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的反彈高度教學反思
球的反彈高度教學反思
帶著幾個不同的球走進教室,學生感到很新鮮,也很興奮。因為這樣的課很少見到,他們感到不用思考哪些枯燥的數字和概念了。而且可以走出教室去上課了,所以感覺很興奮。教師按耐住學生的興奮,給他們說清楚上課的內容,上課的地點。同時給全班學生進行了分組和分工。宣布了幾條紀律。來到教室外邊,學生開始按照課始的要求自己動手實踐,并且做好了相關的記錄。大約二十分鐘以后回到教室進行匯報交流。從匯報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小組的實驗是正確的,匯報實驗數據以后,教師讓學生思考討論下面的幾個問題。⑴各種球的三次下落高度相同嗎?反彈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相同嗎?⑵不同球的每次下落高度相同嗎?反彈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相同嗎?由于個別小組的實驗數據偏差比較大,所以實驗結論的得出比較難。原因可能是那天教室外邊的風比較大,或者是球 放的高度不精確,或者是反彈高度抓得不準。不過這樣的課雖說有些遺憾,但學生感覺還是覺得蠻開心的。
《球的反彈高度》
數學活動課是新教材增加的一個內容,很受學生的歡迎。然而每次上數學實踐活動課都能給我帶來別樣的感受,學生也感覺輕松愉快——畢竟不要做作業。課前讓學生準備了幾個幾個乒乓球,我準備了幾個實心球,一個足球。課上開展了兩個活動,分兩組測量兩個彈性不同的籃球的反彈高度,再成立一組測量足球的反彈高度。每組都有測量員、放球員、觀察員和記錄員。其余學生在旁邊觀看。我和學生一起決定球的下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和200厘米。這些高度確定的依據是便于操作便于把反彈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的分數約分。
活動開始后根據現場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控操作程序和方法,第一下落三次把三次的反彈高度中最趨于相同的高度作為記錄數據,第二觀察員觀察反彈高度時,眼睛盡可能地與球頂與刻度在同一平面上。
根據記錄員的報出的數據,學生填寫書上的表格。然后把反彈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這個分數全部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通過比較學生發現每個球的反彈高度與下落高度的比率大致相同,而不同的球的這個比率可能不同。
最后讓學生自由讀“你知道嗎?”了解球彈性不同的原因,算算標準籃球的彈性在小數幾與幾之間。點題:仔細找找,原來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知識,沒有數學,人類幾乎無法生活。
新教材安排實踐活動課,是一個很有特色和很有深意的舉措,對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頗有幫助。
球的反彈高度教學反思
早晨出了一個烏龍事件。我讓學生去體育器材室借21個球。跟學生計算了一下,至少要去多少個同學。算得很快,11人,一人搬兩個。于是班干部點了11人出發了。去了好長時間,末了11人抬了一個大器材箱進來,架式不知道有多大,21個球都裝在里面了。哎!真是的,還是他們有招,只要去2人就夠了。看起來,我的思路也有些僵化了。
今天的內容是球的反彈高度,讓學生從不同的高度把一個球作自由落體運動,記錄其反彈高度,算出反彈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再進行比較,得出同一種球的彈性是差不多的這一結論。從操作的角度看,這一實踐簡明易行,學生完成起來沒有多大難度。在教學中,我分了兩條線,一條為主,一條為暗。主線是學生的操作實踐,暗線是學生合作技能與合作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