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材設計
第二單元:位 置 教材分析與 教學設計本課主要學習的內容是能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學生已經學會了在具體的情境中用行、列來描述物體的位置了,本單元的學習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已有的經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之后學習“圖形與坐標”的內容打下基礎。
教材首先通過呈現確定教室中學生的座位這一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出學習內容。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原有知識及經驗,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列”“行”的含義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一般規則。然后,要使學生明確如何用數對表示位置,結合學生的實際座位,將教學搬到現實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知識的鞏固。
教材除了從數的角度刻畫點在平面上的位置,還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學,在讓學生明確方格紙上數對的含義時,教師應設法促進學生知識與經驗的遷移,引導學生把例1中學習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應用到例2中來。同時要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加深學生對用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的理解。
學情分析
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過用“第幾組第幾個”的方式來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經驗,但是學生對物體位置的描述還沒有形成特定的規范。因此,在教學“用數對確定位置”時應充分利用這些經驗和知識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將用生活經驗描述位置上升為用數學方法來確定位置,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培養其空間觀念和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行與列,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能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圖上用數對表示點的位置。
數學思考: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座位圖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圖的過程,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問題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情感態度:感受方向和位置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第一課時 位置(一)
課型:講授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1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確定物體位置的多種方法,能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過程與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兩上數據確定物體的位置,在確定位置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平面坐標最基本的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并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學根據“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