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材設計
2、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對前面知識的復習,以及具體的直觀演示和具體的情景聯系,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為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二、例題展示。
1、出示例2。
學生讀題,明白示意圖,初步了解題目中的每個位置是用一個坐標的形式來表示的,每一個游覽區和一對數相對應。
2、學生可提問質疑,可小組討論,可互相回答問題。全班交流。
交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示意圖,知道它們是如何標示各區域所在位置的。
小結:橫排和豎排所構成的區域就是整個動物園的范圍。
每個小區域所對應的數值就是整個動物園這個大范圍的一個坐標點。通過這些坐標點,我們就能夠確定某個游覽區的具體位置。
3、組織學生說說其他場館的位置,同時教師板書。
4、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場館位置與坐標中各點對應的關系。
5、練習:在圖上標出這些場館的位置。
6、小結:通過例題我們把一個區域的示意圖用坐標的形式表示出來,通過對應的坐標位置就可以確定所要找的地方的位置。
三、做一做,鞏固確定位置的知識。
出示練習,引導學生完成練習。
四、反饋練習。
五、課堂總結。
在練習中,要緊緊把握圖形,從題目入手,尋找位置與坐標數值的對應關系,明確它們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可以互相判斷對方。
六、作業:選用課時作業。
板書設計:
位置
第三課時 位置(練習課)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材p21——23練習五2、3、5、6、7、8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用數對表示、確定位置的能力。
2、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用數對表示、確定位置的能力。
教學難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 基礎性練習
1、填一填,再回答
⑴、用數對表示平面圖中的位置時,我們規定:豎排叫做( ),橫排叫做( ),確定第幾列一般從( )往( )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 )往( )數。
⑵、○在第4列第5行,用數對表示是( , ); 用數對表示是(2,7),那么它在第( )列第( )行,(8,7)在圖中表示第( )列第( )行的位置。 2、動物園的平面圖。
①、動態生成方格圖,滲透坐標思想
②、你能用數對表示出大門的位置嗎?請生匯報,說理。
③、游戲:猜景點
任選你想去的一個景點,用數對表示它的位置。小組內同學看數對說地名,看看說得對嗎?全班交流。 如果想去的景點是在( ,4),可能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