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數和合數說課稿(通用3篇)
質數和合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23~25頁的內容。
2、教材簡析
質數和合數是在因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質數和合數是按各個自然數因數的個數這個標準給自然數進行分類而得到的。掌握質數和合數能幫助求兩個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以及對算理的理解。它是整個單元教學的紐帶,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不僅要著重使學生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還要使學生能在本單元眾多的抽象概念中,把質數和合數區別于別的概念。并掌握質數、合數和奇數、偶數的區別和聯系。
3、教學目標
我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并結合本節課教材的內容,來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掌握質數、合數的判斷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對比、分類、概括能力和自學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和滲透一些對立統一的唯物主義思想觀點。
4、教學重點:質數、合數的意義。
5、教學難點:質數、合數和奇數、偶數的區別和聯系。
6、教具準備ppt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首先,我采用了談話法來創設情境導入課題,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興致高昂地進入學習狀態。其次,我采用引導發現法,先提出問題,再引導學生去探究,。并通過學生觀察、對比、分類、分小組討論、交流等學習方法來發現新知與概括新知。同時,我也用列表格填寫數字的方法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觀察、對比、分類的感性材料。最后,我通過分層次練習的方法,使學生鞏固學習成果,增強應用意識。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事實表明,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質數和合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抽象的東西,為了使這抽象的概念教學變得有趣味和能讓學生能感受到教學內容的價值所在,在導入新課時,我用談話的方法來激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與興趣,讓這節課的教學成為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求知的渴望。我是這樣導入的:自然界里的事物無奇不有,聰明的人們總能抓住事物的特點給它們分類,便于人類的掌握和運用,如果要把自然數分成兩類,你可以怎樣分?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如下:
奇數
自然數
偶數
這時,我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向學生提出:想一想,自然數除了按2的倍數和不是2的倍數,分成奇數和偶數外,還有別的分法嗎?有,課本里就給我們介紹了一種新的分法,這種分法是按什么標準來分,分成幾類?它叫什么名字?同學們想知道嗎?請大家帶著以上問題去探究。
我從舊知識導入,提出新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積極自主地去探究新知。
(二)主動探究,理解新知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會求一個數的因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在授新課開始這個環節,我只做適當的引導,就放手讓學生自主地探究新知,這樣做既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又能讓每個學生動腦、動手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探究時間與經歷建構新知的過程,我把教材中找出1~20各個數的因數改為找出1~12各個數的因數。首先,我要求學生動手填寫1~12各個自然數的因數。學生填寫完后,我讓學生匯報:
①1~12各個自然數所有的因數有哪些,有幾個因數。
②按照每個數的因數的多少,可以分成哪幾種,每一種各有哪些數。
待學生匯報完之后,我用課件出示分出三種情況的1~12各個自然數的因數表,給學生提供觀察、對比、分類的感性材料。如下:
接著我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觀察第二種情況中各數的兩個因數,你發現它們的因數有什么特點?(發現2、3、5、7、11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板書)。把第三種情況同第二種情況比較,你又有什么發現呢?(發現4、6、8、9、10、12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板書)。按每種情況因數的特點 可以怎樣分類呢?請同學們把課本第23頁倒數8行文字認真看一遍。學生看完書之后,我又追問:可以分成幾類?各叫什么名字?學生匯報(板書)。
最后,我指著因數表讓學生觀察在1~12各個自然數中,還有哪個數沒有被分類。通過感性材料,學生很快就發現“1”沒有被分類。為了突出“1”的特殊性,我安排學生分組討論、交流:“1”是質數還是合數。然后匯報討論結果(板書)。
以上的教學,我主要是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有意識、有目的、有層次,循序漸進地、主動地去探究新知識,為本節課概念的揭示打下了基礎。
在概念揭示的過程中,為了把新、舊知識都納入學生的認知之中,我把新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逐步完成以下的板書:
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 → 質數 奇數
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合數 自然數
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1 偶數
板書力求新舊知識主次分明,突出重點。在板書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時,給關鍵詞語加上點,便于學生抓住特點,掌握概念,區別概念。同時,整個板書也體現了質數、合數和奇數、偶數的區別和聯系以及對立和統一,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在新知形成的過程中,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獲知識的思維過程。先通過學生操作、觀察等方式,再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類,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歸納新知,從而突出教學重點。也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對比、分類概括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出示100以內的質數表,并引導學生用去掉2、5、3和7的倍數的方法找到100以內的質數,使學生了解100以內的質數與掌握這種找質數的方法。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學以致用”,新知識一旦形成,務必應用它來解決問題,使它進一步形成技能、技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認為采取多樣化,分層次性地練習能很好地達到這個目的。
1、基本練習
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質數 合數
這道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質數、合數意義的基礎上最基本的題目。尤其要讓中、下水平的學生來判斷,并鼓勵他們說一說判斷的方法。讓優秀生對他們進行評價,盡量讓全部學生都掌握好本節課最基本的知識,以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判斷和概括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發展練習
(1)寫出1~20中的奇數、偶數和質數、合數。
學生在學習質數和合數后,往往會把奇數和質數、偶數和合數混為一體。 所以在前面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將省去找出13~20的質數與合數,目的是想解學生在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后,能否根據它們意義迅速、準確地寫出 13~20的質數與合數。在練習時,為了便于學生觀察、對比和分類,我采用列表格填寫數字的方法給學生提供可觀察、對比的學習材料,使學生在對比、分類中強化對概念的理解。在學生完成練習后,我用課件出示下面的數字對比表格。
奇數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質數
2 3 5 7 11 13 17 19
偶數
2 4 6 8 10 12 1 4 16 18 20
合數
4 6 8 9 10 12 14 15 16 18 20
讓學生觀察、對比、分析表中每一欄中的各個數,看看發現了什么。(如:發現最小的奇數是______。______既是偶數,也是最小的質數。最小的合數是_______。奇數中_______占較多。除了_____ 之外,所有的偶數都是_______。在20以內奇數和偶數的個數是 的。)
借助此對比表格與學生的發現,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質數、合數和奇數、偶數的區別與聯系,并發現了以上的知識點,既鞏固了新、舊知識,又擴大了知識面。既培養學生觀察和概括的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也再次突破教學難點。
(2)下面的判斷對嗎?說出理由。
①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 )
②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 )
③在自然數中,除了質數外都是合數。 ( )
④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 )
此題是在第(1)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基本練習,我認為讓學生用打手勢的方法來判斷比較好,因為它是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地把信息及時地反饋給教師,使教師全方位地了解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便于課后輔導。在說出理由的環節上,我本著面向全體的原則,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說一說,使大多數學生都得到鍛煉和成功的機會。
3、延伸練習。
在括號里填上質數,使等式成立。
16=( )+( ) 18=( )+( )+( )
35=( )( ) 42=( )( )( )
這道練習題是基于課本中“你知道嗎?”中的“分解質因數”與“哥德巴赫猜想”的內容而設計的。意圖是使學生懂得合數既可以寫成幾質數相加的形式也可以寫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強化學生對質數進一步鞏固與認識,同時也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教學內容以外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4、游戲。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所以我設計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游戲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質數和合數就在身邊,處處都可以找到。
讓全體學生判斷自己的學號是質數還是合數,并與同桌互相說說。最后,再讓學號在20以內的學生報數。
(1)請學號是質數的同學站起從小到大一個接著一個報數。如:我是2號,2是最小的質數。
(2)請學號是合數的同學也用同樣的方法報數。
(3)最后請學號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的同學也站起來報數,并描述一下自己的學號。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質數和合數的意義是什么?自然數有幾種分類方法?各按什么標準來分?你用什么方法些知識?
質數和合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課時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質數和合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是“因數和倍數”這個單元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它是在學習了因數和倍數以及2、3、5倍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下半學期學習求最大公因數和求最小公倍數以及約分、通分的重要基礎。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能根據它們的意義判斷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熟悉50以內的質數。
⑵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求因數—找規律—探究歸納—驗證等數學活動,學習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推理等數學策略。
⑶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比較,合理分類和歸納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優秀的數學意識和數學品質。
3、教學重、難點: 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能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二、說教法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是新課程一個重要的理念。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方法去思考分析身邊的事物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根據本節知識特點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結合新課程標準精神,我采用了探究發現、啟發式教學、開心游戲活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會學。結合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我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類歸納、討論交流等學習方法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在算式“34=12”中,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2:自然數按照是否2的倍數可分成幾類?
設計意圖:有研究表明小學生注意力能集中時間是15—20分鐘,復習引入的時間不能太多。所以復習必須堅持精練的原則,復習內容必須是和新知識有密切聯系的已有知識和經驗,習題要生動有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從上課開始就被吸引住,既從知識上起到遷移、鋪墊的作用,又為學習新知識創造了良好的認知環境。
(二)、學習新課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座號的所有因數,請1——12號的同學說出自己座號的所有因數。
(2)、要求學生觀察1——12這十二個自然數的因數個數,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根據因數的個數可以把這十二個自然數分成幾類?
(3)、結合學生的匯報,揭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我運用了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的教學方法,學生采用觀察比較、分類歸納、討論交流的學習方法。因為“質數和合數”是學生在學習了因數和倍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我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找自己座號的因數,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喚起學生親切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數學知識才會內化學生自己的東西,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就是讓學生在探討中提高學習的能力。
2、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質數、合數的概念。
質數和合數這兩個概念關鍵在于因數的個數,“只有……兩個……”是質數概念的關鍵詞。“除了……還有……”是合數概念的關鍵詞。我針對這兩個概念的關鍵處,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討論:
(1)、觀察自然數2、3、5、7、11的因數,這些自然數的因數有什么特征?
(2)、自然數4、6、8、9、10、12的因數也有1和它本身,為什么它們不是質數?
(3)、1是質數還是合數?為什么?
(4)、非0自然數按因數個數多少可分成幾類?(師板書)
設計意圖:我運用了質疑問難、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學生采用觀察比較,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因為學生在不斷的新的問題面前,對概念已有的理解與新的問題產生了表面上的矛盾,于是通過積極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主動找出概念的本質關鍵,從而較深刻地理解了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3、學習例1(找出50以內的質數,做一張質數表)
(1)讓全班50個同學判斷自己的座號是否質數,座號是質數的同學舉起座號卡片到講臺前集合。
(2)臺下同學檢查,糾正臺上站錯的同學并說出根據。
(3)了解最小的質數和最小的合數。
設計意圖:我運用了快樂游戲活動的教學方法,學生采用觀察思考、自主操作的學習方法。因為學生經過前半節課的學習,無論注意力還是思維,都已經比較疲勞。要讓學生在短時間之內找齊50以內的質數又不使學生覺得是個負擔,適宜采用輕松活潑的形式。所以,我設計了這個全體學生參與的游戲。這樣的游戲既檢查了全體學生能否根據概念快速準確地判斷出質數還是合數,又能調動起課堂氣氛和學生的注意力。
質數和合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課時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質數和合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也是“因數和倍數”這個單元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它是在學習了因數和倍數以及2、3、5倍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下半學期學習求最大公因數和求最小公倍數以及約分、通分的重要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能根據它們的意義判斷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熟悉100以內的質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求因數—找規律—探究歸納—驗證等數學活動,學習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推理等數學策略。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比較,合理分類和歸納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優秀的數學意識和數學品質。
3、教學重、難點:
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能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二、說教法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是新課程一個重要的理念。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方法去思考分析身邊的事物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根據本節知識特點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結合新課程標準精神,我采用了探究發現、啟發式教學、開心游戲活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會學。結合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我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類歸納、討論交流等學習方法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在算式“45=20”中,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2、自然數分成幾類?
【設計意圖】:有研究表明小學生注意力能集中時間是8分鐘。復習內容必須是和新知識有密切聯系的已有知識和經驗,習題要生動有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從上課開始就被吸引住,既從知識上起到遷移、鋪墊的作用,又為學習新知識創造了良好的認知環境。
(二)學習新課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要求學生觀察1~20這二十個自然數的因數個數,同桌討論交流根據因數的個數可以把這二十個自然數分成幾類?
(2)結合學生的匯報,揭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我運用了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的教學方法,學生采用觀察比較、分類歸納、討論交流的學習方法。因為“質數和合數”是學生在學習了因數和倍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喚起學生親切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數學知識才會內化學生自己的東西,同桌討論交流就是讓學生在探討中提高學習的能力。
2、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質數、合數的概念。
質數和合數這兩個概念關鍵在于因數的個數,“只有……兩個……”是質數概念的關鍵詞。“除了……還有……”是合數概念的關鍵詞。我針對這兩個概念的關鍵處,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討論:
(1)1是質數還是合數?為什么?
(2)觀察自然數2、3、5、7、11、13、17、19的因數,這些自然數的因數有什么特征?
(3)自然數4、6、8、9、10、12、14、15、16、18、20的因數也有1和它本身,為什么它們不是質數?
(4)非0自然數按因數個數多少可分成幾類?(師板書)
(5)要求學生學會判斷質數和合數。(課件)
【設計意圖】:我運用了質疑問難、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學生采用觀察比較,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因為學生在不斷的新的問題面前,對概念已有的理解與新的問題產生了表面上的矛盾,于是通過積極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主動找出概念的本質關鍵,從而較深刻地理解了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3、學習例1(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張質數表)
(1)臺下同學檢查,糾正臺上站錯的同學并說出根據。
(2)了解最小的質數和最小的合數。
(3)讓全班32個同學判斷自己的座號是否質數,座號是質數的同學舉起座號卡片到講臺前集合。
【設計意圖】:我運用了快樂游戲活動的教學方法,學生采用觀察思考、自主操作的學習方法。要讓學生在短時間之內找齊100以內的質數。經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相互交流,使上述過程成了一個有效地鞏固、應用,拓展巳經學知識的動太態過程。所以,我設計了這個全體學生參與的游戲。這樣的游戲既檢查了全體學生能否根據概念快速準確地判斷出質數還是合數,又能調動起課堂氣氛和學生的注意力。
五、板書設計
出示課本第24頁例題1。
100以內的質數表: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