讀到這里,你覺得“我”除了感動,還會有什么樣的感情?(難過)

  為什么難過?(聯系上下文)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 篇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朗讀感悟,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崇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朗讀感悟,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崇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還記得唐朝大詩人孟郊寫的那首《游子吟》嗎?師生齊背。

  2、是啊,母親對子女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最偉大的愛,是子女用一生也報答不盡的。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3課——(生齊讀課題。)

  二、品讀課文。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己讀讀課文,去感受那濃濃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親,他感到母親怎樣?(很輕)

  交流,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指名讀)

  3、母親竟然這么“輕”,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很輕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的第一節。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讀。

  A: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B: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4、母親“竟然”這么輕,“竟然”是什么意思?(沒想到)

  我和母親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為什么幾十年來我沒有發現母親這么輕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節,圈畫出有關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還挑著100多斤中的擔子,……沒想到……那么重的擔子。

  6、師引導:在我記憶中,母親是怎樣的?(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還挑著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很辛苦)特別是從哪些詞中體會到的?(抓住“總是、拉著、背著、100多斤、翻山越嶺、年復一年”體會)

  7、并指導想象:是啊,母親這么做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個月兩個月,而是年復一年。無論刮風下雨,也無論嚴寒酷暑,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直到我們長大。[

  夏天,烈日當空,驕陽似火,母親……

  冬天,寒風呼嘯,大雪紛飛,母親……

  下雨天,山路泥濘…

  母親是多么艱辛啊!指名讀,齊讀。

  8、在我幼小的心里,當我看到母親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時,我以為母親(力大無窮)現在我才知道(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9、小時侯,母親這樣做,讓我們覺得她力大無窮,長大以后呢?指名說,出示句子“我們長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從“逢有重擔、總是”中你體會到什么?(母親很疼我們,舍不得讓我們挑)練習讀。

  10、從小到大,母親都讓我們覺得(引讀: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11、師:“母親用80多斤重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母親的肩上究竟承受著怎樣的擔子?(學生說)僅僅是肩上100多斤的東西嗎?(做家務、照顧孩子、掙錢、干農活)

  12、師:是啊,母親,這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的肩上不僅僅承擔著100多斤重的東西,她還挑起了照顧兒女的重擔,挑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她的身體是這么地輕,而她肩上的擔子卻又是那樣地重。下面讓我們拿起課本,再一次去感受母親的艱辛和對我們的疼愛。

  13、現在,我想起了母親為我們付出的艱辛,為我們付出的愛,而我們作為子女,卻從未想過(引讀“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板書:難過

  除了難過,我心里還感到怎樣?板書:愧疚

  我還想為母親做些什么呢?自讀3-5節。

  14、交流:我還想為母親做些什么?(我想抱一抱母親)

  15、我抱著母親,這是多么動人的一幕啊!請同學們拿起書,聽老師來讀讀這一節。

  師配樂讀。看到這動人的場景,你心里感到怎樣?

  請同學們自己再用心地讀一讀,去感受那濃濃的母子情。

  指名讀,讀了以后,你有什么體會?

  母親在我的懷里流淚了,你體會到這是怎樣的淚水?(感動的、幸福的淚水)為什么說這是“感動的、幸福的淚水”?

  此時此刻,我抱著弱小的母親,抱著幾十年來一直承受著重擔的弱小的母親,我的心里會想些什么?

  師:這就是一個兒子對母親的報答之心、感激之情。母親含辛茹苦,嘔心瀝血,把我們撫養長大。如今,我們就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好好地報答自己的母親。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讀好這一節。(再讀節5)[

  師:我是第一次抱母親,想報答母親。而小時侯,母親抱了我無數次,母親的恩情是我用一生也報答不了的。正如孟郊說的那樣,(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起吟誦。)

  三、拓展遷移。

  1、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我們的母親同世上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最想對自己的母親說些什么呢?(學生寫,交流)(音樂《母親》)

  2、師: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應該感激、最應該牢記的永遠是我們的母親。無論我們走到哪里,無論我們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永遠都不能忘了給我們生命,把我們撫養長大的母親。(播放歌曲《母親》,欣賞一組圖片)

  四、布置作業。

  回到家,我們可以像作者一樣,抱一抱自己的母親,也可以為母親做一件事,還可以搜集一些歌頌母親的詩歌、短文或歌曲,練習朗誦或歌唱,作為母親節的禮物送給母親。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實錄(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第一次抱母親》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課前談話:聊聊自己的母親一、復習:齊讀課題,回憶:是誰第一次抱母親?文中的我是在什么情況下第一次抱母親的?我第一次抱母親,抱出了什么樣的感受呢?我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又豈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能概括的!...

  •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案例(精選17篇)

    【教材分析】:《第一次抱母親》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發現母親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強壯,這才感受到瘦弱的母親承擔著全家生活的重擔是多么不易。...

  • 《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從關鍵字詞入手,通過朗讀,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范文(通用14篇)

    13、第一次抱母親 主備教師 王愛萍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

  •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精選16篇)

    作者:康雪銀轉貼自:轉載點擊數:152《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作者:康雪銀 一、教材分析:課文重點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發現母親的身體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

  • 第一次抱母親 教案(通用16篇)

    一、課前準備:1、播放《燭光里的媽媽》3、出示歌德的話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你要讀書,就要用心去思考,不僅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還要適時地展開合理的...

  •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點滴(精選17篇)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點滴《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文章記敘了由于母親生病住院,需要更換床單,就這樣一個非常偶然的抱母親的機會,引發了母子之間心靈的碰撞和融通。...

  •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文字蘊含的情感。2.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朗讀感悟,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崇敬與愛戴之情。...

  •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精選15篇)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品悟、感受、體驗、表達,感受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讓學生學會感恩。...

  • 《第一次抱母親》優秀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抓住重點詞語“無數次”“輕輕地”“擔子”“翻山越嶺”“淚水”,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進行報答。教學過程一、課前欣賞,談話導入(課件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

  • 《第一次抱母親》評課案(精選16篇)

    這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初讀這篇課文,我感覺這篇課文比較難上,文中母親對子女的感情,與兒子對母親的感情非常真摯感人。學生的閱歷淺,感悟會比較初淺,不深刻。...

  • 《第一次抱母親》課堂實錄(精選13篇)

    課前談話(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體會說話的重要性。處處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同時進行了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關系融洽。)師:請問你們是幾班的?生:四、一班師:四、一班從這個一就可以看出來,樣樣領先。...

  • 第一次抱母親說課稿(精選15篇)

    一、說教材(一)教材簡析《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

  • 《第一次抱母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3篇)

    課前談話:聊聊自己的母親一、復習:齊讀課題,回憶:是誰第一次抱母親?文中的我是在什么情況下第一次抱母親的?我第一次抱母親,抱出了什么樣的感受呢?我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又豈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能概括的!...

  • 《13.第一次抱母親》教學案(精選2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 www..com黄瓜 | 亚洲中文字幕aⅴ无码天堂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在线观看了 | 欧美一级淫片aaaaaaa免费 |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看 |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91久久老司机福利精品网 | 国产精品全新69影院在线看 | 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97首页 | 国产精品丝袜 | 国语少妇高潮对白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妇女性内射冈站HDWWW000 | 国产二区一区 | 篱笆女人狗电视连续剧第一部 | 丁香激情综合色伊人久久 | 377p欧洲日本亚洲大胆 | www99久久com|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av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国产 | 一级黄色日本 | av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爱 | 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欧美做爰又粗又大免费看软件 | 在线观看国产h小视频 | 日本在线播放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 欧美日韩高清丝袜 |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免费网站 | 免费的一级黄色片 | 午夜男女爽爽爽在线视频 | 四面虎影最新播放网址 | 在线青草|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免费一级特黄 | 干色视频 | 999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