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數”教學設計與評析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88~90頁。
二、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建立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會用集合圖表示。掌握求兩個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探究活動。真真切切地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和價值。
三、教材分析:
最小公倍數是在學生掌握倍數、因數和公因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了以后學習通分做準備。在生活實際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義和作用。教材的編寫意圖是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建立概念 ;采用“找”的方法,找出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四、學情分析:
在不同的學校、班級做試驗,讓學生用模擬小長方形墻磚鋪成正方形。在動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鋪的影響,學生橫拼豎擺,不僅耗時過長,而且很難有效的構建公倍數內在的結構關系。因此在設計操作環節時,我搭建 “腳手架”。通過選擇墻磚擺正方形和同一種墻磚擺多個正方形兩個情境進行有效教學。成功搭建起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的橋梁。
教學重點:建立兩個數的公倍數的概念,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五、學具準備:
游戲卡片一套、模擬墻壁的平面圖、模擬長方形墻磚多套和媒體課件一套。
六、教學流程: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預設5-6分鐘)
1、談話:大家喜歡玩游戲嗎?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風靡我們全班的新款游戲——搶倍數游戲。
2、介紹游戲規則和分組:有7張數字卡片,這些數字分別是3的倍數和2的倍數,兩個同學,一個同學搶3的倍數,另一個同學搶2的倍數。一張一張的拿,放到指定的位置。誰搶的多誰勝。每組快速派一名代表上來。其他學生共同參與,作裁判。
3、游戲:第一次游戲學生意識不到6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在第二次比賽中,兩個同學都會同時搶6這個數字。
4、追問:游戲獲勝的訣竅是什么?
讓多個學生說說:數字6是決定游戲勝負的關鍵,因為6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5、揭示公倍數的概念:6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也就是說6是3和2公有的倍數, 叫做3和2的公倍數。(板書:公倍數)
6、引導學生思考:那你還知道哪個數是3和2的公倍數?
讓學生會用12、18、24等數,完整的表述出公倍數的概念。
【評析:顯而易見,教師巧妙地設計了“搶倍數”游戲,可謂一舉多得。①課始游戲緩解了緊張的學習氣氛;②這“順藤摸瓜”比老師“苦苦摘瓜”更勝一籌。③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發展智力,提高能力。】
(二)、動手操作,建立概念。
1、固定的正方形邊長,選擇長方形墻磚。(預設6-7分)
(1)談話:我們從游戲中認識了公倍數。公倍數能在生活中幫我們做什么呢?
(課件出示生活情境。 “王老師家裝修,廚房的一塊正方形墻壁需要鋪滿墻磚,我要求整塊整塊的鋪,不能切割墻磚。”工人師傅:“我們有兩款墻磚,選哪一種墻磚能鋪滿呢?你們能用數學知識告訴我為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