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政治教案 >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 > 拾金不昧(精選4篇)

拾金不昧

發布時間:2022-12-30

拾金不昧(精選4篇)

拾金不昧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是誠實的表現。

  2、知道一些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并以此為榮。

  2、拾到錢物時,替失主著急。

  行為:

  拾到錢物及時交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三至五年級“誠實守信”德目中的有關要求編寫的。

  誠實表現在很多方面,本課著重對學生進行的教育。在學校生活中,常常有的好人好事,但也有一些學生,拾到錢物后不還給失主或不交公,占為己有。有的拾到東西為了得到表揚,明知失主是誰,卻不還給失主,而是交給學校;還有個別同學為了受到表揚,而弄虛作假。針對這些問題,應當認真地進行的教育,使學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為什么要和怎樣做到,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以指導他們的行動。

  本課選取了林積還珠的故事,林積是一個的人,而且非常聰明,巧妙地找到了真正的失主,關于這一點,應著重讓學生體會。

  教法建議:

  1、教學重要緊密聯系學生思想實際;:1、愛占小便宜,撿到東西占為己有的;2、為圖表揚明知誰是失主,偏要交公。3、為得表揚,弄虛作假的。

  2、是一種好品質,對學生來說有的能做到,有的還做不到,老師應給學生樹立榜樣,用榜樣引導學生。教學中不要批評做得不好的學生。

  3、有些學生的家長做得不好,老師不要當眾點是哪位同學的家長。讓學生分清是非即可。

  4、在導行時,應采取演一演的形式,使學生在活動中明白,拾到東西要先交給失主,找不到失主再交公。

  5、針對有些人冒領失物的情況,教師還應提醒學生,也可在課上分角色演一演,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五課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是誠實的表現。

  2、知道一些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并以此為榮。

  2、拾到錢物時,替失主著急。

  行為:

  拾到錢物及時交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學重點:知道是誠實的表現;拾到錢物要急人所急,替失主著想;拾到錢物要及時送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育過程:

  一、導入  ,解題。

  1、同學們,你們誰曾經丟過東西?你當時是什么心情?

  小結:同學們丟了東西,特別是自己所喜歡的、急需的或經常要用到的東西丟失了,心里很著急,真希望馬上有人撿到它并交還給自己。

  2、你們撿到過別人丟失的東西嗎?你當時是怎么做的?

  小結:同學們撿到別人丟失的錢或物品,自己沒有要,有的交給了老師,有的交還給了失主(也就是丟失東西的人),這樣做就是的表現。

  板書

  3、解題。

  (1) “拾”就是“撿到”,“金”是指“錢或物品”,“昧”就是“隱藏”,“不昧”就是“不隱藏”,也就是自己不要。

  板書:撿到錢物,自己不要

  (2) 小結:就是撿到錢或物品,自己不要。

  過渡:在我們國家,從古代到今天,的好人好事有很多很多。古代有一個叫林積的人,他在這方面做得就特別好。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請大家看大屏幕。

  學文明理。

  1 看林積還珠的故事(開頭……我一定要想辦法把珍珠還給失主)。提問:

  (1)林積是怎樣發現這袋珍珠的?當時有人看見嗎?

  小結:林積住在客店里。夜深了,四周靜悄悄的,他躺在床上,總覺得褲子下面有什么東西硌著,他揭開褥墊,發現了這袋珍珠。你們知道嗎?在古時候,珍珠都是從深海中打撈上來的,只有深海中的貝殼里才有,是很難找到的。因此一顆珍珠就值很多很多錢。林積撿到一袋珍珠,非常貴重,周圍一個人也沒有,如果他自己不說,隱藏起來自己要,不會有任何人知道。

  (2)在這種情況下,林積想到的是什么呀?

  小結:面對這袋珍珠,林積想到的是失主丟失了這么多的珍珠該有多著急呀,我一定要想辦法把珍珠還給失主。

  (3)林積撿到的珍珠那么貴重,當時又沒有人看見,他為什么自己不要,卻要交還給失主呢?

  小結:林積撿到的珍珠是別人丟失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要,這是誠實、不貪便宜的表現;再說失主丟失了這么多珍珠一定會非常著急。林積一心替失主著想,急人所急,他要盡快地把珍珠交還給失主。

  板書:不是自己的    誠實    不貪便宜    急人所急

  過渡:由于這袋珍珠太貴重了,因此林積在尋找失主時特別慎重。為了能把珍珠交換給真正的失主,他動了一番腦筋,想了一夜,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是什么辦法呢?請同學們繼續看大屏幕。

  2 繼續看林積還珠的故事。(第二天……在房間的墻上寫了一行字:“龍溪林積曾在此住宿。)

  提問:林積在尋找失主時采用了什么方法?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小結:林積非常機智,他想到失主一定會回來尋找珍珠。于是他先向店主打聽失主的情況,說自己是商人的朋友,讓店主轉告商人到太學找自己,然后又在房間的墻壁上寫了一行字“龍溪林積曾在此住宿”,暗示失主是龍溪的林積撿到了珍珠,引著失主到太學去找。

  過渡:林積采用這種辦法,找到失主沒有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繼續看課文聽故事。

  3、看課文,聽故事(再說……“愿意!愿意!”商人連聲說到)。

  (1)講述:商人找到了林積,林積為了證實眼前這位商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失主,他讓商人到官府去報失。等官員問明情況,林積便把珍珠全部還給了商人,也就是交還給了失主。

  板書:交還失主

  (2)提問:官員覺得林積,品德高尚,要獎勵他一半珍珠。你覺得林積該不該受到獎勵?林積會不會要這一半珍珠呢?為什么?(討論。)

  (3)林積是不是這樣做的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林積堅決不肯接受……商人深受感動,連聲向他致謝)。

  (4)小結:獎勵林積一半珍珠,這是官府的決定,商人愿意,我們大家也覺得應該。林積如果收下珍珠,沒有什么不對。可林積呢,不是自己的東西,即使是獎勵,自己也不要。他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過渡:林積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4)提問:我們應該向林積學習什么呢?

  小結:我們應該學習林積撿到錢物不是自己的不要,一心為失主著想,急他人所急。這種的高尚品質是誠實、不貪便宜的表現,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聯系實際。

  過渡:從古至今,像林積這樣的人和事有很多。

  1、誰能講講的事例?

  小結:社會上的事例還真多。

  2、在我們班有沒有的好人好事呀?夸夸我們班上的好人好事。(請被表揚的同學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

  板書:交還失主(結合學生發言板書

  小結: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些同學,有的撿到東西及時交還給失主,有的找不到失主就主動交公。

  3、聽了他們的事跡后,你們有什么想法?你打算怎樣獎勵他們呢?

  小結:這些同學,品德高尚,應該受到表揚。讓我們一起辦一期板報,標題為“的小標兵”,并把他們的事跡寫成表揚稿投到學校的廣播站,通過廣播號召全校同學都來向他們學習。

  四、辨析導行。

  過渡:在日常生活中,老師發現和我們同齡的小朋友中,有些人撿到東西以后,卻出現了這樣的想法和做法。

  1、請你幫助他們。

  (1)看錄像。(小超在教室里拾到一支漂亮的鋼筆,他非常喜歡,心想,反正又不是偷的,也沒人看見,不要白不要。)小超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小結:撿到鋼筆自己留下用,這樣做就是貪便宜,發展下去會犯大錯誤。因此撿到東西,不管自己是否喜歡,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要,不能貪便宜。

  (2)看錄像。(小宇拾到一個鉛筆盒,他明明知道是小麗的,卻不直接還給她,而是交給了老師。)如果是你撿到這個鉛筆盒,你會不會像小宇這樣做?為什么?

  小結:小宇明知道鉛筆盒是小麗丟的,就應該馬上把鉛筆盒交還給失主,不應該為了自己受表揚,讓失主著急。

  (3)看投影幻燈。(小輝看見老師表揚班里的同學,也想受到表揚,但又撿不到東西,于是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給老師,說謊是撿的。)小輝這樣做是嗎?為什么?

  小結:是誠實的表現。撿不到東西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給老師,這是弄虛作假,是不誠實的表現。我們要做誠實的孩子,就要真正做到。

  2、看投影幻燈(課后“議一議”),議一議:下面三種做法哪種做法對,哪種做法不對?你覺得有哪些好方法?(討論。)

  小結:我們撿到東西,應及時交還給失主。如果找不到失主,就要主動交公。在學校交給老師,在馬路上交給警察叔叔,如果是在街道撿到的,還可以交給居委會。交公也是為了請有關人員幫助找到失主。如果實在找不到失主,東西就歸公。

  3、有一個同學曾經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一天,她和小華一起上學,在路上,小華撿到一角錢。她讓小華交給老師,而小華卻說:“就這么一點錢,不交算了。”你們說小華的說法對嗎?你們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小結:撿到的錢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就是最寶貴的。

  五、齊唱歌曲,總結。

  1、你們會唱《我在馬路上撿到一分錢》這首歌嗎?(齊唱歌曲。)

  2、提問:這首歌歌頌了什么好品質?

  小結:它歌頌了的好品質。

  3、總結:這首歌,你們的爺爺奶奶唱過,你們的爸爸媽媽也唱過。它告訴我們,撿到的東西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就是最寶貴的,因為這是誠實的表現。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把這首歌世世代代地傳唱下去吧!

  板書設計

拾金不昧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是誠實的表現。

  2、知道一些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并以此為榮。

  2、拾到錢物時,替失主著急。

  行為:

  拾到錢物及時交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三至五年級“誠實守信”德目中的有關要求編寫的。

  誠實表現在很多方面,本課著重對學生進行的教育。在學校生活中,常常有的好人好事,但也有一些學生,拾到錢物后不還給失主或不交公,占為己有。有的拾到東西為了得到表揚,明知失主是誰,卻不還給失主,而是交給學校;還有個別同學為了受到表揚,而弄虛作假。針對這些問題,應當認真地進行的教育,使學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為什么要和怎樣做到,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以指導他們的行動。

  本課選取了林積還珠的故事,林積是一個的人,而且非常聰明,巧妙地找到了真正的失主,關于這一點,應著重讓學生體會。

  教法建議:

  1、教學重要緊密聯系學生思想實際;:1、愛占小便宜,撿到東西占為己有的;2、為圖表揚明知誰是失主,偏要交公。3、為得表揚,弄虛作假的。

  2、是一種好品質,對學生來說有的能做到,有的還做不到,老師應給學生樹立榜樣,用榜樣引導學生。教學中不要批評做得不好的學生。

  3、有些學生的家長做得不好,老師不要當眾點是哪位同學的家長。讓學生分清是非即可。

  4、在導行時,應采取演一演的形式,使學生在活動中明白,拾到東西要先交給失主,找不到失主再交公。

  5、針對有些人冒領失物的情況,教師還應提醒學生,也可在課上分角色演一演,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五課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是誠實的表現。

  2、知道一些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并以此為榮。

  2、拾到錢物時,替失主著急。

  行為:

  拾到錢物及時交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學重點:知道是誠實的表現;拾到錢物要急人所急,替失主著想;拾到錢物要及時送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育過程:

  一、導入  ,解題。

  1、同學們,你們誰曾經丟過東西?你當時是什么心情?

  小結:同學們丟了東西,特別是自己所喜歡的、急需的或經常要用到的東西丟失了,心里很著急,真希望馬上有人撿到它并交還給自己。

  2、你們撿到過別人丟失的東西嗎?你當時是怎么做的?

  小結:同學們撿到別人丟失的錢或物品,自己沒有要,有的交給了老師,有的交還給了失主(也就是丟失東西的人),這樣做就是的表現。

  板書:

  3、解題。

  (1) “拾”就是“撿到”,“金”是指“錢或物品”,“昧”就是“隱藏”,“不昧”就是“不隱藏”,也就是自己不要。

  板書:撿到錢物,自己不要

  (2) 小結:就是撿到錢或物品,自己不要。

  過渡:在我們國家,從古代到今天,的好人好事有很多很多。古代有一個叫林積的人,他在這方面做得就特別好。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請大家看大屏幕。

  學文明理。

  1 看林積還珠的故事(開頭……我一定要想辦法把珍珠還給失主)。提問:

  (1)林積是怎樣發現這袋珍珠的?當時有人看見嗎?

  小結:林積住在客店里。夜深了,四周靜悄悄的,他躺在床上,總覺得褲子下面有什么東西硌著,他揭開褥墊,發現了這袋珍珠。你們知道嗎?在古時候,珍珠都是從深海中打撈上來的,只有深海中的貝殼里才有,是很難找到的。因此一顆珍珠就值很多很多錢。林積撿到一袋珍珠,非常貴重,周圍一個人也沒有,如果他自己不說,隱藏起來自己要,不會有任何人知道。

  (2)在這種情況下,林積想到的是什么呀?

  小結:面對這袋珍珠,林積想到的是失主丟失了這么多的珍珠該有多著急呀,我一定要想辦法把珍珠還給失主。

  (3)林積撿到的珍珠那么貴重,當時又沒有人看見,他為什么自己不要,卻要交還給失主呢?

  小結:林積撿到的珍珠是別人丟失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要,這是誠實、不貪便宜的表現;再說失主丟失了這么多珍珠一定會非常著急。林積一心替失主著想,急人所急,他要盡快地把珍珠交還給失主。

  板書:不是自己的    誠實    不貪便宜    急人所急

  過渡:由于這袋珍珠太貴重了,因此林積在尋找失主時特別慎重。為了能把珍珠交換給真正的失主,他動了一番腦筋,想了一夜,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是什么辦法呢?請同學們繼續看大屏幕。

  2 繼續看林積還珠的故事。(第二天……在房間的墻上寫了一行字:“龍溪林積曾在此住宿。)

  提問:林積在尋找失主時采用了什么方法?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小結:林積非常機智,他想到失主一定會回來尋找珍珠。于是他先向店主打聽失主的情況,說自己是商人的朋友,讓店主轉告商人到太學找自己,然后又在房間的墻壁上寫了一行字“龍溪林積曾在此住宿”,暗示失主是龍溪的林積撿到了珍珠,引著失主到太學去找。

  過渡:林積采用這種辦法,找到失主沒有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繼續看課文聽故事。

  3、看課文,聽故事(再說……“愿意!愿意!”商人連聲說到)。

  (1)講述:商人找到了林積,林積為了證實眼前這位商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失主,他讓商人到官府去報失。等官員問明情況,林積便把珍珠全部還給了商人,也就是交還給了失主。

  板書:交還失主

  (2)提問:官員覺得林積,品德高尚,要獎勵他一半珍珠。你覺得林積該不該受到獎勵?林積會不會要這一半珍珠呢?為什么?(討論。)

  (3)林積是不是這樣做的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林積堅決不肯接受……商人深受感動,連聲向他致謝)。

  (4)小結:獎勵林積一半珍珠,這是官府的決定,商人愿意,我們大家也覺得應該。林積如果收下珍珠,沒有什么不對。可林積呢,不是自己的東西,即使是獎勵,自己也不要。他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過渡:林積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4)提問:我們應該向林積學習什么呢?

  小結:我們應該學習林積撿到錢物不是自己的不要,一心為失主著想,急他人所急。這種的高尚品質是誠實、不貪便宜的表現,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聯系實際。

  過渡:從古至今,像林積這樣的人和事有很多。

  1、誰能講講的事例?

  小結:社會上的事例還真多。

  2、在我們班有沒有的好人好事呀?夸夸我們班上的好人好事。(請被表揚的同學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

  板書:交還失主(結合學生發言板書)

  小結: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些同學,有的撿到東西及時交還給失主,有的找不到失主就主動交公。

  3、聽了他們的事跡后,你們有什么想法?你打算怎樣獎勵他們呢?

  小結:這些同學,品德高尚,應該受到表揚。讓我們一起辦一期板報,標題為“的小標兵”,并把他們的事跡寫成表揚稿投到學校的廣播站,通過廣播號召全校同學都來向他們學習。

  四、辨析導行。

  過渡:在日常生活中,老師發現和我們同齡的小朋友中,有些人撿到東西以后,卻出現了這樣的想法和做法。

  1、請你幫助他們。

  (1)看錄像。(小超在教室里拾到一支漂亮的鋼筆,他非常喜歡,心想,反正又不是偷的,也沒人看見,不要白不要。)小超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小結:撿到鋼筆自己留下用,這樣做就是貪便宜,發展下去會犯大錯誤。因此撿到東西,不管自己是否喜歡,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要,不能貪便宜。

  (2)看錄像。(小宇拾到一個鉛筆盒,他明明知道是小麗的,卻不直接還給她,而是交給了老師。)如果是你撿到這個鉛筆盒,你會不會像小宇這樣做?為什么?

  小結:小宇明知道鉛筆盒是小麗丟的,就應該馬上把鉛筆盒交還給失主,不應該為了自己受表揚,讓失主著急。

  (3)看投影幻燈。(小輝看見老師表揚班里的同學,也想受到表揚,但又撿不到東西,于是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給老師,說謊是撿的。)小輝這樣做是嗎?為什么?

  小結:是誠實的表現。撿不到東西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給老師,這是弄虛作假,是不誠實的表現。我們要做誠實的孩子,就要真正做到。

  2、看投影幻燈(課后“議一議”),議一議:下面三種做法哪種做法對,哪種做法不對?你覺得有哪些好方法?(討論。)

  小結:我們撿到東西,應及時交還給失主。如果找不到失主,就要主動交公。在學校交給老師,在馬路上交給警察叔叔,如果是在街道撿到的,還可以交給居委會。交公也是為了請有關人員幫助找到失主。如果實在找不到失主,東西就歸公。

  3、有一個同學曾經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一天,她和小華一起上學,在路上,小華撿到一角錢。她讓小華交給老師,而小華卻說:“就這么一點錢,不交算了。”你們說小華的說法對嗎?你們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小結:撿到的錢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就是最寶貴的。

  五、齊唱歌曲,總結。

  1、你們會唱《我在馬路上撿到一分錢》這首歌嗎?(齊唱歌曲。)

  2、提問:這首歌歌頌了什么好品質?

  小結:它歌頌了的好品質。

  3、總結:這首歌,你們的爺爺奶奶唱過,你們的爸爸媽媽也唱過。它告訴我們,撿到的東西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就是最寶貴的,因為這是誠實的表現。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把這首歌世世代代地傳唱下去吧!

  板書設計 

拾金不昧 篇3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是誠實的表現。

  2、知道一些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并以此為榮。

  2、拾到錢物時,替失主著急。

  行為:

  拾到錢物及時交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三至五年級“誠實守信”德目中的有關要求編寫的。

  誠實表現在很多方面,本課著重對學生進行的教育。在學校生活中,常常有的好人好事,但也有一些學生,拾到錢物后不還給失主或不交公,占為己有。有的拾到東西為了得到表揚,明知失主是誰,卻不還給失主,而是交給學校;還有個別同學為了受到表揚,而弄虛作假。針對這些問題,應當認真地進行的教育,使學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為什么要和怎樣做到,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以指導他們的行動。

  本課選取了林積還珠的故事,林積是一個的人,而且非常聰明,巧妙地找到了真正的失主,關于這一點,應著重讓學生體會。

  教法建議:

  1、教學重要緊密聯系學生思想實際;:1、愛占小便宜,撿到東西占為己有的;2、為圖表揚明知誰是失主,偏要交公。3、為得表揚,弄虛作假的。

  2、是一種好品質,對學生來說有的能做到,有的還做不到,老師應給學生樹立榜樣,用榜樣引導學生。教學中不要批評做得不好的學生。

  3、有些學生的家長做得不好,老師不要當眾點是哪位同學的家長。讓學生分清是非即可。

  4、在導行時,應采取演一演的形式,使學生在活動中明白,拾到東西要先交給失主,找不到失主再交公。

  5、針對有些人冒領失物的情況,教師還應提醒學生,也可在課上分角色演一演,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五課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是誠實的表現。

  2、知道一些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并以此為榮。

  2、拾到錢物時,替失主著急。

  行為:

  拾到錢物及時交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學重點:知道是誠實的表現;拾到錢物要急人所急,替失主著想;拾到錢物要及時送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育過程:

  一、導入  ,解題。

  1、同學們,你們誰曾經丟過東西?你當時是什么心情?

  小結:同學們丟了東西,特別是自己所喜歡的、急需的或經常要用到的東西丟失了,心里很著急,真希望馬上有人撿到它并交還給自己。

  2、你們撿到過別人丟失的東西嗎?你當時是怎么做的?

  小結:同學們撿到別人丟失的錢或物品,自己沒有要,有的交給了老師,有的交還給了失主(也就是丟失東西的人),這樣做就是的表現。

  板書

  3、解題。

  (1) “拾”就是“撿到”,“金”是指“錢或物品”,“昧”就是“隱藏”,“不昧”就是“不隱藏”,也就是自己不要。

  板書:撿到錢物,自己不要

  (2) 小結:就是撿到錢或物品,自己不要。

  過渡:在我們國家,從古代到今天,的好人好事有很多很多。古代有一個叫林積的人,他在這方面做得就特別好。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請大家看大屏幕。

  學文明理。

  1 看林積還珠的故事(開頭……我一定要想辦法把珍珠還給失主)。提問:

  (1)林積是怎樣發現這袋珍珠的?當時有人看見嗎?

  小結:林積住在客店里。夜深了,四周靜悄悄的,他躺在床上,總覺得褲子下面有什么東西硌著,他揭開褥墊,發現了這袋珍珠。你們知道嗎?在古時候,珍珠都是從深海中打撈上來的,只有深海中的貝殼里才有,是很難找到的。因此一顆珍珠就值很多很多錢。林積撿到一袋珍珠,非常貴重,周圍一個人也沒有,如果他自己不說,隱藏起來自己要,不會有任何人知道。

  (2)在這種情況下,林積想到的是什么呀?

  小結:面對這袋珍珠,林積想到的是失主丟失了這么多的珍珠該有多著急呀,我一定要想辦法把珍珠還給失主。

  (3)林積撿到的珍珠那么貴重,當時又沒有人看見,他為什么自己不要,卻要交還給失主呢?

  小結:林積撿到的珍珠是別人丟失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要,這是誠實、不貪便宜的表現;再說失主丟失了這么多珍珠一定會非常著急。林積一心替失主著想,急人所急,他要盡快地把珍珠交還給失主。

  板書:不是自己的    誠實    不貪便宜    急人所急

  過渡:由于這袋珍珠太貴重了,因此林積在尋找失主時特別慎重。為了能把珍珠交換給真正的失主,他動了一番腦筋,想了一夜,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是什么辦法呢?請同學們繼續看大屏幕。

  2 繼續看林積還珠的故事。(第二天……在房間的墻上寫了一行字:“龍溪林積曾在此住宿。)

  提問:林積在尋找失主時采用了什么方法?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小結:林積非常機智,他想到失主一定會回來尋找珍珠。于是他先向店主打聽失主的情況,說自己是商人的朋友,讓店主轉告商人到太學找自己,然后又在房間的墻壁上寫了一行字“龍溪林積曾在此住宿”,暗示失主是龍溪的林積撿到了珍珠,引著失主到太學去找。

  過渡:林積采用這種辦法,找到失主沒有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繼續看課文聽故事。

  3、看課文,聽故事(再說……“愿意!愿意!”商人連聲說到)。

  (1)講述:商人找到了林積,林積為了證實眼前這位商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失主,他讓商人到官府去報失。等官員問明情況,林積便把珍珠全部還給了商人,也就是交還給了失主。

  板書:交還失主

  (2)提問:官員覺得林積,品德高尚,要獎勵他一半珍珠。你覺得林積該不該受到獎勵?林積會不會要這一半珍珠呢?為什么?(討論。)

  (3)林積是不是這樣做的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林積堅決不肯接受……商人深受感動,連聲向他致謝)。

  (4)小結:獎勵林積一半珍珠,這是官府的決定,商人愿意,我們大家也覺得應該。林積如果收下珍珠,沒有什么不對。可林積呢,不是自己的東西,即使是獎勵,自己也不要。他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過渡:林積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4)提問:我們應該向林積學習什么呢?

  小結:我們應該學習林積撿到錢物不是自己的不要,一心為失主著想,急他人所急。這種的高尚品質是誠實、不貪便宜的表現,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聯系實際。

  過渡:從古至今,像林積這樣的人和事有很多。

  1、誰能講講的事例?

  小結:社會上的事例還真多。

  2、在我們班有沒有的好人好事呀?夸夸我們班上的好人好事。(請被表揚的同學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

  板書:交還失主(結合學生發言板書

  小結: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些同學,有的撿到東西及時交還給失主,有的找不到失主就主動交公。

  3、聽了他們的事跡后,你們有什么想法?你打算怎樣獎勵他們呢?

  小結:這些同學,品德高尚,應該受到表揚。讓我們一起辦一期板報,標題為“的小標兵”,并把他們的事跡寫成表揚稿投到學校的廣播站,通過廣播號召全校同學都來向他們學習。

  四、辨析導行。

  過渡:在日常生活中,老師發現和我們同齡的小朋友中,有些人撿到東西以后,卻出現了這樣的想法和做法。

  1、請你幫助他們。

  (1)看錄像。(小超在教室里拾到一支漂亮的鋼筆,他非常喜歡,心想,反正又不是偷的,也沒人看見,不要白不要。)小超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小結:撿到鋼筆自己留下用,這樣做就是貪便宜,發展下去會犯大錯誤。因此撿到東西,不管自己是否喜歡,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要,不能貪便宜。

  (2)看錄像。(小宇拾到一個鉛筆盒,他明明知道是小麗的,卻不直接還給她,而是交給了老師。)如果是你撿到這個鉛筆盒,你會不會像小宇這樣做?為什么?

  小結:小宇明知道鉛筆盒是小麗丟的,就應該馬上把鉛筆盒交還給失主,不應該為了自己受表揚,讓失主著急。

  (3)看投影幻燈。(小輝看見老師表揚班里的同學,也想受到表揚,但又撿不到東西,于是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給老師,說謊是撿的。)小輝這樣做是嗎?為什么?

  小結:是誠實的表現。撿不到東西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給老師,這是弄虛作假,是不誠實的表現。我們要做誠實的孩子,就要真正做到。

  2、看投影幻燈(課后“議一議”),議一議:下面三種做法哪種做法對,哪種做法不對?你覺得有哪些好方法?(討論。)

  小結:我們撿到東西,應及時交還給失主。如果找不到失主,就要主動交公。在學校交給老師,在馬路上交給警察叔叔,如果是在街道撿到的,還可以交給居委會。交公也是為了請有關人員幫助找到失主。如果實在找不到失主,東西就歸公。

  3、有一個同學曾經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一天,她和小華一起上學,在路上,小華撿到一角錢。她讓小華交給老師,而小華卻說:“就這么一點錢,不交算了。”你們說小華的說法對嗎?你們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小結:撿到的錢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就是最寶貴的。

  五、齊唱歌曲,總結。

  1、你們會唱《我在馬路上撿到一分錢》這首歌嗎?(齊唱歌曲。)

  2、提問:這首歌歌頌了什么好品質?

  小結:它歌頌了的好品質。

  3、總結:這首歌,你們的爺爺奶奶唱過,你們的爸爸媽媽也唱過。它告訴我們,撿到的東西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就是最寶貴的,因為這是誠實的表現。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把這首歌世世代代地傳唱下去吧!

  板書設計

拾金不昧 篇4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拾金不昧是誠實的表現。

  2、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為榮。

  2、拾到錢物時,替失主著急。

  行為:

  拾到錢物及時交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三至五年級“誠實守信”德目中的有關要求編寫的。

  誠實表現在很多方面,本課著重對學生進行拾金不昧的教育。在學校生活中,常常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但也有一些學生,拾到錢物后不還給失主或不交公,占為己有。有的拾到東西為了得到表揚,明知失主是誰,卻不還給失主,而是交給學校;還有個別同學為了受到表揚,而弄虛作假。針對這些問題,應當認真地進行拾金不昧的教育,使學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拾金不昧,為什么要拾金不昧和怎樣做到拾金不昧,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以指導他們的行動。

  本課選取了林積還珠的故事,林積是一個拾金不昧的人,而且非常聰明,巧妙地找到了真正的失主,關于這一點,應著重讓學生體會。

  教法建議:

  1、教學重要緊密聯系學生思想實際;:1、愛占小便宜,撿到東西占為己有的;2、為圖表揚明知誰是失主,偏要交公。3、為得表揚,弄虛作假的。

  2、拾金不昧是一種好品質,對學生來說有的能做到,有的還做不到,老師應給學生樹立榜樣,用榜樣引導學生。教學中不要批評做得不好的學生。

  3、有些學生的家長做得不好,老師不要當眾點是哪位同學的家長。讓學生分清是非即可。

  4、在導行時,應采取演一演的形式,使學生在活動中明白,拾到東西要先交給失主,找不到失主再交公。

  5、針對有些人冒領失物的情況,教師還應提醒學生,也可在課上分角色演一演,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五課 拾金不昧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拾金不昧是誠實的表現。

  2、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為榮。

  2、拾到錢物時,替失主著急。

  行為:

  拾到錢物及時交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學重點:知道拾金不昧是誠實的表現;拾到錢物要急人所急,替失主著想;拾到錢物要及時送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育過程:

  一、導入  ,解題。

  1、同學們,你們誰曾經丟過東西?你當時是什么心情?

  小結:同學們丟了東西,特別是自己所喜歡的、急需的或經常要用到的東西丟失了,心里很著急,真希望馬上有人撿到它并交還給自己。

  2、你們撿到過別人丟失的東西嗎?你當時是怎么做的?

  小結:同學們撿到別人丟失的錢或物品,自己沒有要,有的交給了老師,有的交還給了失主(也就是丟失東西的人),這樣做就是拾金不昧的表現。

  板書:拾金不昧

  3、解題。

  (1) “拾”就是“撿到”,“金”是指“錢或物品”,“昧”就是“隱藏”,“不昧”就是“不隱藏”,也就是自己不要。

  板書:撿到錢物,自己不要

  (2) 小結:拾金不昧就是撿到錢或物品,自己不要。

  過渡:在我們國家,從古代到今天,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有很多很多。古代有一個叫林積的人,他在這方面做得就特別好。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請大家看大屏幕。

  學文明理。

  1 看林積還珠的故事(開頭……我一定要想辦法把珍珠還給失主)。提問:

  (1)林積是怎樣發現這袋珍珠的?當時有人看見嗎?

  小結:林積住在客店里。夜深了,四周靜悄悄的,他躺在床上,總覺得褲子下面有什么東西硌著,他揭開褥墊,發現了這袋珍珠。你們知道嗎?在古時候,珍珠都是從深海中打撈上來的,只有深海中的貝殼里才有,是很難找到的。因此一顆珍珠就值很多很多錢。林積撿到一袋珍珠,非常貴重,周圍一個人也沒有,如果他自己不說,隱藏起來自己要,不會有任何人知道。

  (2)在這種情況下,林積想到的是什么呀?

  小結:面對這袋珍珠,林積想到的是失主丟失了這么多的珍珠該有多著急呀,我一定要想辦法把珍珠還給失主。

  (3)林積撿到的珍珠那么貴重,當時又沒有人看見,他為什么自己不要,卻要交還給失主呢?

  小結:林積撿到的珍珠是別人丟失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要,這是誠實、不貪便宜的表現;再說失主丟失了這么多珍珠一定會非常著急。林積一心替失主著想,急人所急,他要盡快地把珍珠交還給失主。

  板書:不是自己的    誠實    不貪便宜    急人所急

  過渡:由于這袋珍珠太貴重了,因此林積在尋找失主時特別慎重。為了能把珍珠交換給真正的失主,他動了一番腦筋,想了一夜,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是什么辦法呢?請同學們繼續看大屏幕。

  2 繼續看林積還珠的故事。(第二天……在房間的墻上寫了一行字:“龍溪林積曾在此住宿。)

  提問:林積在尋找失主時采用了什么方法?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小結:林積非常機智,他想到失主一定會回來尋找珍珠。于是他先向店主打聽失主的情況,說自己是商人的朋友,讓店主轉告商人到太學找自己,然后又在房間的墻壁上寫了一行字“龍溪林積曾在此住宿”,暗示失主是龍溪的林積撿到了珍珠,引著失主到太學去找。

  過渡:林積采用這種辦法,找到失主沒有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繼續看課文聽故事。

  3、看課文,聽故事(再說……“愿意!愿意!”商人連聲說到)。

  (1)講述:商人找到了林積,林積為了證實眼前這位商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失主,他讓商人到官府去報失。等官員問明情況,林積便把珍珠全部還給了商人,也就是交還給了失主。

  板書:交還失主

  (2)提問:官員覺得林積拾金不昧,品德高尚,要獎勵他一半珍珠。你覺得林積該不該受到獎勵?林積會不會要這一半珍珠呢?為什么?(討論。)

  (3)林積是不是這樣做的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林積堅決不肯接受……商人深受感動,連聲向他致謝)。

  (4)小結:獎勵林積一半珍珠,這是官府的決定,商人愿意,我們大家也覺得應該。林積如果收下珍珠,沒有什么不對。可林積呢,不是自己的東西,即使是獎勵,自己也不要。他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過渡:林積拾金不昧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4)提問:我們應該向林積學習什么呢?

  小結:我們應該學習林積撿到錢物不是自己的不要,一心為失主著想,急他人所急。這種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是誠實、不貪便宜的表現,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聯系實際。

  過渡:從古至今,像林積這樣拾金不昧的人和事有很多。

  1、誰能講講拾金不昧的事例?

  小結:社會上拾金不昧的事例還真多。

  2、在我們班有沒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呀?夸夸我們班上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請被表揚的同學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

  板書:交還失主(結合學生發言板書)

  小結: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些同學,有的撿到東西及時交還給失主,有的找不到失主就主動交公。

  3、聽了他們的事跡后,你們有什么想法?你打算怎樣獎勵他們呢?

  小結:這些同學拾金不昧,品德高尚,應該受到表揚。讓我們一起辦一期板報,標題為“拾金不昧的小標兵”,并把他們的事跡寫成表揚稿投到學校的廣播站,通過廣播號召全校同學都來向他們學習。

  四、辨析導行。

  過渡:在日常生活中,老師發現和我們同齡的小朋友中,有些人撿到東西以后,卻出現了這樣的想法和做法。

  1、請你幫助他們。

  (1)看錄像。(小超在教室里拾到一支漂亮的鋼筆,他非常喜歡,心想,反正又不是偷的,也沒人看見,不要白不要。)小超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小結:撿到鋼筆自己留下用,這樣做就是貪便宜,發展下去會犯大錯誤。因此撿到東西,不管自己是否喜歡,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要,不能貪便宜。

  (2)看錄像。(小宇拾到一個鉛筆盒,他明明知道是小麗的,卻不直接還給她,而是交給了老師。)如果是你撿到這個鉛筆盒,你會不會像小宇這樣做?為什么?

  小結:小宇明知道鉛筆盒是小麗丟的,就應該馬上把鉛筆盒交還給失主,不應該為了自己受表揚,讓失主著急。

  (3)看投影幻燈。(小輝看見老師表揚班里拾金不昧的同學,也想受到表揚,但又撿不到東西,于是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給老師,說謊是撿的。)小輝這樣做是拾金不昧嗎?為什么?

  小結:拾金不昧是誠實的表現。撿不到東西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給老師,這是弄虛作假,是不誠實的表現。我們要做誠實的孩子,就要真正做到拾金不昧。

  2、看投影幻燈(課后“議一議”),議一議:下面三種做法哪種做法對,哪種做法不對?你覺得有哪些好方法?(討論。)

  小結:我們撿到東西,應及時交還給失主。如果找不到失主,就要主動交公。在學校交給老師,在馬路上交給警察叔叔,如果是在街道撿到的,還可以交給居委會。交公也是為了請有關人員幫助找到失主。如果實在找不到失主,東西就歸公。

  3、有一個同學曾經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一天,她和小華一起上學,在路上,小華撿到一角錢。她讓小華交給老師,而小華卻說:“就這么一點錢,不交算了。”你們說小華的說法對嗎?你們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小結:撿到的錢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拾金不昧,就是最寶貴的。

  五、齊唱歌曲,總結。

  1、你們會唱《我在馬路上撿到一分錢》這首歌嗎?(齊唱歌曲。)

  2、提問:這首歌歌頌了什么好品質?

  小結:它歌頌了拾金不昧的好品質。

  3、總結:這首歌,你們的爺爺奶奶唱過,你們的爸爸媽媽也唱過。它告訴我們,撿到的東西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拾金不昧,就是最寶貴的,因為這是誠實的表現。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把這首歌世世代代地傳唱下去吧!

  板書設計 

拾金不昧(精選4篇) 相關內容:
  • 主動認錯(精選4篇)

    教學目標認知:1、知道主動承認錯誤是誠實的表現,有利于自己的進步。2、知道隱瞞錯誤是錯上加錯,而且危害大。情感:1、自己做錯了事,愿意主動承認。2、犯了錯誤沒承認時,內心感到不安。...

  • 不比吃穿(精選4篇)

    教學目標認知:1.知道生活節儉.是一種美德。2.懂得和別人比吃穿是好虛榮的表現。情感:1.以生活節儉、為榮。2.反感比吃比穿的行為。行為:1.生活上注意節儉。2.不和別人比吃穿。...

  • 當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通用4篇)

    教學目標認知:1、知道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難和不幸,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和幫助。2、 得在同學遇到困難和不幸時,應該給予同情和幫助。情感:1、同情同學的困難和不幸。2、愿意幫助同學解決困難。...

  • 多為集體做好事(精選4篇)

    教學目標認知:1、知道集體中的每個成員都是集體的主人,都應當關心集體、熱愛集體。2、知道熱心為集體服務是熱愛集體的表現。情感:1、敬佩為集體做好事、為集體爭光的同學,并愿意向他們學習。2、樂于為集體多做好事。...

  • 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精選4篇)

    教學目標認知1、知道個人是集體中的一員應該。2、知道是熱愛集體的表現。情感樂于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感到愉快。行為1、 積極參加少先隊、班級、學校組織的各項集體活動。2、積極為集體活動出注意、想辦法、做貢獻。...

  • 主動學習(通用11篇)

    教學目標認知:1.知道是有學習自覺性的表現,是學習好的重要條件,可以提高學習效果。2.知道的一些事例。情感敬佩的人,并愿意向他們學習。行為1、主動預習或復習功課,完成作業不用別人催促。2、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向別人請教。...

  • 專心致志(精選8篇)

    教學目標認知1、知道學習時精神集中,,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取得好成績。2、知道學習時精神不集中,一心兒用,就學不好知識和本領。3、知道一些學習時的故事和格言、諺語。情感敬佩學習的人,并愿意向他們學習。...

  • 做媽媽的小幫手(通用5篇)

    教學目標認知1、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有責任承擔家務勞動。2、懂得承擔家務勞動既是自己的責任,又可以分擔父母的辛苦、勞累。3、懂得承擔家務勞動還能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養成勞動習慣。...

  • 光榮啊!“園丁”(通用3篇)

    教學目標認知:1.知道老師為學生的全面成長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他們是辛勤的“園丁”。2.懂得尊重老師首先要尊重老師的勞動。情感:1.感激老師對自己的培養,體會老師的辛苦。2.對老師產生敬佩和愛戴之情。...

  •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91少妇在线播放 | 欧美喷水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 | 韩国三级无码hd中文字幕 | 操操操操操操操 | 成年人视频免费看 | 久久久亚州AV成人网站 | 久久久国产高清 | 午夜一级视频 | 伊人久久无码大香线蕉综合6 | 一个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www | av视频在线播放 | 翘臀少妇被扒开屁股日出水爆乳 | 激情成人开心网 | 中文字幕一二三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 午夜色综合 | 午夜精品白在线观看 | 夜鲁夜鲁狠鲁天天在线 |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 六十路の高齢熟女が | 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 色爱综合 |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一区麻豆 | 日本a级网站| 色香欲综合成人免费视频 | 日本淫片 | 黄色一级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观看视频 | 国产字幕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密臀 |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 |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 国产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 | 女人把腿张开让男人来桶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 | 久久久久久免费免费精品软件 | 日产精品卡二卡三卡四卡区满十八 | 久久三级无码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