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教學計劃
4.刪去了背誦概念的口答題,安排了綜合練習。
原教材中僅有的一處什么叫做質數,什么叫做質因數的口答題,在修訂本中也已刪去,只讓學生在提供的幾個數中找出哪幾個是質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質因數。這種安排也在啟示教師對于數學概念掌握情況的檢查,要淡化背誦記憶,強化理解運用。在“數的整除”這一單元教學后,安排了“按要求選卡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數位及對數字排列的知識來解決一些數學游戲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的活動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解題策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5.關鍵處設問,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時,教材在呈現幾個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的圖形后提出:“這些物體與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把這些立體圖形與已學過的平面圖形進行比較,使對空間圖形的認識由二維到三維,實現空間觀念發展的一次非常重要的飛躍。再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法時,提出問題:“它們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你想用怎樣的方法來計算?”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深入地探討。
(三)精簡了復雜的運算,并對一些計算題作了彈性處理
1.刪去了帶分數的加,減計算和分數與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
我們認為大綱修訂版決定刪去這些計算的原因有三點:①在現實生活中這兩種運算都很少用到。有人翻閱了連續幾天出版的幾家報紙,竟沒有發現一處帶分數,更不要說帶分數的運算了。仔細想想,這并不奇怪,好比說一天路12千米多一點,一般把多出的部分用米數或用千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有誰再另外量出1千米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找到剩下的部分占幾份再用分數表示呢?②這兩種運算技巧性很強,學生掌握算法頗感困難。以往在教學中花費不少的精力和時間,教學效果卻不甚好。刪去這些內容,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也好騰出時間,探究更有價值的數學問題。③隨著計算機,計算器的廣泛使用,今后學生在處理日常生活中偶爾出現此類問題時,也不難把分數化成小數,迅速算出結果。按照教學大綱修訂版的要求,新教材中不再安排這些教學內容。
原教材在“分數加法和減法”單元中安排的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修訂本中予以保留,并提前安排到“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這樣安排的原因是:學習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有限小數的實質以及對分數值大小的認識,可以處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進行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比較的問題,也有利于以后分數,小數與百分數互化的學習。原教材把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分數加減法計算的單元,是為學習分數與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作準備的,現在這項計算內容已刪去,所以應該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提前安排。
2.作為計算結果的假分數要不要化成帶分數作了彈性處理。
修訂本第115頁例3的計算結果寫成了“=(或1)”,并在“注意”中寫到:“是假分數的也可以化成帶分數”。在以后的例題中,計算結果有的寫成假分數,有的寫成帶分數。為什么這樣處理呢?為了與中學數學教學銜接。中學學習分式時,大于1的分數,只以假分數的形式出現,不用帶分數。例如,不能寫成2。但是某些計算結果用帶分數表示能給人以更清楚的印象,例如用8表示蘋果樹的棵數是梨樹棵數的多少倍,就比用表示好些。在實際教學中,無需讓學生體會這些細微的差別,學生可以自主的選擇計算結果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