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數和合數
課題課時第六課時班級五(3)編寫者一、教材內容分析“質數和合數”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第6課時的內容。要求使學生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初步掌握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因數和倍數的意義,了解了2、5、3倍數的特征之后學習的又一重要內容,它是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在本章教學內容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教學中,我著眼于學生自主探究獲取概念,揭示出質數與合數的內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選擇了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通過體驗與探究的活動,讓學生親歷概念的自我建構過程,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操作體驗的基礎上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明確質數與合數的內在特征,感受素數、合數和1與因數之間的關系。 2.引導學生經歷操作,體驗,再操作、再體驗的數學活動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深刻把握質數與合數的特征,發展學生的提出問題和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建構數的特征。3.形結合的數學建構模式;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三、學習者特征分析在學習該知識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奇數和偶數、因數與倍數、2、5、3倍數的特征等知識,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而且五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總體上還處于在具體運算操作的發展階段,形象思維是他們的優勢。絕大多數學生對質數與合數的概念相對陌生,但也有部分學生對通過不同的信息渠道對知識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質數和合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多又抽象易混淆,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所以,根據學生和知識本身的特點,本節課采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歸納、分析、推理等方法進行學習。五、教學環境及資料準備課件、小正方形、數字卡片六、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 師 活 動預 設 學 生 行 為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一、導入新課二、自主探索師:今天老師為每組都準備了一些小方塊,你們能用上所有的小方塊擺出長方形或正方形嗎?(學生分成七組,每組的數量分別是4、5、7、9、11、12、24) 1、師:咱比一比哪一組的設計方案最多,并將設計好的方案記錄在表格里。記 錄 單 總塊數 每行的塊數 行數 2.交流并引發沖突 (1)引導學生分組匯報研究成果(教師幫助學生記錄研究成果)第一組:4=4×1=2×2 第二組:5=5×1 第三組:7=7×1 第四組:9=9×1=3×3 第五組:11=11×1 第六組:12=12×1=6×2=4×3 第七組:24=24×1=12×2=8×3=6×4 師:第七組太棒了!,你們真了不起,設計的方案最多。你們是今天當之無愧的冠軍。ㄒl沖突)(2)教師收集學生的意見并記錄下來教師板書學生的質疑(3)教師適時的評價,引發學生進一步研究 師:相信你們說的都有各自的道理,剛才我看到了每個組的同學都在想辦法,想使方案盡可能多,但有些數擺完后,方案只有一種,有的就不止一種。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那么方案的多少到底與誰有關呢?剛才老師提供的學具不公平,如果讓同學自己選你們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