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 比較圖形的面積
課題:五年級數學上冊二、圖形的面積 比較圖形的面積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借助方格紙,能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
2、通過交流,知道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的關系。
3、在探索交流活動中,獲得探索問題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掌握比較圖形面積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圖形的等積變換。
課型:新授
教學準備:一張長方方格紙,一些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一、揭示新課,探索研究。
1、圖形面積的大小(出示情境圖)
(1)、提出看圖要求:你都看見什么圖形?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不規則圖形。)
提問:想知道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嗎?你想用什么方法知道它們的面積呢?
(數方格)
(2)、提出活動要求:現在請大家數一數每個圖形的面積。
(3)、組織討論,交流比較活動。
在交流過程中,要適當引導。
(4)、匯報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①4.5 ②6 ③4.5 ④9 ⑤6 ⑥6 ⑦9 ⑧12 ⑨4.5
⑩10.5(11)15 (12)15(13)15
2、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1)將圖中面積相近的圖形分類,讓學生分組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并觀察它們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提出操作要求:你想怎么比較呢?
(2)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動手操作
(打開學具袋,使用與情境圖的圖形進行比較)
(巡視了解活動情況,個別指導,發現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
(3)在小組活動之后,同學進行交流方法 。
重點說出自己是怎樣比較的,它的依據是什么?
圖1=圖3 圖 2=圖5=圖6 圖 5+圖6=圖8 圖1+圖3=圖4=圖7 圖9+圖10=圖11=圖12=圖13
(學生匯報時,要指導學生說清自己發現的方法和操作過程。)
注意:學生歸納整理出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的方法。然后再全班以小組代表進行匯報,一個組說后其它組補充,最好能邊匯報邊展示,匯報時可以是組內成員合作進行。
二、歸納比較的方法:
1、數格子方法可以得出形狀不同的幾個圖形,面積可能相同。
2、平移和分割等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圖形面積相同,其形狀可以是不同的。
(本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能選擇不同的圖形進行面積大小的比較,并通過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掌握一些比較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完成后面幾個圖示的任務)
1、你們能用自己歸納出來的方法,判斷下面哪些圖形的面積與圖(一)一樣大嗎?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第一個練習重點用分割、平移的方法來判斷。)
主要需要學生去體會圖形變化面積沒變,為什么面積沒變就需要分割平移?去證明體會是目的,而是體會圖形變化面積沒變=等積變形。滲透一種數學思想,為今后學習面積公式推導打基礎,還有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不用給學生概念,會意就行了,只要教師自己明白就行,主要是為學生學習以后的面積計算作鋪墊。
2、同學們用心想想:如果下面的方格圖中,每個小方格的面積表示一平方厘米,你能畫出三個面積都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圖形嗎?
用你們手中的方格紙試一試。
(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圖形,只要面積是否12平方厘米都可以。)
(1)獨立操作
(巡視檢查并且了解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完成的情況,巡視的過程中應注意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