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通用13篇)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1
一、引言板書
師:歡迎同學們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十八課《頤和園》。誰愿意幫助老師把課題寫在黑板上?
。▽懙谜娌诲e)
師:通過上節課的初步學習和課后查找資料,說說你對頤和園有哪些了解呢?
生自由發言。
師: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呀,下面我們來看課題。在寫頤和園的“頤”字時,左旁不要寫成大臣的臣字,讀音是 yí 而不是 yì,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
師:說起頤和園它曾經歷盡滄桑。1860年時,被英法聯軍焚毀重修后,與1900年又遭到八國聯軍的野蠻地搶掠和破壞,經過百年修復,如今的頤和園是個擁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無與倫比的園林藝術的魅麗,傾倒了無數的中外游客,被人們贊譽為人間天堂。
(cai課件圖片)
師:現在同學們打開書老師想請幾名同學分自然段來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頤和園給你留下總的印象是什么?
師:請你來讀一、二段,請你來讀三自然段。老師請你推薦一名同學讀第四自然段。
生:金鵬。
師:說說你為什么要推薦他來讀?
生:他聲音洪亮.吐字清晰。
師:看來你懂得去欣賞別人。那么就請你再推薦一名同學來讀五、六自然段。老師有個建議,平時由于性格等原因,不愛發言的同學,能不能給他們提供鍛煉的機會。
生發言。
師:幾位同學讀的都很好,基本上做到了正確流利,相信在深入學習之后,會讀得更好。誰能回答剛才老師提的問題?頤和園給你留下的總的印象是什么?
生:頤和園給我留下了大、美的印象。
師:正象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的那樣,請大家齊讀一遍。
生發言。
三、理清線路
師:下面我們來快速瀏覽課文,看看作者按游覽順序重點寫了哪幾個景點?用橫線標出來。
生發言。
師板書:
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
師:作者按游覽路線重點寫了以下幾個景點。
。úシ與ai課件)
師:現在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長廊吧!
。úシ砰L廊cai課件)
師:配音,長廊蜿蜒與萬壽山南麓,昆明湖的北岸,是頤和園的主要建筑之一。1990年被評為世界上最長的畫廊,為什么呢?誰能從課文中找出原句讀給大家聽聽。
師:通過看圖和他的介紹長廊給你留下的最后的印象是什么?
師:感覺到長廊的長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一眼望不到頭,到底有多長呢?
師:同學們來看這個句子,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長廊很長的?作者由兩組數字具體的說明,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它一定很大很美。
師:誰能把這種長的感覺說出來?誰愿意再試試?
師:你讀的真好,那么,長廊的美你又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呢?誰來試著讀一讀,要讀出美的感覺。
生讀。
師:老師感覺你讀的還不夠美,誰還能讀的更美一些,讓人一聽就神清氣爽。
。ㄖ干x)
師: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在長廊之中,微風人左邊的昆明湖上徐徐吹來,景隨步移,那幾千幅各不相同的畫就展現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覺呢?
生:我仿佛到了神秘世界。
生:那好像是個人間天堂。似乎把我帶到了神秘世界、童話世界。我好像來到了世界名畫的圣地。
師:那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師:小節,長廊真美呀,1990年它正與其建筑形式的獨特,繪畫的豐富多彩,才被評為世界上最長的畫廊。
師:走完長廊我們就來到了萬壽山的腳下,抬頭一看,就看到了什么?
生發言。
師:萬壽山上的佛香閣,是統領全園的中心性建筑。說起佛香閣這里還有一段經歷呢,早在乾龍時期是準備建九層延塔,可是在建到第八層時被下令停修了,要改建佛香閣。后來被英法聯軍燒毀了,光緒時,又在原址上重建,就建成現在的八面三層。
師:作者正是根據這些詞句的描寫,使我們感到佛香閣的巍峨雄偉.氣勢恢洪的物點。
師:萬壽山這么美趕緊讓我們去看看吧!那么作者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然后再把你喜歡的景物讀給不組成員聽聽。
師:誰來把人喜歡的景物讀給大家聽?
生發言。
師:還有嗎?
師:老師來讀這句話,同學們邊聽邊在腦海中想象一下畫面。
師:同學們也試著用這種邊讀邊想象一下畫面的辦法,輕聲練一練。
師:你感覺到了什么?
生答,師板書:
靜、美
師:你感覺到這么靜這么美,作者是用的什么方法來描寫的呢?
生發言。
師:那你們喜歡把這個句子積累下來嗎?
師:讓我們一起來試著背誦一遍。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2
之五
佚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2個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按照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教學難點 借助課文,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ǘ⿲W會本課14個生字和12個新詞。
(三)練習按作者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難點
。ㄒ唬⿲W會本課14個生字和12個新詞。
(二)練習用不同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ㄒ唬⿲ 新課。
導語 :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教師板書課題)那里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ǘ┏鍪净脽羝,認識頤和園的幾個著名景觀,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有條件的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頤和園的風景教學錄相片;虺鍪疽唤M有關頤和園名勝風光圖片。)
。ㄈ⿲W生輕聲讀課文,用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劃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ㄋ模⿲W習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
識字教學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記清字形、了解字義。會給生字組詞。
。1)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用聲韻兩拼法和三拼連續法讀準字音。重點指導“栽、爽、蔥、朱、賞”的讀音。
(2)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
、儆貌鸷戏ㄓ洝暗、昆、爽、蔥、郁、堤、雕”的字形。例如“殿”字。我們把它拆成三個部分,左上角是尸體的“尸”;左下角是個“共”字;右邊是沒有的“沒”的右半邊“殳”;再把這三個部分正確地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聲字構字規律記憶“閣、煌、廊、蔥”的字形!伴w”屬于外形內聲類,“門”形旁表意;“各”聲旁表音!盎汀睂儆谧笮斡衣曨,左邊“火”形旁表意,右邊“皇”表聲!笆[”屬于聲占一部類,“匆”表聲只占中間一部分!袄取睂儆谕庑蝺嚷曨。
講解:聲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屬于哪一類的;有的就不能明確地表示出來。有的聲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準確地表示讀音。如:“恍、晃”兩個字就不能念成(gu1ng)。因此,學生在遇到形聲字時不要“念半邊”,要正確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字。
、塾帽容^法(根據生字字形上的特點,找出一些與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間區別對比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記住生字的字形)記憶“栽、雕、賞”的字形。栽——裁——載;賞——黨——堂;雕——準——誰——淮。
、苡脭倒P畫的方法記憶:“漆、朱”的字形。
、萃怀鰪娬{“殿、廊、蔥、爽、漆”的字形!暗睢弊值淖笙陆鞘莻“共”字;“廊”字“廣”的里面是“郎”字,右邊是“阝”不要寫成“卩”;“蔥”字中間部分是“匆”字不要少寫一點寫成“勿”;“爽”字的寫法,筆順應是要把字寫美觀;“漆”的右下角是不要寫成“氽”。
記憶字形時,不一定就是一個生字就用一種方法,有時可以幾種方法并用。比如“雕”字,我們可以用形近字區別對比的比較法來記字形;也可以用拆合法來記,把“雕”字拆成左右兩部分左邊是“周”,右邊是“隹”(zhu9)。學生要能夠根據漢字特點靈活選擇記憶字形的方法。
。3)借助字典理解字義、詞義;查字典也可以幫助學生識字。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查字典使用工具書的這種能力。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將終生受益。
2.解釋下列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姿態不一:樣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內層有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燒制成的瓦。形狀像半邊粗竹筒,外部多是綠色或金黃色,鮮艷、發光,多用來鋪宮殿或廟宇的屋頂。
橫檻:本課指橫嵌的長方形欄板。
宮殿:帝王居住的高大華麗的房屋。
遠眺:往遠處看。
畫舫:裝飾華美、專供游人乘坐的船。
蔥郁:青翠茂密。
介紹幾種常用的解詞方法:
1).直觀、演示法。表示事物名稱的名詞,而又是學生沒有掌握的,可以用實物、標本、圖片、幻燈等,讓學生直接看到詞所表示的具體事物形象,以獲得清晰的印象。例如“琉璃瓦、橫檻、畫舫”這三個詞語,教師就可以出示幻燈或圖片指給學生看,會收到較好的效果!斑h眺”一詞,教師可以讓學生實際去做,以理解詞義。
2).形象描繪法。有些形容詞的詞義可以用語言描繪形容詞所表示的情境,啟發學生想象,以達到理解。例如:“金碧輝煌”、“蔥郁”這兩個詞語就可以用形象描繪法來解釋。
3).講解詞素法。有些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詞素組成的,講清學生不理解的詞素,把各個詞素的意思合在一起加工整理一下,學生就能理解詞語的意思了。例如:“姿態不一”、“神清氣爽”就可以用這種方法。
4).舉例說明法。
5).和同義詞、反義詞比較法。
6).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7).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以上是常用的幾種方法,講解一個詞時,不一定就用一種方法,有時幾種方法并用,會更便于學生準確地掌握詞義。
3.讀讀寫寫下列詞語。
宮殿 堤岸 掩映 雕刻 長廊 蔥郁 楊柳 聳立 金碧輝煌 神清氣爽 細細游賞 隱隱約約
4.聽寫詞語,當堂檢查識字效果。
宮殿 堤岸 雕刻 長廊 蔥郁 金碧輝煌 神清氣爽 細細游賞
。ㄎ澹R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質疑問難,在教學過程 中要解決學生中的疑難問題,做到“講其所當講”。
。┯貌煌姆椒ńo課文分段。
1.用自然段歸并法給課文分段。
(1)默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位置相鄰的自然段哪些聯系比較緊密?(第3、4兩個自然段的聯系就很緊密。第3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仰望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站在萬壽山上看到的景色。我們可以把第3、第4自然段合并為一段。這種分段方法叫自然段歸并法。)
。2)利用自然段歸并法給課文分段,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訂正,其分段結果是:一(第1自然段);二(第2自然段);三(第3、4自然段);四(第5自然段);五(第6自然段)。
2.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1)默讀課文,看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
。2)看書上的插圖或出示風光圖片從感性上領略頤和園幾處景觀的美景。
(3)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作用。
、龠M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②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鄣巧先f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軓娜f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讀句子,體會這些句子在課文中的作用:這些句子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這些句子可以幫助我們給課文分段。游記這類文章的特點是“移步換景”,一般是一處景觀為一段。
(4)劃分段落,標出起止。分段結果:同上。
3.兩種分段方法進行比較:
自然段歸并法適用于任何一篇課文,應用范圍廣,在理解了各個自然段的內容的基礎上,才能運用自然段歸并法比較費時費力;按空間不同位置分段,適用于游記、參觀訪問記、寫活動的文章,應用范圍較窄,但具有方便、快捷的優點。
(七)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給課文分段。
1.分段的方法步驟:
。1)通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確定分段依據。
。2)細讀每個自然段,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看課文有沒有可幫助我們給課文分段的標志。
。3)精讀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據,正確標出段落的起止。
2.分段的依據:
。1)按時間順序分段。
。2)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3)按空間不同位置分段。
。4)按不同內容分段。
。5)按組織材料的邏輯關系分段。
①總分式(包括總—分段式;總—分—總段式;分—總段式)
②順承段式
、鄄⒘卸问
、芤蚬问
、蒉D折段式
⑥遞進段式
⑦點面段式(先概括后具體的段式)
3.分段的標志:
(1)以時間詞語為分段標志。
。2)以地點詞語為分段標志。
(3)以總起、總結的句段為分段標志。
。4)以過渡句、段為分段標志。
教師要依據課文特點適時地教給學生的分段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段能力,不要急于求成。學生要善于抓住課文的特點,找準分段的依據和標志快速準確地給課文分段,在練習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分段能力。
。ò耍┳鳂I 。
1.抄寫生字新詞。
2.組詞。
堤( )閣( )漆( )昆( )殿( )爽( )
提( )各( )膝( )混( )臀( )大( )
栽( )堂( )廊( )
裁( )黨( )郎( )
載( )賞( )朗( )
3.練習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課后思考·練習中的1、2、3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D文對照,學習課文一至三段和第五段,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頤和園里長廊、萬壽山佛香閣這幾處景觀的景色特點;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會解答課后思考·練習中的第1、2、3題中的有關問題。
。ㄈ┠苡懈星榈乩首x課文,試背課文第2、4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具體的。
三、教學難點
憑借課文內容,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講讀第1、6自然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
。1)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2)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ㄗ髡呦M覀冇袡C會去北京能親自到頤和園去細細游賞。因為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所以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夠到頤和園去游覽那里的美景。)
你們想去頤和園嗎?(想。)那好,就讓我們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來游覽一下頤和園的美景吧!
(二)明確作者的游覽順序。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ㄈ┲v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思考討論,教師歸納明確:
。1)作者是怎樣來到長廊的?(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說明長廊的位置:離大門不遠。)
(2)長廊的特點是什么?(長,“一眼望不到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說明的?(作者是用具體準確的數字來說明長廊的長的。“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保
(3)作者是怎樣把長廊這處景觀寫具體的?(分層次寫具體。重點段分層,這是把文章寫具體的常用方法。)
2.按照提示給第二段分層。
。1)分層的提示是:
從整體上和外部介紹長廊;從內部介紹長廊;講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2)分層的結果:
第一層是第1、2句;第二層是第3句;第三層是第4、5句。
3.逐層學習:(重點學習第二層)
。1)學習第一層:從整體和外部介紹長廊。長廊的外部:綠的柱子,紅漆的欄桿。
。2)學習第二層:長廊內部: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且內容各不相同。讀句子;提問:畫的內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边@說明了什么?
。ㄕf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學習第三層:長廊兩旁:風景宜人!伴L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句說明了什么?(說明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量多;“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
一進頤和園的大門,長廊就把它那富有特點的美,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怎樣朗讀這段才能把長廊的美讀出來呢?
。1)教師在語氣、語句輕重音、停頓等方面指導學生朗讀。
。2)教師范讀,學生模仿。
。3)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4)指名朗讀或齊讀。
注意:學生讀的形式要豐富一些;不要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俗話說“熟讀成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此段。
5.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1題中的第(1)小題。說出頤和園的長廊是什么樣的?
。1)明確要求:先說出長廊的整體特點“長”;再分層說出長廊的外部、內部和兩旁各是什么樣的,并以長廊的內部為主。
。2)學生練習。
(3)指名回答。
。ㄋ模┲v讀,學習第三段。
指名兩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第3、4兩個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觀?它們各是怎樣的?
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教師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讀書。讓學生從書中去尋找答案,組織好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多讀、多說,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黃色、綠的琉璃瓦屋頂;朱紅的宮墻,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風景畫。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試背第4自然段。
。ㄎ澹┩瓿烧n后思考·練習第1題中的第(2)小題:登上萬壽山,呈現在作者眼前的是怎樣的景色?
1.提示說明:作者的觀察點是固定的,在萬壽山上,地點沒有發生變化,但是作者的觀察視角(方向)發生了變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這與整篇課文“移步換景”的特點是有所不同的。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就要善于發現這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部分。讓學生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通過對比,在這種比較中更好地來學習,提高學習能力。
這個自然段(第4自然段)是按照方向變化的順序來寫的,學生可以按照書上的方向順序來說,也可以變化一下方向順序來說。
2.學生練習。
3.指名回答。
(六)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中的第(2)小題。
1.出示這段話,說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2.說說這段話是抓住什么來描寫景物的?
3.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訂正,歸納總結:
這段話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靜”的特點來描寫的。描寫得很具體、形象!袄ッ骱豳鄣孟褚幻骁R子”,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靜、水波不興的特點。“綠得像一塊碧玉”寫出了湖水晶瑩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點。湖水非常綠,也說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質好!薄坝未嬼吃诤媛鼗^,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滑”字與上面的“鏡子”一詞相得益彰。這是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強,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頭腦中就能浮現出昆明湖平靜的美,給人以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要邊讀邊想象,想象出昆明湖平靜的美來。
(七)學生對課文第二、三段這部分內容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八)作業 。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2.思考課后思考·練習中還沒有講的問題。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對照,學習課文第四段,了解頤和園里昆明湖及十七孔橋的景物特點。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會解答課后思考·練習中第1、3題中的有關問題。
(三)指導用“聳立”和“隱隱約約”兩個詞語造句。
(三)檢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具體的。
三、教學難點
憑借課文內容,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過程
。ㄒ唬R讀全文。昨天我們領略了頤和園里長廊、萬壽山佛香閣的美景,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橋的美景。
。ǘ⿲W習課文第四段。
1.指名朗讀第四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從萬壽山下來,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長長的堤岸;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倒垂的楊柳;湖心小島,十七孔橋。)
。2)十七孔橋是怎樣的?(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并且這么多獅子姿態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著眾多的獅子且姿態不一,這說明了什么?(獅子“姿態不一”的特點,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教師范讀。教師在范讀時,要通過表情語氣的變化,感情的處理來加以體現。
。2)學生模仿練習。
(3)指名朗讀、齊讀。
3.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中的第(3)小題。
(1)出示句子,讀句子。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
(2)說說這個句子是抓住什么來描寫景物的?(這段話抓住了景物“多”的特點來寫具體的。首先是十七孔橋的橋洞多有17個;其次是橋欄桿上的石柱多有上百根;第三是柱子上雕刻的小石獅子多。)
(三)指導用“聳立、隱隱約約”兩個詞語造句。
1.找出詞語在課文中的位置,讀其所在的句子,明確課文是怎樣運用的。
2.弄懂詞義:
聳立:高高地直立。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3.明確詞語的使用范圍。思考:詞語經常在哪些方面?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可以和什么詞語搭配合理使用?
4.學生能按指定的句式練習。(或者不給出固定的句式。)
例:________聳立在________。________隱隱約約可以看見遠處的________。
5.造出的句子要豐滿,可以填加一些修飾性成分。做到語法完整和語意完整。
例:我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眺望遠處的高樓大廈,因為有霧,所以只能隱隱約約地看到一個大概的輪廓。
6.讀一讀句子,檢查一下有無寫錯的字;用錯的標志;句子是否通順、完整;能否使人明白;是否合情合理。
。ㄋ模┠x課文,體會游記這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游覽順序、觀察順序、方位變化順序、季節變化順序。)
2.運用好過渡句,交待清游覽順序。
3.抓住景物特點分層次寫具體。
4.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ㄎ澹┙鉀Q學生的疑難問題。
(六)檢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七)作業 。
1.熟讀課文。
2.預習第11課。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3
【成功之處】
一、制作媒體,輕松獲取知識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頤和園許多相關資料,如圖片、對頤和園的文字介紹等,制作了重點段落的幻燈片,利用超鏈接,當學生說到哪個景點教師就可以自動的切換到那里,在課堂中我始終圍繞著主線:“你喜歡頤和園的哪個景點,說說你喜歡的理由”這個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使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拓展延伸學習,升華民族情感
在課后留下了擴展余地,能有效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因此,在課文學習結束時,我用激情的語言提醒學生到網上去搜索中國還有哪些名勝古跡,從國內到國外延伸,去查找更多的古典建筑藝術,再進行交流,這樣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另外,本課的寫作很有特點,在學生知道本課是按照地點的轉移,長廊──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頂──昆明湖旁,學習它的寫法,嘗試著寫游學校、游古華園等,結合本單元的作文──寫游記,不斷地滲透寫作思路,提高寫作能力。
【不足之處】
讀的太少,光為了分析課文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云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然而我只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忽視了段落間的讀,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對文本進行了重組,利用師生合作讀來再次進入文本,雖然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重點朗讀再到師引讀再次整體讀,但總的來說還很不到位,離語文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還有一段距離。只因講得太細,而時間分配不均精讀沒有時間,只是粗讀,今后逐步改正。
另外,板書上還要簡練,我板書了長廊: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邊:十七孔橋,這三個景點都很簡練,可在登上萬壽山頂我板書成:大半景色、昆明湖、城樓、白塔。其實這里板書得太羅嗦了,不比那么細,只要板書昆明湖就可以了,因為頤和園的2/3地方就是這湖,站在最佳位置佛香閣看景色抓住了昆明湖的靜、美,這樣才能做到板書簡練,記得牢。因此,今后我還要在板書上下功夫,使板書簡練、清晰、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4
師:老師聽說,爸爸媽媽帶同學們到過許多地方旅游,看來大家都很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再帶你們去一個地方玩玩,猜猜是哪?
生:頤和園(板書課題)
師: 根據老師以往的經驗,這個 " 頤 " 字很容意出錯,你有什么好的建議提醒大家記住這個字?
師:說起頤和園它曾經歷盡滄桑。1860年時,被英法聯軍焚毀了,直到 1886 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才重新修建,可是1900年它又遭到八國聯軍野蠻地搶掠和破壞, 1902 年再次修復。到現在經過百年修復,如今的頤和園是個擁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無與倫比的園林藝術的魅麗,傾倒了無數的中外游客,被人們贊譽為人間天堂。
師:請同學們放聲自由朗讀課文,想想這個人間天堂給你留下總的印象是什么? (用一句話概括)
師:正象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的那樣,北京的頤和園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 生齊讀第一段 )
師:下面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作者重點寫了這個大花園中的哪幾個景點?圈起來。
師:(板書長廊.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
這幾處景點,選出你最喜歡的一處,美美的去讀一讀,讀完之后,用橫線畫出你認為能體現出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的詞語、句子。
生:我喜歡長廊。請你來讀一讀。
師:長廊蜿蜒到萬壽山南麓,昆明湖的北岸,是頤和園的主要建筑之一。請你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師:聽了他的介紹,你能用一個什么字來贊美一下長廊?(長、美)
師:你從哪讀出了它的長呢?(指導讀)
師:誰能把這種長的感覺讀出來?誰愿意再試試?
師:你讀的真好,那么,長廊的美你又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呢?誰來試著讀一讀,
師:聽了它的介紹,長廊的美主要體現在哪?(畫、花)
長廊這么美,你能美美的讀出來嗎?
師:老師仿佛看到鮮花了,我還想看到那五彩的畫,誰想試試(指生讀)
師:站在這又長又美的長廊上,你的心情如何?(爽、神清氣爽)
師:剛才我們從文字上欣賞了長廊的美,再請大 家跟隨老師的攝像機去欣賞欣賞長廊的美。(課件)
師:看同學們的表情,大家都被它的美給陶醉了。
師: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在長廊之中,微風叢左邊的昆明湖上徐徐吹來,景隨步移,那幾千幅各不相同的畫就展現在你的眼前,你仿佛到了哪?
師:那就帶著這種感覺再來美美的讀一讀。齊讀 .
師:小結,長廊太美了,正因為如此,1990年它被評為世界上最長的畫廊。
師:游完了畫廊,大家還想到哪去游覽?(佛香閣、排云殿)
(佛香閣、排云殿)你能在圖上指出哪是佛香閣,哪是排云殿?
。ㄒ簧蟻碇福├碛墒鞘裁?(你真會讀書)
文學總是這樣奇妙,讀著它就能身臨其境。
它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閃閃發光、金碧輝煌)
那我們就大聲的把這種閃閃發光、金碧輝煌的美讀出來。
師:接下來,大家還想上哪?
師:請你把昆明湖向大家介紹一下。
師:聽了他的介紹,你能用一個字來告訴我們你眼里的昆明湖是什么樣的?(靜、美)
師:你從哪句話中體會出來的?
(指導讀 " 慢慢地 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 )
師:將 " 滑 " 字換成 " 劃 " 字行嗎,為什么?
" 劃 " 可組什么詞(劃船)運動會中有一項比賽,就是劃船,要想取勝,就得怎么辦?(用力,要用力,水面上就要留下痕跡) " 滑 " 可組什么詞?(滑冰)滑冰在哪滑?(冰面上、光滑的水泥面上)
現在游船在水面上滑過,說明什么?(昆明湖很靜)作者這個字用的多好呀。
要想不留痕跡,就得怎么滑?(慢慢地、輕輕地)
師:我們感覺到昆明湖這么靜這么美,作者是用兩個什么句子來描寫的呢?(比喻句)
師:作者用了兩個比喻句使我們形象的感受到了昆明湖的靜和美,那你們想不想把他積累下來。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用心來感受昆明湖的靜和美。
師:接下來我們再到哪游覽?
師: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十七孔橋。
師:你為什么喜歡十七孔橋?(有許多小獅子)
師:這些小獅子有什么特別之處嗎?(有上百個、姿態不一)(解釋姿態不一)
都有什么姿態的呢?想象一下,它們都在干什么?用 " 有的 有的 " 連起來。
師:這些小獅子太可愛了,你喜歡它們嗎?那就把你對它的喜歡讀出來。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覺得你是在五米之外看它,想不想走近它?那就跟著老師的攝像機走到它跟前。(課件)
師:這次我們走到了它的跟前,你都想干什么?(撫摸它、在它旁邊照張相)
在它旁邊照張相,要留作紀念,可見你很喜歡它。那就把你的喜歡和它的可愛讀出來吧。
師:頤和園的美景只有這幾處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ㄉx最后一段)
師:是啊,頤和園處處有美景,讓我們感受到頤和園的確是一個 -- 美麗的大花園。(男生讀第一段,女生讀最后一段)作者這是采用的哪種寫作方法呢?(首尾呼應)
師:從大家的神情上看,都被頤和園的美景給陶醉了,那么作者在游覽頤和園時,是按照怎樣的路線游覽的呢?請你畫出表示地點轉換的句子來。(課件出示)
像這種按照游覽的順序依次寫出所看到的景物,是一種什么寫作順序?(游覽的順序)
以后同學們再跟爸爸媽媽出去游覽的時候,想寫一篇游記,可以采用這種寫作順序。
師:這么美的頤和園,每天都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現在又是旅游旺季,想到頤和園去的游客就更多了,因此旅行社想招聘一批小導游,招聘的題目就是寫一篇頤和園的導游詞。想去竟聘的同學,課后認真準備,寫出一篇高質量的導游詞去參加竟聘。
《頤和園》 教學反思
威海市第二實驗小學 董艷榮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 “長 ”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容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
選取本課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學習本空間變換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二、設計意圖
根據本文的特點及學生喜歡旅游的特點,我設計了讓小導游這一情境貫穿全課的始終。并遵循閱讀教學的特點,為課堂教學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1、談話引趣,導入新課。
新課伊始,問: “同學們,老師聽說爸爸媽媽帶你們到過很多地方旅游,那你們喜歡旅游嗎? 那老師今天就帶你們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去玩玩。猜猜是哪? ”在學生興致高漲時,及時板書課題 “頤和園 ”。
2、初識課文,理清順序
( 1)自由放聲朗讀一遍課文,看看頤和園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句話概述。
。 2)瀏覽課文,圈出作者游覽了哪幾個景點。
3、精讀課文,研讀詞句。
通過 “導游 ——介紹景點 ——研讀本段重點詞句,特點 ——導游再次介紹景點 ——指導朗誦,升華情感 ”。這一學習方法來完成課文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學習,而且學習的過程中二段詳細學習,其它幾段簡略學習。
4、熟讀課文,總結全文。
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首尾呼應及游覽的順序。
5、課后延伸。
在感知了頤和園的美之后,寫一篇導游詞,吸引更多的人去游覽頤和園。
本設計運用了看、聽、讀、比較、說的方法。采用了聽錄音、看課件等教學手段與朗讀教學巧妙結合,融為一體,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把學生帶入了一幅山水畫卷的優美情境之中。同時,還精心設計了比較訓練,指導劃重點詞句,引導背誦優美的句子,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鍛煉了學生的理解、閱讀、說話等多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
不足之處:
讀的還是少,只為了分析課文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云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十七孔橋小獅子可愛和多。我只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忽視了段落間的讀,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對文本進行了重組,利用師生合作讀來再次進入文本,雖然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重點朗讀再到師引讀再次整體讀,但總的來說還很不到位,離語文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還有一段距離。今后逐步改正。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5
《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一篇游記,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教學之后,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重視課文表現形式的教學。
這一篇游記向學生所展現的清楚的游覽順序和特色的景物描寫,都是小學生寫好日常游記很好的范本。在教學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寫作特點,學習它的寫法。如全文的首尾呼應,清楚的游覽順序,以及第二段抓住特點寫長廊的寫法。
第二、要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在品味語言,感悟景物描寫的教學中,我教學時先扶著學生走一程,即由老師來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和美,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并且注重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積累、內化、升華。學完之后,我安排了一次小練筆,讓學生自讀自悟,從而再抓關鍵詞來感悟景物的特點。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寫游記的方法,但教學時間安排不當,導致學生寫的時間不充分,從而收效甚微。
第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加深學生感悟。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針對農村孩子的實際情況,教學《頤和園》能給沒有條件上北京親眼看過頤和園景點的學生一個更加直觀的感悟,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無疑起了很大的用處。在教學過程中,播放了頤和園中長廊的橫檻上的畫,以及頤和園的實景圖片,身臨其境地把學生帶入“情境場”,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激發了學生視美、愛美的情感,實現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欣賞,達到了和諧對話。
不足之處: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為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許多的亮點都舍去了。比如說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為例進行了細致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的特點,領悟到了長廊的美麗。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昆明湖的教學,讓學生采用小組全黨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總之,這節課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和問題。雖然說教學是不完美的藝術,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不斷的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教學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遺憾,為學生多留一些問號、省略號,而不是句號、感嘆號。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6
之三
佚名
第一課時
目的:
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頤和園的大和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幾幅畫,你們想看嗎?請你仔細觀察,看看圖上畫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這圖上畫的是哪里的美麗景色嗎?這是頤和園里的美景。(板書:頤和園)指導讀音和寫法,請你看老師寫頤字,寫這個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學習其它生字時,你也應該這樣,想想應該怎樣記著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課,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你想從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讓我們一起讀書,討論,弄懂這些問題,看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二、學習課文,通過讀書,感受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1.請同學們自由讀書,拿著筆,可以邊讀邊標出自然段號,畫出生字詞,你喜歡的詞語,讀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過讀書,你讀懂了什么?(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2.頤和園的大和美表現在什么地方呢?請你再次讀書,把作者帶大家游覽的地方畫出來。(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長廊,萬壽山和昆明湖去細細游賞吧。你喜歡哪一處景物就來讀那一段,想想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頤和園的大和美?你就把這些句子畫出來。
4.你喜歡哪一處景物?為什么喜歡?你從哪里讀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發言,讀出句子,說說從哪里體會出來的,(相機理解詞語意思,換詞體會用詞的準確:滑過,游過。點明作者使用的說明方法。)你能讀出來嗎?應該怎么讀?為什么這么讀?(指導讀書)
總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讀書,知道了到長廊,萬壽山,昆明湖處處有美景,讓我們感受到頤和園的確是個—————美麗的大公園。可作者為什么先寫長廊,再寫萬壽山,最后寫昆明湖呢?他為什么這么寫呢?我們下節課來討論。
三、布置作業 :
同學們,頤和園那么美麗,可還有許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們國家在開拓旅游產業,旅游局希望能在電視上做做這方面的廣告,請你們課下幫忙設計個廣告詞,能吸引廣大游客,說出頤和園的特點。你們愿意嗎?好,比比看誰的廣告詞寫的好。
第二課時
目的:
體會中心,學習寫法
體會中心,學習作者按游覽順序介紹景物的方法。
1.同學們,頤和園是個大公園,為什么作者只帶我們游覽這些地方呢?(生自由發言,能說出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頤和園的大和美)作者怎樣寫出頤和園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你覺得這樣介紹好在哪里呢?你能當一個小導游,來帶領大家游覽頤和園嗎?
3.想開去:和作者一起游覽了頤和園,你有怎樣的感受呢?用上書中的詞語說說自己的感受。
作業 :你能這樣來介紹我們的校園嗎?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
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敘述的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4、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5、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領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方法:以讀為本、情境教學法、探究性學習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題,板書課題,交流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課件檢測掌握生字的情況。
3、快速默讀課文,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邊讀邊想:作者是按什么順
序介紹頤和園的,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匯報,相機板書:長廊萬壽山下萬壽山昆明湖
5、引導、點撥: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覽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6、課件出示:聘請導游(怎樣才能做好導游)
三、再讀課文,把描寫你所喜歡的景點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為什么喜歡它。并用自己習慣用的標
記方式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四、按照學生的意見,選擇學習內容
引入學習描寫長廊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長廊的美。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質疑。
2、集中交流:
在學生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插圖、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長廊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
法。
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組織學生討論,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
會,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3、師生共同朗讀、背誦,深入體會、感悟長廊的美。
引入學習作者描寫萬壽山的相關段落,體會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萬壽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組用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五、創設情景、拓展思維,進行語言訓練。
1、結合課文、參考相關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采取自己喜歡的各種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自由
組織導游詞)
2、同伴合作,演導游
3、競聘導游、評價
4、學生自由展示
第二課時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學法學“昆明湖”的相關段落
三、質疑問難、回讀全文、理清課文結構
四、環境教育
五、閱讀收集到的關于“頤和園”的資料,聯系課文,組織召開“資料信息會”,匯報形式如下:
1、朗讀摘抄下來的自己喜歡的句、段,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編寫導游解說詞,競聘“頤和園”的小導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匯報。
板書設計:
10 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長廊
萬壽山下
萬壽山上
昆明湖
,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1、頤和園風光圖或錄象片。
2、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文中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寫作順序。
3、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入,導入新課
她,構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國各地有名的園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她,被譽為“世界幾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國的“世界遺產”之一,園內的長廊還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頤和園。今天,我們一起來細細游賞這個美麗的大公園。
板書課題:
頤和園
讀課題,認讀“頤”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先請你們自己跟隨課文去游覽頤和園。
(老師要求同學們帶著問題去觀賞美景,既游覽了美景,又自己解決了問題。)
1、請生自己提出自學的要求,師歸納總結:
、拧∽杂衫首x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⑵ 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并想辦法記住生字。
⑶ 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色。
、取∮胁焕斫獾牡胤疆嫵鰜,多讀幾遍課文,聯系上下文,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它弄懂。
2、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3、指名小組合作學習:
⑴ 議議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⑵ 認真讀每個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個景點的什么特點來向大家介紹?
、恰∽h議自學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師: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生說,師板書:
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前──昆明湖
你怎么知道的?
師小結:
文中四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都寫出要游覽的地方,因此這篇課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覽了頤和園,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的總的印象是怎樣的?
板書:
大、美
課文哪一部分很明確地為我們指出來?
。ㄒ龑W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這是什么寫法?
。ㄊ孜舱諔
3、指導朗讀:
看到這么大和美的頤和園,你的心情怎樣?
(生說:驚喜、喜愛)
我們就帶著這種心情來朗讀這兩段吧!
四、總結
同學們真不錯,游覽也挺仔細的,我們感受到了頤和園的大、美,也從中體會到了作者心中的喜愛。那你喜歡頤和園那一處景色的景色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五、作業
鞏固要認的字,練習要寫的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頤和園的美景,激發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3、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按游覽的順序游覽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呢?
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這些景點的?今天,我們再一起走進頤和園吧!
二、學習課文
1、師:各位“游客”,帶上攝像機或者照相機,讓我們一起走進頤和園吧。你最想在哪里“留影”,就把描寫那里風景的段落練習有感情地多讀幾遍吧!
學生自主選擇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教師巡回指導。
2、師:你最想在哪兒“留影”呢?為什么?
。ㄉ杂烧f,師點撥)
、拧∮械南朐陂L廊留影,為什么?
出示長廊課件。
師:一進入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來到了長廊,!好美呀,你們最想把長廊的哪兒拍攝下來?
(生說:柱子、欄桿、橫檻、花木)
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長廊的特點是,文中用了具體的數字來說明長廊的這一特點。
板書:
長、美
誰來向游客介紹這么美、大的長廊?該用什么語氣?
。ㄏ矚g、驚奇)
指導朗讀。
、啤∮械南朐谌f壽山腳下留影,為什么?
出示課件:佛香閣、排云殿。
用上面學過的方法學習這一段,并突出佛香閣、排云殿的特點朗讀時讀重,表示強調。
板書:
閃閃發光、金碧輝煌
⑶ 有的想在佛香閣留影,為什么?
師:一轉眼,我們就登上了萬壽山,站在佛香閣前向下望,哇,我留影的背景好美呀,趕快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板書:
蔥郁的樹叢,黃綠屋頂,朱紅的宮墻,昆明湖的靜、綠,古老的城樓,白塔
師:這些景點按什么順序來描寫的?
(從遠到近)
誰來介紹一處景點,按從遠到近的順序。
師:這些景色中那些詞用得好?
。ㄒ龑W生學習一些形容詞)
文中“滑”這個動詞,為什么不用“劃”?
生談,師引導:“滑”字讓昆明湖更靜、更美,讓人回味無窮。我們來讀讀。
、取∮械南朐诶ッ骱粲,為什么?
自學這一處美景,師板書:
橋洞多,石柱多,石獅子多,且姿態不一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游覽了頤和園,在各處留影了吧!感覺怎樣?我們帶著對頤和園的喜愛來讀一讀全文吧!
4、再次感受頤和園的美:
美麗的頤和園讓我們流連往返,我們把剛才拍攝的頤和園的錄象,大家一起來共享一下吧!
師放錄象。
三、創設情景,拓展練習
這一節課,我們跟隨作者游覽了頤和園的美,所以作者在課文最后發出感嘆“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本烤诡U和園還有哪些美麗的景點?你們能根據自己對頤和園的了解,來當當導游,向大家介紹一下,介紹時,請用今天學過的游覽的順序來介紹。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也感受到了頤和園的美景。1998年,頤和園被列入“世界遺產”,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那你們還了解哪些“世界遺產”呢?請同學們去了解了解。
五、作業
1、回家,用游覽的順序,把頤和園介紹給爸爸、媽媽。
2、用游覽的順序,向你的朋友介紹一處自己熟悉的景物。
【板書設計】
游覽順序 景物特點
長廊 長、美
萬壽山腳下 佛香閣 閃閃發光
。ㄌь^看) 排云殿 金碧輝煌
頤和園 。利惖拇蠊珗@) 蔥郁的樹叢
登上萬壽山 黃綠屋頂
。ㄏ蛳峦 ≈旒t的宮墻
昆明湖 靜、綠
古老的城樓、白塔
昆明湖 堤岸、石橋、楊柳
小島、宮殿、十七孔橋、石柱、獅子
【設計說明】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情感”為紐帶,以學生觀賞為主,讓“頤和園”的美景深深地打動了學生。語文教學具有審美性的特點,把學生帶入意境,批文如情,是學冶情感。
我還注重學生讀的實踐,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導學生品讀、賞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另外,我還注重學生的自學,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還通過拓展訓練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9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學生對風景描寫的理解領悟。
教學重點:讀懂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
學情分析:學生大多喜歡美麗的風景,樂于學習本課。
教法:講授法。
時間:一課時
教程:
一、初讀感受美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
3.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學生的審美培養
二、細讀課文
1.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頤和園的美景。
(1)談一談自己最喜歡的景點是哪里?
(2)朗讀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2.引導學生研讀課文,學習作者的描寫和表達的方法。
。1)弄清課文的介紹順序
(2)欣賞課文的優美的語言
。3)朗讀的指導
A.指名讀、比賽讀、范讀、評價讀、形象讀。
B.說一說頤和園的美。
學生當游客,自己當導游,說說頤和園的美景。
三、小結;你喜歡本文的那段描寫?
四、積累遷移
。1)本文優美的語句比較多,可以讓學生做自選詞句的練習。
(2)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部分背誦抄寫。
五、板書設計
地理位置——北京西部
頤和園 年代、面積
自然人文景觀
頤和園美景傾倒中外游客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10
一、說教材
《頤和園》一課是一篇游記,它以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向我們描繪了頤和園美麗的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后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點“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想象課文描寫情境,留心文章表達的方法。”這一要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優美語言,學習按游覽順序、抓景物特點寫景的方法。
2、過程目標:在讀書、深入讀書中,通過合作開放式交流,感受頤和園的美麗。
3、情感目標:在感受頤和園優美景色中,激發孩子們對頤和園的熱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優美景色,收到情感熏陶。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實際,本節課采用情境教學的教學方法,采用以讀促悟、小組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情境再現法:
課堂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對照,以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引領學生主動學習課文,共同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文本,做頤和園中的一名小導游,為前來參觀的游客們進行解說、介紹,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課文。
設計理念:
1、葉圣陶老先生說:“學語文的方法很簡單,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本節課,我把讀定位了感悟美麗的重要手段,在層層深入地讀中品味了語言美,記住了景觀美。
學貴有法。亞里士多德說過:“給我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撬起來。為了讓孩子掌握學語文的一個支點,我在課上注重學法指導,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學語文的方法。
五、教學流程
(一)首尾連讀,以疑激情。
教學伊始,首先讓學生齊讀首尾兩個自然段,發現“美麗”一詞重復使用,再次連讀,注意加重音突出“美麗”一詞。這樣讀中作者的喜愛之情以自然通過讀表現出來。在此基礎上引導質疑:頤和園到底怎樣美麗呢?讓我們帶著乾隆對頤和園的贊譽“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币煌筋U和園去看看。以此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品讀全文。
(二)駐足景點,品味美麗。
1、學生結合學習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文,進行自學。(提示如下):
。1)初讀,想想作者描繪了頤和園哪些景點?
。2)細讀,你認為頤和園哪處景點美麗,畫出能體現景點美麗的詞句,在旁做批注。
。3)品讀,把自己感悟到的“美麗”讀出來。
2、抓景點,小組合作品味美麗。首先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的景點,說出喜歡的原因。然后集體互動交流中抓住體現景點美麗的詞句,品詞,品句,品描寫方法。并輔以景點圖片,錄像加深感悟。接著利用舒緩的古箏曲,加上范讀,配樂讀,借助錄像導游讀等讀的形式,利用讀釋放自己在語言文字中感悟到的美麗。
合作學習“萬壽山”部分:
1、學法總結。
2、師述說出合作學習的要求:在四人小組中通過合作學習找也最能體現萬壽山美的特點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并以小導游的身份介紹這一景點。
3、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4、匯報交流學習所得,以小導游的身份介紹萬壽山。
板書:
金碧輝煌、聳立
。ㄟ@是實現學法遷移的一個點,我覺得在老師引導學完“長廊”這一部分后,再選擇一處在小組中合作交流,這樣同學之間通過相互幫助,可能會掌握這種方法,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體驗成功,自主學習
1、過渡談話:
頤和園簡直就是一幅長長的畫卷,長廊、萬壽山的美還歷歷歷在目,我們站在山頂舉目遠眺,昆明湖的美又展現在了眼前,下面讓我們自學寫昆明湖的段落,把你認為寫出得美的句段找出來與大家分享。還可以選擇你最擅長的方式表達出你體會出的美。
2、學生自學。
3、匯報體會:
板書:
綠、靜
重點引導體會比喻句以及“滑”字的用字之妙。
啟發學生針對十七孔橋上的獅子的姿態進行發散訓練,想象一下可能有哪些樣子。
。ㄟ@一部分的學習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后進行的自主學習,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自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培養學生品詞品句的能力及想象力。力圖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語文教學要著力指導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三)讀中領悟,理順文路,體會結構美。
本文文脈清晰,結構嚴謹。為了學生領會這種結構嚴謹的寫法,在感悟到頤和園的美麗后,以設問引領:默讀全文,討論:作者是按怎樣順序游覽的,從課文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找到相應的句子畫出來,并聯起來讀。其次將過渡句與景點內容分讀,在讀中領悟其承上啟下,清晰的連綴作用。
(四)首尾再次連讀,讀中升情。
課的最后,設計三次不同形式的首尾連讀,在一潮高過一潮的朗讀中,表現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六、說板書設計:
長廊
頤和園萬壽山
昆明湖
七、說特色
1、兩次情境的預設把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對頤和園景物的特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11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2個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按照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教學難點借助課文,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第二課時:
三.教學過程
。ㄒ唬R讀課文,講讀第1、6自然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
。1)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2)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親自到頤和園去細細游賞。因為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所以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夠到頤和園去游覽那里的美景。)
你們想去頤和園嗎?(想。)那好,就讓我們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來游覽一下頤和園的美景吧!
(二)明確作者的游覽順序。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ㄈ┲v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思考討論,教師歸納明確:
。1)作者是怎樣來到長廊的?(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說明長廊的位置:離大門不遠。)
。2)長廊的特點是什么?(長,“一眼望不到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說明的?(作者是用具體準確的數字來說明長廊的長的!斑@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保
。3)作者是怎樣把長廊這處景觀寫具體的?(分層次寫具體。重點段分層,這是把文章寫具體的常用方法。)
2.按照提示給第二段分層。
。1)分層的提示是:
從整體上和外部介紹長廊;從內部介紹長廊;講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2)分層的結果:
第一層是第1、2句;第二層是第3句;第三層是第4、5句。
3.逐層學習:(重點學習第二層)
(1)學習第一層:從整體和外部介紹長廊。長廊的外部:綠的柱子,紅漆的欄桿。
。2)學習第二層:長廊內部: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且內容各不相同。讀句子;提問:畫的內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學習第三層:長廊兩旁:風景宜人。“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句說明了什么?(說明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量多;“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
一進頤和園的大門,長廊就把它那富有特點的美,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怎樣朗讀這段才能把長廊的美讀出來呢?
。1)教師在語氣、語句輕重音、停頓等方面指導學生朗讀。
。2)教師范讀,學生模仿。
。3)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4)指名朗讀或齊讀。
注意:學生讀的形式要豐富一些;不要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俗話說“熟讀成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此段。
5.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1題中的第(1)小題。說出頤和園的長廊是什么樣的?
。1)明確要求:先說出長廊的整體特點“長”;再分層說出長廊的外部、內部和兩旁各是什么樣的,并以長廊的內部為主。
。2)學生練習。
。3)指名回答。
。ㄋ模┲v讀,學習第三段。
指名兩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第3、4兩個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觀?它們各是怎樣的?
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教師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讀書。讓學生從書中去尋找答案,組織好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多讀、多說,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黃色、綠的琉璃瓦屋頂;朱紅的宮墻,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風景畫。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試背第4自然段。
(五)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1題中的第(2)小題:登上萬壽山,呈現在作者眼前的是怎樣的景色?
1.提示說明:作者的觀察點是固定的,在萬壽山上,地點沒有發生變化,但是作者的觀察視角(方向)發生了變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這與整篇課文“移步換景”的特點是有所不同的。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善于發現這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部分。讓學生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通過對比,在這種比較中更好地來學習,提高學習能力。
這個自然段(第4自然段)是按照方向變化的順序來寫的,學生可以按照書上的方向順序來說,也可以變化一下方向順序來說。
2.學生練習。
3.指名回答。
(六)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中的第(2)小題。
1.出示這段話,說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2.說說這段話是抓住什么來描寫景物的?
3.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訂正,歸納總結:
這段話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靜”的特點來描寫的。描寫得很具體、形象!袄ッ骱豳鄣孟褚幻骁R子”,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靜、水波不興的特點。 “綠得像一塊碧玉”寫出了湖水晶瑩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點。湖水非常綠,也說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質好!薄坝未、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滑”字與上面的“鏡子”一詞相得益彰。這是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強,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頭腦中就能浮現出昆明湖平靜的美,給人以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要邊讀邊想象,想象出昆明湖平靜的美來。
(七)學生對課文第二、三段這部分內容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ò耍┳鳂I。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2.思考課后思考•練習中還沒有講的問題。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12
《頤和園》這篇課文按游覽的順序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文中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課文文字優美,層次清楚,其移步換景、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非常值得學生學習。
一、讀說結合,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閱讀教學,“讀”是感悟能力形成的靈魂,也是概括能力形成的捷徑,讓學生抓住一句話中的要點用精煉的語言對其特點進行概括,是我這節課所運用的方法。
在教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等景點時,讓學生品讀有關的語句,如:看到這么多各具情態的畫面,你有什么感受?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將“滑”與“劃”進行對比。這么多的獅子會有哪些姿態呢?學生都能較為合理的展開想象并進行了一定的說話訓練,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鍛煉了學生的理解、閱讀、說話等多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
二、學習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技巧。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讓學生從范文的寫作技巧中吸取寫作經驗,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在習作中運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學語文,用語文,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頤和園》是一篇典型的游記文,它開頭點明文章的中心:“北京的頤和園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接著圍繞這一中心,運用了移步換景向我們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美麗景色,最后再進行總結。所以,我教學這篇文章時,啟發學生從文章的構思、寫作方法等多方面地向《頤和園》學習。
明確中心句是最能表現文章意思的句子,是文章寫作內容的集中體現。了解中心句有概括和總述作用,告訴學生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中心,這樣文章就不會顯得雜亂無章。接著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看看作者圍繞“美麗”二字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景點?并把相關的句子畫出來。讓學生明確這幾個句子就是本文的提綱。把游玩的.過程記下來的文章叫做游記文。如果要想把游記文寫得井然有序必須要先列提綱,寫清文章想要表達的中心,再選擇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景色來突出中心內容。
由于學生對于移步換景這種寫法比較陌生,所以在“移步換景,學寫法”這一環節,我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作者運用了移步換景法,在屏幕出示移步換景的定義,讓學生朗讀加深印象,接著學生朗讀上一環節找出來的句子,師進行點評。在讀與老師的評中明白移步換景就是邊走邊把看到的景物寫出來。順勢引出最后一段,讓學生體會作者運用了總分總和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利用閱讀課向學生有意識地提供作文寫作材料和方法,提高了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和靈活地運用知識的能力,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和寫作文的興趣,讀寫結合,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水平。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13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拧≌J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啤∮懈星榈乩首x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⑶ 了解頤和園的內容,質疑──討論:
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⑷ 找出描寫景物的句子,體會特點。
2、過程與方法:
、拧⊥ㄟ^質疑──討論自主、合作的了解課文的內容。
、啤⊥ㄟ^體會句子,學會抓住特點進行描寫。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關鍵】
1、了解頤和園的內容,質疑──討論:
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粗知文章內容,學習頭尾兩段。
3、了解游覽順序。
〖教具準備〗
放大的頤和園插圖。
〖教學過程〗
一、揭題,簡介頤和園
1、生自由介紹頤和園:
最好由游覽過此園的學生上臺介紹,可出示圖片、相片,不管去過的,可憑見過的圖片或想象講一講。
2、師歸納:
北京西郊有一座規模宏偉的古典園林名叫頤和園。它原名“好山園”,后又名“清漪園”,是古代皇帝尋歡作樂的行宮。清朝的慈僖太后執政后,為把它作為避暑游樂之地,競移用海軍費用,重加修建并改稱“頤和園”。國內各種園林建筑300余間。該園善用地形,構造巧妙,形成“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布局結構,是我國建筑技術與藝術的結晶。
解放以后,這個園成了旅游勝地。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主識字。
2、出示詞語進行速記。
3、了解疑難詞語的意思:
畫肪:指裝飾華美、專供游人乘坐的船。
琉璃瓦:內層用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燒制成的瓦,形狀像半邊粗竹筒,外部多是綠色或金黃色。鮮艷、發光,多用來鋪宮殿或宇宙的屋頂。
橫檻:本課指橫嵌的肪形欄板。
三、理清全文思路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
人、事、景、物。
寫景的文章開頭與結尾一般采用什么樣的結構寫,大家說說:
總分總。
看書,找出頭尾兩段,看看主要講什么?
開頭主要講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結尾主要講頤和園到處都是美麗,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這開頭與結尾是什么關系?
首尾呼應。
剩下的自然段圍繞著頤和園的美麗來寫呢?
四、理清2~5自然段的思路
自由讀2~5自然段完成練習:
2~5自然段是按照──的順序寫的。
。ǚ轿唬
畫出表示方位順序的語句。生自由畫后匯報。
生1: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生2: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生3:登上萬壽山。
生4: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師引導:到了昆明湖還游覽了什么?
。ㄊ呖讟颍
現在完成練習:
長廊──萬壽山腳下──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五、總結
我們了解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作者是怎樣把處處景點寫具體的,下一節課再讀。
六、作業
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聽寫:
宮殿 長廊 油漆 栽滿 昆明湖 清爽 閣樓
2、復習昨天學過的2~5自然段的游覽順序:
(方位)順序,游覽了(長廊)──(萬壽山腳下)──(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二、講讀課文
大家自由讀課文。
最喜歡讀哪一段就先說哪一段:
采用的方法與以前的一樣,先找喜歡的段、句、詞, 再說好在哪,最后再感情朗讀。
生自學5分鐘。
聽取匯報。
生1、生2、生3各說一段,師為了結合方位順序講,故意選取最后一段──昆明湖。
1、精講昆明湖第5自然段:
方法同上:
找、說、讀。
自由讀。
自由匯報。
師以小調形式詢問閱讀情況。
、拧±ッ骱拿利惥拔镉心男?
。ǖ贪、石橋、小島、石橋)
⑵ 大家當當導游介紹這些景物:
生1講堤岸:以他自己的語言講,注意不能忽略長、式樣不同、倒垂的這些特點。
師適時予以提示,同時鼓勵學生用學過的詞匯、詩詞、修辭來講具體景物。
請一生上臺畫堤岸,大家想象:
長長的堤岸像什么?
。垼
師想象創設:
婉蜒的龍,正騰游上岸,伏在岸邊,翹頭欲向天空飛去,卻迷戀這美麗的昆明湖水,久久不肯離去。
問生:美不美啊!
。溃
大家一起把這么美的景物讀一讀。
再請一生上臺畫楊柳,請大家齊誦《詠柳》等課外學過的有關柳的詩、詞或由生想象自己補充。
想象句:“萬條垂下綠絲絳”;千條萬枝笑春風;長腰柔擺舞春風。
。ūM量鼓勵學生大膽說)
現在一起讀兩處景物,要求讀出美來,讀出對景物的愛來。
湖心島、十七孔橋一樣講法,注意強調十七孔橋的特點:
上百根石柱、上百只小獅子,姿態不一。
要求讀出趣味:
齊讀,抽幾個記性好的學生找幾句優美的來背一背。
2、講萬壽山及山腳:
我們已經游覽過了昆明湖現在向萬壽山迸發。
、拧〈蠹抑牢恼碌拿總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交代了地點,我們由昆明湖去萬壽山也 應該怎樣交代于句呢?
生自由說后歸納:
走過昆明湖,就來到萬壽山。
昆明湖的水,倒映著萬壽山,我們向萬壽山走去。
繞過昆明湖,就是萬壽山。
師啟發,那我們不看山底,直接登山了,同意么,不同意,就從山腳看起。
走過昆明湖,來到萬壽山腳下。
⑵ 自由讀第3自然段:
把看到的景物用“ ”畫出來。
匯報景物:
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佛香閣。
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要讀出大殿的美。
⑶ 自由讀第4自然段:
來到了山腳,想不想往上走,想,就先講一句介紹方位的話。
(“登上萬壽山”)
方法同上:
找、說、讀
師注意:
由“掩映”一詞挖掘山的神秘美,出示簡筆畫講詞義:景物一半被綠樹所遮只露出一半。由“聳立”一詞講建筑物的高大。
再注意:由“鏡子”“碧玉”講比喻的好處,使所描寫的景物變得生動、具體。方式可飛用比較句對比著講、體會。
師歸納:
萬壽山這一段先寫近的景物,再寫遠的景物,從“向東遠眺”這一語句可以看出這一方位顧序。
出示練習:
這里的景色真____________!
要求讀出美。
接下來該去哪里?
(長廊)
怎么交代順序?
。ㄏ铝巳f壽山,來到長廊)
3、講長廊要求生自學此段:
注意點:
⑴ 方位順序要講到:
長廊──長廊兩旁。
、啤【拔镉兄印跅U、長度、間數(這里采用了數字的方式,具體地交代了長廊的長)、橫檻、花木。
4、歸納出“美”后齊讀長廊這一段。
三、總結
今天我們先學( 。┰賹W( 。┖停ā 。,最后學( 。,每一段開頭都介紹了方位:來到昆明湖;繞過昆明湖來到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下了萬壽山來到長廊。
如果你去游頤和園你能這樣游覽?不能還得按一定的方位順序,還得從大門進入,先游長廊,再游萬壽山腳和萬壽山,最后游昆明湖。這說明寫作也得按一定的順序寫。這一切景物都是美麗的,這幾個白然段都圍繞著 1和6自然段寫,這頭尾兩段各起什么作用:總述與總結,這叫首尾呼應。
【板書設計】
長廊 中間──兩旁
萬壽山下 上 下 到處
頤和園 萬壽山 近──遠 下 美麗
昆明湖 岸──橋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