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數和合數教學反思
質數和合數教學反思
這課是在學習了因數、倍數以及奇數、偶數等知識之后學習的。本人設計主要的知識內容有自然數按因數個數多少分類;判斷一個自然數是質數或合數的方法;自然數、質數、合數、偶數、奇數的關系。這個設計的特點是:
1、《數學課程標準》多次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個教學內容知識性較強,傳統教學此內容時以講授和練習為主,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本教學設計把單調的練習內容設計為學生可操作的游戲或活動形式,本設計還在學生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設計一些有關質數合數的課外內容,豐富學生的見識,開拓學生的思維。
2、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積累的基礎上不斷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課一開始,沒有直接告訴學生今天把自然數按因數個數多少來分類,也沒有先讓學生把20個連續自然數的因數寫出來后,按有一個因數、兩個因數和兩個以上因數分類,而是在學生知道了奇數、偶數是自然數按能否被2整除進行分類的基礎上,自己大膽猜測自然數還可以按什么方法分類。當學生自己確定可以以一個自然數因數個數多少分類后讓學生實驗、觀察,并剖析自然數因數特點,在教師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把自然數按約因數個數少來分類。這樣設計教學,較之以前不同之處是讓學生主動地猜測、實驗、觀察、發現,參與知識發生的全過程,學生興趣學習了,積極思維了。
3、在教學生找100以內各數的因數時,我應該注重探索,體現自主。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以最短的時間找出各數因數,并在我的引導下按因數的個數給各數分類,最終得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在以后的學習中我應當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學習,注重“學習過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結果。讓學生成為自主自動的思想家,在學習新知識時根據已積累的知識經驗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總之,在設計質數與合數這一節課時,我用“細心觀察、全面概括、準確判斷”這一主線貫穿全課。并在每個新知的后面都設計了一個小練習。以便及時鞏固和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記憶。最后的思維訓練,是給本節課學得很好的學生一個思維的提升。小結又針對全班學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質數和合數教學反思
一、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足夠的空間
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足夠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本節課我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到質數、合數與一個數的因數個數的關系,明確了探究的方向,為學生主動探索構建了思維空間。通過小組內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發現中領悟了研究數的方法,加深了對質數、合數的理解。
二、為學生積極互動創設足夠的空間
通過對教材的悉心揣摩,精心設計,有效重組和完善整合,凸現嶄新的教學理念。設計讓學生思考“一個數的因數個數應怎樣分類才合理”,將質數固有的特性巧妙地隱含于學生所要探究的問題中,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或拼擺、或畫圖、或在腦子里想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進行探究,并發現“一個數的因數若要把個數相同的分成一類,那么無法進行分類時,”進一步引導學生尋探這些數的共同特點,學生自己會發現它們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從而獲得質數的本質屬性,在與質數的比較中,建立合數的概念。在這種數形結合、多種感官參與以及自主探究的活動中,學生建構起質數與合數的概念,自然理解透徹、印象深刻、記憶牢固,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及探究精神得到較好的鍛煉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