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正比例的量
教師:請同學們相互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指導學生完成第56頁“做一做”。
四.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第1~3題。
五.課堂小結
教師:這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用了哪些學習方法?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學生小結后教師對全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
創意作業
小組四人分別出題,正比例的例子,一人回答,3人判斷對錯不會的可請教老師
課后反思:課堂效果好。
成反比例的量
設計人:劉樂言 備課時間:3、23 上課時間:3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7~59頁的例4~例6以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十六的第4~7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關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實例,并進行交流。
2.引導學生運用前面學習成正比例的量的學習方法學習反比例,從中感受學習方法的普遍適用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歸納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寫出正比例關系式。
3.我們怎樣學習成正比例的量。
列表-觀察-討論-歸納-用關系式表示
二.導入新課
教師:這節課我們用同樣的學習方法來研究比例的另外一個規律。
三.進行新課
1.教學例4
教師出示例4:華豐機械廠加工一批機器零件,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如下表:
工效(個)
10
20
30
40
50
60
…
時間(時)
60
30
20
15
12
10
…
教師:先獨立思考后再討論、交流、回答以下問題:
(1) 表中有哪兩種量?
(2) 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3) 還可以從表中發現哪些規律?
2.教學例5
教師出示例5:用600張紙裝訂成同樣的練習本,每本的張數和裝訂的本數有什么關系呢?
每本的張數
15
20
25
30
40
60
…
裝訂的本數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這兩個問題中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反而縮小,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
教師:凡是符合以上規律的兩種量,我們就把它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就是反比例關系。
引導學生歸納出:y=k(一定)
四.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第4~7題。
五.課堂小結
教師:這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用了哪些學習方法?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學生小結后教師對全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討論完成練習十六的第8題。
創意作業:尋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
目的: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量和意義,并會應用反例的量。
課后反思:兩種相關聯的量發生變化,學生不理解對這方面應加強教學。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
設計人:劉樂言 備課時間:3、25 上課時間:4.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2~63頁的例7以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十七的第1~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