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五年級上冊《整理與復習》課堂實錄(精選4篇)
北師大五年級上冊《整理與復習》課堂實錄 篇1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p82的內容 。
二、教學目標:
1、能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能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化成有限小數;能結合實際情境,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2、認識組合圖形,并會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簡單組合圖形的面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估計一些不規則圖形面積的大小。
3、經歷觀察、整理數學知識、選擇數學信息、交流等數學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4、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學習活動中來,在整理復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過程:
(一)小組合作,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在課下我們已經整理了第四單元和第五單元的內容,把你整理好的內容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小組交流后推選出你們小組公認為比較好的在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分小組進行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已經推選出我們組比較好的知識整理樹,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你們小組的整理情況?
組1:我們組都進行了交流,經過推選曉曉的知識整理比較全面,請大家看,這就是曉曉整理的“數學松鼠” ,請大家看屏幕(圖略)
我們先把兩個單元分開,按照每節課的課題進行了整理,為了說明每節課學習的內容,我們還在課題的后面舉了一些例子,例如“折紙”一課,我們主要學習的內容是:分母不同的分數相加減,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減,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3/4+ 1/5 =( ) 5/8 + 1/9 = ( );再如,“組合圖形面積”整理的內容如下:把一個組合圖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就容易計算出它的面積了!我們還把嘗試與猜測、點陣中的規律也進行了整理。同學們,我們組的匯報完畢!
師:對于第一組的知識整理你有什么要說的嗎?
生1:他們組推選出來的“數學松鼠”很有創意,不但形式很好,內容整理的也比較全面。
生2:我也認為比較好!
師:哪個小組接著進行匯報?
組2:我們組推選出來是冬冬的知識樹(圖略), 在知識樹中,我們把著兩個單元的知識點整理成一個個的果實,說明通過知識整理后我們像大樹一樣碩果累累。在第一個果實上我們寫著:分母不同的分數相加減,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減。在整理“嘗試與猜測”這一節課的時候,我們通過一道題目來整理的“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腿,雞、兔各多少只?”我們還寫了“可以用列表法、畫圖法……” 同學們,我們組的知識樹怎么樣?
生1:我認為他們組不但整理了知識,而且把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整理了出來,特別好!
生2:我覺得你們組的知識樹很好!我想提一點建議,如果把這兩個單元的內容都整理在上面會更好!
生3:如果大樹上果實上的內容豐富一些會更好!
師:哪個小組接著進行匯報?
組3:我們把這兩個單元的內容整理在了一把傘上,是通過解決題目進行梳理知識的。(圖略)例如,1/2- 1/4 = ? 分母不同的分數相加減,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減,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先把1/2和 1/4通分,化成 2/4- 1/4,最后的答案是1/4。出題考考你!!!“小明家8月份的支出中,房租占了總支出的 1/6,用于餐飲和水果方面的支出占總支出的 1/4,這兩項支出占總支出的幾分之幾?”再例如,“組合圖形面積”,你知道圖一的面積嗎?那么這個圖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可以分成兩個圖形來計算(分割法)。第二種方法是添補法,添補后就好計算了。歡迎大家多提意見。
生1:我認為比較好,通過解決題目來整理兩個單元的內容,而且在傘把上寫著“數學真奇妙!讓你想也想不到!!”
生2:不但形式很好,而且內容整理的比較全,如果把重點的內容用紅顏色的筆標注出來會更好!
組4:我是采用一個個小企鵝來整理的,整理的內容和前面的基本一樣,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看一看(圖略) 。
生1:我認為整理得很全面。
生2:我認為你們組在第一張上面寫著:“快和我一起走進知識的海洋!” ,很有趣!
生3:在最后一頁的友情提示也非常好!
組5:我們把這兩個單元的知識整理在了一只小狗身上(圖略) 。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分享。
師:還有哪幾組沒有展示?請你們來前面一個個展示。
組6:我把這兩個單元的知識整理成了書(圖略) 。
組7:我們組展示的知識樹有許多棵。(圖略)
師:剛才我們班的7個組分別進行了展示,他們組的作品已經貼在了我們的數學園地里,課后同學們還可以繼續來分享知識整理的快樂!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可以說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孩子的發言使本節課的教學更加生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匯報知識整理的過程,是他們思維發展的過程,在學生個性化的整理方式中,經過相互的補充交流學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理能力。
同時,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學生一起體驗知識整理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對學生的展示匯報給予充分的尊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師:在學習這兩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你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數學問題?誰愿意給大家一起分享?
生1:通過學習第四單元的學習,我把以前數學銀行中“分母不同的分數如何計算?”的問題解決了,我特別的高興!
生2:在我生日的時候,爸爸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后,又將一半平均分成了3小份,我和媽媽各吃了一小份,當我告訴爸爸我和媽媽一共吃了這個蛋糕的 1/3時,爸爸夸我是個聰明的孩子!
生3:學過組合圖形的面積后,我會計算我家地板的面積了!
生4:我在方格紙上估計了自己手印和腳印的面積。我還幫助鄰居家3歲的小妹妹估計了一下呢!
……
【設計意圖:
通過回顧自己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在回顧的過程中學生也能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體會與進步。】
(二)鞏固練習,發展思維。
師:我們除了每人整理了這兩個單元,而且出了一份這兩個單元的試卷,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出的試題,選出你認為最滿意的一題與大家分享。(略)
【設計意圖:
在練習設計中,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單元知識的綜合運用,在練習題的設計中既有形成技能的題目,也有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題目。】
(三)系統回顧,小結提升。
師:(對照展示臺,回顧一下我們整理復習的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感受?
生1:通過今天的復習,我會計算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并會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生2;在知識的整理中,我感到數學很有趣!
生3:在知識的整理中,我們可以知道如何更好地去整理知識,同時也知道分享很重要,自己也學到更多的內容。
【設計意圖:
再次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并對照板書進行建構。談感受也使學生梳理自己在本節課上教師引導學生所學習整理復習的方法。】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我認為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整節課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匯報交流我看到了學生的精彩的展示,練習的處理學生有了更強的自主性。在課堂上我分享著來自學生的精彩,我感悟著來自學生的思考,一節小小的整理復習課竟在學生創造性的思考后處處呈現出跌宕起伏,我和全班的學生分享著、感悟著,從學生個性化的知識整理中,我看到了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所創造出來的魅力。只有學生積極的思考整理,才有這么多極具個性的知識結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會使學習更具個性。在梳理自己課堂的時候,我本打算采用突出前面三組后將其他組的作品展示在數學展臺(我們班上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布置了一個展示學生成果的展板,起名數學展臺)上,因為學生在匯報自己組知識整理的知識的時候是有些重復和雷同的,但在課堂上每次的匯報學生都專心的傾聽,我想學生的學習是不可重復的,而聆聽無疑也是一種學習,在課堂上我為學生的認真而感動,于是我選擇讓每個組都進行了匯報。在本節課中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匯報的時候,如何引導學生用簡練的數學語言來介紹自己整理的知識,如何把學生自己出的試題中篩選出比較有創意的題目與大家分享,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進行研究。
北師大五年級上冊《整理與復習》課堂實錄 篇2
本單元復習全冊教材教學的主要知識。回憶整理、練習應用是主要的復習方法,通過回憶和整理知識,完善認知結構,有利于對知識的記憶和提取;通過練習,形成必要的技能,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全單元的內容分五部分編排。
1. 在“數的世界”里,著重復習“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
本冊教材在“數與代數”領域的教學內容有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兩大塊。數的認識這一塊里,先教學了負數的初步知識,又教學了小數的意義、性質、大小比較以及改寫大數的計數單位。在數的運算這一塊里,教學了小數四則計算、四則混合運算、應用運算律和運算性質的簡便運算,結合數的運算還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材先提出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回憶本學期認識了哪些數、學習了哪些運算以及這些數與運算的實際應用。然后編排14道習題,邊解題、邊回憶、邊整理。
復習負數的初步知識,著重在于對負數意義的體會,它與正數共同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復習小數的意義以數位和計數單位為主線,通過按計數單位把小數進行分與合的練習,加強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然后復習比較小數的大小,把大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求以“萬”“億”為單位的數的近似數。
復習小數四則計算,教材設計了“算一算、比一比”的題組,整理計算法則。如0.76+0.54與0.076+0.54這組題,突出豎式計算要把小數點對齊。0.7-0.62與7-0.62這組題,重點在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少,怎樣退位減。48×6.7、4.8×6.7、0.48×0.67這組題,復習根據因數的小數位數,確定積里小數點的位置。99÷75、9.9÷0.75、0.99÷7.5這組題,復習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至于運算律、運算順序、求積或商的近似數,都讓學生在計算時回憶和應用。
復習這個領域的知識,要抓住重要的概念、基本的方法和主要的數學思想;要正確把握回憶整理知識與解答習題的關系,把解題作為回憶的手段、應用知識的渠道;要在復習知識的同時,注意習慣、態度的培養,因為許多解題錯誤的發生,原因不在知識上。
2. 在“圖形王國”里,著重復習“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
本冊教材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公式,還教學了公頃與平方千米這兩個面積單位。教材提出的三個問題中,前兩個問題是回憶知識內容,第三個問題是回憶過程方法。對推導面積公式過程的體會,歸根到底是“轉化”的思想方法和解決問題策略,這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法和常用策略。
這部分只編排6道題,除了第16題應用求積公式計算圖形的面積外,其他題都有一定的靈活性和綜合性。如第15題在單位換算時,不但應用平方千米與公頃、公頃與平方米的進率,還應用小數點移動位置,就是把小數乘或除以10、100、1000……的知識。第17題既要估計土地的面積,還要計算面積并求近似值。
復習這部分知識,首先要抓住單項的知識,如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面積公式、移動小數點位置等,如果這些知識的掌握不過關,就無法達到靈活與綜合的要求。然后要指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有步驟地解決問題。如第18題,求一共種多少棵大白菜,要先算平行四邊形地的面積;求平行四邊形面積,要知道它的底和高。這塊地的底邊多長?在哪里找?又如第19題的解題步驟是先算土地的面積是多少公頃,再求這塊地的總產量是多少噸,最后把總產量與100噸比較,得到問題的答案。
3. 在“統計天地”里,復習復式統計表與復式條形統計圖。
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是剛教學的知識,學生對這些統計圖表有了體會,掌握了填表和畫直條表示數據的方法后,一般不會很快遺忘。教材編排的兩道題都注重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都要求學生先調查,獲得數據后再填入統計表或反映到條形統計圖上去。體現了收集整理信息、表達呈現數據、應用數據進行分析思考的統計全過程。
4. 在“應用廣角”里,安排許多小型的實踐活動。
學習數學的目的是更好地認識客觀世界里的事物、現象、關系,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獲得最佳結果。因此,在整理復習三個領域的知識后,教材編排了“實踐和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
小型實踐活動大致是四種類型: 一是通過調查,收集數學信息。可以看報刊雜志或到網絡上查閱,也可以在學校、所在的村(或小區)、鄉(或鎮)、縣(或市、區)進行走訪了解。二是通過測量,知道自己穿的衣服的有關數據;發現同一時間里,影長除以竿長的商是確定的。三是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里,尋找和驗證比較好的方案。四是進行游戲活動,研究隱含的規律,并應用發現的規律。
這些實踐活動都要認真組織。首先是落實時間,部分可以在數學課上進行,多數是課后進行的。其次是落實指導,如怎樣測量衣服的那些數據,怎樣在同一時間里測量竿長和影長,到何處去了解村(或小區)、鄉(或鎮)、縣(或市、區)的面積數據等。最后是落實檢查、督促和評價。
5. 通過“自我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本單元的最后是學生的“自我評價”。評價的內容有學習的態度與熱情,學習的效果與收獲,學習過程中的思考與合作,學習的意志等。評價的方法簡單、有趣,能被學生接受和喜歡。要鼓勵學生評價自己,尊重他們的自我評價,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北師大五年級上冊《整理與復習》課堂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能綜合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自己在本學期的整體學習情況,體會與同學交流和學習成功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能綜合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 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預 案 調 整
一、談話引入
師:學是為了用,本學期同學們學習了很多數學知識,今天我們就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應用廣角
二、綜合運用
1.完成第25題。
學生將收集到的用統計圖或分數表示的信息,在小組里交流。
指名匯報并說說從數據中看出了什么?了解了哪些情況?
2.完成第26題。
(1)理解題意,明確要求,只能用□□□ 橫著框。
(2)學生在小組中嘗試完成。
(3)匯報交流操作情況。
3.完成第27題。
(1)集體說出分母是8的最簡真分數有哪些?它們的和是多少?
(2)每人選兩個整數,并寫出用這個整數作分母的所有最簡真分數,并求出和。
指名匯報,師適當板書。
師追問:你有什么發現?
4.完成第28題。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5.完成第29題。
學生先在小組中交流,指名匯報,教師指導學生正確表述。
6.完成第31題。
(1)理解題意,嘗試做幾次游戲?
(2)指導分析。
師問:誰有必勝的策略?說說你的想法?
要想取勝,可以倒過來推想。
讓學生明白,每次取完后,留下的火柴根數必須是4的倍數。
(3)學生再做兩次游戲,兩人各先取一次。
完成后說說取勝的策略。
7.分組完成第30題。(課后)
三、自我評價
1.在小組中說說每項指標的含義。
2.自我評價。
3.說說自己的優點及不足。
四、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復習
教學反思 課上讓學生反思自己在本學期的整體學習情況,對于自己哪些內容還需鞏固,列出清單再針對性的復習。
北師大五年級上冊《整理與復習》課堂實錄 篇4
認識小數單元《整理與復習》教學反思
一個單元又結束了,感覺上這個單元知識很少,但是課前一梳理,確實還有很多知識點需要復習。估計孩子們的感覺和我的感覺一樣,這個單元好簡單!但是在作業中,存在的問題真的很多,而且可以給優生很大的提升空間。問題很瑣碎,如:3米4厘米=( )米,不少學生寫成了3.4米,這里涉及了數位不夠時要添0補足,學生就容易忘了。審題不清的,如“將保留兩位小數寫成改寫,甚至保留成了3位小數的。因此必要的訓練還是不可少的,但是最關鍵的還是要抓學生的學習習慣,沒有好的習慣而一味的去練習也時枉然的。怎么養成好的習慣呢?一味批評又是效果很差,我覺得還是應該鼓勵與反思相結合最好。哎,慢慢摸索吧!!!
認識小數整理和復習
過了一個雙休日,學生的遺忘卻比較嚴重,很多概念、要求都互相的混淆了,作業中錯得比較多的有:
1.單位換算。比如3千克8克=( )千克,不少學生就寫成了“3.8千克”。以前學過的單位換算都是在整數的范圍里,現在要通過小數點的移動,出現了小數;甚至位數不夠要用0來補,例題沒有正兒八經地出現過,而是直接在練習中出現,有的學生就不會思考了。
2.審題不清現象比較嚴重。明明是保留兩位小數的,寫成整數的有,寫成一位小數的也有,說明了學生的作業習慣沒有養成好。
3.“四舍五入”不會用。通過學生自己所謂的“四舍五入”,出來的答案五花八門,很多根本就不是多“1”的問題,考慮問題很無序。所以在復習的時候我花了一定的時間教這個內容。
學生練習中的難點:
1.位數不夠補需“0”,如6709000=( )億,不少寫成“0.6709”
2.中間多個“0”的處理,如549000900=( )億,寫成“5.49”
3.對可能的范圍把握不準,如4.3□≈4.3,可以填的數。不少學生把“0”也放進去了,如果填0的話,那就該用“=”,這個問題說明學生以前對“≈”和“=”的區別把握地不夠準確。
20.9□≈21.0,可以填的數有哪些?有不少學生不會思考。